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70 世界級的水彩畫家,亦是媒體人──豐年社創社社長藍蔭鼎】
二戰之後,從戰時體制「解封」的臺灣,曾有一波媒體興起的風潮。1946年前後,光是新登記的報紙便超過20家,當時出版的雜誌數量更逾百家,其中便包括畫家藍蔭鼎(1903~1979)成立的「臺灣畫報社」。
綜觀臺灣美術史,以畫家成為媒體人在當時是少見的經歷。藍蔭鼎1903年生於宜蘭羅東郊區阿束社,父親為清末秀才,羅東公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卻從18歲就擔任母校代理美術教員,之後獲得「臺灣美術啟蒙之父」石川欽一郎賞識,拜入門下,並由臺灣總督府推薦赴日,以旁聽生身份短期進修水彩。1929年,藍蔭鼎就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並受恩師石川引薦,榮膺英國皇家水彩畫協會會員。
藍蔭鼎敏銳於現代化、國際化潮流,是最早使用英文落款的臺灣畫家之一,也很早與國際畫壇建立關係。此外,由於秀才父親、私塾教育的背景,他在戰後很快跨越語言障礙,而能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支持下成立臺灣畫報社,並以畫家兼媒體人的身分,結識愛好藝術的時任美國新聞處處長許伯樂(Robert Sheeks)。
農村鄉土是藍蔭鼎始終不忘的根,也是他一生著力最深的畫題。利用刊物引進現代知識,改善農村的經濟、生活,在日治時代已有前例,藍蔭鼎也自然和許伯樂提起這樣的想法,並在許伯樂的認同與支持下寫成計畫,向美國國務院爭取經費,成為豐年社創立的緣起。
另一位藝術大家楊英風,也是豐年社首位美術編輯回憶藍蔭鼎:
「這段時間雖然有接受美援,但在創設期間事務繁忙,可以說工作得相當辛苦。我們經常連袂下鄉訪問農民,希望了解農民的生活、想法和風俗習慣。這段期間我天天和藍蔭鼎生活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我了解的最為清楚,他不僅到汽車能行之處,並且深入山川民間,考察疾苦,將之報導在刊物上,以藝術家誠懇的本質去為廣大的農民服務。這種精神不在過去,就是在今日也很少見到。」
「從豐年社同事期間,他對農民所做的各項協調工作,及至擔任華視董事長期間,開闢了《今日農村》、《空中教學》等節目,可以證明他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他始終念念不忘實踐他的理想。」
1954年,藍蔭鼎受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藍欽(Karl L. Rankin)推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成為首位赴美訪問的臺灣藝術家。之後藍蔭鼎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涉足外交,並曾被日內瓦國際藝術年鑑選為「當代世界25位最傑出藝術家」、歐洲藝術評論學會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選入第一屆「世界10大水彩畫家」。雖以藝術家揚名於世,在創立豐年社外,藍蔭鼎曾於臺視、華視擔任要職,亦是傑出的媒體人。1979年2月4日,藍蔭鼎寄出《畫我故鄉》專欄手稿後於凌晨逝世,享年77歲。
#藍蔭鼎 #楊英風 #臺灣藝術家 #媒體人
--
參考資料:
楊英風‧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藍蔭鼎的畫外故事〉(原載於藝術家出版社 《藝術家》雜誌第8卷第4期,1979)
蕭瓊瑞/《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藝術家出版社,2019
張益昇/《藍蔭鼎水墨畫情境研究・藍蔭鼎生平事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19美術展覽」的推薦目錄: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2019 臺北美術獎|展覽預告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2019美術展覽 在 【美術產學中心】「2019臺東工藝材質復育暨年度策展計畫 ... 的評價
2019美術展覽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策展情境中的影像編輯:那張從書裡到你眼裡的 ________ 📣
策展人如何思考影像,並將散落在不同載體上的影像重新組織,進而在展覽空間中產生新的整體、脈絡與意義?
本場講座邀請到旅居德國的策展人鄒婷,以《家物事》和《臺灣八景——從風景名勝的形塑到想像地理的實現》兩個策展計畫為主要案例,討論各式影像(如地圖、航照、繪畫、攝影、廣告、明信片等)在策展情境中如何被操作、編輯與開放敘事。
鄒婷也將於現場進行紙上展覽《臺灣八景——從風景名勝的形塑到想像地理的實現》的開箱,邀請聽眾共同參與展覽箱中的圖像遊戲。
4/23(五)晚上7點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 Lightbox,親身體驗一場關於台灣風景名勝的紙上展覽,一同探索展覽中的情境製造與意義生產!
- - -
《臺灣八景——從風景名勝的形塑到想像地理的實現》
是一個在箱子裡的策展計畫。以「臺灣八景」為名,這個展覽箱將透過「一年:1927年」、「一個概念:八景」、「一個故事:日月潭與明信片」,和「一個遊戲:殖民的凝視」,逐層打開一組從圖像出發的敘事系統。
# 當他方的想像地理成為你我的日常風景
# 當雞籠(基隆)會積雪
# 一場在1927年由日日新報辦理,票數高達3億6千多萬票的「台灣八景」票選
# 山林開發、鐵道建設、化身為南國情調的原住民生活場景——今日你我熟知的日月潭、阿
里山、太魯閣...,是觀光勝地,還是殖民風景?
# 文化治理、觀光產業、臺灣意象與臺灣美術展覽會:什麼是得宜的風景視角?
# 旅行的展覽與展覽的旅行
- - -
📢講者介紹
鄒婷
策展人、研究員、文字工作者,目前工作與生活於柏林、臺北。2019年以碩士論文「去中心的途徑——策展如何在展覽中檢視歷史」畢業於德國萊比錫藝術學院策展文化研究所,現為該校博士生。文章散見於《藝術家》、《今藝術》、《典藏 ARTouch》等媒體。其現階段的研究方向著重於策展情境的跨學科性、藝術再現,與意義生產;以及臺灣藝術史與展覽史發展的特殊語境。
- - -
講者|鄒婷
時間|2021/4/23(五)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自由入場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啤酒一瓶)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人數上限為70人,歡迎準時到場!
備註|
1.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
2.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填寫基本資料 再入場
3. 場地位處巷弄,循門牌而來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2019美術展覽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婦女節.請看我專業】
今天是 #國際婦女節,首先祝各位姊姊妹妹們 #婦女節快樂!雖然根據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 最新公布資料,2021年台灣 #性別平等 排名全球第六、亞洲之冠👍,但不能忽視 #性別歧視 仍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我們每日的生活中,在性別平等的路上還有太多事得要繼續努力💪。期待未來的社會首先看見的是一個人的能力、特質而不是性別。我要呼籲姊姊妹妹們,拿出你的專業、你的自信、你的熱情,我們一起勇敢秀出來!🎉🎉🎉
上周六我去參加了 #趙珮瑩 老師的 【節奏・律動】趙珮瑩 個展開幕式,除了深為藝術創作呈現出的力與美所震撼,更為如此優秀的藝術家就在花蓮而深深感動!推薦給各位鄉親朋友!🥰#挺花蓮 #美一天
---------
【節奏・律動】趙珮瑩 個展
趙珮瑩老師,花蓮人。繪畫創作研究與教學近二十年資歷,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即在臺北市開立畫室並經由聯展與個展發表創作,教授的學生從5歲至60歲超過500人,教學理念為創作的分享與繪畫媒材的使用技巧,並將畫畫融入生活之中。2016年重返學校研讀碩士學位,學成後於2019年返鄉定居並持續創作,目前從事畫室教學並在花蓮縣鳳林國中兼任美術老師。
此次展覽,主題為「節奏•律動」,是藝術創作與肢體律動做結合的呈現方式,在趙老師的創作研究中,透過基本的舞蹈動作,觀察出幾何的線條,以抽象畫的方式描繪出來,不同於以往的創作者,單一從心的感受去創作出作品,而是透過肢體律動的線條,來表達出心的感受;如同肢體舞蹈般的線條與色彩,更繽紛的了畫作的豐富。
#3月6日(六)開幕當天下午2點,特別邀請留法歸國之專業舞者紀儒蓁結合行為表演,為展出之作品與舞者的身體產生不同的空間與和鳴。
#3月14日(日)則分別規劃了身體律動工作坊與抽象畫工作坊,用最基本的身體律動與自己的心靈作連結,讓靜態的美術展覽經由工作坊發展成動態的民眾參與,對當代藝術進行初探與體驗,推廣將藝術融入生活之概念。
展覽期程:110年3月6日(六)至3月28日(日) 週一休館
工作坊時間:110年3月14日(日)
上午場-「身體律動工作坊」上午10:00-12:00
下午場-「抽象畫工作坊」下午2:00-4:00
展覽地點: 吉安好客藝術村-吉野藝文館
2019美術展覽 在 【美術產學中心】「2019臺東工藝材質復育暨年度策展計畫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策展論述/ 本次「凝結的浪」 展覽 所要呈現的主軸是工藝材質與作品、作者及土地的連結。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傳統的工藝材質是非常容易被忽略及取代的, ... ... <看更多>
2019美術展覽 在 2019 臺北美術獎|展覽預告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 posted a video to playlist 【 2019 臺北 美術 獎. Taipei Arts Awards 2019 】. Dec 1, 2019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