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拉利SF90的2021最新款價格來算,大約550萬一台,就算你買上7台,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換著開,也就花掉不到4000萬。房子和車子加在一起,到現在連1個億都還沒花掉呢。總之,按照常理來看,10個億怎麼也得花上很長時間。
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10個億有時很不經花。比如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叫做「NBA的詛咒」,講的是很多拿著巨額薪水的NBA球員,在退役之後短短幾年之內就會破產。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2010年從NBA退役的著名球星艾倫·艾弗森。
艾弗森的職業生涯風光無比,當年力壓科比成為1996年的NBA選秀狀元,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後來甚至進入了NBA名人堂,是NBA千禧年一代數得著的大球星。算上工資和各種代言費,在職業生涯期間,艾弗森大約掙了2.5億美元左右。但他2010年剛退役,到了2012年和他妻子打離婚官司的時候,他在妻子面前把身上的口袋全翻了出來,說「我現在連買一個漢堡的錢都沒有了」,他妻子聽到這句話傷心又無奈,隨後遞給了他61美元。
艾弗森並不是個例,根據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統計,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之內以破產告終,有的人破產後去快餐店或超市打工,有的人甚至淪落到以偷盜為生。
NBA球員的收入有多高?
要知道,即使是我們印象中普遍高收入的西方體育界,NBA球員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2018年,NBA球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年777萬美元,就算歐洲俱樂部的足球球員,或者頂級的網球、高爾夫球員,整體水平也簡直沒法比。至於那些人們說得上名字的大牌明星,比如庫里、杜蘭特、哈登、詹姆斯等等,當下的行情都是年薪3000萬美元以上。其中庫里排在第一,在2021-2022賽季的年薪達到4570萬美元,而到了2023-2024賽季,庫里和另一位球星利拉德的年薪都將突破5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他們的工資收入,球星還有一部分巨額收入來自代言費。比如被稱為詹皇的詹姆斯,一年光從耐克這一個品牌就能拿到3200萬美元的代言費,總額估計超過5000萬美元。
對於美國人來講,500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你在加州做軟件工程師,工資是加州工程師的中位數,那麼一年大概能掙10萬美元。這樣算來你需要工作5個世紀,不吃不喝不上稅,才能攢夠5000萬,也就是說,在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你就要開始辛勤工作了。
這些球星在當運動員時無比風光,而且從來沒有聽說誰出財務問題。但他們一旦離開球隊,就像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孩子。2006年,四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貝克(Vin Baker)從NBA退役,職業生涯期間他從NBA掙到了1個多億,按一般人的標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然而2015年媒體報道他已經在星巴克打工了。貝克其實還算好的,至少他破產之後幡然醒悟,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開始自食其力。
而姚明在火箭隊時的隊友和好搭檔弗朗西斯,當年收入比姚明更多,光工資收入就超過1個億。結果破產後因為偷竊罪而入獄(後來被保釋,改做社區服務)。那麼弗朗西斯偷了多少錢呢?大約7000美元。想當年姚明剛進入NBA時,還是依靠弗朗西斯站住了腳。而今天兩人的境遇判若雲泥,讓人不禁唏噓不已。我們在之前的信里介紹過90年代的NBA籃板王羅德曼,他在球場上彷彿一尊神,結果一退役,不久也破產了。
比奢侈消費更花錢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前NBA球員們收入如此之高,卻會如此迅速地破產?具體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如果我們觀察這些球員的經歷,就能發現四個共性。
第一,大多數NBA球員都養成了奢侈炫富的消費習慣。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很多NBA球員小時候都是苦出身,一旦有了錢,就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比如凱爾特人隊的著名球星安托萬·沃克曾經是他那個年代薪酬最高的球員之一。1999 年,沃克與凱爾特人隊簽了一份6年7000多萬美元的合同,當時的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祝賀他講,「你這一輩子財富自由了」。
結果退役之後,沃克不僅自己揮霍無度,還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供養起身邊幾十個親朋好友。可能中國的項羽很理解他這種心態,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然而沃克開支太大,又不善理財,結果很快就破產了,還欠下一千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但你可能也想到了,就像這封信開頭說的,如果只是生活習慣奢侈,再大手大腳也花不了那麼多的錢,或者說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就揮霍一空。NBA退役球員迅速破產,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第二點共性,絕大部分NBA球員破產,幾乎都有同一個原因,就是投資不善,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不能坐吃山空,人守著一筆錢只出不進很容易焦慮,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很多人都會想通過投資帶來可持續的回報。這個道理絕大多數NBA退役球員都是懂的,但是,恰恰是這種想通過錢掙錢的想法反而加速了他們的破產。
他們會投資怎樣的項目呢?大部分人會投資一些傳統商業,比如連鎖快餐店;而在加州特別是在硅谷,一些球員還會投資一些高科技公司。實際上,不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高科技公司,都是他們不懂的領域。
投資快餐店可能還好一點,運氣好的能夠掙到一些錢,比如已故的科比。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懂得經營,快餐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經驗水平的要求很高。NBA球員雖然很多都是大學畢業,但他們算是一種「體育特長生」,在學校里主要是為學校打比賽,很多人都不怎麼上課,也沒學到什麼真本事,對商業管理其實一竅不通。而那些去找他們投資的人,顯然是看上了他們有錢而又不懂,因此投資之前對這些球員講得是天花亂墜,等球員們把錢投下去,就發現這些生意花起錢來就像無底洞,窟窿越來越大。
有一些在硅谷的NBA球員因為喜歡看一些高科技項目,和我還有些交集。我和朋友們投資時根本看不上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很多NBA球員都投了,我估計損失恐怕要在90%以上。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鯊魚奧尼爾當年跟著別人不小心投資了谷歌,到谷歌上市時獲得了300多倍的回報,這是非常罕見的。
有些NBA球員比較理性,知道自己不善於理財,把錢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其實也是看情況而定。因為有的華爾街基金經理割的就是這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韭菜。大名鼎鼎的皮蓬,當年是公牛王朝的二號人物,名氣僅次於喬丹。在當年的那一批NBA球員中,皮蓬以文雅、理性著稱。退役後,他自知投資能力有限,專門選了一家金融機構幫他打點財產。結果這家金融機構把他當韭菜割,多年之內皮蓬不僅沒有得到投資回報,還把本錢都賠光了,為了還債不得不從銀行借了140萬美元。最後,皮蓬將那位投資經理送上法庭,最終法庭以欺詐罪判了對方3年徒刑,但皮蓬的錢只拿回200萬美元左右。
皮蓬這種遭遇在NBA退役球員中也相當普遍。前面講的那位「衣錦還鄉」的沃克,就是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一下子買了140處房產。看似是很穩妥的投資,其實是當了接盤俠。很快金融危機到來,房價暴跌,而他購房時用的錢有一部分是貸款,結果血本無歸。
在NBA的退役球員中,真正投資做得比較好的是喬丹,因為他只做自己熟悉的生意。
比缺乏投資知識更可怕的是什麼?
為什麼NBA球員如此容易被「割韭菜」呢?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第三點共性。他們投資失敗,其實並不是因為缺乏投資知識,而是並沒有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如果要說缺乏投資知識,其實大部分人都缺乏。但普通人知道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有一些敬畏,比如股市;而且,普通人掙錢不易,投資時也會格外謹慎。一般的美國人投資,大多會採用定投共同基金結合一些債券投資的方式,到了退休時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而NBA球員雖然很多人也上過大學,其實大部分人從中學開始就不怎麼學文化課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當過校籃球隊一些隊員的助教,深知他們訓練比賽壓力很大,經常需要請假外出比賽,平時也沒有時間做作業,因此對他們總是網開一面。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球員雖然課程都能通過,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麼。
此外,雖然很多球員看上去交遊廣泛,好像很有社會經驗,其實直到退役之前,他們接觸到的人都很單一,自己也比較單純。在球隊時有教練和經理管著,沒有心思去胡亂花錢、胡亂投資,不會出什麼問題。退役之後,一夜之間沒有了約束,社會經驗又不足,加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第四個共性則是很多球員生活習慣很糟糕,退役後沾染上毒癮和賭癮,這也是破產的一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講了。
小結
也許這封信的內容會有些顛覆認知,就是一些富人變窮比普通人變窮還要更快。雖然NBA退役球員的情況可能是特殊的,但他們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三個建議:
1. 不能失去對金錢的敬畏,失去了對金錢的敬畏,離失去金錢本身也就不遠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好運氣就認定自己是投資天才。
2. 通常,錢來得越快,去得也就越快。因為一個暴富的人,他駕馭錢的能力和往往和他擁有的錢不成比例,結果更容易成為心懷惡意之人的目標。人應當讓自己駕馭錢的能力和掙到的錢相匹配。
3. 人要成為社會的人,如果長期只在某一個方面發展,不諳世事,生活終究會給你相應的打擊。」
「2023 名人堂」的推薦目錄: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情報] 2023梯名人堂初選名單- 看板NB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台灣名人堂2023-05-20 導演吳念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台灣名人堂2023-06-24 演員朱芯儀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台灣名人堂2023-06-10 百老匯演員楊呈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名人堂花園大飯店& 棒球名人堂Fame Hall Garden Hotel ...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情報] 2023名人堂投票詳細票數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2023美國棒球名人堂候選名單出爐! - MLB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2023 名人堂 在 [討論] 2023名人堂可能票選名單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2023 名人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租了備有雪胎的四輪驅動車,在飄雪的一號公路上開著。
一號公路是冰島的主要道路,環島一圈,總長1339公里。有勞車來車往與大型鏟雪車的貢獻,還看得見柏油表面與上面畫的線道,但在這以外的區域,雪很快就積了一個厚度,白茫茫一片,分不清界線,入夜時分,更難以判斷路況。
這裡的商店關得很早,太陽下山後,幾乎所有人都躲進了室內。不過,白天開車仍非常有意思,車少,視野遼闊,路況單純。城鎮之外很少看見餐廳或店家,有加油站而不見站員,採全自助式;有牧場動物而不見牧人,動物們大多時候依照自己的意志漫步著。我感覺自己很像身處在一個無人的科幻文學世界中,也像在某個夢裡,眼前的大景野性粗獷,劃過耳邊的急風狂亂孤寂,在聚落外接觸到的人造設施大多是自助式的。
除了遇上需要留心的天氣狀況,在冰島開長途車多半時候都令人感到心情平靜且愉快,完全不介意再多開一會兒。也許跟平時看慣的風景、色彩相異太多,有種不管車開到哪,處處都有新感受的心境,這種心境非常詩意、令人靈感噴發,非常適合進行各種創作以外,還很適合想事情,平時思緒抵達不了的地方,在此時竟是透徹無比。
#青春名人堂
#隔週五專欄
#冰島記事
2023 名人堂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耶魯校長開學演講:一切偉大的發現,都基於提出問題
善於提問,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一個好問題的提出,能夠帶來對事物的深入思考。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耶魯校長蘇必德在今年開學典禮上發表的演講。在演講中,蘇必德強調了耶魯注重對“好奇文化”的培養,認為“一切偉大的發現,都基於提出問題。”
以下翻譯自演講原文:
早上好!向所有Eli Whitney項目的學生,所有的交換生,國際訪問學生以及我們新一屆的耶魯新生致敬,歡迎你們來到耶魯!
在這裏,我謹代表學校裏的同事,對今天來參加活動的家庭致以誠摯的問候。請諸位盡情享受與家人共度大學第一段生涯的美好時光。
通常來說,在開學演講中,校長都會告訴學生:你們是從世界上萬千的精英高中生裏選拔出來的,都是能獨擋一面的個體。
當然,這是事實,不過這並非我今天想要表達的觀點。
相比之下,我更鼓勵你們:不要因為自己的獨特而怡然自得;學生們應當多接觸我們的校園;相比答案,能更多地提出自己的問題;能承認自己處於迷茫或困惑的狀態;願意表達:“雖然我不太瞭解... ... 但我會去尋找答案。”並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生要勇於承認:“或許我錯了,或許其他人的觀點是正確的。”
這是新生們從老師與同學處最能學到的東西。並且,這也是我們聚集於此的原因。我們來耶魯是為了提出問題,提出關於彼此、關於我們所處世界的問題。
▍勇於提問,擁抱“好奇文化”
在耶魯,我們著重對好奇文化的培養。
在剛剛度過的夏天裏,我閱讀了一個有關於伊西多·艾薩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的故事。
作為一個嬰兒,拉比於1898年誕生在美國。在這之後,他開始注重對粒子束的研究,他的相關研究讓MRI(核磁共振)以及諸多學科獲得了提升。1944年,拉比還因為自身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比的父母在布魯克林經營著一家小雜貨店。他的母親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不過,拉比記得母親曾問過他一個重要的問題,正是這個問題,成就了自己璀璨的人生。
普通的家長,每天下午都會向孩子提問:“你今天在學校裏學到了什麼?”拉比表示,自己的母親與其他家長不同。“她只會問我一件事:你今天有提出一個優質的問題麼?”
拉比認為,正是母親的這一舉動,讓他養成了不斷提出優秀問題的習慣,為邁向傑出科學家的道路埋下了伏筆。
所以,我建議在場的所有家長,當你們給孩子打電話的時候,在關注他們的同學、室友與就餐情況之外,請記得問問孩子,看他們近期提出過怎樣的問題。
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量力科學的重大突破,這些或來自耶魯或來自其他頂尖高校的偉大發現,其實都是基於提問所產生的。
當音樂家開始採用一段新的旋律;當社會學家開始觀察一段社交行為時,他們都會問“為什麼?”,“如果這樣/那樣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正是他們的好奇心,點燃了人們心中的火苗,並且引領世界往全新的方向前進。
對自我的發掘與提升,同樣來自於提問。舉例來說,當我們質疑一件事並表示“為什麼我要相信它?”,“為什麼我要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學會了反思,並獲得了成長。
我想起了詩人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的話語:“詩歌存在的問題,就是在鼓勵更多詩歌的出現。”
我覺得這一言論同樣適用於提問。詩歌和提問,都是通過一個點,去點亮另一個點;通過一扇門,去打開更多的門。
有些時候,我們問題會把我們引向一條死胡同。這個問題或許並不能帶來正確的解答,一扇知識的大門也因此無法打開。
但請你們牢記,沿途中的那些收穫,能幫助我們在將來提出更優秀的問題。
電影“粉紅豹”(The Pink Panther)中有這麼一個著名的場景:“烏龍探長”克魯索(Clouseau)在一家德國酒店檢查,他在酒店大堂看到了一只臘腸犬,所以向酒店老闆詢問:
——“你的狗咬人麼?”
——“我的狗不會咬人,先生。”
得到答復的克魯索便放開戒備逗狗,沒想到自己的手卻被深深地咬了一口。他開始與老闆對峙:
——“我記得你告訴過我,你的小狗不咬人。”
——“那只臘腸犬並不是我的狗,先生。”
很多年前,我曾參與組織了一場本科研討會。這個課程討論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曾為哪一件重要的事情改變過自己的想法?
令我感到驚奇的是,有少部分學生從來沒有為任何一件事而改變自身最初的想法!最終,我們決定,這門課只接收那些改變過想法的學生。
所以,我們的學生應當樂於轉變自身的觀念;勇於提問並且擁抱耶魯的“好奇文化”;對不同的觀點與經驗持開放的態度,並將其視為一種學習的契機,即使有時會因此受到一些傷害(像克魯索一樣被臘腸犬咬)。
▍承認我們並未尋得所有的答案
我是一名社會心理學家。作為從耶魯畢業的一員,我的好奇心是在情緒相關的研究中迸發的。
當然,我的好奇心也受到了本科顧問的啟發,他曾問過我“必德,你覺得人類為什麼會有情感?情感對我們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從那時起,我與團隊的課題之一,就是情商研究。
在早期的工作中,我們將情商視為一種技能——通過系統性的學習,人們可以掌握情商這項能力,並借此解析人們情感中所包含的那些“數據”。
多年的相關研究後,我和同事們意識到:我們並沒有找到那個正確的提問。我們需要確保情商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來——能組建朋友圈、能在學校成功學習、能融入團隊工作等,諸如此類的能力。
問題來了:我們如何進行情商能力的評級?
就此,團隊進行了內部提問,“通常而言,心理學家如何進行個人特徵的測量?”答案是他們經常讓人們給自己打分,即一份稱之為“自我評估”的報告。
然而,這一答案使得我們更為沮喪,人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善於識別、理解、管理並且運用情緒的人呢?我們有沒有想過,或許自己以為的高情感張力,對他人而言卻是情商缺乏的表現呢?
我們(將情商視為可量化的技能這一)錯誤的提問,使得真理之門無法打開。
為此,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我們想要瞭解一個人是否具備優秀的棒球運動員的能力(比如:擊球、投擲、接球、高效地跑壘等),那麼,此時的“自我評估”有多少的可信度呢?
顯然,可信度不高,因為所有的球員都認為自己是下一位A-Rod。我小時候和哥哥在家中後院玩耍時,還自認為是下一位卡爾·雅澤姆斯基(Carl·Yastrzemski,美國職棒大聯盟成員,是棒球名人堂成員之一 )。
還好,我從未因為自己的這種驕傲而被排擠。
為什麼情商(技能)的評級與棒球不同呢?如果我們想要知道某人是否具備高情商,我們就需要將這些技能視為能力。那怎樣的標準可以用來衡量情商能力呢?
自我反思上述這些問題,有助於我們更加接近正確的答案。(目前,耶魯基於能力形成的情商測試,已經被應用於數百項科學研究之中。)
承認我們並未尋得所有的答案,並採取一個好學的、好奇的態度,這有助於我們去創造或發現全新的事物。
所以,身為學生的你們將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你們將來的好奇心又會因何而啟發呢?
▍探索未知,走出舒適區
不久前,我收到了封來自一位耶魯家長的電子郵件。這位家長在郵件中十分驕傲的跟我分享:自己的兒子在耶魯的第一年,就已經聽完了77位不同演講者的講座。
77位!他從這些政治領域的思想家和領導者那裏學到了很多,並且還參加了由各種社團舉行的活動。這是怎樣的一種度過第一學年的方法呀!在場的諸位,你們能堅持這樣的舉動一年,並且不改初心麼?
事實證明,這位學生還十分擅於提問。他在過去的一年中採訪了數十人,這其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活動家、記者以及企業家。
在耶魯,這位同學就像許多學生與教職工一樣,培養自身的一種好奇文化。
往屆的耶魯人已經提出了許多的問題。比如,那些提出男女同校的先驅們。
五十年前,在1969年,588名婦女來到耶魯大學學習。她們進入了一個長期以來一直被男性佔領領地,並且她們提出了從未被提及的問題(即男女同校)。
今年,在女性入讀耶魯藝術學院150周年之際,我們也將紀念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我還想起1971屆的瑪格麗特·華納(Margaret·Warner),她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記者,知道如何提出那些精彩的問題。她從事戰區報導數十年,親眼目睹了歷史並試圖借此瞭解我們世界的真實模樣。
我也想起1971屆的愛麗絲·楊(Alice·Young),她曾環顧整個校園,並疑惑為什麼沒有更多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入學。後來,她成為了耶魯大使並回到家鄉夏威夷州進行宣傳。她還是亞裔美國學生聯盟的創始人之一,今年,是該聯盟成立的50周年。
我們還記得其他重要的紀念日,以及參與這些變化的,那些好奇的學生。
1969年,由於學生的努力,被稱為“The House”的美國黑人文化中心開業,這一中心現在正在創建非裔美國人研究系。
同年,學生們建立了MEChA的耶魯分會(Movimiento Estudiantil Chicano de Aztlán,是一個致力於促進高等教育、文化和歷史交流的學生組織)。
我相信,我們應該感謝所有勇敢的開拓者。縱觀整個耶魯的歷史,他們是今天耶魯之所以能成為耶魯的主要原因。
我再次回到剛才的提問:你將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你的問題又會如何改變耶魯與我們的世界呢?
你們在耶魯度過的這些時光,是與眾多人、眾多思想以及眾多經驗進行互動的最佳時光。在這裏,你能與諸多領域中世界知名的專家進行交談。你們將有機會通過嚴謹的研究去創造出知識,並且參加那些能挑戰自我、激發靈感的藝術、文學或體育活動類專案。在耶魯大學,你們將會度過一段,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勇敢走出舒適與安全區,並借此培養自己的好奇心。那樣的你們該如何耀眼?我很難去想像。
走出安全區,意味著你們能在耶魯大學實驗室或某一展覽中進行研究;意味著你能接觸到來自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政治領域的同學。
當然,走出安全區,也意味著你們要去參加那些不太瞭解的主題討論;意味著討論中還會出現一些與你們意見相悖的人。
當你做這些事情時,當你利用這些耶魯帶來的機會時,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呢?
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未知,因此,我們需要為自身的謙遜而慶賀——我們願意承認目前存在許多我們尚未能發現的事物。畢竟,如果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就不需要耶魯。如果人類知道所有的答案,世界就不需要耶魯。
所以,今天我們的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明天呢?後天呢?
耶魯的新生們,希望在畢業典禮我與你握手之後的幾天、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內,你能告訴我,那些你所提出來的、切實地改變了你生活的問題。
2023屆的耶魯新生們,祝你們好運!
2023 名人堂 在 台灣名人堂2023-05-20 導演吳念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灣 名人堂 本週專訪導演吳念真,他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擅長用舞台劇、電影、和文字作品打動人心,身為導演、編劇、演員、作詞人及藝術監督 ... ... <看更多>
2023 名人堂 在 台灣名人堂2023-06-24 演員朱芯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灣 名人堂 本週專訪演員朱芯儀。當年在戲劇《犀利人妻》裡首次擔任女配角,就因為精湛的演技奪下金鐘獎戲劇女配角獎。2021年她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 ... <看更多>
2023 名人堂 在 [情報] 2023梯名人堂初選名單- 看板NB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消息來源:https://bit.ly/3WxwUJ0
內容:
以下僅節錄北美男性被提名者:(*表首次被提名)
Ken Anderson (COA)
John Beilein (COA)*
Gene Bess (COA)
Chauncey Billups (PLA)
Tom Chambers (PLA)
John Clougherty (REF)
Michael Cooper (PLA)
Joey Crawford (REF)
Jack Curran (COA)
Mark Eaton (PLA)
Cliff Ellis (COA)
Michael Finley (PLA)
Pau Gasol (PLA)*
Leonard Hamilton (COA)
Lou Henson (COA)
Ed Hightower (REF)
David Hixon (COA)
Mark Jackson (PLA)
Marques Johnson (PLA)
Gene Keady (COA)
Jim Larranaga (COA)*
Maurice Lucas (PLA)
Shawn Marion (PLA)
Rollie Massimino (COA)
Dick Motta (COA)
Dirk Nowitzki (PLA)*
Jake O’Donnell (REF)
Tony Parker (PLA)*
Jim Phelan (COA)
Gregg Popovich (COA)*
Bo Ryan (COA)
Stan Spirou (COA)*
Reggie Theus (PLA)
Dwyane Wade (PLA)*
Buck Williams (PLA)
John Williamson (PLA)*
Paul Westhead (COA)
短評或心得:
閃電俠、德佬、波波應該第一次就躺著進,小跑車和加嫂一定進,但不知道會不會跟Bosh一
樣因為名單太強第一次沒進後面才入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30.1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71656351.A.E1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