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 #都市更新 向前邁進!
上午參加鼎泰中城的開工典禮,盧秀燕市長也破例出席見證,因為這個建案是 #中區再生 的重要里程碑。
中區比鄰台中火車站,過往是最熱鬧的商業區,在自由路二段上遠東百貨對面的 #東海戲院,是台中市第一家有中央空調冷氣設備的電影院,但隨著中區沒落而在2003年結束營業。
之後這十幾年那地方就處於荒廢狀態,直到去年鼎泰才根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簡稱:危老條例)」向台中市政府申請重建,這是中區第一個成功整合的案例,未來將成為中區的新地標。
中區要重新展現風貌,過往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個別住戶的土地面積不大,如果要重新開發,往往成本會過高,另外,都市更新條例雖然有50%的獎勵,但還有至少一千平方公尺的規定,困難度很高,因此持有者一直以來興趣都不大;中區的市容也因此越來越老舊、也越來越沒落。
自從有了「危老條例」後,由於有最高40%的獎勵且申辦速度比傳統的 #都市更新 要快,於是這兩年有意願且實際付諸行動的開發商及住戶越來越多。但日前行政院通過的危老條例修正草案,準備將把獎勵容積減半為5%,且逐年減少1%。
我個人認為這次政策的修改,有可能不利於舊社區的重建,因為住戶整合很需要時間、建商蓋房屋也需要時間,要買房的人也不可能一口氣全部湧現。以中區為例,要在五年內把所有的老房子拆掉重建且售出,大家想有可能嗎?
因此,還是要呼籲中央審慎思考,不要為了短期的申請績效好看,而讓民眾好不容易興起的改建意願被澆熄。
鼎越開發建案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管理核電廠計畫的爭端風險】
#喊要核電誰都會 #拿出你管理核電的能力
很少有行業面對比核能業者更嚴格的管理規範,或經手更高的技術複雜度,而使核電廠的興建過程非常容易出現成本超支與進度延誤的情形,全世界目前正在運轉的449個核能機組中,只有2座按預算和時間表完成。似乎只要一牽涉新建核電設施,爭端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適逢台灣選舉,我希望認為核電重要的候選人(目前看起來也只有一個),在技術無虞的條件下,更應該在下列核電計畫的管控上展現魄力,先證明自己有能力把這些問題做好,人民才可以把安心核電廠交付到你手上。
如果核電要重啟或延役我自己想來想去就三個問題:
1. 如何確保原能會不受限於能源政策框架,落實監督職責,超然獨立?
2. 如何短時間補足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協調各種資源?
3. 如何確保過程公開透明並落實與人民的對話?
這些題目都是身為領導人應該面對的。
****************************************************************
下文為專家檢視了「爭端風險」(dispute risks)的管理在新建核電計畫中的重要性,了解風險,可以幫助產業在爭端發生時進行管理。
▇爭端從何而來
核電廠建案的每個細節都須經過嚴格審查,反應爐的供應商,承包商和日常運營,受核管機構監控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建案,使監管機構、業主和供應商之間始終處於緊張的關係,即使沒有這些障礙,一座核電廠從構想到營運平均至少也要8年的時間。因為超支是常態,所以關於超支的責任歸屬與承擔比重,就會引起爭端。考量核能工業的本質及涉及的龐大成本,這些爭端往往得公開進行,且通常得花很長的時間調解。
▇許可風險(licensing risks)
對傳統大型建案而言,重點不外乎工期、成本和品質,可一旦涉及核能,在這些基本要求之上又多了一層「許可風險」,且由於核能的政治敏感性很高,使許可爭議經常成為公共政策的焦點,使問題更加棘手。過程也很麻煩,首先必須拿到開發新電廠的初始許可、然後是建築許可、再來是燃料棒的運送許可,最後是啟用電廠的營運許可。整套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使進度延遲或使成本超支的關卡。
▇失去專業和知識斷層的風險
在60到80年代的世界核工業鼎盛期,美、法、英等國家在核電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但隨著盛世結束,許多供應商退出了核工業,使核能產業的技術逐漸流失,到21世紀初,僅剩下相對有限的供應鏈支撐世界對新建核電廠的重生興趣,可是很多過去處於領導地位的專業人才已退休,導致不少國家雖然在核電廠的運行和除役上具備的很完整的專業,但在規劃和建造新電廠上,出現了實作知識(know-how)的短缺,而使計畫的風險增加。這樣的技術斷層甚至擴大到核能的周邊業務,包括法律和金融上的專業知識,也出現了流失。
▇資訊的爆量被低估
由於蓋核電廠所需的技術專長以及須符合的安全規範實在太多,使檔案文件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工程,光要管理、儲存、調閱有關新建核電設備的規劃、許可、施工和發包階段的資料,就需要極為高度的組織和專業。而新建核電廠計畫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設計與規劃階段,因為一旦動工後所做的任何設計變更,都會對後續近十年的工期造成很大的影響,初期資料提供的愈詳細、合約寫得愈精準,愈容易避免開工後的工程延宕與中斷,資料的明晰與完整也可以方便釐清監管機構、投資者和供應商的責任與義務,確保任何閃失都可以被快速找出與修正。
▇國際監管的整合
任何核電廠的建造過程中,難免都有因應核管單位的要求做出的工程變更,這些要求因國家而異,但除了遵守規範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最好有詳細的文件認定由哪一方負擔成本或進度的延誤。如果有理想的系統(例如國際監管規範的整合),可以幫助緩解監管需求對工程的可能影響。
▇核電的存在是為了長遠未來
核能雖然仍只佔全球電力生產的一小部分,但在未來幾十年中仍會是重要的電力來源。而任何新核電廠計畫都存在固有的風險,因此從一開始就降低這些風險因素,是核能相關業者的重要課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理解越深入及越早,「風險」演變成「爭端」的可能性就越小,這種遠見可以大幅減少現階段核能工業面臨的巨大成本和工程延宕問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6g35rr
鼎越開發建案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管理核電廠計畫的爭端風險】
#喊要核電誰都會 #拿出你管理核電的能力
很少有行業面對比核能業者更嚴格的管理規範,或經手更高的技術複雜度,而使核電廠的興建過程非常容易出現成本超支與進度延誤的情形,全世界目前正在運轉的449個核能機組中,只有2座按預算和時間表完成。似乎只要一牽涉新建核電設施,爭端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適逢台灣選舉,我希望認為核電重要的候選人(目前看起來也只有一個),在技術無虞的條件下,更應該在下列核電計畫的管控上展現魄力,先證明自己有能力把這些問題做好,人民才可以把安心核電廠交付到你手上。
如果核電要重啟或延役我自己想來想去就三個問題:
1. 如何確保原能會不受限於能源政策框架,落實監督職責,超然獨立?
2. 如何短時間補足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協調各種資源?
3. 如何確保過程公開透明並落實與人民的對話?
這些題目都是身為領導人應該面對的。
****************************************************************
下文為專家檢視了「爭端風險」(dispute risks)的管理在新建核電計畫中的重要性,了解風險,可以幫助產業在爭端發生時進行管理。
▇爭端從何而來
核電廠建案的每個細節都須經過嚴格審查,反應爐的供應商,承包商和日常運營,受核管機構監控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建案,使監管機構、業主和供應商之間始終處於緊張的關係,即使沒有這些障礙,一座核電廠從構想到營運平均至少也要8年的時間。因為超支是常態,所以關於超支的責任歸屬與承擔比重,就會引起爭端。考量核能工業的本質及涉及的龐大成本,這些爭端往往得公開進行,且通常得花很長的時間調解。
▇許可風險(licensing risks)
對傳統大型建案而言,重點不外乎工期、成本和品質,可一旦涉及核能,在這些基本要求之上又多了一層「許可風險」,且由於核能的政治敏感性很高,使許可爭議經常成為公共政策的焦點,使問題更加棘手。過程也很麻煩,首先必須拿到開發新電廠的初始許可、然後是建築許可、再來是燃料棒的運送許可,最後是啟用電廠的營運許可。整套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使進度延遲或使成本超支的關卡。
▇失去專業和知識斷層的風險
在60到80年代的世界核工業鼎盛期,美、法、英等國家在核電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但隨著盛世結束,許多供應商退出了核工業,使核能產業的技術逐漸流失,到21世紀初,僅剩下相對有限的供應鏈支撐世界對新建核電廠的重生興趣,可是很多過去處於領導地位的專業人才已退休,導致不少國家雖然在核電廠的運行和除役上具備的很完整的專業,但在規劃和建造新電廠上,出現了實作知識(know-how)的短缺,而使計畫的風險增加。這樣的技術斷層甚至擴大到核能的周邊業務,包括法律和金融上的專業知識,也出現了流失。
▇資訊的爆量被低估
由於蓋核電廠所需的技術專長以及須符合的安全規範實在太多,使檔案文件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工程,光要管理、儲存、調閱有關新建核電設備的規劃、許可、施工和發包階段的資料,就需要極為高度的組織和專業。而新建核電廠計畫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設計與規劃階段,因為一旦動工後所做的任何設計變更,都會對後續近十年的工期造成很大的影響,初期資料提供的愈詳細、合約寫得愈精準,愈容易避免開工後的工程延宕與中斷,資料的明晰與完整也可以方便釐清監管機構、投資者和供應商的責任與義務,確保任何閃失都可以被快速找出與修正。
▇國際監管的整合
任何核電廠的建造過程中,難免都有因應核管單位的要求做出的工程變更,這些要求因國家而異,但除了遵守規範之外別無選擇,因此最好有詳細的文件認定由哪一方負擔成本或進度的延誤。如果有理想的系統(例如國際監管規範的整合),可以幫助緩解監管需求對工程的可能影響。
▇核電的存在是為了長遠未來
核能雖然仍只佔全球電力生產的一小部分,但在未來幾十年中仍會是重要的電力來源。而任何新核電廠計畫都存在固有的風險,因此從一開始就降低這些風險因素,是核能相關業者的重要課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理解越深入及越早,「風險」演變成「爭端」的可能性就越小,這種遠見可以大幅減少現階段核能工業面臨的巨大成本和工程延宕問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6g35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