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登山強逼症患者👱🏻♀️
最近聊起個有趣的事情,就是周末做甚麼?有朋友說起他周末常在家收拾,略帶強逼症,收拾得一絲不苟,井井有條,我特別佩服❣️話說我也有強逼症,就是假日登山強逼症。今年沒有拜年,初二當天一家人在家中無所事事,悶得發慌,我常以「悶到生菇」來形容自己。前一晚和家人說初二行山,然後初二無人理會我,望著窗外蔚藍天空,心中一陣抑鬱的壓逼,雖已下午兩點多,決定馬上起行完成計劃已久的路線,由柏架山腳登大風㘭至大潭水塘,再走至黃泥涌峽道至陽明山莊補給,再登紫羅蘭山及孖崗山,沿路無特別拍照,隨心而行,這種純粹的感覺,很喜歡🥰
* * * * * * * *
Hikipedia正式登陸MeWe啦,Link in Bio,比幾分薄面Follow一下我地啦!不定期分享路線資訊!
Don’t let big tech keep you in the dark!
-
ᴛᴏɢᴇᴛʜᴇʀ, ᴡᴇ ʜɪᴋᴇ👭🏻
ʟᴇᴛ’s sᴇᴇ ʜᴏᴡ fᴀʀ ᴡᴇ ᴄᴀɴ ɢᴏ🏃🏻♀️
fᴏʟʟᴏᴡ ᴏᴜʀ ɪɢ: @thehikipedia
-
歡迎在圖中標記ᴛʜᴇʜɪᴋɪᴘᴇᴅɪᴀ,不定期將精選照片分享到限時動態📷
#山上日常 #狗牙嶺
.
.
.
.
.
.
.
.
.
.
#hikipedia #mountainvibes #行山 #山系 #香港行山 #hikingadventures #登山 #山女子 #トレラン #マラソン #ランナーズ #ランナー #山に登る #igランナー #igランナーズ #走るひと #山の写真 #山が好き #楽しかった#週末は山にいます #私の山フォト #アウトドア女子 #naturewalks #hkhiker #weekendvibes #hikingtrails
黃泥涌峽大潭水塘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微涼的季節,再次喚醒了城市人對郊野的嚮往。
在香港行山,總有水如影相隨。除了三面環海,也因為這地方藏了不少具時代意義的水塘和河流。當年政府以水務發展為首,把水塘和它周邊的集水區,逐漸規劃成一片面積廣闊的郊野公園,而其中的船灣淡水湖及大潭水塘,更是劃時代的創舉。
1968年建成的船灣淡水湖是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靈感源自當時「香港水務監督」毛瑾(T.O. Morgan)在船灣遊船河時的忽發奇想。他認為船灣既然三面環山,不用像以往在山谷截流,決定利用兩條堤壩封鎖海灣,與對開的白沙頭洲連接起來,抽出海水再注入淡水,形成一個大型儲水庫。 至於1883年動工興建的大潭水塘,同樣是個對其時地形、地質、建造技術作出大膽挑戰的龐大工程。第一期工程用上花崗岩與混凝土建成的巨型主壩,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水壩建築物,還有一條貫穿黃泥涌峽谷的輸水隧道,以及長達五公里,用石和磚塊砌成,連接水塘丶隧道和中區亞賓尼濾水池及配水庫的輸水道(寶雲渠,即今天的寶雲道)。大潭水塘當年堪稱「亞洲第一壩」,至今仍為廣大市民服務,亦是香港公共供水系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就係香港》2019秋季號,我們的攝影師與旅居香港八年的法籍攝影師Romain Jacquet-Lagreze @romainjacquetlagreze,以各自視覺拍下了兩個水塘的壯闊影像。
掛住香港wall art
歡迎訂購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掛住香港 #RememberHK #山水之間系列 #Collab系列 #Wallart #船灣淡水湖 #大潭水塘 #就係香港
黃泥涌峽大潭水塘 在 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適合親子遊港島行山徑
由陽明山莊出發,步行至大潭水塘,沿路風景優美,路面寬闊以平路為多,只有部份路有暗斜,終點於黃泥涌峽道,全程約一個小時多,超適合🈴️一家大細👨👩👦👦
我們這次再繼續沿著引水道旁步行至赤柱,路比較窄但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 全程共三個多小時,真的很累啊😆
Follow m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sscarleychan/
#親子好去處 #大潭水塘 #行山 #遠足
黃泥涌峽大潭水塘 在 小水滴DRIP - 【#東區輕鬆行- 黃泥涌水塘> 大潭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黃泥涌峽喺二次世界大戰時係#香港防衛戰 嘅據點之一。1941年聖誕前夕,日軍從香港島北岸登陸上山,與香港守軍喺呢度有過激烈 ... ... <看更多>
黃泥涌峽大潭水塘 在 香港行山:2021 08 10 黃泥涌峽徑紫羅蘭山徑大潭水塘Hong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行山:2021 08 10 黃泥涌峽 徑紫羅蘭山徑 大潭水塘 Hong Kong Hiking Tsz Lo Lan Shan Path Tai Tam Reservoir. Desmond Yau 行山日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