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洢起讀知識
有一次同事問我,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於是我給便給他了一個最簡單最快的公式,也是大家最常聽到的30 x kg ,就是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的水分。但你有發現嗎?有時候不管喝多少水,都好像還是會口渴,甚至有種喝進去的水全部被尿液排光,到底身體有沒有好好吸收我們喝進去的水呢?我們都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它維繫身體裡許多機能的運轉,甚至也是減肥的好幫手,小洢也總是提醒身邊的人要記得多喝水少喝飲料,而如何喝水正確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小知識喔!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喝水之後,身體會發生什麼事?
水從嘴巴進入到喉嚨,幫助唾液的產生,經過消化道被氣管、消化道的黏膜吸收一點,保持黏膜的濕潤度,讓呼吸變得更順暢,進入胃部溶解儲存在胃部的食物,並通過胃壁的毛細血管運輸,通過血液帶回心臟,進入我們的腸道分別被小腸、大腸吸收,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水在進入人體六十分鐘後,透過血液經過各個部位,例如:大腦、骨骼、細胞...等,最後進入到腎臟將體內廢棄物以尿液代謝出來。
水喝不夠腎臟會發生什麼事?
水分不夠的狀況下,尿液會被濃縮,尿液裡面的鈣離子、碳酸鹽、磷酸鹽和尿酸鹽...等物質會產生晶種,進而導致晶種過多使尿液減少,甚至有晶種堆積產生結石的狀況。尿液減少使排尿的次數減少,也意味著尿液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過久,就容易會有細菌滋生的問題!除了可以透過口渴的程度判斷身體是否缺水,透過尿液的顏色是否為透明、淡黃色也能判斷身體的水分夠不夠喔!
要怎麼喝水才正確?抓住這五個訣竅
✅上完廁所就喝一杯馬克杯360ml
✅每次小口喝、慢慢喝,一次100-150ml
✅睡前100-150ml,睡醒360ml
✅喝完茶飲、咖啡配上一口水
✅早上、下午提醒自己多喝水
別忘了,30ml x kg 是一天「需要」的水量,依據工作、生活要適時增加水量的攝取,例如小洢每天都會運動加上工作需久站、走路,因此水分的攝取就要再多更多,甚至要超過3000ml也是有可能的事,所以之後大家除了問吃飽沒?可以再多補上一句:「你今天喝水了嗎?」
#運動知識 #水 #沒事多喝水 #多喝水 #腎臟
https://www.instagram.com/p/CT3dlemhBAL/?utm_medium=copy_link
黏菌有細胞壁嗎 在 國民姐姐與小豹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再次拉緊報!讓人措手不及的Delta病毒會讓更多人在短時間內被感染⚠️且感染族群年輕化的趨勢真的讓人擔憂⋯
👩🏻⚕️奉上 #Delta變異株 #變種病毒 與過去其他病毒比較
⚠️常見症狀有”二痛一水“喉嚨痛/頭痛/流鼻水
👉🏻像單純感冒 容易忽略病情
⚠️味覺喪失已不是特殊症狀指標👉🏻導致難即時發覺
⚠️傳染速率R0值👉🏻比Alpha變異株快40-60%
⚠️要達到群體免疫 疫苗覆蓋率上升👉🏻也就是疫苗施打率需要更高!
⚠️感染族群年輕化:因幼童族群未施打疫苗 憂有生命威脅
家有孩童的家長真的會特別擔憂…
奉上 #對抗變種病毒 #提升免疫力
1.維生素A、C、E
✔️維生素A可以幫助保持黏膜細胞的健康 避免病原體入侵身體
像是眼口鼻 甚至腸胃道 都有上皮黏膜細胞,因此它們的完整性及健康就非常重要!
✔️而不管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守護皮膚的障壁健康、免疫細胞的分化與吞噬能力
維生素C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建議從新鮮的水果中攝取
像是芭樂、奇異果、柑橘類
✔️維生素E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 除了可以降低身體發炎情形之外
也可以幫助製造抗體、提升免疫力!
2.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尤其白血球和抗體)的主成分
若當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品質低下,就會增加感染細菌、病毒的風險!
👉🏻建議每人一天需要吃6~8份蛋白質(大約是一個半左右手掌大小及厚度)
可平均從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來源攝取。(特別注意蛋白質品質 以原型為佳!)
#動物性蛋白 可以選擇瘦肉、雞肉、魚肉、海鮮、奶類、雞蛋等
魚肉建議一週吃2-3次的深海魚 像是鮭魚、鮪魚、秋刀魚、竹莢魚、鯖魚、藻類
因為其中的Omega-3也可以幫助降發炎
#植物性蛋白 可以選擇豆類、豆腐及豆製品等 以原型食物為優先選擇
3.礦物質鋅&硒
鋅對黏膜的保護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有有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傷口癒合、蛋白質代謝
所以如果攝取不夠 保護力一定不會好
而且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黏膜組織幾乎每3-5天就會更新一次
所以在更新當中 就更要保持他們的健康💪🏻像是在器官、食道、腸胃道 都有黏膜的存在!
👉🏻建議從牡蠣、海鮮類、南瓜子、豆製品中攝取
👉🏻礦物質硒則可以跟維生素E協同抗氧化、消除體內自由基
所以建議使用含有維生素E的好植物油去烹調含硒的新鮮食物
(例如:清炒蛤蜊)
4.好菌
優酪乳、優格中都含有益生菌 可以幫助我們腸道順暢
建議每天喝1~2瓶250毫升的優酪乳 或吃小盒優格
並透過其他食物 像是納豆、韓式泡菜(在發酵過程中亦會有好菌產生)做補充
除此之外也要多吃好菌愛吃的食物(像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
疫情期間除了人人做好防疫
增加自己的免疫力相當重要!
一起利用均衡攝取來 打造健康的金鐘罩體質吧👊🏻
.
.
#營養懶人包 #營養師懶人包 #高敏敏營養師 #營養師高敏敏 #高敏敏 #營養師 #防疫懶人包 #疫情資訊 #疫情快點結束吧 #疫情退散 #免疫力強化 #免疫力 #防護力up #防護力提升 #防護力 #保護力 #防疫食物
黏菌有細胞壁嗎 在 高敏敏 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再次拉緊報!讓人措手不及的Delta病毒會讓更多人在短時間內被感染⚠️且感染族群年輕化的趨勢真的讓人擔憂⋯
👩🏻⚕️奉上 #Delta變異株 #變種病毒 與過去其他病毒比較
⚠️常見症狀有”二痛一水“喉嚨痛/頭痛/流鼻水
👉🏻像單純感冒 容易忽略病情
⚠️味覺喪失已不是特殊症狀指標👉🏻導致難即時發覺
⚠️傳染速率R0值👉🏻比Alpha變異株快40-60%
⚠️要達到群體免疫 疫苗覆蓋率上升👉🏻也就是疫苗施打率需要更高!
⚠️感染族群年輕化:因幼童族群未施打疫苗 憂有生命威脅
家有孩童的家長真的會特別擔憂…
奉上 #對抗變種病毒 #提升免疫力
1.維生素A、C、E
✔️維生素A可以幫助保持黏膜細胞的健康 避免病原體入侵身體
像是眼口鼻 甚至腸胃道 都有上皮黏膜細胞,因此它們的完整性及健康就非常重要!
✔️而不管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守護皮膚的障壁健康、免疫細胞的分化與吞噬能力
維生素C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建議從新鮮的水果中攝取
像是芭樂、奇異果、柑橘類
✔️維生素E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 除了可以降低身體發炎情形之外
也可以幫助製造抗體、提升免疫力!
2.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尤其白血球和抗體)的主成分
若當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品質低下,就會增加感染細菌、病毒的風險!
👉🏻建議每人一天需要吃6~8份蛋白質(大約是一個半左右手掌大小及厚度)
可平均從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來源攝取。(特別注意蛋白質品質 以原型為佳!)
#動物性蛋白 可以選擇瘦肉、雞肉、魚肉、海鮮、奶類、雞蛋等
魚肉建議一週吃2-3次的深海魚 像是鮭魚、鮪魚、秋刀魚、竹莢魚、鯖魚、藻類
因為其中的Omega-3也可以幫助降發炎
#植物性蛋白 可以選擇豆類、豆腐及豆製品等 以原型食物為優先選擇
3.礦物質鋅&硒
鋅對黏膜的保護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有有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傷口癒合、蛋白質代謝
所以如果攝取不夠 保護力一定不會好
而且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黏膜組織幾乎每3-5天就會更新一次
所以在更新當中 就更要保持他們的健康💪🏻像是在器官、食道、腸胃道 都有黏膜的存在!
👉🏻建議從牡蠣、海鮮類、南瓜子、豆製品中攝取
👉🏻礦物質硒則可以跟維生素E協同抗氧化、消除體內自由基
所以建議使用含有維生素E的好植物油去烹調含硒的新鮮食物
(例如:清炒蛤蜊)
4.好菌
優酪乳、優格中都含有益生菌 可以幫助我們腸道順暢
建議每天喝1~2瓶250毫升的優酪乳 或吃小盒優格
並透過其他食物 像是納豆、韓式泡菜(在發酵過程中亦會有好菌產生)做補充
除此之外也要多吃好菌愛吃的食物(像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
疫情期間除了人人做好防疫
增加自己的免疫力相當重要!
一起利用均衡攝取來 打造健康的金鐘罩體質吧👊🏻
.
.
#營養懶人包 #營養師懶人包 #高敏敏營養師 #營養師高敏敏 #高敏敏 #營養師 #防疫懶人包 #疫情資訊 #疫情快點結束吧 #疫情退散 #免疫力強化 #免疫力 #防護力up #防護力提升 #防護力 #保護力 #防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