周末來高雄不知上哪去?
跟隨著電影、偶像劇的腳步來到旗山、美濃、蓮池潭、寶來等地區玩耍吧,相信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囉!
#高雄電影場景追追追
http://cmn8025.pixnet.net/blog/post/196888221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HEBEFA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戲中演文哥手下的演員Samuel 邱萬城卻對當年拍攝《鎗火》的畫面記憶猶新,只有三場戲的他,演出看似簡單的角色,除了發揮突出,角色更直接道出電影的主題:社團的情義 電影:鎗火 The Mission 製片商 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發行商 國際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影片中所有使用的電影畫面版權全屬以...
高雄電影場景追追追 在 HEBEFAC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戲中演文哥手下的演員Samuel 邱萬城卻對當年拍攝《鎗火》的畫面記憶猶新,只有三場戲的他,演出看似簡單的角色,除了發揮突出,角色更直接道出電影的主題:社團的情義
電影:鎗火 The Mission
製片商 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發行商 國際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影片中所有使用的電影畫面版權全屬以上公司擁有。
影片攝影:Sam @ 社衡媒體
►Subscribe - @hebeface _
?Facebook - @igamershebe _
?Instagram - @Hebeface _
香港不是一個製作者追夢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我的製作值得你支持,
可以選擇成為頻道會員,彌補製作上的開支: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9O9uLhxnB5GQenVseEAnA/join
OST Rearranged by Alvin Cho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3RmqmfH2M/hqdefault.jpg)
高雄電影場景追追追 在 HEBEFAC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天是社團的人,一輩子都是...」一部經典電影《鎗火》成為不少戲迷的回憶,當中不少場景已經改變,亦有不少仍然存在。特別是荃灣廣場的大裝修,令電影中經典的槍戰位置消失。戲中演文哥手下的演員Samuel 邱萬城卻對當年拍攝《鎗火》的畫面記憶猶新,只有三場戲的他,演出看似簡單的角色,除了發揮突出,角色更直接道出電影的主題...
電影:鎗火 The Mission
製片商 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發行商 國際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影片中所有使用的電影畫面版權全屬以上公司擁有。
影片攝影:Sam @ 社衡媒體
►Subscribe - @hebeface _
?Facebook - @igamershebe _
?Instagram - @Hebeface _
香港不是一個製作者追夢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我的製作值得你支持,
可以選擇成為頻道會員,彌補製作上的開支: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9O9uLhxnB5GQenVseEAnA/join
OST rearranged by Alvin Chow
Music : (Incurable) Lofi Type Beat -
Prod. by Wallis Cho
Special Thanks: Wallis Cho
Link: https://www.youtube.com/user/WallisCh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vP0JaHmP00/hqdefault.jpg)
高雄電影場景追追追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居住於法國巴黎的黃邦銓,以《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備受矚目,屢獲大獎,尤其是後者奪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並入圍本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回程列車》係從一秒一格的底片放映開始,黃邦銓佐以法語旁白,講述「他」與「我」的雙線故事,並使底片加速,趨近於一秒24格,最終為一秒24格、望海的動態錄影。「我」的敘事,是黃邦銓帶250捲底片、總共4公斤,從巴黎搭火車,一路跨越歐洲、西伯利亞、亞洲,直抵中國廈門,途中所見所想。而「他」的支線則是細部放大一張黃邦銓爺爺站在軌道旁的舊照片,並交代了爺爺從中國逃離至臺灣的回憶。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則是在充滿速度感的火車上,於臺灣南部,拍攝路邊的住家,總共200多戶,黃邦銓洗出照片,隔年前往其中的35戶人家訪問,而後挑出5戶做成影片。最後影片收尾於蟬叫聲轟然、迷人如星空降臨的3D場景,慢慢由負片轉成正片,而後復原為現實中的山間小屋,一如回憶的定格。有趣的是,《回程列車》也有從黑白靜態影像,轉回彩色動態影像的概念。兩部影片的結構同樣從白天到晚上,又回到日出。喜歡跟著太陽拍攝的黃邦銓經由觀眾的提醒發現,這暗合於西洋美術、藝術史的變動,亦即對光的追尋。
黃邦銓直言,訪談完全沒有進行任何排演,影片也是按著時序剪接。黃邦銓坦蕩蕩地敘述,《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就是田調,而田調的過程本身就是作品,無須造假或偽裝。
自認備受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影響的黃邦銓強調,最真實的,最美,也最有力量。他認為希望觀眾入戲是荒謬的。是以,他的兩部作品都採取畫外音的形式,以自身說明的方法,讓電影行進。他想要竭盡所能地誠實,尊重電影藝術。
在訪談過程到側拍階段,黃邦銓也都溫和的、但堅持住不做作的態度,包含言談,皆有自覺地對抗制式。他亦無意圖放大攝影與電影的神聖使命。對黃邦銓來說,這些都只是他剛好做得來、也覺得有趣的事。
小檔案
黃邦銓,1988年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台中科技大學、法國巴黎索邦第三大學電影系畢業,曾參與里爾「Le Fresnoy國家當代藝術工作室」創作培訓計畫,並受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Béla Terr)指導。
其作品以回憶、旅行和傳統底片三種元素構成。《回程列車》與《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兩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法國克萊蒙費實驗競賽首獎,並於盧卡諾、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及MoMA紀錄片雙洲等國際影展放映。
2017年《回程列車》入選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新作《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入選201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紀錄片雙週影展,榮獲第21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以及最佳短片,並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1sgc8b6ur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