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銷毀還是被據為己有?】
二戰時納粹政權的邪惡,不單在於大屠殺或發動戰爭,其影響之廣遍及各方層面,當中包括嚴打和收窄藝術創作自由,沒收及銷毀藝術作品等。以上這幅作品《En Canot》正是當年被納粹沒收的作品之一,直至現在仍下落不明,究竟它成為了某位納粹分子的私人珍藏,還是早早被人破壞燒掉了呢?無人得知。
此畫出於法國畫家讓.梅金傑之手,他以「立體主義」的風格見稱。所謂立體主義,即追求以碎裂與多角度的方式,在平面的畫布上呈現物象的立體,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畫家就是畢加索。梅金傑在1913年創作了以上作品,雖然構圖被分割,似是組合的碎片,但觀賞者仍可以見到他描繪了一位優雅的女人坐在船上(其中「Canot」的意思是「Boat」),她撐着一把傘,背景中可見到起伏的漣漪。透過多角度的畫法,平面的畫作變得更有動感。然而這幅優秀的作品在德國展出時,卻被納粹政權沒收。畫作應有色彩,但現在只有黑白照片留下。
當時的納粹政權將一系列的作品定義為「墮落藝術」,其中包括了猶太藝術家及其他前衛藝術家的作品。雖然說是「墮落藝術」,但在「沒收」的同時,卻又將其拍賣從中獲利,或是將作品據為己有,做法極其虛偽卑劣。
作品資料:
1913年 法國 讓·梅金傑 (Jean Metzinger)
《En Canot》
縱146cm,橫114cm
布面 油畫
#有人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自由 #nazi #apaintingaday #dictatorship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women #hkig #artist #travel #museum #france #paintings #lo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年黑白照片若照片外有黑框,表示照片沒被裁切。 為何可裁切照片?有一個原因是相機框住景致已經裁切了。 柯特茲以一組「夫妻」照片說明裁切意義。 而奇妙空間結構的「決定性瞬間」在1928年的「Meudon」作品具體呈現。 當時攝影師以攝影見證現代性社會,柯特茲則以特殊形式內容表達當時社會文化。...
黑白照片 構圖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向前一小步,人生一大步👣】#有獎遊戲
記得你是怎樣踏出一生的第1️⃣步嗎?你或許已全無印象,但陪伴你踏出第一步的爸爸媽媽當時想必感慨萬分。
在梵高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模仿法國畫家米勒的同名作品,繪畫了《人生第一步》,畫中描繪了小女孩在父母的保護下踏出人生重要的一步。梵高忠於原作的構圖和主題,以寫實的鄉村生活作背景,描繪了蹣跚學步的小女孩正朝向父親邁出一小步,而父親也放下工具,張開雙臂鼓勵孩子走過來,整個場景樸實而溫馨,充滿着感情與人性💞。但同時梵高也在畫中包含個人的演繹,包括用色(他當時只有黑白照片作參考)以及其獨特的筆觸,他將之比作是音樂家對作曲家作品的詮釋🎶。另外由於他的侄子即將出生,《人生第一步》對當時的梵高更具有特殊意義。
欣賞這幅瀰漫温情的作品後,你回憶起與家人渡過的哪些幸福時光?📣在留言位置分享你與家人的寶貴回憶,並標記3位Facebook朋友,我們會從中挑選出2位入圍者,只需正確回答簡單問題及完成登記步驟,即可贏取Happy Mask 花紋口罩一包,共10個,每個款式不同,名額2個。如欲以優惠價格訂購更多,可聯絡 真心goods - Real Good Goods!
🌟參加辦法:
1:「讚好 / Like」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專頁及此貼文。
2:分享此貼文並設定為公開。
3:留言回答圖中問題,並標記三位Facebook朋友。
活動時間:2021年6月8日至2021年6月20日(晚上23時59分截止)
得獎詳情:2021年6月23日於此貼文公佈得獎名單及領獎詳情
條款及細則:https://bit.ly/3co6fcW
作品資料:
1.
約1856-1858年 法國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人生第一步》(First Steps)
縱32.4 cm,橫43.2 cm
紙本 粉彩
美國Lauren Rogers Museum of Art藏
2.
1890年 荷蘭 梵高(Vincent van Gogh)
《人生第一步,摹米勒作品》(First Steps, after Millet)
縱72.4 cm,橫91.1 cm
布面 油畫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Wikipedia
#有人物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藝術 #文化 #繪畫 #小遊戲 #家人 #父親節 #回憶 #口罩 #送口罩 #香港製造 #art #culture #drawing #painting #family #fathersday #memory #game #giveaway #masks #madeinHK
黑白照片 構圖 在 鏡頭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恩簽書會時,提到的一張照片,在69年前拍攝的;5年前,意外地獲得了國立台灣博物館老照片金牌獎,也成為博館慶祝百週年活動的主角。
這是一張3吋大小的黑白照片,祇是爲了幫小朋友留下紀念!花掉了當時攝影者,半個月薪水買底片沖印照片。
往往拍攝照片時,照片的故事才是值得留存的,即使人物的構圖剩下了半邊喔。😊
當時的攝影者,是老編的老拔拔,當年21歲,從鹿港進入山裡,開始從事山地教育,一直到退休!
民視: https://youtu.be/iQ-SjFg0bZc
原視: https://youtu.be/Cy9XQIoj81E
人間衛視: https://youtu.be/YyMrxfOa5oo
天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68707
黑白照片 構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早年黑白照片若照片外有黑框,表示照片沒被裁切。
為何可裁切照片?有一個原因是相機框住景致已經裁切了。
柯特茲以一組「夫妻」照片說明裁切意義。
而奇妙空間結構的「決定性瞬間」在1928年的「Meudon」作品具體呈現。
當時攝影師以攝影見證現代性社會,柯特茲則以特殊形式內容表達當時社會文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iOFgHgAWc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