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北來在地特蒐:點廢殼成金—嘉義海風藝術營】2020/7/4~8/28
台灣有一小塊地方很神奇,那是最難界定的一塊「活」國土,因為它每天移動20公分,每年移動60~70公尺,那正是靠近嘉義東石的西側外海的一片沙洲——外傘頂洲。
它原本位於台灣雲林縣臺西鄉外海,但隨著沿岸流及東北季風的影響,不斷往西南方向飄移,也逐漸往台灣靠攏,預估2060年將會和台灣的土地連結在一起,但屆時你可能也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它,由於攔砂壩的影響,外傘頂洲的土地正不斷地縮減,可能在2028年就從「移動的國土」變成「消失的國土」,沒入到海下。
那天我們搭了近一小時的船程,踏上這個一望無際的沙洲,你實在很難想像,過去這裡居然曾居住近千人,沿著島的中線生活著,風吹砂自然形成的沙丘,竟能高達2、3樓層高,因而能蓄水,往底部隨手一挖便有淡水可飲用;他們有如「海上吉普賽人」般,靠著自己搭建竹子跟茅草為房,以討海與養蚵維生,時不時連海豚也成了島上的糧食來源之一,更不可思議的是島上還有賣涼水的雜貨店、藥鋪等等⋯⋯該有的都沒少。
從這樣偏遠的一小塊沙洲開始,4、5千座的蚵棚造就嘉義沿海經濟發展的榮景,在年產量20萬噸蚵殼產業中,這裡就佔了全台養殖產業的1/4,位居全球第六位。
在榮景的背後,卻是堆積如山的廢棄蚵殼,即使有工廠在清洗回收少部分蚵殼,好讓它們再度回到養殖業中再利用,卻年產出量約在10至14萬噸的蚵殼,數量過於龐大,經常被當成廢棄物隨處倒置,造成環境的髒亂與可怕的氣味,有礙觀瞻外,甚至還影響海岸線生態。
要怎麼處理?一直是當地頭痛的問題,今年 工研院串連許多業者、台灣美學職人,不斷地深入研究,終於找到蚵殼的新出路!
#點廢殼成金
蚵殼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碳酸鈣在高溫下,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他們發現加水變成熟石灰後,再吸收二氧化碳就能變成不溶於水且質地堅固的碳酸鈣,便可用於建材填充物及油漆、塑膠膜等應用,還可結合在藥錠中。
過去碳酸鈣的來源都是從大理石直接磨成粉末,但開採石材必須挖山取礦,影響山林生態,如今若能將廢棄蚵殼轉化再利用,預計1年可回收5萬公噸的量,不僅解決蚵殼的廢棄處理問題,還能補齊這項原料缺口,同時也為農漁業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改善蚵農的收入,達到循環經濟的功效!
#兼具實用與美感的海風藝術營
除此之外,製成的「蚵粉」透過設計加工後,也能變成為各式各樣實用且具有美感的生活用品,這次嘉義的「 承億文旅 ✕ 工研院 ▎海風藝術營」也就因應而生。
今年七八月,工研院特別邀請三位工藝職人: 蒔和造物工作室的王芷琳、 南方設計的江玉婷和 翌耕工作坊的沈家伊,在每週末於 承億文旅 桃城茶樣子駐點,舉辦藝術工作坊。
他們利用蚵殼粉的特性,分別與水庫淤泥、藍染、手工肥皂作結合,取代原先材料中化學媒材,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小物。邀請旅客們來一趟蚵的旅行,從「 移動的國土」認識蚵的誕生,並且入住「 #2019全台最美飯店」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欣賞系列特展的同時,還能品嚐館內「 隨處樂料理廚房」的季節限定鮮蚵風味料理。
#蚵殼質感瓶器
擅長在不同媒材進行雷射切割、雕刻的王芷琳,對於各種媒材的應用使用十分有心得,此次她選用同樣為廢土再利用的「水庫淤泥」,將蚵殼粉與其碎片,取代傳統水泥製作中會加入的砂石,來強化結構,與瓶器結合,製成美麗的桌上小夜燈。
#蚵藍染方巾
藍染職人江玉婷分享,藍染雖然是天然植物染,但是會需要添加化學鹼劑,使用過後若無妥善處理,會造成環境的污染,這次將蚵殼粉取代原先在藍染所需的鹼性成分,利用蚵殼不規則的特性來創作不同的圖案,讓嘉義東石國小的師生們驚呼從來沒想過原來蚵仔可以這麼有趣與美麗,製作的過程也可以如此環保又令人安心。
#蚵殼奈米抗菌造型皂
沈家伊則是因蚵殼經高溫處理後,及具有天然的殺菌效果,把蚵殼粉加入肥皂原料之中,製作天然殺菌手工皂。
#主題特展
除了工藝職人們的作品,還有由聯合南臺科大創新產品設計 王文雄 (Bear Wang)教授帶領研究所一年級學生,以「開放生態互利共生為理念透過美學共享、供應廠與美學職人合作新鏈結」,進行各式各樣以蚵為主軸的創意發想,做出有趣的新產品,於桃城茶樣子一樓大廳的主題特展共同展出。
#活動報名由此去: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zSt0US1ReFsc2vdS72EXrwr3nm0ukehSMieIsBxhbbALy-Q/viewform
#嘉義海風藝術營
#工研院
#產業生態
#台灣美學生態職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位工藝職人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工藝體驗指南——《#手作的人——20處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
#新書發表會圓滿落幕
#文末有購書資訊
——————————————————————
你還記不記得——
上一次,好好地坐下來
用你的雙手慢慢地、仔仔細細地做出一個東西
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
謝謝大家願意在週末的最後,
一起前來聆聽 《 #手作的人 ——20處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
歷經 #365天實地採訪 #20位工藝職人 的心路歷程。
並在工藝師怡雅的分享與帶領之下,
將最純樸的感動呈現在大家面前,
喚起大家親手將自己的想像形塑成型的感動,
一起 #用自己的雙手 做出一隻 #藺編小鹿。
謹記這份悸動,
期盼透過手作,搭起在地生活與工藝之間的橋樑。
——————————————————————
【 販 售 地 點 】
📍台北
📖恬野書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32號
📖浮光書店
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2樓
📖和平青鳥
台北市大安區臥龍街289號
📖華山青鳥
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一段1號
📖青鳥居所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98號2樓
📍桃園
📖天井逅書
桃園市大溪區中山路12號
📍新竹
📖水木書苑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風雲樓一樓
📖筆耕小書店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一段485巷6弄8號
📖江山藝改所
新竹市東區興達街1號
📍苗栗
📖掀冊店
苗栗縣苑裡鎮新興路35巷22弄32號
📖日榮本屋
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29號
📍台中
📖一本書店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48巷2-2號
📖清水散步
台中市清水區文昌街18號
📖維摩舍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53號
📍彰化
📖有此藝說
彰化縣花壇鄉花秀路12號
📖好好生活書店
彰化縣員林市中正路473巷3號1樓
📍嘉義
📖島呼冊店
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
📍屏東
📖紅氣球書屋
屏東縣恆春鎮北門路110巷86號
📖南國青鳥書店
屏東縣屏東市中山路61號
📍花蓮
📖雨樵懶人書店
花蓮縣花蓮市光復街130號
📍台東
📖晃晃書店
台東縣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
📖三省堂書局
台東縣台東市更生路2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