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養鴿,這是 20210805 改版懶人包及見解,我只講我覺得需要知道的地方。
【英雄改動】
1. 拉維爾
二技能
冷卻時間:12/11.2/10.4/9.6/8.8/8 → 11/10.6/10.2/9.8/9.4/9,於3秒結束或抵擋控制後進入冷卻,移除了暴擊和減速效果。
護盾機制:1.5秒擋任意技能,格擋成功有0.25秒無敵 → 3秒擋一個控制效果,格擋成功有0.5秒霸體
加速機制:60%加速效果,1.5秒內衰減到0 → 持續3秒,20%加速效果(免疫減速)
新增機制:額外新增一個護盾,可以吸收200/260/320/380/440/500(+0.8物理攻擊)點傷害,成功抵擋控制效果後移除該技能提供的護盾和加速效果。
● 前期變強一點點,後期變弱。
現在二技能開啟後打人不會緩速,沒了留人能力,有護盾值但不高,從擋任何技能變成擋控制,控制擋完後護盾跟加速都會隨之消失,護盾存在期間不會被緩速。
前期多了那點護盾值可以略微防刺跟增加碰撞換血能力,但後期那丁點護盾值砍個半刀就破了。
以前看到拉維爾開二技能會給予尊重扣個招,現在不需要,衝上去技能開爆砍爆就對了,拉維爾絕對哭。
2. 亥犽
被動
機制調整:普攻不再能彈射英雄單位。
一技能
物理傷害:125/145/165/185/205/225(+0.25物理攻擊)→ 150/165/180/195/210/225(+0.25物理攻擊)
冷卻時間:6/5.8/5.6/5.4/5.2/5 秒 → 固定5秒
二技能
被動觸發範圍:5m → 6m
修復了被動圓圈特效和實際機制範圍不相符的Bug
● 前期一技能的傷害有感提升,二技能查看敵人位置的距離變短,之前推塔的時候要小心敵人靠塔太近會被你普攻彈到導致被塔打,現在好好點塔就可。
前期的一技能增強的確有補到痛點,但是二技能探測距離變短在實戰中要格外小心,不要依賴二技能探草,觸發距離太短很好蹲。
沒有過大的改動,把二技能的改動見解看一下跟知道前面變痛可以兇一點就好。
3. 特爾安娜斯
被動
物攻提升:附近存在隊友時提升8% → 直接提升3.2%(每級+0.2%)
一技能
造成傷害:60/72/84/96/108/120(+0.5物理攻擊)的魔法傷害與等量物理傷害 → 1.0物理傷害,附帶125/145/165/185/205/225(+0.15物理攻擊)的魔法傷害
冷卻時間:8秒,施放後進入冷卻 → 5秒,結束後進入冷卻
機制調整:移除被動減速效果
二技能
減速效果:40% → 40/44/48/52/56/60 %
加速效果:20%,持續1秒,命中複數英雄增加效果 → 30%,持續2秒,不再受到擊中敵方英雄數量影響
冷卻時間:9/8.5/8/7.5/7/6.5 秒 → 10/9.6/9.2/8.8/8.4/8 秒
大絕
冷卻時間:45/40/35 秒 → 40/35/30 秒
物理傷害:受距離影響 200/300/400(+0.6物理攻擊)~ 400/600/800(+1.0物理攻擊)→ 固定300/450/600(+0.8物理攻擊)
暈眩時間:受距離影響 0.75~1.75 秒 → 固定1.25秒
新增機制:蓄力被中斷只會進入3秒冷卻
修復:施放不再解除控制
● 綜合以上改動我認為是前期變強一點點點,後期變弱。
一技能傷害提高一點點點但沒緩速,前期冷卻沒啥差,後期冷卻差 0.3 秒。不要因為一技能吃的物理傷害物理系數變高加上魔法傷害不能暴擊就出龍骨,對特爾來說龍骨的觸發頻率太低,不適合,一樣第一件電刀就好,雖然單件龍骨對特爾來說傷害 > 電刀,但出個兩件大裝後就不一樣喇~
我說明一下一技能的冷卻機制,在冷卻 0% 時改版前後都是放完後等 5 秒的冷卻,但在冷卻滿的情況下改版前只有 1.8 秒的冷卻,改版後則是 3 秒。特爾通常只會有個 10% 冷卻的天叢,所以在不吃藍 10% 冷卻下,特爾改版前一技能冷卻為 4.2 秒,改版後為 4.5 秒,相差 0.3 秒。
二技能現在緩速變緩,增加的跑速比較穩定時間也變久。
大絕越遠越痛越暈改成固定傷害跟固定暈眩秒數,大絕蓄力過程中的霸體效果沒了。以前大絕常常可以拿來當解控來使用,現在不行,等同於自保能力下降。
前期變強是因為一技能傷害提高,二技能緩速很好做搭配,但特爾的二技能不像愛麗絲沒有施法僵直時間的技能那樣,所以後期你射個二技能出去等同於差不多少射兩下普攻,以前後期可以無視二技能,狂射就對了,但現在必須開二技能(少兩下普攻)才能「稍微」留人跟拉打(少了改版前的一技能持續緩速),所以改版後的二技能不能省之外,整體還變爛。
這改動估計想讓特爾當移動大便。
建議奧義 暴走 精靈 龍爪
備戰 攻速鞋/魔防鞋 電刀 聖劍 嗜血 天叢 復活甲 最後鞋子可考慮換王者。 有閃電俠、齊爾、颯枷在時要出仙靈。
4. 菫
基礎屬性
普攻間隔:1秒 → 0.8秒
被動
縮減冷卻:普攻、二技能、三技能擊中英雄 → 普攻擊中英雄
一技能
冷卻時間:5.5秒,施放技能後進入冷卻 → 4秒,強化普攻施放後進入冷卻
加速效果:50% → 30/34/38/42/46/50%,觸發半徑+1m,附近存在友方或者中立單位也能觸發(除了建築)
下一次普攻:只能造成80%傷害 → 100%傷害
強化普攻維持時間:5秒 → 3秒
強化普攻僵直時間:+0.066秒
強化普攻射程:-0.5m
強化普攻彈道寬度:-1m
二技能
技能射程:+2m
減速效果:90%,持續1秒 → 50%,持續1.5秒
大絕
基礎傷害:400/550/700(+1.5物理攻擊) → 350/475/600(+1.2物理攻擊)
斬殺傷害:已損生命10% → 已損生命10/15/20%
冷卻時間:30/25/20 秒 → 40/35/30 秒
子彈判定寬度:+0.5m
新增機制:蓄力被中斷只會進入3秒冷卻
修復爆炸判定問題,現在可以擊中目標身後更遠距離的敵人
● 菫差不多死一半,現在一技能射出去才會進入冷卻,無法提前開個一技能走一下射完馬上再開第二次一技能,少了連續兩次翻滾的使用方法在實戰中不論是無損摸塔還是消耗都會變的非常危險,射出去後的空檔太久。而且射程也砍了一點點。
大絕的部分就是距離變遠了一點變粗了一點點,後期對面血越少打的越會比改版前來的痛。
估計這些改動會讓菫從稍強變的有點弱。
5. 勇
被動
傷害調整:0.23物理攻擊(4/7/10/13級時增加0.01)的物理傷害+目標最大生命值1%的真實傷害 → 目標最大生命值2%(每150點額外物理攻擊增加1%)的物理傷害(可暴擊)
移除機制:使用技能後的跑速加成
一技能
傷害調整:175/200/225/250/275/300(+0.75物理攻擊)→ 250/290/330/370/410/450(+0.8物理攻擊)
控制效果:0.75秒暈眩 → 25%減速,持續2秒
冷卻時間:9/8.4/7.8/7.2/6.6/6 秒 → 8/7.6/7.2/6.8/6.4/6 秒
二技能
技能調整為【百步穿楊】
基礎傷害:300/400/500(+1.23物理攻擊)→ 200/230/260/290/320/350(+0.5物理攻擊)
斬殺傷害:已損生命10% → 已損生命7%
冷卻時間:20/17/14 秒 → 15/14/13/12/11/10 秒
新增效果:擊退並暈眩身前敵人
移除效果:飛行途中對野怪和兵線的傷害
大絕
技能調整為【天降神箭】
物理傷害:105/120/135/150/165/180(+0.42物理攻擊)→ 300/425/550(+0.55物理攻擊)
冷卻時間:18/17/16/15/14/13 秒 → 40/35/30 秒
新增效果:獲取範圍內的視野
● 現在一技能沒有暈眩只有緩速
二技能變成原本的大絕,雖然傷害變低但敵人靠你很近的話會有擊退加暈眩的效果
大絕變成原本的二技能,傷害變高
被動傷害前期沒啥差異,後期變高
後期的傷害量跟二技能的自保能力挺有戲,雖然少了一技能的暈眩有點可惜,但整體估計會從弱勢射手進化成微強勢射手,最勇敢的人要上線了,阿不過給開圖的拿到勇會更哭爸。
6. 司科德
被動
提升生命:6%(每級+1%)→ 固定10%
大絕
恢復生命:6/9/12%已損生命 → 4/6/8%已損生命
● 大概是大法師版本下最莫名其妙的產物,這陣子因為魔防裝削弱加上戰士變少一波角變多,導致司科德無法無天,現在小修這一點是還好喇,角色強度要馬沒有掉,要馬就是從 T0.5 掉到 T1 。亥犽跟蘭鐸是司科德的天敵,盧蜜亞也可以把司科德當狗遛,不要選的讓司科德太好發揮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7. 綺蘿
一技能:
落點傷害:50/60/70/80/90/100(+0.2魔法攻擊)→ 100/120/140/160/180/200(+0.2魔法攻擊)
就這點東西,不足以回來。
8. 盧蜜亞
● 還沒有改動唷。
0722 改版時就有預言這改動會讓盧登上勝率榜第一,預言成功!
前陣子看大家都在看衰盧看好圖倫,所以雞婆的我就在實況上拿盧把無數的圖倫當狗打,稍微證明盧的價值,順手拿個台服第一盧蜜亞,過幾天會出盧蜜亞攻略,可以期待一下,真真正正的版本之子。
-
#養鴿 #傳說對決 #改版懶人包
#20210805改版懶人包
#堇死一半
#特爾更像移動大便
#勇微強勢
#盧蜜亞默默op趕快玩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的網紅蔡適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防部年度預算質詢】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1月14日針對國防部明年度預算進行報告,議題很多,適應先就微型飛彈突擊艇提出以下質詢: 1.盤點國內目前反艦能量,不論是主力艦、飛彈快艇、潛艦、戰機、機動飛彈車,其實已經相當可觀,當然數量是越多越好,但海軍目前還有很多裝備使用時間過久,我認為此時投...
1m數量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營火部落 防火毯現貨完售,接受預購。
本次商品採購與販售由 好頤生活有限公司 (露營中毒本鋪)負責相關採購,金流、稅務等工作,
購買網址: https://www.pomi.tw/products/campfire
一個週末,450組已經秒殺完畢,還要購買的朋友請點選預購。
🔥價格480,每販售一個,捐款100元給"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 FB: 搶救消防員。
現貨數量450個,如果販售完畢,可採預購方式繼續開放購買,預計交貨時間兩個月。
同樣款式已經有商家販售,營火部落找到配合的商家協助採購,處理金流、物流、稅務等事情,同時因為客制印刷與LOGO,提高的部分成本,還有捐款的費用,所以價格會比一般版本提高約120元。
🔥為何要販售防火毯?
野地用火,稍有不小心,都有可以掉落灰燼,甚至燃燒的木頭,輕則損傷草皮,重則引起大火,理想的生火需要把周圍易與上下約1m的燃物清空(參考美國國家公園規定),
使用防火毯可以更簡單,風險更低,也更好清理。
🔥為何要捐款給"搶救消防員"?
台灣許多消防員為了滅火,犧牲與家人的相處,別人逃開,他們衝進去,更別提山區的野火,但是消防員的裝備與權益卻跟風險不成比例,營火部落目前能力有限,無法捐款比較好的裝備給消防員,
但是可以提供一點資金給為了提升消防員權益的單位,利用槓桿原理,將資源放大,期待有一天,可以有所改變,不開始,哪來成果。
🔥這一款防火布採用矽膠材質與玻璃纖維製程,這是大部分防火布料的材質,因為這兩種材質都耐高溫,一般的火星甚至燃燒的木頭短時間掉下來,都不會燃燒,但是不代表熱可以完全隔絕,如果長時間一塊燃燒的木頭放在下方,下方的草地還是會熱死了,請注意。
🔥這是營火部落第二次製作防火布,細節有所提升:
1:製作的時候,幾乎沒有玻璃纖維在本體上,所以比較不用擔心碰到會手癢癢。
2:原本邊緣容易跑出玻璃纖維的部分,使用布料包了起來,可以更降低玻璃纖維跑出來的機會,但是這布料只是阻燃材質,就是碰到火會融化,但是不會持續燃燒,目前還沒有包邊布料可以完全防火,所以這是目前技術上的妥協。
3:增加營火部落的LOGO布標,這也是營火部落商標通過之後,第一個具備營火部落商標的商品,如果看到有非營火部落販售卻使用這商標,記得跟我說,告訴獲得的賠償費用都捐出。
4:包裝正面的印刷上LNT的標語,與台灣玉山的GPS座標,LNT在台灣還是太少人知道,LNT關於用火也是有所定義,這也是台灣人需要從教育中重新學習的項目。
5:維持較小的尺寸,夠你放一個小型焚火台加上生火配備,或者一個大型焚火台,也可以當料理墊用,避免食物器具直接碰觸地土地。
6:收納袋一半是網布,因為這樣的布料時間放置在地上,收納的時候可能會很潮濕,為了避免發霉,採用網袋通風。
🔥以下來自於台灣國家公園,翻譯自LNT.ORG
將營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在野地裡生火會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傷痕,請使用一個輕量化的爐具炊煮,並在夜晚享受燭光的情趣。
在允許生營火的地方,請使用已架設好的爐架和生火點。
必須生營火時,請撿拾散落在地上、可用手折斷的樹枝。生一個夠用的小營火就好。
離開時,一定要將火完全熄滅,並把沒有燒完的東西通通帶走,灰燼必須分散灑在遠離營地的地方。
🔥海外粉絲:目前合作廠商只有辦法出貨到台灣,對於其他國家的火粉很抱歉,這次無法讓你們參與。
═ 規格 ═
材質:矽膠、玻璃纖維
尺寸: 52*60cm
重量:含收納袋374g
顏色:黑色
厚度:0.8mm
耐熱溫度:550度
極限溫度:800度
1m數量 在 漂亮Springinwe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剪裁西裝料寬褲
☄️☄️☄️特⋯💰299
📌頁面下+1優惠價
(咖+1M或藕s+1)
🌈顏色:淺咖、藕色、黑
🔹尺寸:S、M「公分」
S:腰30~38臀56長95
M:腰33~43臀59長97
✔️飄逸感十足的西裝料
✔️不悶熱材質
✔️搖擺傘狀褲管走路自帶風
⚠️⚠️⚠️現場僅剩
(s)黑、淺咖、藕色
(m)淺咖、藕色
數量都不多喲!賣完爲止
1m數量 在 蔡適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國防部年度預算質詢】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1月14日針對國防部明年度預算進行報告,議題很多,適應先就微型飛彈突擊艇提出以下質詢:
1.盤點國內目前反艦能量,不論是主力艦、飛彈快艇、潛艦、戰機、機動飛彈車,其實已經相當可觀,當然數量是越多越好,但海軍目前還有很多裝備使用時間過久,我認為此時投入三百多億會造成很大的預算排擠問題。
2.微型飛彈突擊艇排水量太小、耐航性太差、搭載裝備嚴重不足、缺乏自主作戰能力、實際人力不足、官兵服役環境太差等等,這些客觀的問題,適應有提出預算提案,並要求海軍一個禮拜內提出書面報告回覆。
3.另外,海軍先前執行完成或正在執行的國艦國造建案中,都把原型艦和量產艦案子分拆,因為原型艦在完成後測評期間,往往會找出一些設計階段無法發現的問題,經過修正後,才能確定量產艦預算及品質,眾所矚目的沱江級巡邏艦就經歷了接近三年的購改。
4.可惜的是,微型飛彈突擊艇目前海軍是提出一個案子統包原型艇跟量產艇。因此我主張,4艘原型艇跟56艘量產艇建案應該分拆,才是較妥善的做法。
質詢影片連結:https://ivod.ly.gov.tw/Play/VOD/110308/1M/N
基隆.蔡適應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9hDynWVfo/hqdefault.jpg)
1m數量 在 蔡適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軍裝備及需求應與國際趨勢接軌】
適應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以下幾件事情提出質詢:
1.雲豹裝甲車30mm鏈砲型的測評在上週五結束,測評總共有124個項目,其中62項主要項目全數合格、62項次要項目中僅有2項不合格(96.8%合格率,遠超出80%的合格標準),通過測評,符合陸軍作戰需求。
2.陸軍對於30mm鏈砲車的需求則是284輛,預計在最終報告完成後就會進入量產程序。
3.除了30mm鏈砲外,軍備局明年要在雲豹裝甲車上加裝105mm戰車砲,作為戰砲車使用,105mm戰砲車車體不會採用現行一代車或二代車,砲管也不會用現行版本,都會全新研發。
4.陸軍在取得M1A2主力戰車後,將會和105mm戰砲車作高低搭配的互補運用。
5.經過中壽性能提升的F-16V戰機已經開始交付空軍,適應特別關注AIM-9X採購數量,空軍表示訓練彈的部分已經接收完畢。除了飛彈外,台灣想取得的F-16廠級維修能量也已向美方正式提出。
6.談到國防產業工業合作,適應認為台灣在80年代、90年代,曾經在F-5E戰機、UH-1H通用直升機、派里級巡防艦等等軍購上取得在台組裝的工程分工,但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不論我國軍購項目為何,卻再也沒有機會取得授權組裝。
7.反觀鄰近的日本及韓國,前者普遍地在軍購項目上取得授權組裝,後者也在零組件供應等面向上漸漸進步,因此我要求國防部在未來應該一改事後工合的態度,改推事前工合,讓台灣的國防產業界可以取得最即時最重要的進展。
質詢連結:https://ivod.ly.gov.tw/Play/VOD/109551/1M/N
基隆蔡適應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ING/
#立法委員蔡適應
#歡迎訂閱分享按讚
您的按讚 、分享 、訂閱,是基隆前進的最大動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2GXP7NH4JU/hqdefault.jpg)
1m數量 在 初心者鉄道探検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年8月10日撮影
東京メトロ日比谷線の入谷駅に潜ってみました
1961年(昭和36年)3月28日開業
建設中だった1959年、当駅付近で氷河期に生息していたナウマンゾウの臼歯が発見されたそうです
2017年(平成29年)度の1日平均乗降人員は33,644人で、東京メトロ全130駅中107位
I went down to Iriya station of Tokyo Metro Hibiya Line
Opened March 28, 1961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ssengers on average per day for 2017 is 33,644, 107th place at all 130 Tokyo Metro stations
我去了東京地鐵日比谷線的入谷站
1961年3月28日開業
2017年平均每天的乘客數量為33,644,在所有130個東京地鐵站中排名第107位
도쿄 메트로 히 비야의 이리야 역에 내려 보았습니다
1961 년 3 월 28 일 개업
2017 년도 1 일 평균 승강 인원은 33,644 명으로 도쿄 메트로 전 130 역에서 107 위
ฉันลงไปที่สถานี Iriya ของ Tokyo Metro Hibiya Line
เปิดเมื่อวันที่ 28 มีนาคม 2504
Saya pergi ke stasiun Iriya Jalur Tokyo Metro Hibiya
Dibuka 28 Maret 1961
Bajé a la estación de Iriya de la línea Hibiya del metro de Tokio
Abierto el 28 de marzo de 1961
El número promedio de pasajeros por día para 2017 es de 33,644, el 107º lugar en las 130 estaciones de metro de Tokio.
Ich ging nach Iriya Station der Tokyo Metro Hibiya Line
Eröffnet am 28. März 1961
Die durchschnittliche Anzahl der Passagiere im Durchschnitt pro Tag für 2017 ist 33.644, 107. Platz an allen 130 Tokio Metro-Stationen
Je suis descendu à la gare d'Iriya de Tokyo Metro Hibiya Line
Ouvert le 28 mars 1961
Le nombre moyen de passagers en moyenne par jour en 2017 est de 33 644, soit la 107ème place sur les 130 stations de métro de Toky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m-Nw41w4D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