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沙田 ]十幾歲嘅時候跟爸媽同一班親戚去 龍華酒店食飯,確實嘅味道已經唔記得啦😅但記得係好食嘅,而且嗰次一班小朋友一齊玩,好開心?嗰次去龍華酒店就好似去咗個小旅行咁,因為龍華裝潢好懷舊,周邊又有農村,有得參觀動物 (好似有孔雀、鸚鵡),感覺好唔似香港😛最近無啦啦諗起龍華,就一家人重遊舊地,回味當時嘅味道😋
🔺#紅燒乳鴿($98/隻):
龍華名物,四個人點兩隻,一開四😊乳鴿聽聞係自己種植,燒得皮脆內嫩,唯一要挑剔嘅係乳鴿毛拔得唔夠乾淨🤔
🔺#新鮮菠蘿咕嚕肉($148)
呢味係我最鍾意嘅餸,聽聞亦係李小龍太太最喜愛嘅菜色呢!呢度水準唔錯,炸漿好薄,表面掛上酸甜嘅醬汁,食落好開胃。而且佢選用嘅豬部位比較爽口彈牙,口感十足😌
🔺#生磨杏汁白肺湯($298)
生磨杏汁白肺湯,滋潤養顏又補肺☺️呢度嘅杏汁白肺湯份量好足,約可以分到8-9碗。生磨杏汁味道清香又唔會過火,有瘦肉香,豬肺份量都好足,濃郁香滑夠火候👍🏻
🔺#砂鍋鮑粒鴿鬆炒飯($168)
呢個比較失望,因為純粹係炒完個飯直接放上砂鍋🤨鮑粒同鴿肉都比較少,所以味道就唔夠豐富🤨如果炒飯炒得乾身D,就更好🤔
🔺#石磨山水豆腐花(大$118)
雖然已經好飽足,但一場來到,都係要試下三寶之一嘅 #山水豆腐花 嘅😝手作山水豆腐由李氏家族兩代人供應,只係供應俾龍華酒店,已經供應咗80年。雖然賣相簡樸,但味道傳統,記得要淋上 #桂花蜜 😗
㊙️: 雖然人大咗,嘴刁咗,龍華酒店嘅食物喺芸芸食肆中唔算非常標青,但回憶嘅味道、舊日嘅情懷仍然大大加分💖 會唔會再來龍華?我諗都會嘅,可能下次,係十幾年後帶住我嘅小朋友嚟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牛車水在19世紀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早已是華人聚居的地區,「牛車水」這個特別的名字據說源於該區缺食水,早年居民以牛車載水解決。1822 年當新加坡進行首個城市規劃時,便正式將牛車水定為華人移民的居住區。雖然是華人聚居地,在牛車水的史密斯街(Smith Street)和摩士街(Mosque St...
龍華孔雀 在 林公子生活遊記 旅遊情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龍華搵件甘靚妹黎做model😂😂😂😂😂🤣🤣🤣🤣🤣
開心假日打卡位,繁華的城市裡,有占地六萬多平方呎的大花園,這𥚃有許多童年的回憶。孔雀丶鸚嘴丶許願樹祈福,當然還有乳鴿⋯⋯
龍華孔雀 在 黃浩銘 Raphael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消息】消防隊目指火勢有可疑,現交警方調查。
今晚沙田龍華酒店大火。
家父黃村長和我收到村民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消防隊員亦正搶救大火。我和家父陪同龍華酒店的老闆娘待消防員控制火勢後進入現場,經我了解,目前被定為二級的大火只是燒著酒店內的雜物房,無人受傷,火勢亦幸而無波及附近村民住所及酒店餐廳,酒店內原居住的幾隻小動物,包括孔雀都安全無恙。
感謝消防員辛勞救火!
龍華孔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牛車水在19世紀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早已是華人聚居的地區,「牛車水」這個特別的名字據說源於該區缺食水,早年居民以牛車載水解決。1822 年當新加坡進行首個城市規劃時,便正式將牛車水定為華人移民的居住區。雖然是華人聚居地,在牛車水的史密斯街(Smith Street)和摩士街(Mosque Street)等幾條街以至遠一些的 China Square / Club Street 一帶,卻有不少殖民地風格的西式建築。區內代表性的華人歷史建築包括建於 1822 年的應和會館和建於1841 年的天福宮,近年新建的景點則包括裡面裝飾得金碧輝煌的佛牙寺龍華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除了佛殿還設有博物館和商店。修建於 1908 年至 1913 年間的鳳山寺 (Hong San See) 坐落於穆罕默德蘇丹路。1836 年,這座寺廟最初由南安會館的福建人興建于丹戎巴葛 (Tanjong Pagar) 的華利街 (Wallich Street),旨在祭祀財神爺—廣澤尊王。如今,鳳山寺吸引了不同方言群體的信徒前來朝拜。2010 年,該寺還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年度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中的優秀獎。牛車水的熟食中心是新加坡最價廉物美的進餐地方之一,過百間的牌檔提供各式各樣的美食和餐飲。史密斯街和摩士街一帶亦是新加坡著名買手信的地方,區內可找到不少牛肉乾、藥油等馳名手信的老店。
遊新加坡,若沒嘗過老巴剎的大牌檔街頭小食,可說還未真正領略新加坡美食箇中的銷魂。老巴剎是地道的馬來亞語,即菜市場的意思。這間維多利亞式的古雅建築物,設計風格令人讚歎,樓底下的鑄鐵骨架構成優美的幾何圖案。後經政府重修,老巴剎被改建成現時大牌檔的模樣。內裏滿佈各式各樣的地道美食。由於每晚來這裡宵夜的人實在太多,政府其後於每晚7點以後,索性把老巴剎門外,位於金融區一條街道封為行人路,讓食客能於月光星空下大快朵頤。
除了華人,印度人在當地也頗具特色,想瞭解印度文化,新加坡小印度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它的範圍包括實龍崗路及附近的街道。那裏整條街道大都是兩層建築,店鋪裏供奉印度神像,房屋、工具、彩繪全部帶有濃厚的印度色彩,給人古舊、濃豔、神秘的印象。商品從商店內擺到騎樓底,大多經營印度服飾、香料、花環、孔雀翎毛、東南亞風尚的生活小件,如背包、坐墊、檀香木或皮革雕刻、銀錫製品以及替人彩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