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防疫在家,常常對女兒說書,把我所讀的告訴她們,這期間我最常說的,除了先前提到的芥川龍之介外,還有台灣日治時期作家——呂赫若。
相信很多人對呂赫若的認識,都是因為他長得實在太帥、太出眾,才華洋溢、具有明星氣質的他不僅是作家,更是聲樂家、劇作家,他在一九四〇年代可是擁有許多在台下為之瘋狂的女粉絲,因此被稱為「台灣第一才子」。本名為呂石堆的他希望自己成為赫赫有名的人,所以另取筆名為「赫若」,一九五〇年受難於白色恐怖事件,因躲藏在鹿窟村而被毒蛇咬傷身亡。
讀完幾篇呂赫若作品後,心情真不好!他給讀者的負擔真大,想起母親常常看的台灣電視劇,上演著誇張、不可理喻的劇情,農民百姓被欺壓,女性被蹂躪等戲碼,才想著呂赫若寫的故事,也許真是台灣一九三〇年代,大部分底層市民、農民及女性痛苦遭遇。我仔細挑算爺爺奶奶的年紀,他們成長經歷的時間點,就是呂赫若筆下的台灣社會,也難怪奶奶的名字——罔腰和《暴風雨的故事》中女農婦的名字罔市有一樣的意思,就是勉強扶養。
這一篇要來與大家分享呂赫若的第一篇文章《牛車》,與最後一篇《冬夜》。
http://zoyo.tw/book-20210717/
「鹿窟事件呂赫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情報] 國史館公布新史料呂赫若被蛇咬到8天後- 看板Taiwanlit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紀事 李昂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事件李石城 :: 台灣觀光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新聞] 國史館出書新談鹿窟事件卻把事件因果模糊化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新聞] 國史館出書新談鹿窟事件卻把事件因果模- HatePolitics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Re: [新聞] 白色恐怖最大冤案「鹿窟事件」受難者等了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事件谷正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事件谷正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52年至1953年的白色恐怖抓人事件,從南港、汐止近郊的鹿窟山區,延燒到瑞芳八分寮、石碇玉桂嶺及土城海山地區,出動數千人大搜山,遲至今日,這些冤案才初步有了真相。當年,蔣經國親筆批示要求再多查其他基地,此外,被稱為台灣第一才子的呂赫若在1951年失蹤的最後一段生命歷程的紀錄也出爐了。在台灣文學史占有一席之地的呂赫若,曾傳說他到國外去,但從與呂赫若同為鹿窟基地指導員的劉學坤所遺資料可發現,呂赫若遭蛇吻、撐了8天半過世。鹿窟事件逮捕超過1000 人,遭判刑的人非常多;不過,真正的共產黨幹部沒有被判刑,被判刑的大多是台灣的農民或一般老百姓。這真是一場時代的悲哀。
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莫子儀,上次訪問他是兩年前的《台北歌手》,
再貼一次!
標題|
《台北歌手》呂赫若與莫子儀,一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內文|
莫子儀正在脫皮,十指指尖皆有圓形的陷落,是季節的緣故,只要溫度氣候轉換,這個現象就會出現。他補充:「像蛇一樣。」
將自己譬喻成蛇,莫子儀也剛把呂赫若的外皮脫下。問起呂赫若,他需要一點時間思考,像在腦內的舞台慢慢更換佈景。「拍攝結束後,重新要去談他,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在拍攝的幾個月當中,我專心在呂赫若,整個腦袋都是他。拍完必須趕快離開,不離開的話,我會一直在那裡,要把自己拔開來的。」他說明,「腦袋長時間處於角色的思維,結束後要趕快想想自己,莫子儀的生活還好嗎?莫子儀的水電費都繳了嗎?還是要回來面對莫子儀。」
甫上映的客家電視台年度大戲 《台北歌手》改編自呂赫若的生平,由莫子儀擔綱主演。呂赫若有「台灣第一才子」的稱號,他多才多藝,是文學家,聲樂藝術家,也是革命家。1914年出生的他,正好迎向變動的時代,接受新式教育,赴東京深造,面臨皇民化時期對台灣人身份認同的迷惑。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二二八事件後,他加入共產黨,為了躲避追捕行動避身鹿窟,傳聞在當地被毒蛇咬死,確切日期與原因皆不明。
在接下角色前,莫子儀只聽過這個名字,其他一概不知。雖然是真實的歷史人物,留下的資料不多,必須從很多角度去想像、去建構。大多時間花在閱讀上,從呂赫若的小說與日記,不同層面試圖去了解。對他而言,這是角色的基本核心。第二層是才能,花時間準備鋼琴跟聲樂,必須從零開始去練習。最外層,也是最外顯的,就是語言,角色必須流利切換日語、國語、客語。莫子儀補充:「 這角色要做的功課太多了,語言反而是最後考慮的。我不是客家人,但這是我第三檔講客語的連續劇,至少有個基礎。」
大學讀戲劇系,演過莎士比亞與契訶夫,都是西方的、遙遠的文本。「要想東方現代的身體,如何做出另一種時代的壓抑性,或者相反,時代的飽滿。我有賦予呂赫若一個身體的樣子。從讀日記開始,可以窺知他的生活,雖然就是兩年時間的紀錄。」他說,「另一個關鍵是試服裝,知道自己會穿什麼,也去看那個時代的影像資料跟紀錄,大概知道大家是什麼樣子,街道的感覺,甚至是溫度。他的日記常寫到覺得『熱』,可能是他從東京回來,對台灣的氣溫特別有感覺。最後是實際到了拍攝場景,現場的身體感覺,大概是這三個階段。」
如何讓身體走進那個時代?演員們並沒有特別討論,但其中有許多劇場出身的演員,他猜想對方也都經歷過相似的轉換過程。可以感覺到其他人對使用身體是有意識的,說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語言,怎麼去動作,也都有自覺。他說:「這樣講好像有一點驕傲,是直覺,我們知道不會做不對的舉動。」
試圖將小說融入戲劇中,《台北歌手》裡不只有呂赫若的生平,還有他21歲發表就被推崇為文學天才的日文小說〈牛車〉,以及〈清秋〉〈冬夜〉等六篇作品,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每個演員都幾乎要分飾多角。莫子儀不僅要演出作者,還有劇中人,在虛實之間巧妙切換。
「我有比較特別的想法,從不同的『溫度』去詮釋角色。他的日記有許多未經修飾的想法,雖然有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情緒性的字眼,但在這些林林總總的事過後,他有保持清醒的心,給我的感覺就是冷靜。是一個很完美的才子,有距離但不會太冰冷的溫度。面對家庭他其實是有情緒的,但他不會把情緒帶到外面的世界,同樣的,他也不會把外面的世界帶進家裡。」莫子儀說,「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寫〈清秋〉的耀勳,寫那些花草,澆花的時候水珠如何落到地上,腳踩在地上的感覺,耀勳對生命、文學有熱愛,有從醫的熱情,又對環境的腐敗有複雜的憤恨,這個內外冷熱跟呂赫若剛好是相反的。而 〈藍衣少女〉裡的呂老師,可以簡單解讀成十幾年前的呂赫若,他對生活抱有熱情。另外,我對不同角色都賦予身體上的形態,從出生跟成長環境著手。」
過往多半扮演架空的角色,有自由演繹的空間,這次扮演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他希望不只是從歷史線索去認定軌跡。作為演員,他最在意的,是有沒有從作品本身,周圍環境與人際的折射,甚至是文字的背後去呈現角色。他舉例, 像是二戰過後、國民政府來台,實質的線索是呂赫若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去《人民導報》當記者,這些是史實,但是他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這也是我跟樓一安導演討論的東西。他是什麼時候覺得要革命的?台灣可以脫離殖民的那一刻,對他來說是不是非常興奮的事?對他來說,台灣人是不是終於可以當自己的主人了?他們滿腔熱忱,想把這個島嶼變得更好,否則他不會第一時間就加入青年革團。國民政府來台後,那些腐敗的過程他都看在眼裡,228發生之前,他試圖幫政府去做溝通,也不是一開始就完全反對政府的。他是什麼時候決定轉向的?」莫子儀解釋,「那個痛是什麼?我們可能沒有親身經歷過,但那些經歷過的人留下來的資料,或是他們的家屬,可以幫助我們去想像。」
幾乎要被時間沖刷殆盡,呂赫若又被重新整理,回到視線範圍。現階段推出《台北歌手》這樣的作品,莫子儀覺得是一件可貴的事。「知道這片土地的過去,或是同樣生長在這土地上的人的故事,是很珍貴且必須的。跨遠一點來講,我們處於一個複雜的國際情勢上,當你面對世界,要怎麼看待自己?我覺得呂赫若那個年代跟現在一模一樣。他一直在問自己是誰、前進的道路在哪裡。如何在不知所措的環境下去選擇自己的信念?又怎麼去堅持?完全跟現在的環境一樣。」
歷史像是莫比烏斯環,總是無限循環,不留情面。歷史的蛇咬住台灣第一才子,任時間奪胎換骨,但故事沒有結束,蛇以另一種形貌穿透到他人的靈魂,讓故事繼續。只要還被記憶,遠方的人就沒有真正離去。
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紀事 李昂 的推薦與評價
如此,我們三人,我,一個文字紀錄者;谷正文,一個事件參與者;呂赫若,一個死因成謎的作家,我們,或者都在用我們的方式,想串起一段歷史。 但首先,還是先聽 ... ... <看更多>
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鹿窟事件李石城 :: 台灣觀光指南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觀光指南,鹿窟事件名單,鹿窟事件PTT,鹿窟事件呂赫若,鹿窟光明寺,鹿窟事件悲情城市,鹿窟哀歌,谷正文,流麻溝十五號wiki. ... <看更多>
鹿窟事件呂赫若 在 [情報] 國史館公布新史料呂赫若被蛇咬到8天後- 看板Taiwanlit 的推薦與評價
國史館公布新史料 呂赫若被蛇咬到8天後不治身亡
https://reurl.cc/n0kDYD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今日將主辦《戰後台灣政治案件:鹿
窟事件、統中會案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暨座談,將公布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的作家呂赫
若生命中最後一段經歷的史料,據鹿窟基地指導員的遇難同志報告,呂赫若在鹿窟山上遭
蛇吻到不治身亡,歷時8天又12個小時,1950年9月3日下午3點半與世長辭。
國史館今日發文表示,台灣作家呂赫若於1935年以短篇小說「牛車」受到台灣及日本文壇
矚目,他與鹿窟事件的關係及生死之謎,向來是台灣與日本文學界關注的事情。目前對於
他在山上被毒蛇咬傷致死,僅見於其他人的口述歷史。
國史館指出,「關於呂同志遇難的報告」這份史料證明了確切死亡日期並不是1950年農曆
5月23日,而是1950年9月3日下午3點半,從遭蛇吻到不治身亡,歷時8天又12個小時。
國史館提及,撰者是與呂赫若同為鹿窟基地指導員的劉學坤,從8月26日呂赫若被毒蛇咬
傷的隔天起一直到身故,始終陪伴,透過他的筆述,呈現呂赫若生命中的最後一段經歷。
此外,在統中會案史料選介部分,在戒嚴時期籌組統中會的許席圖,在1969年2月因統中
會涉及叛亂被抓,8月已經精神失常,但軍事檢察官仍依「懲治叛亂條例」提起公訴。
審判時,法官據「刑事訴訟法」第294條規定,「被告心神喪失者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
判」。卻因為許席圖出庭時有所答辯,被認定只是精神耗弱,而繼續審判。
國史館指出,後續的送醫治療,法官基於維護被告權益,簽請停審,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也
裁定停止審判。依照軍法審判法審判流程需送總統府核覆,總統蔣中正批示,「許席圖主
犯,不論其是否精神分裂症,既係主犯,不得停審,應判處死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41.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lit/M.1609046539.A.53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