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我將在駁二的Banana Music舉辦自2020以來唯一一場獨奏會。內容除了可以聽到兩首現場版的貝多芬奏鳴曲,還有歌劇改編的“Figaro” 跟 “魔笛”,及 Piazzolla的 “大探戈”。是一場有輕鬆有嚴肅,有技術有音樂的曲目。
因應防疫規定,開放售票沒多久就銷售一空,但是,但是,今天規定鬆綁囉!因此Banana Music多開放
15個名額,15個名額!
有興趣的聽眾,動作要快喔。點啟以下連結,填寫表單資料,場館人員就會跟您聯繫。
10月9日月亮時間7:30見~
小提琴:張雅晴
鋼琴:王文娟
本場次票價:250元
訂位連結:https://forms.gle/zTQFvMQHVsHA4aKj6
魔笛曲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吉他風景線」6/6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Beethoven Works for Guitar and Piano 貝多芬小夜曲 》
貝多芬早期的作品有著明顯古典主義風格,個人情感的投射與中、後期的作品相較更為內斂,而旋律清新、優美的特質也可感受到他深受海頓、莫扎特的影響。這段時期貝多芬曾經創作了許多有趣的樂曲,包括為曼陀林所寫的四首小品,還有為長笛、小提琴、中提琴寫的三重奏作品 ; 後者由他本人改編為作品41號的長笛與鋼琴二重奏《小夜曲》,而前者更是成為同時期極為珍貴、少數主流作曲家為曼陀林寫作的珠玉小品。和貝多芬同年出生的義大利吉他巨匠 Ferdinand Carulli 卡露里,也將貝多芬為大提琴與鋼琴所寫的作品66號12段「魔笛」變奏曲,改寫為精彩的吉他、鋼琴二重奏。
出生於美國的德裔吉他名家哈勒斯 Franz Halász 在1993年接連拿下西班牙 Andrés Segovia 與日本瀨戶大橋兩項國際吉他大賽首獎,在BIS唱片公司錄製一系列主題豐富的專輯,包括吉他獨奏與室內樂的經典曲目多有涉獵,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與夫人 Débora Halász 所組成的吉他、鋼琴二重奏,憑藉著默契深厚的演奏與獨到的音樂詮釋,不但一起合作錄製了同類型編制幾乎所有的重要曲目,更是攜手改編許多罕見稀有、曲意盎然的珍貴曲目,改變樂壇對於吉他、鋼琴組合的既定看法,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室內樂新聲響。2020年推出的貝多芬專輯當中,選錄了貝多芬1793年~1801年之間創作的樂曲,吉他以豐富、全面的演奏性能扮演原先長笛、大提琴、曼陀鈴的角色,呈現青年貝多芬的另一種風貌。
愛樂平台 經典節目
隨選隨聽 無遠弗屆! 🎧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19:00 ~ 20: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魔笛曲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21 3/6】♩. ♪ 祝女高音卡娜娃女爵(Dame Kiri Te Kanawa) 77歲大壽生日快樂!
奇里·珍妮·特·卡娜娃女爵士,紐西蘭人,毛利及愛爾蘭混血兒,世界聞名的抒情女高音。卡娜娃女爵集神秘與端莊於一身,其嗓音溫潤柔美,富含母性。男高音魏卡士形容她的歌聲是「一隻飄然的風箏」、指揮家蕭提則贊譽她似「春風裡浮漾的笛音」。
1944年3月6日,卡娜娃女爵生於紐西蘭吉斯本,父親是當地原居民毛利族人,母親是來自歐洲的愛爾蘭人。由於貧苦,奇里·特·出生就被送入社福機構,所幸不久即被收養,卡娜娃的養父是毛利貴族,養母出身自英國音樂世家,其舅公是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指揮家薩利文。養父養母非常疼愛卡娜娃,大力培養她成長,並發掘其音樂天份。
卡娜娃少年時即獲得多項歌唱比賽獎狀,並在紐西蘭電視臺和澳大利亞演唱。她的音樂教育從紐西蘭開始,並以優秀的成績取得紐西蘭藝術會的獎學金。
爾後,1966年赴英國倫敦歌劇中心學習,在學習期間經常參與歌劇中心和英國各地的歌劇演出。從表演中汲取舞臺經驗,為她的歌唱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0年,卡娜娃加入英國皇家歌劇院,首次的演出是在《伯里斯·戈杜諾夫》(穆索爾斯基曲)中飾演謝妮亞和在《帕西法爾》(華格納曲)中飾演戴花少女。
1971年,她在《費加羅的婚禮》(莫札特曲)中飾演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一角,大受歡迎,一舉成名,從此於國際樂壇,成為著名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同年,卡娜娃首次赴美國演出,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歌劇節中,飾唱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隨後又在舊金山歌劇院同樣飾演此角色。
1975年,她再度到舊金山演出時,則在《西蒙·波卡涅拉》(威爾第曲)中飾唱阿梅莉亞和在《魔笛》(莫札特曲)中飾演米娜。
1974年,卡娜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作了一場轟動樂壇的首演,她在接到演出通知僅數小時之後,便在《奧賽羅》(威爾第曲)中飾唱苔絲(秋)蒙娜一角,並由電視直播,遐爾聞名,備受好評。歌劇成績斐然,舉世聞名。
她的音樂會獨唱水準亦高,1978-1979年,她首次在世界各地巡迴舉行獨唱會,先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演唱,並由電視臺轉播,後赴紐約、米蘭、維也納、巴黎、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地演唱。
1981年,在英皇儲查理斯與黛安娜王妃結婚典禮上,全球約6億人通過衛星轉播等各種途徑,見證了卡娜娃以韓德爾《參孫》中《光輝的天使》一曲,祝福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和其王妃黛安娜。
1997年,延續於1988年慶祝澳洲建國200週年的系列活動Opera in the Outback ,卡娜娃女爵與於澳洲南部的內陸山村貝爾塔那(Beltana)演出,演唱《托斯卡》的《為了藝術為了愛 Vissi D'arte , vissi D'armor》(普契尼曲)、《蝴蝶夫人》的《美好的一天 Un Bel Di Vedremo》(普契尼曲)、《貓》的《Memory》(韋伯曲)、《杜蘭朵公主》的《Signore, ascolta 主人請聽我說》(普契尼曲)、《乞丐與蕩婦》的《夏日時光 Summer Time》(蓋希文曲)、《姜尼史基基》的《親愛的父親 O Mio Babbino Caro》(普契尼曲)等知名曲目,並與澳洲原住民婦女合唱團(Adnyamathanha Women's Choir)一起演唱當地民謠。
2010年,與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卡列拉斯,於台灣台北、高雄巨蛋攜手演出。
1982年,卡娜娃獲封為英國女爵士。同年,她的傳記在英國出版。 1983年,英國牛津大學授予她為名譽音樂博士學位。
魔笛曲目 在 魔笛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作品名稱. 魔笛(Magic Flute) ; 外文名. 德文原名Die Zauberflöte ; 作者. 莫扎特(席卡內德改編) ; 創作年代. 1780年 ; 文學體裁. 二幕或四幕歌唱劇. ... <看更多>
魔笛曲目 在 初探莫札特歌劇——《魔笛》 -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的相關結果
《魔笛》(Die Zauberflöte)為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 此首曲目的確有穩定人心的作用且又不過於嚴肅,反覆的作法可以加強聽者印. ... <看更多>
魔笛曲目 在 魔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魔笛》(德語:Die Zauberflöte, 发音:[ˈdiː ˈt͡saʊ̯bɐˌfløːtə] (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聽)),作品號K. 620,是莫扎特的倒數第二部歌剧,于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