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社的牽線下(其實每天都會經過)重返當初買車、改裝單車的店家——啟發車行,與小老闆聊聊,並拍了隻短片。重點節錄老闆的話:
1. 「人要比車兇。」意思是,車子再怎麼改裝,體能上的進步還是最顯著的。
2. 「自行車邊騎,經驗就會慢慢累積。」嗯,他要大家不用練習直接上路的意思(誤)。好啦,其實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3. 「只要你想做就去做,為了自己的夢想就去做。」所以嚷嚷要去環島、要背包旅行的各位不要再說空口言了,現在遞辭呈,明天就GO!
---
啟發車行:
112台北市北投區致遠一路一段127號
02 2827 5856
#1207丈量印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07丈量印度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出版社的牽線下(其實每天都會經過)重返當初買車、改裝單車的店家——啟發車行,與小老闆聊聊,並拍了隻短片。重點節錄老闆的話:
1. 「人要比車兇。」意思是,車子再怎麼改裝,體能上的進步還是最顯著的。
2. 「自行車邊騎,經驗就會慢慢累積。」嗯,他要大家不用練習直接上路的意思(誤)。好啦,其實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3. 「只要你想做就去做,為了自己的夢想就去做。」所以嚷嚷要去環島、要背包旅行的各位不要再說空口言了,現在遞辭呈,明天就GO!
-\-\-
啟發車行:
112台北市北投區致遠一路一段127號
02 2827 5856
#1207丈量印度
1207丈量印度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趁夜深人靜偷偷轉貼這篇,來自一位第一個看完所有文章的K先生,這樣應該不難推敲是誰了吧。擔心被要求刪除,所以“偷偷”發文。來看一下K先生說什麼。
ー
舉凡公路電影的唯一題旨——追尋,往往導源對他者的消極反抗與對自我意義的積極探尋,而之於瑞夫的單車印度,卻可能是太閒、自討苦吃、找罪受。所謂的自我追尋有多少真實?旅行是一種華麗的際遇?瑞夫千里走單騎所丈量的印度,是心中的想像與虛無,想像有多大,虛無便多大,旅途的本質在反覆證實此事;他也可能僅是對現況的逃避(肇因對過世阿嬤的思念),或對世界慣有定性(道德、階級、價值觀等等)的沈默與不安?
三個月餘的單車旅途,孤遠、疲憊、絕決…沒有身世地逸盪,來回於幾個在地情感的岔口,印度家庭、藝術團隊、民宿主人、浪跡的青年以及更多各地的旅人,在明知短暫的交誼中,學習眼望分離的發生。瑞夫的故事裡,盡是真實的難關、困惑、後悔,唯一完美的只有孤獨。
印度與伙伴單車,那段時日是瑞夫的省悟,在陌生而美麗與痛楚種種混雜的孤絕端點上,清晰面對自己的思辨、語言、愉悅與恐懼…一如不斷面向阿嬤的獨白,當物質降至最低(控制預算食糧時間),便看見了心——瑞夫追尋的,是拋棄了所有可能的藉口(智者的那些超脫的意志與思考之感染力)與環境因素(必須面對的未來)後,證明了對家鄉的想念。Into the Wild,尋見自己。
ー完ー
#1207丈量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