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會對某個品牌著迷?甚至為了它的理念,以行動支持呢?
看完《#B型選擇》後,我丟掉了我原本的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全面換上了 綠藤生機 的產品。
這本書籍是 天下文化 出版的,很少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兩天內從頭翻到尾,並且仔細來回重複看,並能將書中故事記憶下來,進一步在網路搜尋資訊,將我不足的知識補足, 綠藤生機的創業故事讓人折服、感動,且自願將書籍寄送給朋友,也趁員購日把半年份的用品補齊。
發生什麼事?
剖析下來是「Start with Why 」,先聊聊綠藤生機,品牌是台灣第三家國際認證的B 型企業,並連續五年獲得B型企業最高榮譽─「對世界最好的企業」獎。
何謂B型企業?
目的在於運用企業的力量,解決社會和環境的問題。 其針對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5 面向,做全面的檢視,將理念與文化等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標準。
因此在綠藤內部,三位共同創辦人的薪資,不會比員工高。且在起初創業時,為了要讓「芽菜」好好生長,創辦人之一的 #許偉哲 還睡在溫室,而冬天時,為了不讓人體體溫改變溫室的溫度,因此他還在寒流中,睡在溫室外,守護芽菜們。
創業兩年後,共同創辦人鄭涵睿,也飛往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在課程中體悟到「不賺錢的企業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並開啟了B型企業之路。
而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他們提倡「油保養」,而非乳霜,因為皮膚是油水平衡,要改善肌膚狀況,以油來保養最直接。
我自己的手部跟關節皮膚,自小就有牛皮蘚,尤其換季時特別嚴重,甚至是壓力大時,也會復發,過往我都用藥物控制,沒想過要換沐浴乳來解決,而使用綠藤的產品後,部分的皮蘚也慢慢改善。
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的瓶子按壓出來的量,也會限制,甚至是彈簧、按鈕都是採可環保回收的材質。另一方面,通常情他品牌沐浴乳或洗髮精時,都需要加水把底部剩餘的量倒出來,但綠藤的底部有弧形,當你按下最後一次的時候,就是用完了!(驚人)
回到本篇主題「為何你會對某個品牌著迷?並改變行為」
這和傳播學理論的消費者行為(AIDEES)學非常有關係。
AIDEES在2006年提出,
A,代表注意(Attention),它指的是一個好的推銷或宣傳,吸引潛在消費者開始注意某產品或品牌;
I則意味興趣(Interest),是消費者接收到企業傳達的訊息後,激起他們的興趣和認同;
D,表示渴望(Desire),當消費者進一步去了解產品以後,更渴望能將商品帶回家;
E意味體驗(Experience),當消費者購買產品以後,立即享受它帶來的新體驗;
E,表示熱情(Enthusiasm),消費者十分喜愛產品,並對它情有獨鍾,充滿熱情;
S則是分享(Share),由於有了非常棒的購買體驗,因此消費者樂於在社群網站(如部落格等)上發文和大家分享使用心得。
(本段出處-marketingdatascience)
我在讀完書時,的確就完成了這幾個步驟,透過實際行動與口碑的傳布,支持喜歡的品牌。
也很開心有機會與綠藤生機合作,9/26 (日)下午1點半,邀請了公同創辦人許偉哲,來到跨界大人物,地點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線上也將同步直播。這場活動將會有八位知識分享者,從個人人生故事出發,並結合書中觀點,分享感動人心的內容。
留言處有報名連結,輸入「CROSSOVER」一般票將折價600元!並將送出「B型選擇」、「綠藤生機試用包」。歡迎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acebook(簡稱FB)是源於美國的社群網路服務及社會化媒體網站,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相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 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祖克柏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8]。Face...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情報]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開始中文化 | mit開放式課程ptt 的評價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投資保障】SEC要管加密貨幣
無論是在華盛頓、華爾街、還是矽谷,這已經成為一種猜謎遊戲,人們想弄清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對加密貨幣的看法—業內遊說人士關注著他在國會的證詞,律師們分析他的講話。高盛的財富顧問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不無自豪地說,他們從根斯勒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長達29小時的「區塊鏈和貨幣」課程中尋找線索。這項工作可能既繁瑣又沒有新意,因為該課程的影片已經積累了數百萬的網上觀看量,就連根斯勒自己也感到驚訝。
在首次就數碼貨幣熱潮接受詳細的採訪時,根斯勒暗示,他對這個課題很有興趣並不意味著他支持撒手不管的監管方式—那是很多熱衷數碼貨幣的人希望看到的局面。這個幾乎不受監管的1.6萬億美元市場呈現爆炸性增長和劇烈的價格波動,對此應怎樣回應,決策者非常掙扎。根斯勒正考慮強而有力的監管制度,主要是建立對數百萬數碼貨幣投資者的保障。「我花了三年時間進行教學和深入研究,可說是對此興趣濃厚,我對這項技術持中立態度,但我對要保護投資者的態度並非中立的,」根斯勒說。「如果有人想猜,那是他們的選擇;但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有義務保護投資者免於受騙。」
根斯勒要求國會通過一項法律,該法可能賦予SEC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法律權力,但他說SEC的權力範圍已經很大了。近年來一直多有圍繞哪些數碼資產該落入SEC的監管範疇的討論,比特幣就是不在這個範疇之內的例子之一:它像種貨幣,因此被列入大宗商品的範疇。但根斯勒說,還有另外數千種資產,其中大部份是未註冊的證券,它們必須遵守SEC的規定。
#SEC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GaryGensler #加密貨幣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美國街道上,以測試模式自動駕駛。但是他們的機載導航系統,仍然無法幫助他們在濃霧甚至輕霧中安全操作。事實證明,光粒子在水滴到達引導車輛的攝影機之前,會在水滴周圍反彈。光的散射給濃霧中的導航,帶來了重大挑戰。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他們開發了一個系統,可以感應深度並測量隱藏物體的距離,從而在霧中安全地駕駛無人駕駛車輛……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acebook(簡稱FB)是源於美國的社群網路服務及社會化媒體網站,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相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 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祖克柏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8]。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史丹佛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 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 2013年第4季,依據官方公布的資料,台灣約有1,500萬人每月登入臉書,每日活躍用戶1,100萬人。
- 動態訊息(News Feed):動態訊息就是用戶登入之後,在全螢幕的模式之下,網頁右邊會顯示登入用戶所關心的人事物的最新動態,成為Facebook最重要的資產。
- 訊息(Messages):可以透過私密訊息發送給目標用戶的訊息匣,就像電子郵件,只有收信人和發信人可以看到。
- 讚(Like):是用來表示網友對發文者的表態,發文者可以是個人、社團、公司、與粉絲專頁。利用「讚」按鈕網友們對該頁面進行讚賞及表態。透過「讚」,Facebook會讓你的朋友知道你曾經按過那些讚,例如你如果按了某個粉絲專頁所設計的小測驗,這樣當你按了讚之後,你的朋友也會看到哪個小測驗或小遊戲。
- 建立Facebook 廣告。
- 建立粉絲專頁。
- 建立「社團」。
- 撰寫「網誌」。
如何賺錢?
廣告廣告精準的廣告
Facebook在2017上的廣告收入高達39.9十億美元
除了側邊的廣告以外,任何數據都是可以賺錢
粉絲專頁按讚
貼文互動
問題
現在你們還喜歡用臉書嘛?
你們對於臉書同溫層的看法是什麼?
(來源維基百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pMbQCmY47k/hqdefault.jpg)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五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隨著我投入「學習」的領域越久,我就會認識越來越多,喜歡學習的朋友。
這些朋友呢,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的美德、也有很多的優點,也常常因為他們,帶給我更多的刺激、前進跟改變。
然而如果真要說,在他們身上,我感覺到心疼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喔,如果以此時、這個年代來看的話,我最心疼的部分,就是他們普遍都有一種,叫做「資訊焦慮症」。
「資訊焦慮症」呢,就是他們很害怕錯過了一些訊息、錯過了一些可以取得更不一樣的認知的機會。
然而有時候喔,人就是一個這麼奇妙的存在。就是呢,我們常常會把「工具」當「目的」;到了最後,我們會為了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做它?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資訊?
無非是希望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變化,或者是面對眼前的狀況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決策品質;能夠知道當我要付出努力的時候,要怎麼樣擬定方向,才會是正確的?
所以呢,簡單來說,「資訊」本身是個工具,「目的」是要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適合自己、更好的一個決定。
然而呢,有很多喔患有「資訊焦慮症」的朋友,在他們身上我有時候,真的會搞不太清楚,他們好像就是為了取得資訊,而取得資訊。
就像是瘋狂的,去踏入很多不同老師的教室,他們把學習當成是好像「集點」一樣。
再不然就是他們報名了很多線上課程、訂閱了很多知識頻道,可是你說他真的有聽?又或者是他真的學以致用嗎?我還是蠻懷疑的!
其實當我看到這樣的現象的時候,就讓我回到自己的專業裡面,去找一找,有沒有哪些研究,或者哪些討論滿符合這個現象。
或許呢,對於「資訊焦慮症」的朋友來說,當我跟你分享一些,可能是有科學根據的、可能是有研究支持的;像是這樣的發現跟結果,不知道能不能幫你緩解「資訊焦慮」,讓你更回到學習的本質。
我看到了這個資料是哦,在1980年代的末期,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安卓森」,他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
實驗的對象,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學院的學生。首先呢,安卓森讓每一個學生,選一份股票投資的組合;然後把學生分成兩群。
第一群學生,只準看手中持股的價格變動,他們完全不曉得自己買的股票,為什麼會上漲,而為什麼又會下跌?他們只能靠著這麼有限的資料,來決定要怎麼樣買股票。
而相反的,第二群學生能夠取得源源不絕的財經資訊,他們可以看財經頻道、他們可以讀華爾街日報,而且呢還可以請教專家,分析股市的最新動態。
結果你猜猜看,這兩組的投資表現,哪一組會比較好呢?
令人很意外的是喔,資訊比較少的那一組,最後賺到的錢,是資訊比較多的那一組的兩倍多。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就告訴我們,當我們接觸過量的新聞,反而會讓我們來分心。資訊充沛的那一組的學生,很快就會習慣關注最新的謠傳,跟內幕消息。
就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賽門」他說過的。他說啊:「豐富的資訊,會創造出貧乏的注意力。」
由於呢,得到這麼多額外的資訊,這些學生會比資訊貧乏的那一組學生,更頻繁的進出市場、買賣股票。
他們相信喔,自己的知識豐富,能夠洞燭先機、能夠預測股市的走向;然而結果就是「他們錯了」!
如果你發現過多的資訊,幾乎你會像強迫症一樣,無時無刻的刷臉書、收Email,或者是無時無刻的,去參考那些你所訂閱的頻道、網站…等等的這些。
反而讓你看待你的生命、看待你要做決定的事情,越來越模糊;甚至於就結果論來說,可能越來越不精準。
你的決策越來越沒有辦法,為你帶來更好的結果。這時候,你覺得你需要的是什麼呢?
我遇到很多「資訊焦慮症」的人,他會歸因在,是因為我取得的資訊還不夠多;所以呢,他再找更多的資訊,來幫助自己。
那你想這樣的行為,真的有辦法幫助到他自己嗎?還是喔,這樣「忙」啊,叫做「越幫越忙」啊!
因為過多的資訊,真的會讓我們分心、讓我們為了資訊而資訊;而忽略了今天我取的這些資訊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我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你專注在你真的想去的地方、你真正在乎的事情,透過鎖定目標,聚焦在一個焦點上面;這時候你才能夠去篩選出,你所需要、而且對你有幫助的資訊,不是嗎?
所以呢,如果你患有「資訊焦慮症」,那麼我想跟你開個小玩笑,如果取得的資訊越多,就代表越成功;那麼統治這個世界人,應該是學歷最高的人,不是嗎?
然而你可能認識過很多學歷很高的人,你連聽他說話都聽不懂,更不要說他能不能去去影響別人,或者是帶領這個世界了,不是嗎?
想想看,什麼才是重點、什麼才是關鍵?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呢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你跟文字之間的關係;「啟點」的課程都有一個特色,叫做回歸到本質。
凡是你掌握到關鍵的本質,你接下來要運用在你的人生裡面,要怎麼發揮就容易了!
所以呢,文字跟書寫一定有它的本質,為什麼有些人他寫出來的東西,並不困難;但是卻很雋永,而且能夠影響很多人?
然而相反的,有些人的文字真的好美,他用的字詞真的好有深度;可是你卻讀都讀不下去。我想啊,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你有沒有真的掌握核心、關鍵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在這之前,已經參與過很多的寫作課程,那麼我可以保證【寫作小學堂】,絕對會帶給你不同的體驗。
然而,如果你想要靠近跟文字之間的關係,而你在這之前,也沒有上過任何寫作課程,那麼歡迎你加入【寫作小學堂】。
從一開始就打下正確的基礎,那麼你在「寫作」這一條路上,肯定是可以如魚得水的。
12月7號這一門【寫作小學堂】,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jTRbqvcYXU/hqdefault.jpg)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居港美國人Mia Williams每隔一段日子,從灣仔的家,舟車勞頓,來到新界鄉郊,為的是採購優質的有機薑和黃薑。這天,她到訪的農場叫金記,由一位殷實淳樸的老農鍾姨打理。鍾姨從田裏挖出一塊黃薑,狀如手指,並沒有讓人驚艷的體積。Mia卻說這才是好物,「假如你在街市選購,最好尋找細小一點的,不必找巨如象的。因為沒有添加化學物質或被基因改造的薑和黃薑,通常都較細小。」
如此重視食物來源,因為Mia生產的一款健康飲料正正要用上大量薑和黃薑。飲料以冷壓薑汁為基礎,並添上不同健康食材,例如麥盧卡蜜糖、活化碳、椰奶等,演化出三種口味。由於冷壓薑汁體積細細,好比酒吧的shot杯,故Mia命名為Tizzy Shots。Mia說,薑和黃薑含有豐富薑醇,有助增強人體抵抗力,減低炎症機會,及讓人體維持在弱酸性的健康狀態。
此番解說,出自Mia的口尤具權威性,因為她是個科學家。受鑽研科學的父母所感染,Mia青少年時期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在美國衞斯理學院、霍普金斯大學分別攻讀學士及碩士課程,專攻醫學遺傳學,後來更在Cancer Research UK從事癌症研究工作。
數年前,癌症研究工作讓Mia踏足亞洲,更跟英國籍丈夫定居香港。婚後,Mia放下研究工作,專注照顧家庭,但懷孕經驗竟成為事業發展的一個小契機,「懷孕時,我常常感到不適,出現孕吐的情況。」Mia想起以往所學,知道薑有助紓緩不適,於是自製薑汁飲料。健康小點子發酵,成為了一門小手作生意,Tizzy Shots便誕生了。Tizzy是Izzy及Tilly的合寫,那是她兩名分別4歲及2歲女兒的名字。
Tizzy Shots味道微辣,並不是人人喜愛的味道,Mia建議飲用時,以有氣水或茶稀釋,加上橙片或檸檬片,味道如汽水或果汁般清新可口,亦如咖啡般醒神,卻不含咖啡因。
因以健康為宗旨,故Mia堅持人手小量生產,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更堅持親自到農場選購有機薑及黃薑,絕不貪方便及慳成本,而隨便到街市置貨。
記者:周燕
攝影:鄧廣基、陳秉謙
網址: http://www.tizzyshots.com
銷售點:
灣仔隆安街15號地下Bite Unite
灣仔摩利臣山道9號天樂廣場7樓Pinnacle Performance
鳴謝:meatmarket.hk co-share kitchen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S1t1WmhNPE/hqdefault.jpg)
麻 省 理工學院 網站 在 [情報]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開始中文化 | mit開放式課程ptt 的推薦與評價
麻省理工學院 在2001年宣布要將所有課程的相關資料上網,稱為「開放式課程網頁」(MITOpenCourseWare),到今年已經累積了7百多門課程,從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