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當局還在為短缺不足的新冠疫苗的第一劑,捉襟見肘,許多國家已經進入了下一階段- 第三劑加強針 -的採購部署。
全球醫療專家都警告,秋季可能需要進行新冠疫苗的加強注射,他們敦促各國政府現在就要動員組織起來。
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目前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不論是感染病毒或是經由疫苗注射之後所產生的抗體,都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減弱。
在免疫反應激增並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這是免疫系統的自然反應。因此加強劑是需要的。
尤其是那些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的人群,例如接受洗腎、器官移植、或接受化療的人,還有老年人。
其次是傳播性及殺傷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已經成為主要的威脅。
6月18日,WHO表示Delta變種病毒正在成全球主要變種。而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出,對於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來說,在很大程度上仍能有效防止重症情況的出現。
歐美已經全力展開第三劑的採購,各國部署加強針的狀況如下:
-5月8日歐盟(人口4.47億)確認加購了9億輝瑞疫苗。
-4月29日英國宣佈加購6000萬劑輝瑞疫苗,以及6000萬劑的諾瓦瓦克斯疫苗。
-以色列宣布添購1600萬劑疫苗。
-就連已經疫苗過剩的美國,都繼續加購了1,1億的諾瓦瓦克斯疫苗,以及2億的莫德納疫苗。
-加拿大(人口3700萬)添購5200萬劑的諾瓦瓦克斯疫苗。
-澳洲 (人口2500萬)添購5100萬劑的諾瓦瓦克斯疫苗。
-紐西蘭(人口500萬)添購1100萬劑的諾瓦瓦克斯疫苗。
-日本(人口1,2億)加購了1,5億的諾瓦瓦克斯疫苗。
-韓國(人口5100萬)將由SK生技代工生產4000萬劑諾瓦瓦克斯疫苗。
從歐盟、英美、新加坡到以色列,無論是疫情重災區還是防疫模範生,沒有人敢對未來的疫情發展掉以輕心,需要加強針幾乎已經成為共識。
{內文}
對於大多數還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打第一針疫苗的台灣人來說,討論是否該打第三劑疫苗或是加強針,似乎是不切實際與遙不可及。但是台灣過去疫苗採購的錯誤,一個是低估疫情買太少:其次不了解國際疫苗市場必然缺貨,需要提早訂購。
影片旁白:根據巴斯德研究院,如果全歐洲要達到集體免疫,那必須要有90%的歐洲成年人接受疫苗注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歐洲掏出了支票本。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推文宣佈,確認加購了9億疫苗,相當於18億劑,而全歐洲只有4.47億人口,這相當於說明歐洲已經預備要打第三劑,甚至第四劑。
這是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5月8日的推文:「現在我們準備下一階段的回應:提供加強針處理可能出現的變種,為兒童和青少年接種疫苗」。5月8日正是歐洲各國,開始在逐漸解封開放的時間點,為的就是不要重蹈去年夏天的覆轍。
法國傳染病專家 Benjamin Davido:現在我們知道,疫苗注射後產生的免疫力,和人體自然的免疫力大致上相差無幾,大約是6到9個月左右。面對這個病毒我們沒有太多的經驗,而這就是事實。因此必須要準備好迎戰,為接著可能需要的加強疫苗做好準備。
這筆18億劑的訂單也明確顯示了歐洲,加強針選定在mRNA疫苗上下注,取代了採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的AZ疫苗,因為歐洲認為mRNA疫苗,更能應變新的變種病毒,然而做出這個選擇的也不只是歐盟。
2021/4/29英國衛生部長 漢考克:一年多來,英國一直在進行制定加強劑的計劃,我們支持了一些全球唯一的臨床試驗,特別是在加強劑注射方面。我很高興告訴各位,我們確認將獲得6000萬劑輝瑞疫苗,這6000萬劑將與其他疫苗一起使用,作為我們加強注射計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保護我們所有人已取得的進展,我們有一條走出危機的明確途徑。現在不是自滿的時候,而是更為小心謹慎的時候。
4月29日英國才剛剛啟動了,第一階段的解封。單日感染人數已經跌至2300人,單日死亡人數跌至15人,還沒有對印度宣布關閉國界,是一個期待重新開放回歸正常的英國。但是英國政府顯然認為
,英國未來的「正常」必須從加強針開始,宣佈再加購6000萬劑輝瑞疫苗,等同承認英國全力支持的國產AZ疫苗,面對變種病毒不如輝瑞疫苗。
影片旁白:以色列也沒有再多等六個月,就訂購了額外的1600萬劑疫苗,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美國宣布在6月底前將對全世界捐出,輝瑞、莫德納、嬌生等不同廠牌,共8000萬劑疫苗,但是即使美國疫苗過剩,白宮並沒有停止購買新的疫苗。
影片旁白:今天早上,一款新疫苗展現出令人鼓舞的結果,諾瓦瓦克斯發布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稱其新冠疫苗的總體療效可達90%,預防重症的有效率為100%,甚至對於病毒變種的效果也達到93%,這可能會使該疫苗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作為加強針來說。
美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6月14日宣布,其投入研發的兩劑式新冠疫苗,在美國和墨西哥的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預計九月將申請美FDA緊急授權,成為繼輝瑞BNT 莫德納和嬌生後,第四款在美獲得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諾瓦瓦克斯執行長 Stanley Erck:在今年稍晚時候美國將會需要加強針,我認為我們的疫苗對此將會非常有用。
美國所擔心的絕對不是買了太多疫苗,而是擔心未來第三劑加強針買的不夠。除了大家所熟悉的BNT、莫德納,各主要國家例如日韓澳加拿大⋯⋯都已經向諾瓦瓦克斯下了大筆的訂單。美國不但訂購1,1億劑的諾瓦瓦克斯疫苗,還要再加上兩億劑的莫德納加強劑。
影片旁白:美國政府已授予諾瓦瓦克斯16億美元,用於在美國快速開發新冠病毒疫苗,目標是在明年(2021)初交付1億劑。
2021年2月加拿大,訂購了5200萬劑諾瓦瓦克斯疫苗,韓國將由SK生技代工生產4000萬劑,而日本武田製藥也在政府協助下,與諾瓦瓦克斯簽訂合作開發備忘錄,一旦疫苗確定取得緊急使用許可,將在2022年初購入至少1億5千萬劑。英國也預購了6000萬劑諾瓦瓦克斯疫苗,更不要談以色列、新加坡,都是在美國食藥署未批准前半年,或是三個月前左右就已經下了訂單。
2021/4/22新加坡衛生部醫療服務主任 Kenneth Mak:我們所選擇的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顯示對這些令人擔憂的變種仍然有效。我們必須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變種做好準備,如果我們目前使用的疫苗,不如之前那麼有效,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很可能需要疫苗加強劑,來提高我們之前疫苗注射,所獲得的免疫力。
從歐盟、英美、新加坡到以色列,無論是疫情重災區還是防疫模範生,沒有人敢對未來的疫情發展掉以輕心,需要第三劑加強針幾乎已經成為共識。為什麼需要第三劑加強針呢?
影片旁白:我們需要第三劑注射嗎?為什麼?這需要分辨不同的情況:免疫功能低下、接受洗腎、器官移植、或接受化療的人可能需要第三劑,因為即使在兩次注射之後,他們的抗體水平,仍然不足以抵抗新冠病毒。
除了以上三類族群之外,還有老年人。
2021/5/24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免疫學家 Jacqueline Marvel :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變得不那麼有效,而且由於一些不同的原因,老年人被認為免疫功能是低下的。
換句話說同樣的劑量,對老人的保護力遠低於於年輕人,因此需要加強針。因此加強針的目的首先是要,防止免疫力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弱。
BNT 創始人兼首席醫療官 Dr. Ozlem Tureci:我認為這是免疫系統的自然反應,在免疫反應激增並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它們減弱了。我們看到跡象顯示被激發的免疫反應,還有自然的免疫反應也是如此,包括那些已經被感染過的人,也預期獲得疫苗的保護,因此是的,額外的加強劑是需要的。
這將取決於於抗體的持久性,以及身體對於病毒的識別能力,並再次複製這些抗體的記憶,但在這一點上,目前為止尚未有定論。
影片旁白:法國(2021/5/24)一項發表研究顯示,患者感染病毒後的免疫力,估計至少會有六個月,研究發現也可以達到十三個月之久。
我們或許認為第三劑是一種商業手段,因為它將為製藥廠商賺進數十億美元,但有許多醫生都同意需要第三劑。
法國醫學科學院 Covid-19小組主席 Yves Buisson:免疫反應減弱表示將產生較少的抗體,免疫系統的反應較為遲鈍,這就是為何有必要規劃,像流感一樣的疫苗接種,以及更頻繁的加強劑,才能將免疫反應維持在足夠的水平。
輝瑞CEO Albert Bourla:可能需要接種第三劑,大約是在6個月到12個月之間,然後每年都會有新的疫苗接種。但這一切都必須獲得確認,因為變種病毒是關鍵角色。
這是注射第三劑加強針的第二個原因,變種病毒。
2021/5/24 莫德納CEO班塞爾:我們已經證實對於南非變種B.1.351(Beta),有很好的保護力。我們現在正在測試,對於印度出現的變種B.1.617.2(Delta)。
除了維持免疫力的水平之外,加強針還要能夠對於新的變種病毒,做出及時而有效的回應。
2021/5/24 莫德納CEO班塞爾:監管機構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指令,他們不需要功效研究,而是要一年前接種疫苗的人,體內的中和抗體。我們正在對此進行試驗,我想我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準備這些數據從而提交給監管機構。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在秋天前準備就緒,我想要確保在美國進入秋冬季節時,有可用的加強疫苗來保護人們。
秋冬季節可能面臨的變種病毒,也是歐美各國早早展開部署,採購第三季劑加強針的原因。
BNT CEO Uğur Şahin:mRNA疫苗的關鍵優勢,在於在幾週內就能改造疫苗的能力。唯一 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棘突蛋白的資訊。我們監控新出現的變種,和它們的棘突蛋白,如果我們一旦意識到我們的疫苗,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抵抗變種,我們就立即撤換。然後做出一個新的mRNA疫苗,我不擔心變種,我們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
往事已矣。台灣要借鏡於其他國家,對於第三劑疫苗提早部署的策略。尤其台灣政府不斷強調國際地位微弱,但這些美國、法英商業疫苗公司,除了本國優先之外,認定的是訂單順序及購買金額與總量,一句話,在商言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t3XTKCNNY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2台灣ceo 100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歐洲能源政策系列報導:記者李怡慧.彭智宏德國採訪
【台灣為廢核.再生能源爭論長達20年至今綠能比例僅3% 而德國20年來再生能源比例已達到30% 經驗證明出色公民.貴一點電價與負責政府才是能源轉型的答案 台灣應自問:我們是愛地球的綠色公民?還是口號公民?】
德國的"能源轉型",德國人自己稱Energiewende。
wende,德文"翻面"的意思,煎蛋時翻面,就用這個詞,德國的Energiewende(能源轉型)之戰,其實整整走了26年,最早,在90年代就開始。
當時,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的爆炸事故,使得德國在1991年立法,強制電業收購再生能源,這是全球第一部,鼓勵民間投資綠電的立法。
不過翻轉的關鍵,在1998年大選。
領導反核的綠黨和社民黨上台,在2000年推出<再生能源法>(EEG),規定電廠以20年的固定價格,保證優先收購綠電(即"躉購價"政策)。
可靠的報酬率,果然吸引各方民間投資,但代價是,全民買單。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是第二個關鍵點。
德國總理梅克爾災後3個月,就提出2022年,關掉所有核廠,且訂出發展乾淨能源的時間表,綠電比重,在2020年前達35%,2030年,達50%,2050年,達80%。
如今,綠電在德國總發電量中,已達29%,今年即將跨越3成。
本來以為,德國在電價攀升,企業揚言出走的,過程和代價中,德國人會恨惡Energiewende能源轉型,然而,2016年年度民調中,高達9成3民意,支持能源轉型。
「我們必須了解,德國的電價上揚,與太陽能的躉購價,有一段時間太高有關,現在來說,德國每年得負擔約250億歐元的再生能源附加費,但是其中的50-100億歐元,是研發乾淨能源的費用,至於地面型的太陽能發電,目前躉購價,大約只剩7歐分,由此可見,台灣如果現在要建置太陽能板,花的錢會比德國當時要少很多,換句話說,現在再投入再生能源的國家,電費不會像德國這麼高了,」德國綠黨科學政策研究員葛利波斯佩。
德國經驗 無法複製於台灣。
但德國找尋更多元發電的啟示 台灣能參考。
德國中部城鎮Habfurt,有些淒風苦雨。
但Mr. Zosch興高采烈的,帶我們看市民風場,風大,風力發電正好。
啟示一 傳統電力&再生能源
本質不同 需有不同經營方式
200公尺高的風機,每秒風速達10公尺時,能產生最大發電量達2400千瓦,這是德國電業市場開放後,由德國最大的公民電力組織「Greenpeace Energy」,和市立公用能源公司,一同開發。
成功開發之後,還號召市民入股,500歐元(約NTD18,000)就能入股,七年期利潤2.3%,十年期則2.55%,比銀行利息還高。
在Habfurt,九組風機的風力發電,加上農民發起的沼氣發電,並以天然氣和綠電互補,如此靈活搭配的能源組合,2016年發電量已超出所需達195%,讓Habfurt成為,能源完全自給自足的小鎮。
「再生能源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加速,我認為,能源供應的確有機會,轉型成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兩大因素是,再生能源在技術發展快速下,成本越來越低,越來越有競爭力,再加上,社會接受再生能源的態度,越來越高,」哈斯弗特市立公用能源CEO諾伯特佐許。
1990年就進入能源業工作,Mr. Zosch說,他後來了解,傳統電力和再生能源的本質,天差地別。
傳統電力強調穩定供電,因此基載電力,成為重心,但是再生能源,則強調積少成多,重心在將分散四處的綠電,靈活快速的調配,就像兩個特質不同的孩子一樣,經營的心態,就得完全不同。
於是,他傾全力研發Power to Gas儲能設備,並且搭配智慧電網,讓無法隨傳隨到的綠能,能在即時監控中,靈活搭配平衡供電,以發揮乾淨能源的特質。
「舉例來說,現在屋頂用太陽能板發電的技術,已經有突破(比七年前的發電量增約4成),已經可以滿足一定程度的用電需求了,另外,足以驅動能源轉型發展,相當關鍵的"儲能電池"的價格,也愈來愈便宜,」哈斯弗特市立公用能源CEO諾伯特佐許。
啟示二
電網先行 綠電才能成功
離開德國漢堡前,我們到了一間合作社房子,這裡住了50位藝術家,包括很率性的,62歲畫家Hagen。
(一點點房間裡 槍的畫)
「我其實對槍沒那麼著迷啦,(笑),」畫家海格。
跟著Hagen到了頂樓,眼前17坪,裝置容量8千瓦的太陽能板,是Hagen找來了Green Peace Energy,一塊兒裝置的。
原來,德國租屋人口約七成,過去,房東若想自己發電,相關電稅和能源稅少不了,於是,德國今年六月,新通過"房客用電法",鼓勵租屋德國人若發電自用的話,一度電能從10元(新台幣),減免約20%,為一度約8元。
我們有些懂了,德國的能源轉型,自己發電的老百姓,打破政商結構的政府,修正基載觀念的電網工程師,其實都缺一不可。
「對從事電網電力調度的人來說,對於能源轉型,可能更難接受,因為再生能源的變動性,對電網的調度,的確造成挑戰和難度,但是這樣改變再突破的現象,在許多領域都可看得到,例如汽車工業,不少人仍執著於燃油引擎,但也有許多眼光遠大的人,在打造電動車了,」德國綠黨科學政策研究員葛利波斯佩,
從事德國能源政策研究近10年的,波斯佩先生說,他的經驗是,"電網先行 綠電才能成功"。
擴充電網容量,建立綠電併網的環境,是德國,恐怕也是台灣未來的關鍵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