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最新抗疫排行榜 美國重奪冠》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養小孩,該怎麼養?自古以來就是個百家爭鳴,公說公有理,沒有定論的一個教育領域。經常我們聽到上一代的人說:從小我們就是在泥巴裡打滾,跌打損傷,吃土喝髒水,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哪有像你們年輕爸媽,對兒女百般呵護,一下子噴酒精,一下子還要戴手套,把小孩養在溫室裡,長大了反而缺乏抵抗力。這種對於養小孩,必須讓他們暴露在一定風險中,鍛練他們的免疫力、適應力、抗壓性,甚至是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的論點,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社會和亞洲國家,根本上在價值觀上的一種文化差異,而這個差異也反映在其他的社會層面上,像是在對抗病毒的防疫措施上,政府應該怎麼做,人民又應該要怎麼想。上個星期,美國彭博社所發布的Covid抗疫韌性榜單上,台灣一下子從去年12月的榜眼,掉到了五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倒數第10名,讓台灣社會和輿論相當的震驚。當然,五月以來的疫情爆發,大家都看在眼裡,排名掉落,也是意料之中,但從五月底的15名,跌落到六月底的44名,這中間巨大的落差,背後卻又是跟確診人數、防疫表現這些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台灣的疫苗施打速度、封城措施,以及邊境封鎖等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彭博社在六月的榜單計算中,加入了兩個新的評比指標,一個是飛機的訂位數量,另一個是出入航班的路線多寡,之所以加入這兩個參數,是因為現在歐美國家都在爭相解除封城,重啟旅遊活動,所以彭博社認為接下來的抗疫階段,比零確診還要更重要的,是看誰能夠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和順暢的經貿活動,而就像養小孩一樣,歐美國家因為去年受過病毒的嚴酷洗禮,邊境也始終保持某種程度開放,培養出了抵抗力,所以在後疫情時代,他們也會比亞洲國家將更具有競爭力。
{內文}
想像一個來自亞洲國家的資優生,從小乖巧,品學兼優,總是聽老師的話,一回家就關起門念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班上那些愛玩的同學,永遠趕不上他,只能暗自羨慕資優生的好成績。但,準備要上大學了,資優生想去國外留學,拿著一手亮眼成績單,他深信自己可以錄取一流大學,應該沒問題;沒想到,著手申請之後,他發現國外的大學現在不只看學科成績,還希望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接受過社會的歷練;亞洲的資優生這時才赫然發現,時代變了,世界變了,循規蹈矩的死讀書,已經無法滿足新環境下的新需求,自己的強項也頓時失去競爭力。
新聞主播(2021.4.27):
新加坡是此刻疫情下最宜居的國家,根據最新的彭博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今年以來疫苗成為關鍵,新加坡也因而躍升榜首,拿下去年11月以來最佳成績...
知名國際新聞媒體彭博社,從去年11月開始,綜合各種防疫和經濟相關數據,針對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製作一份「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這是少數、甚至是唯一一份對各國防疫表現打分數的國際榜單,因此每回發布,都會引起關注,尤其台灣難得地以個別地區身分,列名其上,更讓這份排行榜受到本地朝野的重視。然而6月28號,當最新版本榜單公布時,國際上卻傳出一片譁然,許多人跌破眼鏡,因為原本的重災區歐美國家,和亞太地區防疫常勝軍,排名幾乎一夕翻盤,其中台灣從一度坐二望一的亞洲資優生,幾個月前逐步下滑之後,六月底居然摔落到幾乎墊底的全球第44名;而新加坡,則是從四月榜單上的榜首,一下子跌出十名外;反觀美國,這個原本去年還在疫情泥淖裡浮沉的放牛班,竟然短短數十天就和新加坡名次互換,以大黑馬的姿態,在最新排行榜上上躍居全球第一位,成了防疫超新星。
CBS主播:
這是紐約市解封的重大里程碑,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自疫情以來首度舉辦大型演唱會,數千名已經接種的民眾等不及地來到現場,欣賞「幽浮一族」搖滾演唱會...
樂迷:
我從德州來,嗚!
CNN新聞旁白:
...有樂迷從德州聖安東尼奧買票,平生首度飛來紐約參加這場演唱會...
樂迷:
這是我的生平願望,時機又棒得不得了,正逢紐約市解封!
樂迷:
實在悶太久了,不斷受到封城和各種外出限制,所以今天一定會很棒,你知道的,一兩萬人齊聚一堂,盡情解放!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預定將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上,宣布美國已戰勝新冠疫情的同時,全球各大洲上各國家地區,所呈現出來的防疫樣貌,與民眾看待疫情感受,也隨著時間推進產生微妙的變化。在解釋最新「抗疫韌性」排行的分析報導中,彭博社記者開頭點出:經過一年半疫情的紛擾,現在各地人們眼中關注的唯一焦點,只剩下: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正常生活。原本的抗疫評分指標,只集中在確診數和死亡人數、確診率和致死率等數據上,但六月間,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地全面解封,歐盟也正式啟用數位疫苗護照,對越來越多的國家敞開國門,國際上逐漸清楚浮現的一個趨勢是:拼解封,搶開放,已經成為下一個防疫階段,比較抗疫成果,決定誰是贏家或輸家的關鍵因素;因此彭博社特地在評分過程中,加入了兩個新指標,第一個,是比較各國航班預定機位,與去年同期數據的增減幅度;第二個,則是從旅行社提供的資料當中,比對各地已開放的出入境航班路線。這兩個新的參數,一納入評分考量之後,馬上對排名順序造成洗牌效應:歐美國家的名次普遍大幅上揚,原本的資優生,亞太國家,則是排名全面下探:去年的優勢,在新的開放評比下,反而成了放不開,甩不掉的沉重枷鎖。
CBS新聞旁白:
今晚,全加州自疫情以來,首次全面重開!強制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正式取消,只要民眾有打疫苗...
加州州長 紐森:
我們終於辦到了,6月15號,反敗為勝!
CBS新聞旁白:
...對那些慘澹經營的商家來說,更是令人振奮...
餐廳顧客:
謝謝!
餐廳老闆:
感覺真好,彷彿重獲新生,我們終於走到隧道盡頭,重新開張真的太開心了!
紐約州州長 古莫:
超過七成接種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可以重返正常生活的意思!
事實上,今日美國疫情的反轉,就跟一年前台灣疫情之平緩,同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CBS新聞主播(2020.5.26):
...(日本)有830個死亡案例,而幾百英哩外的台灣,則是另一個更成功的防疫模範,至今僅有...聽好哦...只有七人死於新冠!
CBS新聞旁白(2020.5.26):
在台灣島上,街上車流擁擠,餐廳照常營運...
學校只有在二月間短暫停課,甚至棒球賽季都正常開打,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的低確診,低死亡人數,曾經引來全球矚目,當時外界普遍把台灣的防疫勝利,歸功於SARS期間紮根的公眾警覺心和公衛處置經驗。一年之後,此刻的台灣,在狹義的防疫數據,如確診人數和死亡率上,雖然由於幾次小規模疫情爆發而出現上揚,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的感染數據,台灣依然屬於輕度災區,並沒有顯著的退步;真正導致台灣在排名上不進則退的,其實是疫苗施打的速度、封城對民生的衝擊,以及新增的兩項對外開放指標,一齊拉低了整體分數。仔細研究排行榜上名次優於台灣的國家,以第33名的埃及來說,接種率僅2.1%,比台灣的4%還要更低,然而埃及的封鎖管制鬆散,當地人幾乎照常過生活、做生意,再加上埃及邊境也比台灣更加開放,因此,儘管確診和死亡人數都高於台灣,埃及在修正後的抗疫韌性指數上,卻拿下了比台灣更高的積分。另一方面,昔日的抗疫冠軍,本月與美國名次調換的新加坡,也是因為同樣原因:在邊境設下嚴格管制,繳出零確診同時,卻也被自己的高標準所綑綁,過度拘泥「好成績」而拖累了重開進度,跟不上歐美近期快速的解封步調。
澳洲商業總會 因尼斯威勒斯:
事實是:我們必須與新冠共處,病毒已經流竄全球,我們無法再躲在島上,與外界不相往來,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澳洲旅遊業者 葛拉罕特納: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一直堅持零確診,當然做為短期目標是很好,但如果事實證明,它就是會反覆發生,不會消失,怎麼辦?.
澳洲醫師 瑪姬丹欽:
有一部分的人,他們確實很堅持,要維持零確診,但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已經接受現實,願意忍受少許的感染病例...
澳洲ABC記者:
維多利亞省目前每天新增4-5個案例,當局因此宣布封城...
澳洲ABC記者:
相較之下,英國每天新增確診高達三千例,可是英國人民卻可以不戴口罩趴趴走,甚至還能欣賞現場板球比賽,當地成人已經有75%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
與台灣、新加坡處境相似的,還有澳洲。澳洲總理莫里森,去年在澳洲傳出零星新冠案例後,召開內閣會議,制定出「壓制圍堵」,確保境內沒有社區感染的「零確診」策略,作為澳洲防疫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年多下來,澳洲政府確實在壓制疫情上,取得了成效,除了幾次防疫破口,曾讓每日確診數短暫飆高至數百人,其餘多數時間,澳洲的確診人數都維持在極低水位。然而,與穩定疫情呈現不對稱走勢的,卻是當地逐步升高的民怨;由於維多利亞省等地方首長,多次因少數病例爆發,就無預警下達一周至數周的封城命令,讓當地商家和輿情在經歷一次次的希望與幻滅之後,不禁想問:如果新冠終究不能消滅,零確診又是既定政策,那麼澳洲人到底要到何時,才能重溫過去的正常生活?
澳洲ABC記者:
事實是:一旦澳洲開放國境,就必定會引入病毒,導致病例增加,即便多數人都注射了疫苗,仍舊會有人感染,甚至是喪命。而對於一個堅持「零確診」,執著於確診人數的國家來說,澳洲人民有沒有做好對外開放的心理準備?
彭博社在一篇五月間的報導中,就曾經警告:對於亞太地區這一群死守邊界,不敢冒險開放的防疫資優生來說,過去的好成績,如今反而可能成為它們最大的致命傷;一方面,境內疫情和緩,讓這些國家政府和人民,普遍對疫苗引進或施打都缺乏急迫性,延緩了群體免疫的達成速度;另一方面,閉關自守的防疫策略,又導致了公衛體系和人民心態,都無法接受新冠終將演變為流行病,也難以承受開放邊境後勢必出現的疫情變化;而回過頭來,再看那些遭受疫情重創的歐美國家:由於過去一年累積了經驗,培養了韌性,現在更挾其高接種率優勢,對外加速開放,在後新冠世局中,亞太國家如果無法及時轉換策略和心態,資優生與放牛班,恐怕就要豬羊變色。
https://youtu.be/3r4zKFzj5RE
麥迪遜廣場花園人數 在 JCON 北美總編 勇士隨隊 shenjad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週專欄:邊緣?中心?
https://www.jcontaiwan.com/?p=6606
再次感謝上週所有朋友的留言以及轉發。
本週由於適逢中華隊擊敗中國男籃五週年,特別放上我們在該場比賽的得分全記錄影片,算是做個回顧。
- -
本週NBA最大的消息是NBA公佈了2018-2019賽季的賽程,完整賽程在這裡:
http://stats.nba.com/schedule/#!?PD=N&Month=0
根據NBA官方的說法,他們很大程度的減少了連兩日出賽,跟七日內五戰的頻率,這對球員是好事。對一個兼職籃球工作者的我來說,我覺得最大的進步是他們在賽程上的搜尋介面比以前都要好一些,往年在一些球隊的官方賽程表上面常常都只有日期,沒有順手加上星期幾,我覺得整體介面上是比較容易搜尋一些。今年的變革應該是開始用「週」來計算,在搜尋上面也會比較易讀一些。
總之,開幕戰TNT將連播兩場,美國時間10/16日,七六人先到波士頓踢館,第二戰由雷霆隊到奧克蘭來看一下勇士隊的冠軍頒獎典禮,想必Russell Westbrook心中必然很不是滋味,比賽的激烈程度精彩可期,我們到時候奧克蘭相見。
對於未來這個賽季需要旅行到美國看球的球迷來說,這是開始計畫的第一步,不過買票這件事請不要心急,有兩個大原則。每個球場的門票價格都有差異,同樣的視野,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與密爾瓦基,一定會有落差,這是其一;你如果要特定區域的位子,會非常貴,如果只是想要進去看一場NBA球賽,視野跟角度沒有太大的偏好,那以價格考量的話,越接近比賽票價就會越便宜。如果你需要知道怎麼計畫在美國的旅行,跟要如何買票的話,請在留言裡面跟我說,如果需要的人數有夠多的話,我可以在開季前的未來幾週,在每週五專欄中再補上寫一些我的看球旅遊心得。
這週我原本要寫另一個籃球進階數據的文章,但本週適逢我們在菲律賓的亞錦賽擊敗中國男籃五週年,因此應該要來討論一下中華隊。在2013年的八月九號,我們在新台灣人戴維斯的幫助之下,破天荒地在八強賽擊敗中國國家一隊,這個在台灣籃球史上當然是了不起的一刻,但我想說的並不是這些什麼我們五年前多厲害的事。由於今年我在拉斯維加斯的夏季聯盟中,跟當時任職於中華隊國家隊總教練一起看了兩天半的比賽,這其中我當然對他有諸多問題,不停的在他身上向他學習一些對於籃球的見解。教練提到關於那場比賽,賽前他們所有人是很有信心的,雖然知道2013年的中國隊雖然不是最佳狀態,但以戰力上面來說,還是比中華隊要高上不少。不過教練說他在賽前就設定好(或許是種打氣也說不定),只要半場我們能夠將差距壓在10分,下半場我們就會贏。這是教練親口告訴我的。不過大家都知道我們上半場最後就是靠著洪志善的一個快速推進壓哨三分球,剛剛好落後10分(最多落後17分),也讓我們第三節以31:12的狂攻,一口氣擊潰中國隊,最後居然狂贏18分,來回35分的分差,打到中國隊王治郅跟易建聯一臉不敢置信。兩個月之後的天津東亞運決賽,我們又在決賽遇到中國,三節打完還是輸了13分,但第四節絕地大反攻,靠著葛記豪一記超遠三分球逆轉比分,最終成功拿下金牌。只是東亞運這一支中國算是青年隊,這個象徵意義上比亞錦賽的中國國家一隊小一些。
但事實上我們擊敗中國國家一隊時,那屆的亞錦賽也不算成功。當年度的前三名可以前進到2014年的西班牙籃球世界杯,而我們在擊敗中國進入四強之後,連續輸給預賽已經贏過的菲律賓,以及我們一直都打不太贏的韓國隊,無緣往更高層級再拼一回。之後姚明與2017年接掌中國籃球,在同一年的五月份將國家隊培訓球員分成兩隊,眾所皆知,這是為了練兵,也是因為在2019年中國籃球世界杯他們有地主保留席,這兩年期間等於沒有重大的比賽,為了讓更多球員享受到中國國家隊的資源,兩支球隊依照不同的國際賽出賽並調整,算是有目的性的在組織國家隊,也可以更好地讓球員休息。
在夏季聯盟期間,中國紅隊在拉斯維加斯跟一些NBA夏季聯盟球隊進行閉門訓練。透過我一些中國媒體的人脈,我跟教練一行人一起去看了一場中國紅對活塞隊的閉門比賽。當然這些夏聯的活塞球員球技是比NBA球員粗糙一些,但他們為了下一份工作,打球都是非常拼命。在亞洲賽場上虎虎生風的中國控球,遇到這麼粗壯的黑人球員,先別說切入了,有時候連過半場都有困難。謊報年齡的事情先不說,中國紅隊有非常好的內線高度,但遇到黑人在氣勢上就是矮了半截,四節的比數分開算,中國隊只有在第四節贏,其他三節都是落後個10分左右。過程跟心得我就不細說,畢竟中國紅隊的主力也沒有全到齊。
這兩場勝利,以及前幾天我們男籃在U18輸給巴林,這三件事我想一起來談。
我認為單一場次的輸贏,大家不用太過放在心上,我們贏過中國固然可喜,但事實上我們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過了五年台灣籃球進步也算有限,同時也不要太過苛責我們的U18,學生層級的籃球,就算輸了也不代表籃球實力太差,練一練幾年之後要報仇還是有機會。由於我沒有觀看比賽,所以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輸球,但我肯定的是所有穿過中華隊球衣的每一個人,踏上球場都是為了我們這些球迷在拼命,主事者要想的應該是要如何讓輸球這種事情不再發生,中國就是這麼做的,日本也是這麼做的。在亞洲跟大洋洲已經融合的賽制上,隨便一算就有紐澳中日韓菲在我們前面,中亞的還沒算進去,我們就已經輸了六個國家了,現今要保持在亞洲前八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每一戰都是決戰」的地步。簡單一句話,就是像日本跟中國做的一樣,我們需要計畫,大比賽要派主力,小比賽就是不要操主力。除了瓊斯盃可以拆成實力差不多的兩隊參賽以外,我不認為我們客觀實力上可以像中國一樣將國家隊拆成兩隊實力差不多的球隊,但是我認為國家一隊去打一級賽事,其他的比賽就給二隊打這個應該不是太難達成,天天戴維斯這種事以後就不要了。國家隊的換血跟適應需要陣痛期,換血的時候一直輸球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不管做什麼看起來都好像很慘,但只要方向正確就沒關係,大家這段時間需要多多擔待一些,並持續給予台灣籃球支持。
最後,也很希望我終有一日能在夏季聯盟看見中華隊整隊帶來閉門訓練。來看一下這些NBA的邊緣人實力在哪邊,我們才會知道我們在世界籃球的版圖上有多邊緣,也才能得知我們離中心有多麼遠。
J-Con Taiwan 籃球盛事
官方FB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JCONTAIWAN/
官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contaiwan/
我自己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henjade/
麥迪遜廣場花園人數 在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aoIndia就是要印度報你知
有在關注印度政治新聞的朋友,應該都對於印度總理莫迪出訪國外時猶如搖滾巨星簽唱會般的場面不陌生!成千上萬名印僑一起來參加莫迪seafood,噢不!是莫迪葛格的激勵講座(誤),實在非常驚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2014年首次訪美時,於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吸引18,500名印度裔美國人到場聽講。
人口約13億的印度,據估計,散佈在全球的印僑人數約3000萬人,在近年來逐漸活躍於製造業和IT行業,更誕生了許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如:於2015年出任谷歌CEO的印度人桑達爾·皮查伊、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ArcelorMittal的CEO拉克什米·米塔爾、廉航亞洲航空的CEO東尼·費南德斯,連微軟、Adobe等企業的高級主管都不乏印度人的身影。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今天與大家分享來自日經中文網的報導,一起看看長期在印度深耕的日本,是如何看待海外印僑。這篇文章除了印度人在海外的個案故事外,也提供了另一個角度,在面對印度這個崛起中的大國,讓我們以日本的實際經驗與建議,作為與印度互動的反思!
話說~日本在印度耕耘數十年,其中又以馬魯蒂鈴木汽車(Maruti Suzuki)的成功案例最為人津津樂道,就連莫迪現在在國際上最好的朋友,都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兩人每次見面的擁抱,真是愛意十足!他們如何看待硬實力跟軟實力的並進,極具參考價值。
*馬魯蒂鈴木公司 https://goo.gl/i6BwyK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印度報你知 #印裔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