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華夏一族的血脈綿延,可謂舉足輕重。因此,在對京城格局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不僅要通過風水學大師勘透天地對應之玄機在地理上的定位,還要鎮住地下水中興風作妖的族類,可算是煞費苦心。
然而,587年後的今天,帝都北京似乎開始遭受反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07cSaT1v4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爲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爲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邁陂塘》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黃土水帝展」的推薦目錄:
黃土水帝展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翻看台灣藝術史哪些時期是被遺忘的?《不朽的青春》帶你看日治台灣藝術】全文:https://bit.ly/3tjElVn
「學生時代以為國美館、北美館已經很多(典藏)了…可是其實不然,原來還有這麼多作品是大家不知道的,不去處理他,你所認識的台灣美術史就坑坑洞洞。」
本來靜靜躺在太平國小校史室的黃土水的〈少女胸像〉,在《不朽的青春》重新面世,一段日治時期的台灣藝術就此展開。
1920 年,出生窮苦木匠家庭的黃土水以一件雕塑作品〈蕃童〉,入選了日本最具權威性的「帝展」。他的成功,為當時的台灣年輕人開闢了一條道路:出生在殖民地台灣,想要出人頭地、回饋社會,還有成為「藝術家」一途。隨後,同為校友的陳澄波,追隨黃土水腳步,也赴日追求藝術夢…
除了展出那些公認屬於「台灣美術」範疇的故事,展覽也述說難以被「傳統國家美術史」所定義者:如台灣出生的日本畫家。「如果說台灣美術史並不是只有台灣人而已,而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都算的話…為什麼不能看他們的作品?」
#延伸閱讀
如何讓「炎黃子孫」開始「認識台灣」?👉https://bit.ly/3ufquAG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台灣 #藝術
黃土水帝展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字形」的隋唐大運河,為何到後來被「拉直」成京杭大運河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唐朝詩人皮日休留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詩句,詩中的「此河」指的就是大運河。人們通常認為隋煬帝楊廣修建了現在依然發揮作用的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兼顧東西,是「人字形」的,後者縱穿南北,橫臥東南,呈「一字形」,到底是什麼原因拉直了大運河呢?
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大業元年(605年)三月,隋煬帝組織上百萬民夫,開挖連通黃河和淮河的永濟渠,拉開了修建隋唐大運河的序幕。整條運河全長2700公里,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餘杭(今浙江杭州),地跨京、津、冀、魯、豫、皖、蘇、浙等8個省市,綴連黃河、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5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隋唐大運河縱貫華北平原、淮河平原、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是隋、唐、宋時期的重要經濟命脈,它以漕運為主兼及其它商品運輸,不僅節省了巨大的物流成本,還帶動了運河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對隋唐大運河實行局部修鑿,京杭大運河由此登上歷史舞台。儘管起止點相同,但它全長1797公里,途經京、津、冀、魯、皖、蘇等6個省市,主要水源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組成的「南四湖」補充。與隋唐大運河相比,京杭大運河縮短了903公里。至今,它仍然是重要的航運水道,與長城、坎兒井並稱「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
政治重心偏移,隋唐大運河命運堪憂
隋唐大運河惠及隋、唐、宋三朝,輻射長安、洛陽、開封、杭州、揚州等世界級大城市,奠定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和宋朝的經濟繁榮。可以說,在隋唐大運河的滋養下,奠定了唐宋數百年的長治久安、豐衣足食。
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大都後,隋唐大運河愈發顯得不合時宜。當時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並非唐宋時期的中原腹地。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迫切需要江南輸送的錢糧物資。受到隋唐大運河走向的限制,物資經過多次水陸轉載才能到達目的地,運輸效率低下,增加物流成本。而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隋唐大運河難以適應社會經濟交流的要求,必須進行升級改造,截彎取直。
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因「習水利,巧思絕人」,引起了忽必烈的重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成為當時興修水利的骨幹成員。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郭守敬受命考察河北、山東山川地形。經過考察,他提出了拉直隋唐大運河的初步方案,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上報朝廷。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身為都水監的郭守敬開始主持運河改道工程。在十年間,工程以江蘇清江為基點,在其南北兩南岸分別施工。清江北岸開挖「洛州河」和「會通河」,沿河的天然湖泊補充了巨額水量,船隻可直航天津,同時,開鑿大運河最北端的「通惠河」,運河從通州至大都積水潭,清江南岸鑿通邗溝和江南運河,抵達終點杭州。如此一來,京杭大運河初具雛形。清朝中期名臣朱軾稱讚郭守敬「所陳水利,言未盡從,然功烈赫赫」。
黃河水患頻發,隋唐大運河陣痛不止
從走勢來看,隋唐大運河分為「一撇一捺」兩部分。一撇是運河的下半部,自揚州始,運河向西北延伸,斜穿安徽,進入淮河流域,再經河南,接通黃河,到達洛陽。一捺是運河的上半部,運河從黃河轉向東北,流經河北,穿越海河,終至涿郡。
由於與黃河連接,給隋唐大運河帶來了不穩定因素。黃河中游穿行於黃土高原之間,河水中夾雜著大量泥沙,有「斗水七沙」之稱。據統計,黃河年輸沙量最多時達39.1億噸,年均輸沙量為16億噸。最高含沙量為920千克/m³,年均含沙量達37.8公斤/m³,因此,黃河是世界是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黃河裹脅大量泥沙,導致河道變窄、河床抬高、水利設施淤塞,形成地上河奇觀。出現洪水時,在巨大水量和泥沙的衝擊下,黃河下游堤壩極易發生潰堤,嚴重威脅兩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黃河在2540年中,有543年發生決溢事件,總共決溢達1590次。隋唐大運河受到黃河水患的影響,下半部絕大部分故道已經埋入地下,唯有考古發掘才能證明它的存在。
地緣政治變化,隋唐大運河難挽狂瀾
隋文帝楊堅實現了南北統一後,在江南地區推行諸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當地門閥士族和關隴貴族之間的矛盾。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江南地區降而復叛,暴露出隋朝內部的裂痕和不穩定。
事實上,江南地區經濟發達,「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關中地區作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隋煬帝通過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調動東南地區的錢糧,供養西北地區軍需消耗,雙方各取所需,達成戰略平衡,實現南北和諧共處。
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產生了新的地緣政治。南宋詩人辛棄疾曾坦言:「夫守江而喪淮,吳、陳、南唐之事可見也。」足見淮河流域對江南的重要性。明朝地理學家顧祖禹強調:「南直以江淮為險,而守江者莫如守淮」也就是說軍事上守江不如守淮。他還提出:「淮甸者國之唇,江南者國之齒。」由此確立了淮河和江南唇齒相依的戰略關係。
故此,將東西走向的隋唐大運河改建為南北走向的京杭大運河,無疑是一筆性價比極高的投資,不但可以利用高效的航運,進行戰略機動、兵員調配、物資供給等軍事行動,還能為南方提供軍事戰略屏障,使北方政治軍事重鎮和南方經濟重心有機結合,形成統一的整體。
不論隋唐大運河還是京杭大運河,是封建王朝保持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動脈,產生了特有而豐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資源。隋唐大運河被拉直,順應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對時代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說隋唐大運河是弓臂,那麼京杭大運河就是弓弦,兩者合力,射出了中華民族偉大繁榮之箭。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黃土水帝展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爲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爲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邁陂塘》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緲萬里層雲。
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名爲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徵着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讚,其中深深寄託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正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詞中寫殉情之雁不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爲黃土,正是強調其忠於愛情的精神不朽。詞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寫出了這種精神的永不磨滅,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他的驚人識見。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識,與遼金文學率真尚情之傳統一致,和詞人年少之浪漫癡情有關,也與《董解元西廂記》和後來元雜劇肯定個人價值和慾望的精神相通。全詞情節並不複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着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
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悽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上下聯,寓纏綿之情於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之外,清麗淳樸、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元好問的詞作以雄渾博大見長。在這首詞中詞人以健筆寫柔情,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於一爐,確實是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劉熙載評元好問詞時說“疏快之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藝概·詞曲概》)。這首《雁丘詞》正是摧剛爲柔,“疏快之中,自饒深婉”的範例。
黃土水帝展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秘》特展,突破以往靜態文物的展示手法,我們將秦代的歷史、文化與創意、科技相結合,用動畫的方式與聲音、場域氛圍呈現大秦帝國的故事,讓觀眾穿越時空進入秦始皇的生前與死後世界。本次展覽最大特色,就是世界首次將秦始皇的地宮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再現,這宏大且神秘的地下宮殿。在厚重封土下的地宮,是考古家亟欲探究的秦始皇長眠處,歷史上有許多關於秦始皇地宮的描述與傳說。傳說:為了怕盜賊擅入,所以地宮內佈滿了機關與陷阱;地宮內有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點綴出閃爍的星空;也有人說,宮內用水銀仿水,黃土疊山,重新打造了秦朝江山。秦始皇沉眠的地宮究竟是何模樣?我們將模擬再現秦始皇的地宮,讓觀眾們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進入秦始皇的神秘地宮。
http://www.ntsec.gov.tw/User/Article.aspx?a=980
黃土水帝展 在 台北市太平國小- 【校友介紹】 黃土水台灣第一位雕塑家... 的推薦與評價
雕塑家黃土水的創作。〈甘露水〉於1921年入選帝 展,是黃土水繼1920年〈#山童吹笛〉後第二度入 選,為臺灣藝術家入選帝展第一人。 黃土水一生短暫36載,為能夠在日本 ... ... <看更多>
黃土水帝展 在 黃土水帝展 :: 全台寺廟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黃土水 (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臺灣臺北艋舺人,日治時期臺灣雕刻家,是臺灣首位赴日學習美術,並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藝術家。,2021年12月15日—帝展是日本 ... ... <看更多>
黃土水帝展 在 黃土水大型個人展覽3/25-7/9在臺灣美術館舉辦| 每日新聞的部分 的推薦與評價
講著日本時代的台灣本土藝術家 黃土水 ,這陣逐家可能上知影伊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甘露水,其實 黃土水 閣有一寡仔特別的創作,國立台灣美術館這改特別舉辦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