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有個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但還是提出
我覺得 #混打 議題,指揮中心焦點可能有待釐清
因為混打目的,並不在於像漫畫提供"龍珠超"的最佳合體技組合
而是提升二劑施打覆蓋率~
別的國家就是因為供貨不穩,才發生混打
怎麼說我們這邊供貨等到穩定後,才考慮實施混打
這說法,可能沒察覺到別國狀況
看看 #韓國,全球疫苗延遲交貨已經嚴重問題
因為自己疫苗訂單延遲
所以把自己原本訂單跟 #以色列 快過期的疫苗交換
供貨是絕對不穩的
你這樣到時有限度開放一和三類混打
#這些大多數醫療第一線人員早就打完同種兩劑了?
所以,這個決策是 #有時間性的
要就要,不要就拉到
按照黃立民老師說的,我們幾乎要錯過混打最佳時機了
--
這裡解釋一下我的想法,歡迎任何理性討論
混打以目前文獻帶來的絕對優勢
並不是抗體濃度多少和防感染的保護力是否提升
而是為了提高 #T細胞反應 增加抗體效價
這是 #對抗變異株 幫助第一線人員很大的幫忙
因為我們這裡Delta Gamma 都有機會來住院!
至於一般社區民眾,以台灣來說,戴起口罩就沒差
因為一般民眾是低曝光
尤其以台灣目前疫情趨緩且措施持續嚴格且自律的情況下
如果最佳決策時間錯過,最需要族群完全沒cover到
那不如還回歸大家都拚完第一劑超過70%以上
再考慮要不要混打
--
大家可以發現,是策略選擇不同
而天下也沒有完美漂亮的策略,而是看領導者的 #膽識
▪要就是持續拼第一劑覆蓋,就不要開放混打
這是以大眾群體免疫為主,尤其疫情告急時
至少管理上有一定程度的方便,也省掉很多安全性質疑
▪要就是開放混打,方向變成拚 #二劑覆蓋為主
首先讓第一線醫療人員獲得最強T細胞免疫照顧變異株病人
然後慢慢完成二劑覆蓋
(所以很適合現在疫情趨緩,防疫措施較為嚴格的國家)
各有利弊得失 但是有時間決定點也要抓好
如果錯失時間決定點
最後就是混打給那些挑疫苗的人選組合
你覺得民眾都很乖,但事實上人都跟玩家一樣玩龍珠超合體技
挑選自己覺得最佳組合
預約系統會陷入全面大災難!
--
因為還沒拚完第一劑,中間後面才混打
需要T細胞反應的醫療人員沒打到,我想也就算了
你看預約系統單單選擇AZ和莫得納的差異程度
你就知道混打一開是什麼樣的威脅了
加上全球疫苗供或延遲
人家到時就攤手產能不夠,你也不能怎樣
我相信到時你的時程不是你的時程
最後給那些挑疫苗的忍者龜選組合
預約系統難應付,你也會更難衛教大眾
我想一切可能會更亂的...
#混打不是為了保護力 #而是為了二劑覆蓋率
#供貨絕對不穩
#沒有最完美決策 #只有時限決策與膽識
黃立民老師說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案719浙江台商和案693德國男病毒株是同一株
#難道真的是中央空調傳染?
#好像還是沒有答案?
1.等了一個月,終於有個結果了,今天記者會上被問到比對浙江台商和另一名同一飯店的德國境外移入基因序列,「兩人的病毒株是同一株」,就是「兩個染了同一個病毒株的人,住在同一個飯店裡。」
複習一下,此二人分別住在同一防疫旅館的3樓和6樓不同房間。
2.案719,入住期間:11.22~12.8
本國籍 50 多歲男性,9月中旬至中國浙江處理公事,11月22日經由上海浦東機場返臺,入境時無症狀,並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個案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期間,12月4日出現發冷及發燒症狀,5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8日確診(Ct值 15)。7日晚間二採由昆陽實驗室執行,仍是陽性,Ct值17,血清抗體陰性,研判剛發病不久。
3.案693,入住期間:11.29~12.5
為德國籍30多歲男性,11月29日來台探親,入境無不適症狀,且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個案自述11月28日於德國曾接觸新冠確診個案,12月3日開始出現頭痛、畏寒、流鼻水等症狀,經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5日確診。
4.案693,案719住過的兩個房間,還有該防疫旅館的公共空間,12月10日的環境採檢均為陰性。旅館的14位員工,案719回台飛機座位附近跟其防疫計程車司機共21位採檢,全部PCR和血清抗皆為陰性。
5.指揮官陳時中說,兩人不能說誰傳給誰,當時檢驗飯店人員等相關接觸者,不管是核酸檢驗或血清抗體都是陰性,外圍並沒有病毒,無法推測感染源。
6.張上淳老師會後受訪時表示,浙江台商與同飯店另名確診者同病毒株,但現在各國都有很多種病毒株,並不能說他們互為感染源。就科學來說,除了雙方各為獨立事件,驗過了飯店的所有工作人員和當時期的住客,也都沒有人確診。研判浙江台商在上海機場染疫機會較高。
04b解讀:
1.由於此兩人病毒株完全相同(我不知道指揮中心有沒有去和上海聯絡12月在上海的病毒株,似乎是沒有),我個人會傾向認為在防疫旅館導致此群聚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了。這可以是德國境外移入進來然後傳給台商,或是反之,或是根本就有第三個傳給他們的共同感染源。
當然張P所說的兩者完全是獨立事件,各自從上海和德國境外移入也不是不可能。
2.此兩人發病日僅差一天,若是德國男子傳給浙江台商,那他的可傳染時間是12月1日開始。在防疫旅館中不知什麼樣的機制導致傳給了另一層樓的浙江台商讓他在4日發病,不能說完全不可能。而週邊接觸的人都沒找到蛛絲馬跡,有可能是環境的間接接觸傳染。比方說打掃或送餐什麼的,或是黃立民老師說的經由空調?也不是不可能。而因為經過清潔消毒,10日環境採檢已經找不到病毒蹤跡了。
3.黃立民老師提過,十月一篇國際研究希望釐清新冠病毒是否可能超過一米的距離以空氣傳播,讓兩隻雪貂分別在上下層籠子,下層雪貂感染、上層是健康雪貂,兩籠子空調是相通,上層雪貂最終也感染。
4.但如果真的可以經過中央空調傳染,同時住在那旅館的人應該也有機會受到感染才是。怎麼會只有傳一例?
5.有第三個傳給他們的共同感染源這點的話,如果飯店相關接觸者是完整的話,這點是不太可能的。因為PCR/抗體應該總要有些蛛絲馬跡才對。
6.好像還是沒有答案?有點令人喪氣呀。不過,沒有往外傳播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向前看吧。還是做我們該做的事:戴口罩勤洗手!
黃立民老師說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中!#PCR的偽陽性沒有這麼高啦!
8月22日阿中在記者會上說明入境普篩PCR的迷思。若入境全部普篩PCR,以我們從1月到現在境外移入共25萬人,假設國外回來新冠感染盛行率0.2%,預計有500人感染,以相關的論文PCR敏感性最高90%,特異性最高95%來估算:這樣我們會抓到450個,但有50個是偽陰性。這些人如果因為陰性而沒有居家檢疫14天,就會到社區趴趴走。另外也會找到12475個偽陽性個案,多做一點就會產生很多點。這些沒有病的人會被送到醫院,擠爆隔離病房,要採檢2次陰性可能要住個5、6天,把我們醫療量能都用光了。這一萬兩千人要進醫院有可能有交叉感染,都要作疫調,也必須通知國外,且每班航班都有個案,機組員都必須隔離,航空公司可能都要關了,必須花很多成本執行。
但回到4月指揮中心成立100天,說明普篩的迷思時,指揮中心估PCR的特異性是99.99%。
1.看到阿中說PCR特異性95%,偽陽性可以高達5%,我開始懷疑自己。原本我對PCR的認知完全是錯的嗎?我這兩天沒有針對此事發言,問了很多同學師長。然後我看到黃立民老師和李秉穎老師都發言了,我知道我不孤單。
2.我只問兩件事。
彰化驗了1500個入境第三天和第十天的,請問75個偽陽性在哪裡?
六七月從台灣出境到別國被入境篩PCR總共39673人,請問1983個偽陽性在哪裡?
不,事實上彰化1500人中只抓到一個PCR陽性。就是那個美國回來的小男生。偽陽性?零。
六七月出境指揮中心公佈疑似只被驗到3例,包括日籍女學生,泰國移工,日籍工程師。而這三例經過了完整疫調,可能可以界定為偽陽性。偽陽性是千分之0.08呀。
3.#黃立民老師說:指揮中心PCR特異性95%的假設過於悲觀保守,目前實驗室幾乎都會使用兩組基因檢測,降低偽陽性,PCR檢測偽陽性都是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4.#李秉穎老師說:入境篩檢核酸的話,我覺得他的假設是有點問題的啦。PCR特異性95%太低了。我們的PCR,特異性應該是99.99%,很高很高的,核酸檢驗很少會偽陽性。我想入境篩檢主要的問題還是成本效益的問題啦。#阿中幕僚的準備有問題!
5.臨床實務上PCR的特異性(specificity)很高,應該是99%以上甚至更高,不會低到95%的。就是偽陽性應該是小於1%,不會到5%的。且台灣Ct值是抓偏高的35,所以不容易偽陽。有些國家很低的35~40都判定陽性,那比較容易偽陽。且如果測到一個不確定的值,新冠PCR總共可以測三個基因,也可以重複再作一次來確認。不是只看35以上以下來判定而已。
6.我看過祥祥選的BMJ和NEJM兩篇假定PCR特異性95%的論文。但那兩篇都是假設其值為95%,不是經過研究證實。祥祥也承認,這只是選取參數的問題,參數是可以調的。
7.要衛教大家的是,PCR要小心的是敏感度/ #偽陰性 的問題,有些PCR敏感度可能只有70%,就是可有30%的偽陰性,一次檢驗陰性不能就確認一定沒問題。這也是阿中一再強調入境一次陰性,不能就這樣放出去。這我完全贊成,也是祥祥引用的科學論文上強調解讀PCR時要注意的事情。這也是為何,我們一開始須要三採陰,才能把病人解除隔離的原因。
8.但PCR偽陽性的問題,沒有這麼嚴重。偽陽性是快篩或是血清抗體這些檢驗才須要考慮的問題,如同陳建仁老師在臉書發文提醒的。
9.回到指揮中心這次的設定,如果把PCR的偽陽性訂在1%,那篩出的偽陽性人數是2495人。如果照李秉穎老師所說或是四月時指揮中心偽陽性訂在0.01%(特異性99.99%),那偽陽性只不過區區25人。
10.不要為了辯護政策,選擇一個離實務上差很多的數字來帶入。那不能呈現真實狀況。已經有很多其他理由可以來說明不贊成入境普篩,如李秉穎老師星期天的一整套論述。但不需要把錯誤的科學觀念帶入讓民眾誤解呀。
結語:這篇不是逆時鐘,別見獵心喜或急著跳腳。我要強調普篩與否不是一和零的問題,要用什麼工具篩,在哪一群人篩,用什麼檢驗工具篩,是在不同的疫情階段,根據越來越多的科學資訊,應該要滾動式檢討的科學決策。
這是高度專業的問題,不是現在簡化成二分法:急普篩人和拒普篩人這麼二元化無腦的分法。這是在選舉,是在帶風向,不是在防疫!
指揮中心自己就開始針對菲律賓入境普篩PCR,明天滿一個月會檢討。祥祥昨天有提到入境外國人14天考慮讓他們自費篩檢PCR的方案。指揮中心和專家會議也一直有在改變呀。普不普篩根本是假議題,別吵了!可以完全尊重專業的決策就好了嗎?
黃立民老師說 在 居然為了一本繪本鬥智對決!P3 實驗室在做什麼?病毒變異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醫院小兒部主任─ 黃立民 醫師,新冠疫情期間,相信各位在新聞上對他不陌生,這次我就帶著他審訂的繪本《和新冠病毒說Bye bye!》來拜託 老師 ,不過我 ... ... <看更多>
黃立民老師說 在 黃立民太太、李秉穎、黃立民高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那段日子我太太去雜貨店買東西,老闆知道我是醫師,都叫她別進去……」黃政華說,許多新興或...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文╱鍾碧芳走在防疫的前線對於每年皆. 黃立民 ... ... <看更多>
黃立民老師說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每次聽黃立民老師的演講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看到很多醫學背景的所謂專家上電視,但病毒感染是個很專業的領域,別說什麼外科精神科醫師了,就算是大人的感染科醫師都不一定很熟悉(成人的感染症多半是細菌和肺結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