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大家發胖了嗎?😅我幫大家找了瘦身好物~減重救星餐開賣了!!👏👏👏這次我還有設計食譜搭配(🥰食譜在最後ㄧ頁)😘教你如何運用呢!!
有沒有發現零食堆滿整個桌上呢 還是原本吃三餐的朋友變成不固定吃飯時間了~~有可能變成多量多餐了!!!天啊😱~尤其家裡大人小孩都在,白天的一陣混亂,深夜時間是爸媽們的快樂時光,終於可以叫個鹹酥雞配啤酒紓壓一下!!😌
這幾週下來~~大家不自覺得的發胖了吧!!!體重機去哪裡了?尤其不用上班每天WFH寬鬆的睡衣和T恤,天啊!!!這樣下去,好怕上班日同事會不會不認得了😱
減重救星在這裡~~!!👉「蒟蒻餐系列」(有蒟蒻麵跟蒟蒻飯)讓你控制熱量,增加膳食纖維並且具有飽足感,而且沒有以前那種鹼水怪味~~來吧,跟我一樣,我這次嘗試了兩款-義大利麵跟肉燥,方便快速輕鬆減重~你們也可以嘗試其他蒟蒻系列🤘🤘🤘
用蒟蒻餐來代替一餐!!!自己的小腹自己救!!不多說~買起來,至少先控制一餐,減少澱粉量。
❤️如果你有嘗試”蒟蒻系列”的餐點,你可以這樣搭配:
✅取代一餐或是兩餐
✅如果取代一餐,可以放在平日的晚餐(請參考1267大卡食譜的6日食譜,星期日可以稍微喘一口氣)
✅蔬菜不限制量,大推”大番茄”嘴饞時可以食用(1顆熱量才25大卡)
✅蔬菜可以選擇偏高纖蔬菜增加飽足感(綜合菇類、秋葵、地瓜葉、綠花椰菜)
✅晚餐綜合水果1碗可以選擇低GI的水果:蘋果、柑橘類、芭樂、木瓜、小番茄、水梨、奇異果為主,如果選到高GI水果(葡萄、荔枝、芒果、龍眼、西瓜)請控制在8分滿或是10顆以內。
✅烹調用油盡量一天控制在10ml
✅如果不小心,超過食譜設計的份量一點點沒有關係,畢竟減肥也需要愉快的心情才會持續長久,吃過量,請加入30分鐘居家運動。
✅份量概念:一杯240ml 、飯半碗約80-100克、蔬菜水果1碗約100克、手掌心大約60克左右(不含手指頭)
✅營養均衡的概念下,建議搭配優質蛋白質食物(水煮蛋、雞肉、海鮮、豆干等)和蔬菜。
🔆不加料的情況下一包熱量約控制在250大卡以內,跟市售義大利麵和肉燥飯來比減醣又減熱量,用微波加熱或是隔水加熱即可,真的是居家工作控制身材又方便的料理包。
👉👉👉疫情期間,想吃給大家優惠:
【劉怡里粉絲團】蒟蒻麵/拌麵/湯麵/河粉/拌飯、糙米粥團購優惠中!!!
想買請按這裡👉https://gbf.tw/o4aak
#體重管理
#營養師
#蒟蒻麵
#減重
劉怡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茄子有很多種食法,魚香茄子、燒茄子、釀茄子,各有特色,卻沒有人會生食茄子,到底為何? 原來生茄子有毒,它含有一種叫龍葵素,又稱茄鹼的毒素,會引起口腔麻痺痕癢、胃部灼痛、嘔吐、腹瀉,甚至抽搐、喪失意識等症狀,最嚴重更可引致死亡! 不過,龍葵素雖然可怕,卻也不必太驚慌。它本身是屬於植物防衛系統之一,...
龍葵鹼加熱 在 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些食物不能生吃】#營養師杯蓋
告訴朋友,這些食物要小心⚠️
有些食物生吃可以保留營養,但是有些食物卻會危害身體健康,今天就來分享幾種對人體會有影響的食物,大家可以盡量避免‼️
●不能生吃的食物有哪些?
1.四季豆
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lutinin,PHA),如果生吃,容易造成腸胃炎,可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症狀,充分加熱之後可以將這個毒性物質破壞。
2.豆類
豆類包括黃豆、腰豆等等的豆類,這些豆類含有皂素,跟四季豆的植物血球凝集素是一樣的東西,容易造成腸胃炎的症狀,一樣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所以一定要充分加熱再吃
3.十字花科類蔬菜
十字花科類蔬菜含有甲狀腺腫素,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吃太多,容易加重症狀,所以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生吃
4.鮮金針
是新鮮的金針花,不是乾燥過後的黃色金針,鮮金針含有秋水仙鹼,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進食後大約半小時至四小時,經胃腸道吸收,會氧化成有毒物質「氧化二秋水仙鹼」導致中毒,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嘔吐和腹瀉的症狀,甚至會昏眩,所以一定要煮過。
5.茄子
生茄子含有茄鹼,也就是發芽馬鈴薯中的龍葵鹼,生吃可能會有口腔灼熱或是喉嚨發癢症狀,嚴重甚至噁心嘔吐,所以一定要煮熟再吃,然後發芽的馬鈴薯也不要吃。
6.苦杏仁
含有一個化合物叫做苦杏仁苷(Amygdalin),如果生吃,咬碎後會產生有毒物質氰化氫,如果氰化氫中毒,症狀可能在幾分鐘內就出現,包括噁心、嘔吐、頭痛、湍驗、呼吸困難,嚴重甚至可能會死亡所以要特別注意。
7.皇帝豆
含有一個化合物叫做亞麻苦苷,與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一樣,如果生吃,咬碎後一樣會產生有毒物質氰化氫,症狀就跟前面介紹的一樣,所以要特別注意。
8.麵粉
雖然麵粉不太有人會生吃,但是還是列出來分享,根據美國食藥局調查報告,生麵團、麵糊或蛋糕,未經過加溫處理可能隱藏大腸桿菌。
英國廣播公司也報導過一篇文章,說明2016年美國各地許多人被大腸桿菌所感染,原因就在於麵粉中的大腸桿菌;加拿大也曾經因麵粉,造成25例大腸桿菌中毒事件。
所以麵粉製品還是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物中毒了。
9.雞蛋
滿多人會選擇半熟蛋來吃,或是生雞蛋攪飯,但杯蓋其實很少這樣吃,因為雞蛋很有可能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像是在2018年4月,嘉義縣民雄鄉,有一間知名豆漿店,就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就在於,豆漿店法式吐使用的生蛋,遭到沙門氏菌汙染,所以造成了40多人上吐下瀉,甚至一名男子死亡,所以這邊還是建議,蛋吃全熟會比較好喔。
那以上是杯蓋整理的資料,希望能夠幫上忙。
👉🏻右滑👉🏻有加碼好文可以看唷‼️
👉🏻如果喜歡杯蓋的圖文,歡迎請杯蓋喝杯咖啡,小額贊助杯蓋,成為杯蓋創作的動力,右滑可以看看贊助方法唷!!!
▶️標記、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追蹤 @Nutruelife
▶️營養初、營養吃、營養師,讓健康飲食的生活從這開始吧!
_
#營養初 #營養 #營養師 #健康 #飲食 #健康飲食 #均衡飲食 #熱量控制 #熱量 #卡路里 #nutrition #中毒 #食物中毒 #食安
龍葵鹼加熱 在 營養初 Nutrue - 營養師杯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些食物發芽能吃嗎❓】#營養師杯蓋
前陣子發生了一個很好玩的事情🤣
我服務的單位接到了一個客訴
我就非常緊張😱
趕快跑去了解情況
那這個客訴是這樣說的
「我們提供的地瓜發芽了,如果吃了中毒該怎麼辦」
所以今天決定做張圖來分享一下
食物發芽到底能不能吃✍🏻
這邊分成三個部分來做介紹
大家看完就知道
地瓜發芽到底能不能吃
●第一部分
發芽之後不能吃,否則會產生毒素⚠️
我們常吃的就只有一個食物
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馬鈴薯
馬鈴薯發芽之後會產生一個有毒物質
叫做茄鹼
也叫做龍葵鹼的生物鹼
它存在於葉子、芽眼還有果實當中
那這個毒素是植物預防蟲害
殺蟲的一個自然防禦
所以沒辦法避免
就算是加熱烹調也沒辦法破壞
如果我們吃下發芽馬鈴薯
就很有可能會發生
舌頭喉嚨發癢、呼吸困難
甚至是噁心嘔吐的症狀
所以要特別小心
那這個茄鹼
其實在前面的圖文
不要生吃的食物當中也有提到
就是生茄子也含有茄鹼
所以要特別注意
●第二部分
就是發芽之後沒有毒素,但是可能營養價值會變低的食物😣
就包括了薑、花生、地瓜、紅蘿蔔以及洋蔥
這些食物發芽之後
會降低甜度還有營養價值
所以口感會變差
但是並沒有毒素
那這又要回到一開始我的故事
就是被客訴說地瓜發芽中毒怎麼辦
那其實地瓜發芽並不會中毒
所以客訴並沒有成立
不過這邊對於食材管控
也需要做更嚴格的把關
雖然這些食物
發芽沒有毒
但是這邊有一個重點食物
要跟大家提醒一下
就是花生
花生發芽雖然沒有毒素
但很有可能是因為
存放的時間以及環境有問題
這就要特別小心
如果發現有發霉或是太潮濕
建議不要吃
因為很有可能有黃麴毒素的生成
這對肝臟健康影響很大
要特別留意
●最後
發芽之後沒有毒素,而且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
第一個就是大蒜
大蒜發芽之後就是蒜苗
含有的硫化物會變多
也會進一步形成麩胱甘肽
這是一個重要的抗氧化酵素
可以減少自由基破壞細胞
提升免疫力與抗氧化力
所以蒜苗是一個不錯的食材
第二個就是黃豆
黃豆發芽之後
就會變成黃豆芽
但是黃黃與黃豆芽的營養價值
卻完全不一樣
黃豆是屬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材
營養學上分類是豆魚蛋肉類
而黃豆芽是屬於蔬菜類
黃豆芽富含膳食纖維
也含有維生素A
雖然蛋白質含量比黃豆少
但每一百公克黃豆芽
也是含有5.4公克蛋白質
相較於其他蔬菜高很多
如果是素食朋友
不妨蔬菜可以多吃黃豆芽
營養價值滿滿喔!
那以上是杯蓋整理的資料,希望能夠幫上忙。
👉🏻右滑👉🏻有加碼好文可以看看
_
如果喜歡杯蓋的圖文,歡迎請杯蓋喝杯咖啡,小額贊助杯蓋,成為杯蓋創作的動力,右滑可以看看贊助方法唷!!!
▶️標記、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追蹤 @Nutruelife
▶️營養初、營養吃、營養師,讓健康飲食的生活從這開始吧!
_
#營養初 #營養 #營養師 #健康 #飲食 #健康飲食 #均衡飲食 #熱量控制 #熱量#卡路里 #nutrition #發芽 #食物發芽有毒嗎
龍葵鹼加熱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茄子有很多種食法,魚香茄子、燒茄子、釀茄子,各有特色,卻沒有人會生食茄子,到底為何?
原來生茄子有毒,它含有一種叫龍葵素,又稱茄鹼的毒素,會引起口腔麻痺痕癢、胃部灼痛、嘔吐、腹瀉,甚至抽搐、喪失意識等症狀,最嚴重更可引致死亡!
不過,龍葵素雖然可怕,卻也不必太驚慌。它本身是屬於植物防衛系統之一,有殺蟲功效,在植物之中相當常見,除了茄子,薯仔、番茄類,都能發現其身影,例如薯仔發芽不能吃,也是因為它。
而且茄子所含的龍葵素,不如發芽的薯仔,只要小心加熱烹調,也能食用。另外,由於愈新鮮的茄子,龍葵素含量愈低,所以也有人生食新鮮茄子,惟味道口感都平平,所以甚少人推崇這食法。
編採:陳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