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自網路.Mona Haydar:「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近來印度發生大規模示威,起因於國會通過公民法修正草案,允許2015年前因為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三國逃來的難民可獲得公民身分,包括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徒等,唯獨排除穆斯林,引發爭議,連番示威已造成多人喪生.
在台灣,藍營不斷以各種言詞貶低女性候選人,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連蔡英文是「衰尾查某」這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直令人搖頭!
這讓愛蹭時事梗的阿任想來分享一個以音樂為宣揚政治訴求的故事,這位音樂人不僅是個女性,而且還是個穆斯林唷!
標題:《Mona Haydar,揮舞頭巾唱自由的饒舌女歌手》
注意到Mona Haydar這位多重身分的女歌手,可說一場純粹的偶然,Youtube 突然跳出一則影音《Barbarian》,我好奇點進去一看,很是困惑,為什麼一個在美國長大的敘利亞裔女子會高唱著:「We them barbarians, Beautiful and scaring them.」?什麼Barbarian?柏柏爾人嗎?MV影像還很摩洛哥,咦?難不成敘利亞也有柏柏爾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美國長大的敘利亞小孩〉
Mona Haydar是一位年輕耀眼的美國饒舌歌手、詩人與女性主義運動者.
她來自一個敘利亞裔家庭,在她出生前,父母舉家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1988年,她出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爾後隨父母移民美國,與七個兄弟姐妹一起在密西根州Flint長大,
當他們一家剛搬來密西根州的Flint,整個小鎮除了他們家,只有另外兩個阿拉伯家庭,在一個由黑人、白人和少數阿拉伯人包圍的城市中長大,讓她承受了許多白人對穆斯林的歧視、偏見與嘲諷,對她產生重大影響.
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下,Mona Haydar開始創作詩歌,這是她思考方式的一種,十歲時,便開始在報紙上發表創作詩.十四歲時,開始在Flint露天市集表演詩歌,黑人女性帶領她以自己的聲音來反對白人至上和西方文化,啟發她後來以說唱藝術為自我表達工具.上了大學,在教授鼓勵下,到全國各地公開演出.
自密西根大學畢業後,2011年,Mona Haydar離開美國,前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Jami'Abu-Noor學習,敘利亞衝突爆發後,她無法繼續研讀伊斯蘭相關課程,便返回Flint。
2012年,Mona Haydar一位密友自殺,對她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與改變.
2015年,她聯繫了當地藝術家Tunde Olaniran,邀請他一同創作,是而有了讓她一曲成名的《Hijabi》.
2017年,Mona Haydar發表首支歌曲「Hijabi」(Wrap My Hijabi),一砲而紅,正式開啟她的職業歌手生涯,網路觀看次數高達數百萬,被Billboard列為該年度最佳廿首抗議歌曲之一,與前廿五名女權國歌之一。
二、〈饒舌音樂、宗教與政治〉
Mona Haydar是一位特殊的抗議歌手,身分多重:女性、阿拉伯人、穆斯林、頭巾、女權主義者、母親、抗議份子、詩人和說唱歌手,音樂作品廣泛觸及女權主義、反種族主義,對自我、文化和宗教的熱愛與認同,然而她的政治訴求往往比音樂藝術吸引更多關注.
饒舌音樂是Flint的流行文化,甚至可以說是Flint的官方語言,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從小跟著所有姊妹們一起聽饒舌,塑造她理解世界的方式,並用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進行解放,帶來和平,或是受壓迫者用以向統治者說實話的工具,用來為自己的權利與信仰而戰,因人民是有力量的,只要能正確使用溝通工具,便能以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
Mona Haydar將饒舌音樂視為戰鬥武器,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的社會權利,曾加入美國印地安人蘇族抗議在他們祖先土地上修建石油管道的活動,對她來說,生態保育與拒絕大眾消費同是她穆斯林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頭巾裡的自由〉
對Mona Haydar來說,饒舌音樂是節奏,也是詩歌,從小在禁止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的,在台上面對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女性演唱時,大聲宣告:「這首歌唱的不是頭巾,而是自由!」
在《Hijabi》一曲的視頻裡,Mona Haydar身懷六甲,頭上包裹頭巾,一身虔誠的穆斯林婦女打扮,周遭圍繞著多元多樣的女性,有別於一般饒舌音樂的意象.
在Flint的成長過程裡,Mona Haydar常因戴頭巾而受到男性言語騷擾或是諷刺,Mona Haydar將這經驗寫進音樂裡,除了提倡佩戴頭巾的訊息,譴責世俗對頭巾的偏見,也描繪了穆斯林婦女的生活樂趣,她認為穆斯林婦女可以是抵抗性的政治武器,即便在受壓迫且自由被剝奪的生活裡,都可以活出開心快樂,這是對不公不義最大的反叛武器,更是純粹的自由.
《Hijabi》歌詞裡一段:
« So even if you hate it
I still wrap my hijab
Wrap my hijab »
Mona Haydar說:「我決定揮舞我的頭巾,作為自由的象徵.」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X9O_kVPeo
四、〈野蠻與去殖民化〉
《Barbarian》發表於2018年,靈感來源即是摩洛哥的「柏柏爾人」一詞.
歌詞裡提到文化佔有、對東方傳統的鄙夷,以及西方價值如何壟斷審美標準,「非白人」往往就被視為不光榮、野蠻、骯髒與不文明,而這世界將這樣的謊言奉為真理.可說是一首揭露西方文化霸權如何以社會壓力來定義「文明」及審美標準,並譴責種族中心主義.
這首歌的創作源頭來自於Mona Haydar的摩洛哥經驗.
起初Mona Haydar一家前來Marrakech探親、度假,卻因此而常住下來,偶然得知北非原住民柏柏爾(Berbers)一詞來自於拉丁語barbari,意即「野蠻人」(Barbarian),大感震驚!是而創作了這首曲子,試圖翻轉「野蠻人」的含意,進行語言去殖民化,鼓勵少數族裔婦女擺脫這個詞帶來的污名。
沙文主義與父權制往往伴隨對女性身體各種形式的暴力,在敘利亞文化,擁有櫻桃小嘴與白皙皮膚才是美女,偏偏Mona Haydar嘴唇厚又大,時常被嘲笑,然而豐滿厚唇卻符合西方審美標準,被視為性感象徵,藉由歌曲,Mona Haydar想說的是,所有的容貌都可以被接受,不應該用任何標準強加在我們的身體上。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DQ5REWCu0
五、〈阿任感想:明顯的矛盾但可並存〉
不可諱言,伊斯蘭給大多數人感受是父權至上且壓抑女性的宗教,有人問Mona Haydar,為什麼能夠同時成為穆斯林與女性主義者?Mona Haydar回答,對她來說,成為穆斯林,等同成為女權主義者,所以她甚至不用宣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即便外界未必認同,她仍不改立場,她認為女權主義給了她自由,然而是她的宗教首先賦予她同時成為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
這部分,我倒還真的沒有被她說服,朕資質駑鈍,實在無法領悟這箇中道理啊!
畢竟現實就是在推進女性地位提升與性別平等的各項改革時,伊斯蘭保守份子往往是最大阻礙之一,歷來所有修法都不得不面對伊斯蘭教義與古蘭經文的詮釋問題,對我來說,那當中的複雜、艱難與細緻度,完全不是一句:「我的宗教賦予我同時當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就可以輕易帶過去.
我並沒有細究她每首作品,僅就個人粗淺感受,她的確是成功地讓饒舌音樂成為抗議工具,且運用得非常好,說出許多穆斯林女性的內心話,也激勵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許多社會議題.
雖然她提出戴頭巾的自由,批判西方文化霸權,宣揚去殖民等,但她使用的音樂來自美國,她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美式,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在美國出生長大,享有美國的自由民主,以及創作的自由,或許她也沒有以美國流行音樂的形式來捍衛自己宗教的可能性空間.
摩洛哥媒體對她頗多讚揚,除了她的才華與優秀表現,我想主要原因同樣在於她夠「政治正確」吧,以最流行的美國饒舌音樂來捍衛伊斯蘭,宣揚戴頭巾的自由,甚至要去殖民化,挑戰西方價值,翻轉《Barbarian》一詞的含意,這一切,全都很討人喜歡呀!
相反地,若她高唱:「燒掉頭巾!解放吧!」恐怕會被視為褻瀆宗教,得到的回應便不會是肯定了.
關於音樂本身,嗯哼,啊偶素老倫家,這種少年郎的饒舌音樂,啊偶素金地聽不慣啦!
但我真心覺得她是個非常有趣且特別的音樂創作者,認同她以自己喜歡的音樂形式做為發聲與戰鬥的方式,試圖打破舊有窠臼,讓人自由.
無論是早早便不戴頭巾的摩洛哥婦運先驅Malika El Fassi,抑或揮舞頭巾,高喊自由的Mona Haydar,對我來說,重點是,戴頭巾與否,須是出自女性的自主性決定,無須他人說嘴.
末了,《Barbarian》的MV蠻有趣的,一種很摩洛哥,很Marrakech的風情,無論意象、物件、顏色或氛圍,尤其那種女人群聚在一起的畫面,很在地也很有趣.
台灣不時有人高唱:「政治歸政治,XX歸XX.」
但事實不斷證明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這世界上有許多創作者,恰恰是將藝術形式作為發聲與抗爭的工具.
我很喜歡Mona Haydar說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將這句話送給所有在生活大小壓迫中,戮力求生,努力活出一己幸福的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黑人包圍梗圖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圖:來自網路.Mona Haydar:「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近來印度發生大規模示威,起因於國會通過公民法修正草案,允許2015年前因為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三國逃來的難民可獲得公民身分,包括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徒等,唯獨排除穆斯林,引發爭議,連番示威已造成多人喪生.
在台灣,藍營不斷以各種言詞貶低女性候選人,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連蔡英文是「衰尾查某」這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直令人搖頭!
這讓愛蹭時事梗的阿任想來分享一個以音樂為宣揚政治訴求的故事,這位音樂人不僅是個女性,而且還是個穆斯林唷!
標題:《Mona Haydar,揮舞頭巾唱自由的饒舌女歌手》
注意到Mona Haydar這位多重身分的女歌手,可說一場純粹的偶然,Youtube 突然跳出一則影音《Barbarian》,我好奇點進去一看,很是困惑,為什麼一個在美國長大的敘利亞裔女子會高唱著:「We them barbarians, Beautiful and scaring them.」?什麼Barbarian?柏柏爾人嗎?MV影像還很摩洛哥,咦?難不成敘利亞也有柏柏爾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美國長大的敘利亞小孩〉
Mona Haydar是一位年輕耀眼的美國饒舌歌手、詩人與女性主義運動者.
她來自一個敘利亞裔家庭,在她出生前,父母舉家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1988年,她出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爾後隨父母移民美國,與七個兄弟姐妹一起在密西根州Flint長大,
當他們一家剛搬來密西根州的Flint,整個小鎮除了他們家,只有另外兩個阿拉伯家庭,在一個由黑人、白人和少數阿拉伯人包圍的城市中長大,讓她承受了許多白人對穆斯林的歧視、偏見與嘲諷,對她產生重大影響.
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下,Mona Haydar開始創作詩歌,這是她思考方式的一種,十歲時,便開始在報紙上發表創作詩.十四歲時,開始在Flint露天市集表演詩歌,黑人女性帶領她以自己的聲音來反對白人至上和西方文化,啟發她後來以說唱藝術為自我表達工具.上了大學,在教授鼓勵下,到全國各地公開演出.
自密西根大學畢業後,2011年,Mona Haydar離開美國,前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Jami'Abu-Noor學習,敘利亞衝突爆發後,她無法繼續研讀伊斯蘭相關課程,便返回Flint。
2012年,Mona Haydar一位密友自殺,對她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與改變.
2015年,她聯繫了當地藝術家Tunde Olaniran,邀請他一同創作,是而有了讓她一曲成名的《Hijabi》.
2017年,Mona Haydar發表首支歌曲「Hijabi」(Wrap My Hijabi),一砲而紅,正式開啟她的職業歌手生涯,網路觀看次數高達數百萬,被Billboard列為該年度最佳廿首抗議歌曲之一,與前廿五名女權國歌之一。
二、〈饒舌音樂、宗教與政治〉
Mona Haydar是一位特殊的抗議歌手,身分多重:女性、阿拉伯人、穆斯林、頭巾、女權主義者、母親、抗議份子、詩人和說唱歌手,音樂作品廣泛觸及女權主義、反種族主義,對自我、文化和宗教的熱愛與認同,然而她的政治訴求往往比音樂藝術吸引更多關注.
饒舌音樂是Flint的流行文化,甚至可以說是Flint的官方語言,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從小跟著所有姊妹們一起聽饒舌,塑造她理解世界的方式,並用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進行解放,帶來和平,或是受壓迫者用以向統治者說實話的工具,用來為自己的權利與信仰而戰,因人民是有力量的,只要能正確使用溝通工具,便能以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
Mona Haydar將饒舌音樂視為戰鬥武器,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的社會權利,曾加入美國印地安人蘇族抗議在他們祖先土地上修建石油管道的活動,對她來說,生態保育與拒絕大眾消費同是她穆斯林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頭巾裡的自由〉
對Mona Haydar來說,饒舌音樂是節奏,也是詩歌,從小在禁止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的,在台上面對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女性演唱時,大聲宣告:「這首歌唱的不是頭巾,而是自由!」
在《Hijabi》一曲的視頻裡,Mona Haydar身懷六甲,頭上包裹頭巾,一身虔誠的穆斯林婦女打扮,周遭圍繞著多元多樣的女性,有別於一般饒舌音樂的意象.
在Flint的成長過程裡,Mona Haydar常因戴頭巾而受到男性言語騷擾或是諷刺,Mona Haydar將這經驗寫進音樂裡,除了提倡佩戴頭巾的訊息,譴責世俗對頭巾的偏見,也描繪了穆斯林婦女的生活樂趣,她認為穆斯林婦女可以是抵抗性的政治武器,即便在受壓迫且自由被剝奪的生活裡,都可以活出開心快樂,這是對不公不義最大的反叛武器,更是純粹的自由.
《Hijabi》歌詞裡一段:
« So even if you hate it
I still wrap my hijab
Wrap my hijab »
Mona Haydar說:「我決定揮舞我的頭巾,作為自由的象徵.」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X9O_kVPeo
四、〈野蠻與去殖民化〉
《Barbarian》發表於2018年,靈感來源即是摩洛哥的「柏柏爾人」一詞.
歌詞裡提到文化佔有、對東方傳統的鄙夷,以及西方價值如何壟斷審美標準,「非白人」往往就被視為不光榮、野蠻、骯髒與不文明,而這世界將這樣的謊言奉為真理.可說是一首揭露西方文化霸權如何以社會壓力來定義「文明」及審美標準,並譴責種族中心主義.
這首歌的創作源頭來自於Mona Haydar的摩洛哥經驗.
起初Mona Haydar一家前來Marrakech探親、度假,卻因此而常住下來,偶然得知北非原住民柏柏爾(Berbers)一詞來自於拉丁語barbari,意即「野蠻人」(Barbarian),大感震驚!是而創作了這首曲子,試圖翻轉「野蠻人」的含意,進行語言去殖民化,鼓勵少數族裔婦女擺脫這個詞帶來的污名。
沙文主義與父權制往往伴隨對女性身體各種形式的暴力,在敘利亞文化,擁有櫻桃小嘴與白皙皮膚才是美女,偏偏Mona Haydar嘴唇厚又大,時常被嘲笑,然而豐滿厚唇卻符合西方審美標準,被視為性感象徵,藉由歌曲,Mona Haydar想說的是,所有的容貌都可以被接受,不應該用任何標準強加在我們的身體上。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DQ5REWCu0
五、〈阿任感想:明顯的矛盾但可並存〉
不可諱言,伊斯蘭給大多數人感受是父權至上且壓抑女性的宗教,有人問Mona Haydar,為什麼能夠同時成為穆斯林與女性主義者?Mona Haydar回答,對她來說,成為穆斯林,等同成為女權主義者,所以她甚至不用宣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即便外界未必認同,她仍不改立場,她認為女權主義給了她自由,然而是她的宗教首先賦予她同時成為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
這部分,我倒還真的沒有被她說服,朕資質駑鈍,實在無法領悟這箇中道理啊!
畢竟現實就是在推進女性地位提升與性別平等的各項改革時,伊斯蘭保守份子往往是最大阻礙之一,歷來所有修法都不得不面對伊斯蘭教義與古蘭經文的詮釋問題,對我來說,那當中的複雜、艱難與細緻度,完全不是一句:「我的宗教賦予我同時當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就可以輕易帶過去.
我並沒有細究她每首作品,僅就個人粗淺感受,她的確是成功地讓饒舌音樂成為抗議工具,且運用得非常好,說出許多穆斯林女性的內心話,也激勵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許多社會議題.
雖然她提出戴頭巾的自由,批判西方文化霸權,宣揚去殖民等,但她使用的音樂來自美國,她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美式,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在美國出生長大,享有美國的自由民主,以及創作的自由,或許她也沒有以美國流行音樂的形式來捍衛自己宗教的可能性空間.
摩洛哥媒體對她頗多讚揚,除了她的才華與優秀表現,我想主要原因同樣在於她夠「政治正確」吧,以最流行的美國饒舌音樂來捍衛伊斯蘭,宣揚戴頭巾的自由,甚至要去殖民化,挑戰西方價值,翻轉《Barbarian》一詞的含意,這一切,全都很討人喜歡呀!
相反地,若她高唱:「燒掉頭巾!解放吧!」恐怕會被視為褻瀆宗教,得到的回應便不會是肯定了.
關於音樂本身,嗯哼,啊偶素老倫家,這種少年郎的饒舌音樂,啊偶素金地聽不慣啦!
但我真心覺得她是個非常有趣且特別的音樂創作者,認同她以自己喜歡的音樂形式做為發聲與戰鬥的方式,試圖打破舊有窠臼,讓人自由.
無論是早早便不戴頭巾的摩洛哥婦運先驅Malika El Fassi,抑或揮舞頭巾,高喊自由的Mona Haydar,對我來說,重點是,戴頭巾與否,須是出自女性的自主性決定,無須他人說嘴.
末了,《Barbarian》的MV蠻有趣的,一種很摩洛哥,很Marrakech的風情,無論意象、物件、顏色或氛圍,尤其那種女人群聚在一起的畫面,很在地也很有趣.
台灣不時有人高唱:「政治歸政治,XX歸XX.」
但事實不斷證明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這世界上有許多創作者,恰恰是將藝術形式作為發聲與抗爭的工具.
我很喜歡Mona Haydar說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將這句話送給所有在生活大小壓迫中,戮力求生,努力活出一己幸福的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黑人包圍梗圖 在 庄文杰 Darr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電影Zootopia的評論這篇寫得最好,推薦電影本身以及王子眼疾學長的這篇好文。
#文長有雷 #未觀賞電影者自行斟酌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inceeye/posts/594369504054072
《打破雙向歧視偏見 探討命題超越所有動畫片》
《Zootopia》恐怕是歷史上企圖心最大的動畫片!
這份企圖,有別於《Wall E》對人類世界環保與滅亡的探討。也不同於《Up》對活著價值與夢想追求的反芻思量,更不同於《Frozen》對同志情結或邊緣人的意象聲援。比起這些,《Zootopia》設定的核心命題更為入世尖銳,無論從原生課題的種族文化,到社會熱議的政治宗教,全都成為了集體反思的目標。
所以,若說這部電影是有史以來最政治化的動畫,真的一點也不為過。從反霸權反歧視反官僚等種種爭取平權的取向來看,這部算是為動畫片劃下了更開闊且入世的新格局。
當然,這部動畫片絕對是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對純粹想輕鬆娛樂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追求夢想的典型合家歡動畫——一個正義感十足的女兔違背天性,一心想考入警隊,在她的努力堅持與不打不相識的朋友幫助下,最終成功抓拿罪犯。
3D技術純熟,鏡頭穿梭與流動絕對讓立體眼鏡值回票價;動物設計造型有趣討喜,對白妙趣橫生,有勵志有同理;加上配樂好聽,情節看似簡單卻又不失驚喜,整體而言就是一部好玩的消暑爆米花電影,完全是對正永遠打著 “ 真善美 ” 老寓言的迪士尼無誤。
不過,一旦將動物角色嵌入這老套劇本內,再放大每句話與場景的設定後,就會發現這部歌頌美好烏托邦精神的電影,背後實實在在地隱藏了反烏托邦的觀點與批評。
說得更白些,這部電影其實正狠狠地鞭笞了美國社會各種政治與社會問題,尤其過去幾年,上至官僚偏見下至種族歧視的新聞爭執不斷,這部電影選擇在這時面世(剛好又是美國兩大政黨正緊鑼密鼓舉行總統初選的時機),裡頭所隱藏的意義很難不被放大解讀。
最不能被忽略的當屬 ” 世俗偏見 “ 的課題探討。天生傻白甜的主角女兔雖然志向高,並透過後天訓練提升體能,但在破案時仍多虧天性的睿智機靈,而非後天的力氣培訓;而被世俗認定為狡猾險惡的狐狸,也曾有過青蔥天真歲月,但正是 ” 世俗偏見 “ 所致,讓他就算想當好人也會認為假惺惺,最終只能負氣選擇 ” 天性 “ 而活。
所以,這就是電影設計最高明的陷阱。當大家看見雄赳赳的公牛警長、單手就能撂倒兔子的犀牛警察、威武莊嚴的獅子市長,到柔軟和藹的綿羊秘書時,心裡並不以為意,認為這種設定就是天經地義,這些動物的表徵根本就是與這些職業精準貼合。
但是,一旦敏捷肉食的花豹成了警局櫃檯的嬌嫩諮詢人員,被許多雄赳赳北極熊包圍的黑道老大竟然是只花鼠(話說,還真是把《The Godfather》裡的Marlon Brando神韻抓得很像啊!),身材龐大的大象竟然是瑜伽大師等,這些違和感官認知的設定,才是電影對原生DNA與後天社會化的探討重點。
這些設定,完全都沒有為了要符合我們對動畫片一貫的期望,而變成架空當下現實脈絡,成了純粹只是博君一笑的胡鬧。我最喜歡的是所有動物還原真正大小模樣,而非傳統動畫片幾乎將所有動物體型壓縮成幾乎一致的平板。尤其當傻白甜女兔剛達列車進城,走上電梯那一幕時,從長頸鹿到獅子再到女兔的視覺順位,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視覺觀點——請用自然尊重的狀態去包容各種先天差異。
當然,電影值得嘉獎的是設定偏見歧視來自雙向,而非肉食族看不起草食族,體型龐大者輕蔑矮小者的單純。同時,電影看似將角色擬人化,實際上卻是透過還原成動物形狀,將人性許多個性與態度具象化,呈現了人類其實原本想隱藏的許多劣根性。
透過這些動物赤裸裸的天性鴻溝,觀眾還可當作趣味來平心看待。只是,一旦將它們轉化為人,反倒可能會讓許多人的價值觀逆轉反彈,但這種代入性思考才是電影要表達的主張——去除偽裝表象,回歸天生的設計來思考問題。
而這種探討在結局推到最高。雖然劇情逆轉算不上太出人意料,但至少仍有一定衝擊力,尤其當所有人認定的天性溫馴動物竟然如此險惡暴烈,其實正好凸顯了這個社會脆弱的表象,也為這幾年因許多偏見,導致單純議題演變成複雜的社會課題提供反思空間。
另外,若熟悉美國電影脈絡的,自然也會對對白及配樂超有共鳴。其中,當女兔第一天因工作挫敗而回家開收音機時, ” All By Myself “ 及 ” Everybody Hurts “ 的播出讓人會心一笑(突然好懷念《Bridget Jones's Diary》的Renée Zellweger)。同時,某個片段甚至完全在玩《Frozen》的梗,尤其後者貴為迪士尼最賣座動畫片,顛覆精神更讓人佩服。
另外,女兔在新聞發布會談到的DNA課題,就是對應奧巴馬曾經說過的話;女兔一直提防狐狸並想拔槍的設定,正好也是呼應美國白人警官開槍射殺黑人的事。一旦知道這些美國事蹟,肯定會發現這部電影處處都沒在浪費探討空間的決心。
當然,有人會視這部片為動畫喪屍片,也有人認為充其量不過就是一部現代版《KungFu Panda》,但無論如何,這部電影還是很聰明地設定一些雅俗共賞的笑話,就算是對公務員官僚文化抨擊火力最大的樹懶,也能化成另一種諷刺新潮語。
不過,若肯放開輕鬆嬉笑態度,認真思考其中意涵,或許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非常有智慧現代生活啟示錄。尤其當了解電影要傳遞的 “ 活出自我、尊重彼此 ” 概念後,知道差異並非是社會恐慌根源,天性並非就是人性,而是要懂得壓縮偏見,平視看待所有差異,這才是這部看起來 ” 政治正確 “ 但實際上 ” 平權正確 “ 電影最令人讚歎的地方。
BTW,電影破例讓主題曲出現兩次,應該不是Shakira魅力太大,而是苦口婆心真心要大家《Try Everything》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