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都 on9 埋,金融中心都係人地認先有用。
布丁都話哥尼斯堡係新香港,金融中心,你話係唔係啊?
都唔好話個睇舖妹仔,自己1月講過嘅嘢,5月就被老闆反曬口啦:
參考閱讀: https://twitter.com/CraigChoy/status/1264280347090530304
https://t.co/jBqbOWwbqg
#0708雙普選都走數仲叫人點信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甄生認為現今的建制派人士曲解《基本法》的政改部分。回顧《基本法》制定的原意,預算0708雙普選,但因2003年50萬人上街,中央認為香港人心未回歸,所以釋法推遲香港的普選。而所謂「循序漸進,均衡參與」,甄生認為是推動普選的過程,而不是普選的結果。 在政改方案咨詢期間,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到美國見當地...
0708 雙普選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何謂奪權於江湖」:建制派才是北京的最大負累
自從提出通過選舉改造立法會、選委會、特首選舉、真普選的兩年路線圖,長期壟斷香港資源、但只代表一小撮民意的少數派(前稱建制派)大為緊張,認為這代表「奪權陰謀」,「不能得逞」。事到如今,我們已經浪費了22年,北京也應該認真思考一籃子問題:甚麼是「奪權」?甚麼是「建制派」?甚麼是中國在香港的最大利益?全球局勢變幻莫測之際,這地方應該如何管治?
行政長官應超然於黨派,為甚麼只捍衛少數派利益?
今天「一國兩制」變形走樣、接近名存實亡,賢愚共知。早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前的1984年,代表香港兩局議員訪京的「大Sir」鍾士元爵士,就曾親口對鄧小平預言香港人的三大憂慮,結果全部不幸言中:
「第一, 將來的港人治港,實際上是京人治港,中國表面上不派幹部來港,但治港的港人都由北京控制,港人治港變得有名無實。
「第二, 九七後,中國處理香港事務的中低級幹部,將來在執行上不能落實中央的政策,不能接受香港的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處處干擾。
「第三, 雖然港人絕對信任鄧主任及現在的國家領導人,但擔心將來的領導人又走極左路線,改變現行國策,否定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政策,使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全部落空。」
閱讀《基本法》,其實中聯辦也好、特首也好,本來都只是球證,不是落場踢球的stakeholders。特首不能加入政黨這一條,就是希望這職位處於超然地位,不被個別政黨立場和利益牽制,以便吸納社會各界支持:這裏的「社會各界」,絕非少數建制派,而是真正代表大多數民意的「各界」。九七前的新華社社長(相當於現在中聯辦主任)許家屯,在回憶錄透露未來的香港特首需要香港人接受、中國政府接受,最好還是「親英」的,當時最熱門人選是鄧蓮如。
假如非建制派當選是「奪權」,難度必須選輸才是「選舉」?
但不知甚麼時候開始,特首、問責官員、行政會議、立法會某陣營的議員、還有他們的附庸區議員,都被當作一個名叫「建制派」的綑綁式政黨;特首捍衛的不再是香港人利益,而只是這個不得人心的黨派利益。然後禮再崩、樂再壞,逐漸連各級諮詢機構、乃至任何有位置的角落,也要成為所謂「建制派」,才有廚餘分配;社會佔六成以上民意的真香港人,包括國際社會爭奪的新一代人才,卻成為被刻意邊緣化的對象。
要是開宗明義一國一制,寫明香港必須由少數派執政,「奪權論」起碼是真小人。現在卻相反:例如在立法會選舉,任何參選人只要不被DQ,有支持就能當選。既然是這樣,就算七十席全部由非建制派奪得,也不是「奪權」,正如特朗普就是被拜登取代,也只是正常政黨輪替。否則是否建制派得不到過半35席,選舉就是非法?是否暗示選舉只能選輸,否則就要搬龍門?選舉的目的,正是通過競爭,讓民眾選出代議士,監督議員不會永續執政(和永續反對)。假如非建制派只能飾演永不執政的花瓶,這和中國花瓶「民主黨派」(所謂「參政黨」)有甚麼分別?政府一方面鼓勵選民登記、全民投票,另一方面卻牽頭宣傳不能選出某種結果,也就是認證「選舉無用論」。這樣奇怪的邏輯,香港只此一家。說出這種論調的人,不是真小人,而是偽君子,才是真正的「奪權」。
「建制派理念」是擁護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換屆又如何?
然後再問:究竟怎樣定義「建制派」?他們有哪些理念?假如單看建制派大黨的政綱,在民生層面,和所謂非建制派幾乎一樣,隱去黨徽,極難分辨。即使是政治議題,大家不會忘記,民建聯也曾把「0708雙普選」放進政綱。唯一consistent的,只有一點:「信政府,唔怕」,「阿爺吹雞全部跪低」,至於是否對港人有利、邏輯是否矛盾,none of their business。翻譯成為官僚語言,這叫「擁護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希望社會穩定,確是不少民眾的期盼,深藍也有其票源,各地皆然。問題是,投票支持永恆少數派去「維持穩定」,本身就是反邏輯的:邏輯告訴我們,這只會製造永恆的不穩定。何況少數派真的在穩定局面嗎?區議會變天,假如支持者需要「建制派」維穩、和諧,理應全面配合區議會主席唱好社區,作為舉手機器,投票贊成一切議案;結果他們卻立刻飾演新角色,自居「反對派」,處處阻撓區議會「依法」作出的一切決定。深藍假如需要的是和諧穩定,難道這不是出賣?
要是這批不知應該叫甚麼派的議員無論誰當選,都當支持機器,就像連續十三屆當選人大代表的申紀蘭那樣,最自豪的政績就是「一生人從沒投過反對票」,打倒鄧小平她贊成、鄧小平復出她贊成、推動文革她贊成、將文革定性為錯誤她贊成……,反而一以貫之。但香港這些所謂建制派,根本不是捍衛穩定,而是捍衛自己的小圈子利益。假如在未來的立法會選舉,從來只代表少數民意的他們,終於失去靠「屈機」得來的多數議席,然後特首也變天,他們是否就開始拉布堵路?還是繼續撐政府?假如是前者,只要穩定的深藍,為甚麼要投他們?假如是後者,則代表他們沒有任何獨立影響力,北京又何須力保他們?
建制派專政,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過去22年,香港早已是少數派「一黨專政」,到了2012年後,更是壟斷性的全方位劣質專制統治。對真香港人而言,這自然是赤裸裸的暴政;但即使站在北京角度,這就是長治久安嗎?
中國在香港的核心利益,分為虛與實兩大層面。虛的,就是國家主權、國家尊嚴、民族大義一類大題目,由於「大」,就不能客觀量度,往往成為小報告大而化之、掩飾無能的萬用key。但「大話怕計數」。以北京最介懷的港獨議題為例,2012年前,幾乎無人談論,但特區政府越偏向一國、全面管治,港獨卻由偽命題變成真議題。「從現象看本質」,是共產黨員的基本訓練。北京認為李登輝、蔡英文搞「漸進式台獨」,那他們二人和近兩任香港特首施政的客觀效果,又有甚麼分別?同樣沒有名義上推動獨立,同樣令民情根本改變,同樣令本土思想成為主流,令國民黨、民主黨等「大中華膠」都不得不跟隨。鄧小平說「警惕右,但主要防左」,不就是這樣?
至於實的利益,就是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國際窗口,有融資、集資、洗錢、避險的獨特功能。當新冷戰出現,中美貿易戰持續,全球大渾沌可期,香港對中國的價值只有更高,我們談過不少。蘇聯為甚麼轉型失敗、為甚麼崩潰,沒有香港這樣的窗口,才是關鍵。值得注意的是,被少數派文宣宣傳為十惡不赦的人,無論是泛民、本土派、還是港獨,都沒有意欲破壞香港上述功能,也從未把阻撓中國在香港洗錢列作訴求;他們在意的光復行動、趕走水貨客和娜娜,不但不會影響中國核心利益,反而有利通過強化邊界,來捍衛香港的國際地位。到頭來,即使本土派執政,受惠的還不是北京?
相反少數派只要永續執政,就會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一如35年前大Sir的警告,連九品芝麻地方官的指令也奉如聖旨:這裏做一做數、那裏圓通一下,香港的最後價值,十年內,就會歸零。中國要上海、深圳、澳門取代香港,幾乎不可能,但要毀滅香港,卻易如反掌:讓少數派繼續少數人的暴政就是。2020-2022年,是北京需要思考的關鍵年:讓悲劇繼續下去,香港價值歸零?還是承認22年的大失敗,訂立全新社會契約,從新出發?
明報筆陣,2020年3月16日
0708 雙普選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首在記招問答環節說前線示威者「they have no stakes in the society which so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to build」,一句說話激怒了一整代香港未來棟樑。這句話再一次印證了我們的特首是如何地趾高氣揚、抱著「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心態冷眼看一班賭上自己前途只為要她一句「撤回」、一聲「沒有暴動」、一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決定的前線抗爭者。
與其說示威者在社會沒有地位,不如說我們都在沒份影響她的仕途、和在她以前所有行政長官的上任。We have no say in who our chief executive will be. 所以在上位者才能妄顧民意,繼續在自己的高牀軟枕以為年青人都是遭擺佈、不懂策略、不懂自我思考的傀儡,卻沒發覺自己才是無知得可笑的脫節者。所以我們才要在五大訴求中加入對「雙普選」的訴求,因為我們比政府高官更心水清,我們知道對寂寂無名的普羅大眾、最容易被權貴者漠視的一羣,這才是確保政府聆聽民意的關鍵。
說得上前線示威者都是無份貢獻社會,就代表政府高官墮落到跟維園阿伯一樣,閉上眼就聲稱「搞事者都是廢青」。大概銀髮族、絕食者、香港媽媽等的汗水都白廢了,因為對不起,當權者根本不當你們是甚麼一回事。
與其說抗爭者在社會上無份,不如說現在的當權者,才是無份於未來的香港。一家持外國護照,在香港一棟物業都沒有的尊貴特首,把我們的家弄得一塌糊塗後不會自食其果。但抗爭者中的年青人,就只有一個家,他們的將來就押注在今次的最後一戰。如果政府繼續只向中央獻媚而犧牲民意,他們損害的,會是所有香港人的未來。而這個將來的損失,將由我們一整代被你稱為「no stakes」的年青人所承擔。
其實我理解特首的言辭。她這句說話無異於陳健波的「收成期」,她停留在香港過去的輝煌、還在沉醉於經濟大於一切的光輝歲月、以為自己以前作為政務官踏實好打得地完成上頭的政治命令就代表對香港好。而一場示威打亂了她的如意算盤,她不知道現在的香港人已經不是見錢開眼,而上前線的示威者能爲自由民主而豁出一切,也不是她這個既得利益者可以想像和理解的事。
執筆之際,我仍是個不太年輕卻又對經濟毫無貢獻的學生,一如很多比我走得更前的抗爭者。但我所知走到最前的朋友當中,很多都有一份不錯的職業,一份以fresh grad來算很不錯的薪金,他們是令香港繼續繁華的重要一員。在特首這樣狠狠地貶低我們過後,她還期望我們相信她的政權嗎?我們如此賣力地工作(或者努力讀書以讓我們將來能賣力工作),換來的原來是一句「香港這個社會我們沒份」;就如我們在家,這個自稱母親的女人冷笑著說「這個家你沒份」。這是怎麼樣的「父母官 」?這樣一句說話我們的特首隨口說出來,由心而發,教我們一代年青人如何自處?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新聞稿全文:https://www.info.gov.hk/…/gene…/201908/09/P2019080900869.htm
0708 雙普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甄生認為現今的建制派人士曲解《基本法》的政改部分。回顧《基本法》制定的原意,預算0708雙普選,但因2003年50萬人上街,中央認為香港人心未回歸,所以釋法推遲香港的普選。而所謂「循序漸進,均衡參與」,甄生認為是推動普選的過程,而不是普選的結果。
在政改方案咨詢期間,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到美國見當地議員,不少人英美兩國會幫助香港實行真普選,但甄生認為英美兩國只考慮自己利益,美國只想重回太平洋,而前宗主國英國早已忘記香港,她們的國家利益是與中國進行貿易。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eoBRwWv3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