覲見帝王之山 南湖大山
我雖久仰南湖大山的盛名,然而這座型態沈穩莊嚴、有帝王之山稱號的名岳,因為所需天數較多、因難度稍微進階,便一直等到我完成了其他幾座山岳後,才決定來覲見這座帝王之山 。 這座被印在兩千元鈔上、貴為五岳之一的名山,其實為冰河地形的一部分,因此冰河遺跡也是我此行的拍攝紀錄重點之一。
▌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
一般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約需時三至四天。第一日先由登山口到雲稜山莊,第二日再由雲稜山莊經審馬陣草原、五岩峰、南湖北山、南湖北峰,抵達南湖圈谷山屋。第三天後就視個人的體能與時間,攀爬南湖大山、南湖東峰與其他群峰等等,之後再宿一晚南湖山屋,或者往回至審馬陣山屋甚至雲稜山莊過夜,第四天再回到登山口。
我則是因為拍攝需要,總行程安排五天。第一天從勝光登山口啟登,並於雲稜山莊過夜。第二天從雲稜山莊出發,抵達南湖山屋後,開始勘查預計的拍攝地點。第三天就開始實際的拍攝與攀登,晚上再宿於南湖山屋。第四天早上則是在圈谷拍攝,之後前往審馬陣山屋,然後拍攝南湖大山夕景。第五天再由審馬陣山屋回到登山口,完成這次的攀登。然而拍攝的行程並非總是順利,特別是在春天瞬息萬變的天候狀況下。
▌我的實際行程
第一日
我照著原先的計劃,自勝光登山口啟登,朝雲稜山莊推進。沿路雖然多在樹林中,但偶爾能從一些開闊處看到南湖大山,因此並不至於太無聊。於是我就在上上下下的森林路徑中,順利地抵達雲稜山莊。
第二日
因為知道這天大概是我這趟行程中最後有好天氣的一天,因此決定在破曉前出發,以便白天有更多時間可以拍攝。離開雲稜山莊不久後,整體走勢就從下坡改成一路上坡。最初也是一直走在森林中,最後終於在審馬陣草原前走出森林,開始有開闊的視野。
在這裏,除了可以看到隨侍在側的南湖大山外,回頭也能看到完整的聖稜線,走起來真是心曠神怡。此後順著草原一路上坡,抵達南湖北山並快速登頂後,便轉向前往並通過五岩峰。五岩峰看似猙獰,但實際上其實踩點明確。雖然有時要手腳並用,偶爾有輕微的暴露感,但整體來說,通過並不困難。此外,五岩峰滿佈奇石奇木,加上一邊壯觀的五岩峰斷崖,對攝影人來說其實是充滿拍攝機會的地方。
通過五岩峰後,就來到了南湖北峰。這裏有著毫無阻礙,可以俯瞰上下圈谷的絕佳視野。在這裏仔細欣賞了圈谷美景後,便開始下切前往南湖山屋。南湖山屋看起來小巧可愛,但其實可以容納約40人左右。然而我抵達山屋,卸下裝備、稍事休息後,由於久旱無雨,第一件事就是下切一百多公尺的高度至南湖溪取水。取水來回花費約40分鐘,佔去了一些可以用在攀登與拍攝的時間。
取完水回到山屋後,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才告滿足。由於天氣預報顯示隔天可能變天,因此我決定再努力一下,先前往下圈谷拍攝一些冰河證據,並登頂南湖大山,並在回程拍攝下圈谷的夕景,完成一半預定的拍攝目標。
離開山屋前往南湖大山主峰的路,在抵達主南岔路之前基本上是緩和的。而在這段路上,有一個我最想紀錄的岩石,那就是鹿野忠雄發現的羊背石。1933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與地理學家田中薰教授一行人,在南湖大山一帶進行了詳盡的地質調查與紀錄。他們最終發現了12個圈谷、各類冰蝕地形等冰河證據,其中也包含了這個羊背石。
鹿野忠雄除了是第一位台灣冰河地形發現者,他對台灣的高山、生態與種族都有廣泛且深切的研究,並把台灣以現代且科學的方式,發掘並記錄下來,是我相當敬佩的一位學者。能夠跟他站在相同的歷史現場,也算是了了我自己一個小小的心願。拍攝完羊背石後,我繼續往南湖大山推進。過了主南岔路後,便來到一處不算緩的石坡,橫亙在我與主峰之間。但這並不是前往主峰的唯一『障礙』,過了碎石坡不久,還必須通過一處散落的『巨石陣』,才能抵達南湖大山山頂。南湖大山山頂其實相當平坦,且視野極佳,能夠眺望眾多名峰。
隨著天色漸暗,我便離開山頂,準備回到圈谷拍攝夕景。途中再次經過主南岔路時,斜射的金黃光線穿越稜線與群峰,並照亮了遠方的中央尖山,這幅美景美得讓我忍不住駐足欣賞許久。離開了主南岔路、主東岔路,我來到可以俯瞰下圈谷的地點。在這裏,可以看到冰河圈谷典型對稱且悠緩U字型谷的特徵。這時日落橙黃色的光線隨著過去冰河的出口,由西面照入圈谷底部與南湖山屋。
回到山屋,烹煮並用完晚餐後。我用保溫瓶泡了一壺茶,擠出最後一點精力,拍攝晴朗無雲夜空中、點點繁星下的圈谷夜景。
第三日
依照預報,這天應該自凌晨起就開始會有雲層聚集。然而凌晨四點到山屋外面看時,發現天空依然晴朗,似乎還是有拍攝的機會。由於昨天已經攀登了南湖大山、去了下圈谷,於是這日就決定直接前往上圈谷與東峰,並在進入上圈谷前,在懸谷的一側拍攝下圈谷的晨景。而這日的天空也出現美麗的雲彩,日出的紅光更是照耀著南湖大山。
結束拍攝晨景後,我便繼續往上圈谷與東峰前進。通過平坦的上圈谷底部時,我注意到這裡散佈著另一個冰河地形的證據,也就是漂礫。漂礫是由冰河由他處搬運過來的岩石,因此種類與周遭的岩石不同,加上這裡沒有其他有足夠搬運力的流體可以移動這樣大的石塊,所以可以推論冰河曾經存在。
離開上圈谷與漂礫後,我繼續往東峰推進。在這裡我不慎走到另一條,不經由主東峰鞍部,而是從東峰陡峭面攀爬而上的路。雖然最終仍然順利登上東峰,但額外消耗了一些體力與時間。抵達東峰後,我發現這裡是由平坦片狀的板岩組成,這時想起在上圈谷看到的漂礫,也許就是從這裡被冰河搬運下去的吧!
南湖東峰的視野極好,除了可以看到南湖大山極具帝王氣勢的一面外,也可以看到四條冰河遺留的地形,除了北峰下切路、北峰與東北峰之間與東峰的三條冰河外,在主東峰間的鞍部,過去也是兩條冰河的分界,一邊推往蘭陽溪方向,另一邊則推往立霧溪方向。現在看來雖然可能只是一般的山峰與谷地,但稍加運用一點想像力,南湖群峰間滿佈冰河的畫面就鮮明地呈現在眼前,也著實讓我相當興奮。
在東峰欣賞周遭豐富的冰河地形與壯闊景觀時,我注意到天上的雲開始聚集。我本來準備繼續往陶塞峰與東南峰推進,但隨著變厚的雲層開始遮擋日光,我便趁著在稜線上還能收網路訊號,趕緊查看最新的氣象預報。結果預報顯示有70%的機率會開始降雨,且越晚機率越高。考量前往東南峰再折返需要一段時間,以及我還需要下切至南湖溪取今日要用的水,便決定先回到南湖山屋,陶塞峰與東南峰便下次再會吧!
我回到山屋時,其實才早上十一點多而已。這時不見雨滴落下,其實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因為不準確的預報,而做了錯誤的決定。然而就在下切去南湖溪取水來回的短短四十分鐘內,濃霧開始大量湧入圈谷,周遭能見度與氣溫都快速下降,所以也許沒有推進到東南峰也是個好選擇吧!大霧一直持續到晚上,所以連帶我希望拍攝的夕景與星空也沒有拍到,為此我也在心中開始盤算隔天的拍攝要如何調整。
第四天
這天被其他準備下山的隊伍吵醒,雖才凌晨三點半,但既已毫無睡意,便決定去山屋外看看天氣,沒想到外面又變回了晴朗的夜空。我也開始趕緊煮水、準備早餐,並且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打包,準備拍攝圈谷晨景。等一切準備就緒時,時間已經來到凌晨四點半,我便離開山屋往北峰前進。這時圈谷上方天空又不時有雲霧繚繞,我開始意識到日出有可能出景,便來到前一日準備拍攝夕景的拍攝點,架起腳架等待。果然不久後,這些雲霧在日出光線的照耀下,呈現出令人驚豔的色彩。
拍攝完圈谷晨景後, 我繼續往上抵達北峰,往今日預計的住宿點審馬陣山屋前進。不過在通過五岩峰時,就如同昨日一樣,雲層開始增厚,霧氣也開始湧入。等我抵達審馬陣草原時,能見度甚至低於十公尺。再次參酌了氣象預報後,發現天氣只會越來越糟,甚至開始降雨後,便決定提前一日下山,最終下午五時前抵達勝光登山口,結束這次的南湖群峰行。
▌我的裝備
我這次帶上山的裝備,除了基本的睡眠系統、煮食系統與保暖衣物外,因為天數較長,帶了比較多的食物。也因應山上缺水,帶了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拍攝器材方面,則帶了腳架與一機三鏡與濾鏡等等,最終總重量來到23公斤左右。也因為較重的負重與較長的天數,在登山鞋的選擇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次攀登南湖群峰,我選擇了專為長天數負重行程設計的 Hanwag Taiwan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
Hanwag是創立於1921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專業戶外鞋品牌,品牌名稱正是創始人Hans Wagner的姓名縮寫。Hanwag的鞋子對於品質、工藝與性能的追求,也讓它成為一些德語系國家軍靴的供應商,是其可靠耐用的背書。今年2021年也剛好是Hanwag創立的一百週年,我想能通過一世紀考驗的品牌,表示它長久以來都能持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其產品設計與品質更是禁得起歲月的試煉。
當初我選擇Hanwag Tatra II Wide GTX作為這次南湖群峰行程的使用鞋款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硬底鞋。通常一般迷思認為鞋底應該要軟,走起來才會舒服。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在崎嶇地形與負重情況下,硬底鞋才能夠提供最大舒適。主要原因就是在硬底鞋遇到不平整的困難地形有較好的抵抗力,腳底感覺起來仍是相對平穩。軟底鞋因為缺乏可以抵抗地形的硬度,因此會把地形的不平整傳達給腳底與腳踝,除了腳底不舒適外,腳踝也容易有為了保持平衡而扭傷的風險,而這個情況在負重的狀態下則會更為加劇。
而我這趟穿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使用了Vibram® AW Integral鞋底,其中底有加裝強化塑片,因此有極佳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鞋底也有很深的刻紋,具有強大的抓地力。這幾點對常常要走在陡峭崎嶇地形的南湖群峰行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五岩峰、北峰下切路、東峰前與主峰前路徑等。這幾個地方充滿像是巨石塊、板岩坡與碎石坡等過去我必須放慢速度,甚至降低重心通過的地形,這次我驚訝地發現Hanwag Tatra II Wide GTX可以讓我輕鬆自然、不必改變速度與姿態地通過,也感覺不到這些凹凸不平地形可能帶來的不適感。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強大的抓地力與確實的支撐性,有時甚至讓我感覺雙腳是吸附黏著在這些地形上,令我在背負沈重攝影裝備通過困難路段時,信任感與安全感油然而生。
此外,Tatra II Wide為寬楦型的鞋款,更符合亞洲人的腳型,也在這趟長天數的負重行程中帶來額外的舒適。事實上,Hanwag除了提供標準楦與寬楦(Wide)供消費者選擇外,Hanwag也是全世界唯一有提供拇指外翻楦(Bunion)的品牌,可見其為使用者著想的用心之深。經過這趟南湖群峰行後,我對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愛不釋「腳」,也推薦給有長時間負重登山需求的人。
▌南湖大山的拍攝與攀登建議
如果是以拍攝為主的話,行程上我會建議第一天就走到審馬陣山屋,在這裡可以拍攝南湖大山被夕陽照得滿面紅光的景色。第二天凌晨出發,在日出時抵達北峰下切處,拍攝圈谷日出景色。之後則可以視體力與行程,直接或留待隔日再攀登南湖群峰。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的推薦目錄: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sttmounta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鹿野忠雄的羊背石- 台灣百岳之美|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南湖圈谷冰河、圈谷解释、何謂圈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南湖圈谷冰河、圈谷解释、何謂圈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ot.215 臺灣の山與蕃人
作者:田中薰
出版:古今書院
出版時間:昭和12(1937)年6月
裝幀:精裝1冊
尺寸:15.5×19.5cm
田中薰(1898~1982),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畢業,昭和時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者,神戶大學名譽教授。
1933年,時任神戶商大助教授的田中,在鹿野忠雄(1906~1945?)的帶領下,首度來臺灣攀登南湖大山,並一起進行冰河研究。之後,又數度來臺登山及研究,並彙整臺灣登山相關風景、氣候、降雪、林相及冰河等資料成書,是即本書。
此書由同樣熱愛登山的作家,也是畫家的足立源一郎(1889~1973)擔綱裝幀與插畫,他也曾來臺灣登山、寫生,足跡遍及南湖大山、大霸尖山、雪山、玉山等名山,並發表山岳畫作,在當時登山界與畫壇形成一股旋風。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
預展:12/11(五)-12/12(六) 11:00-18:00
拍賣:12/13(日) 13:30開始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哎呀!雖然到了山頂撞白牆頗是無奈,至少趁恐怖的午後雷陣雨還沒到,趕緊一屁股坐在辛苦揹上的寶貝三腳凳,再從背包裡面挖出在便利商店購買的瓶裝汽水,苦中作樂暢飲一番!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有「攻頂罐」這回事?是個岳界的習俗嗎?
我會回答:沒什麼,就是當慶祝順利登頂,犒賞一下自己啦!原住民族的人上來,也許還會在山頂撒一些米酒問候祖靈哩。但要說有什麼老派登山情懷,還是有的喔。1928年日治時期的時候,台北一中(建中前身)學生登山隊取得中央尖山「文明人首登」,還不是在山頂開葡萄酒慶祝,迎風高呼皇國萬歲?
不知道當時站在一旁的太魯閣族嚮導心裡有什麼想法?大概只想趕緊把這群嬉鬧的屁孩帶下山吧,裡面還有鹿野忠雄哩 😂😂
-----
《中央尖山攀登簡史》
日治時期首登:1928年,台北一中(今建國中學)登山社,隊內有大名鼎鼎的鹿野忠雄。
日治時期首登路線:小瓦黑爾溪右岸(日治時期流行溯溪登山),藉著太魯閣族嚮導的強力支援,從中央尖山西邊的鞍部登頂,據推測這行人也是首度踏足死亡稜線的「文明人」。
民國時期首登:1956年,林文安
命名者:野呂寧 (為了太魯閣討伐的偵查任務攀登南湖大山,因此注意到這座南方的無名峰,進而基於「聳立於中央山脈的尖山」而命名)
原住民名稱:
太魯閣族──Bokusui saraga (ボクスイ サラガ)
志佳陽群──Buziga (ブジガ)
※此為舊照,不是最近去的~~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鹿野忠雄的羊背石- 台灣百岳之美|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鹿野忠雄的羊背石~ 昭和8 年8 月,鹿野忠雄陪同田中薰教授選上南湖大山這座具有「冰河香味」的大山,做為田中教授「台灣之旅」的高山行程。 ... <看更多>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南湖圈谷冰河、圈谷解释、何謂圈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在1934 年鹿野忠雄、田中薰、富田芳郎等學者,. 宣稱在南湖大山和雪山圈谷群內找到冰蝕地貌的証據,認定台灣高山曾發. 生過冰河現象。但是光復後,詹新甫(1960)、 ... ... <看更多>
鹿野忠雄南湖大山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sttmounta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forjjlu@TWserv (阿竹), 信區: mountains
標 題: [轉貼] 雪山圈谷擦痕 證實台灣有冰河遺跡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Sat Nov 14 11:34:22 1998)
轉信站: TWserv
轉載按: 想到以前在山板說圈谷是冰河遺跡還曾經被罵....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信區: univnews
標 題: 雪山圈谷擦痕 證實台灣有冰河遺跡
發信站: 【政大新聞系.傳播資訊站】 (Fri Nov 13 15:45:08 1998)
轉信站: twserv.csie.nctu!netnews.csie.nctu!news.csie.nctu!chpi_pbbs!nccu_pbbs
【記者張茜台北報導】台灣高山有無冰河遺跡,一直都是學術界長久
以來爭論的問題。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楊建夫日前於「台灣
之第四紀」研討會中大膽地表示,「雪山上的冰斗,就是冰河地形!」。
楊建夫表示,除了日據時代和大陸從事第四紀冰河研究的學者,肯定
台灣高山存留末次冰期的冰河遺跡外,光復後的台灣地形、地質界均持
反對的論點。
他指出,日人鹿野忠雄是台灣高山圈谷調查最徹底、研究報告也最多
的學者。依據日據時代鹿野忠雄等學者的考察,台灣高山約有八十個圈
谷,其中以雪山的三十五個為最多,台灣東北部的南湖大山則有十二個,
他們並認定這些圈谷即是冰斗,屬於冰河地形的一種。
今年中旬,楊建夫連同北京大學地理研究所教授崔之久及成功大學地
球科學系教授宋國城等人,循著鹿野忠雄研究文獻所論述的部分山區,
在雪山主峰周圍的圈谷群中,找到了冰河擦痕及只有冰河才能挖蝕成的
冰坎地形,這是當年鹿野忠雄沒有發現的重要冰河作用直接證據,證實
台灣高山確實有末次冰期的冰河遺跡。
楊建夫表示,過去地質學界曾有兩位著名的學者,即前中央地質調查
所的兩位前所長詹新甫和徐鐵良,曾撰文公開極力反對日本學者的主張,
即所謂的冰河說。他們認為日本學者所稱的這些圈谷,只不過是河流源
頭的向源侵蝕作用所造成的崩谷,並非真正的冰河地形。
但楊建夫認為,詹新甫當年只在南湖大山現場做短暫的停留和考察,
便提出反對說的做法有欠妥當。楊建夫認為,台灣三千三百公尺以上山
地的冰緣環境,其最大特徵就是在冰點以上以下凍融循環的寒凍風化作
用。而向源侵蝕和寒凍風化是兩種不同的地形營力,不宜將台灣高山的
河谷源頭一律都解釋為向源侵蝕的崩谷。
楊建夫還表示,根據過去的氣候資料,地球在過去二百萬年以來的第
四紀地質年代裡,至少發生過四次比現今要冷很多的冰河期,尤其是最
後的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兩個。因此增加了台灣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高
山區,在第四紀最後兩個冰期發生冰河的可能性。
不過,他也說,過去氣候上的證據只能間接推論,並非一定有冰河。
但現在他們已找到地形、地質的直接證據可以證實冰河的存在。
--
* Origin: 【政大新聞系.傳播資訊站】/Jour.nccu.edu.tw/
..............................................................................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