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們敲碗的謠言系列下集來囉✨
如果沒看到上集的點這👉🏼https://www.facebook.com/BaoBaoPorridge/posts/1033159794180846
經過上次的貼文,發現很多媽咪其實都很聰明
不會去聽信奇怪的謠言👍
其實很多謠言都是好幾年代謠傳下來的
但只要寶寶身體健康 外在因素都不是那麼的重要😌
1. 不能讓孩子吸奶嘴,否則嘴巴會變形
💡寶寶在1個月∼1歲半這段期間使用奶嘴,可以幫助寶寶穩定情緒、取代手指,還能夠有效轉移注意力,是照顧寶寶蠻有用的一個工具。
若寶寶長牙後(1歲半左右)仍持續吸奶嘴的話,容易造成牙齒無法緊密咬合。基本上只要不讓寶寶在長牙後繼續使用奶嘴,就不會有嘴巴變形的問題唷!
2. 媽咪懷孕時吃醬油寶寶會變超黑
💡這個謠言相信很多媽咪都有聽過,連小編都有聽過
因為小編的媽媽再生姐姐時,很愛吃醬油,但皮膚卻比小編白... 😭
#小編難過但小編不說
其實膚色是由先天基因決定,很多準媽咪在懷孕時會找很多方法,只為了讓寶寶的皮膚能更加白皙,媽咪們會吃一些水果、牛奶、珍珠粉。然而網路上更是謠傳了一種說法,媽媽在懷孕期間吃醬油,寶寶的皮膚就有可能變黑,這個是非常錯誤的唷!媽咪在懷孕期,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量都增加,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多攝取深色蔬菜、全穀雜糧,而且應著重攝取天然食物,適當控制熱量攝取,才是對自己及寶寶最健康的做法。
3.給孩子剃光頭,頭髮會長得好
💡其實頭髮長得好不好,主要也是遺傳和基因的問題,跟剃不剃頭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另外頭髮可以保護寶寶的頭皮,畢竟寶寶頭皮是非常脆弱的,而且也會幫助頭皮散熱,所以夏天剪短點就可以了!
4.頭上幾個漩跟寶寶聰明有關
💡小編還有聽過頭上有兩個漩的寶寶,會很愛生氣😂
頭上的旋是毛髮生長的方向,每個人的頭旋都有差異,並沒有特別的意義
幾個頭旋和寶寶是否聰明或愛不愛生氣完全不相干!
5.趴著睡的孩子更聰明
💡寶寶趴著睡或是仰著睡只是習慣而已,和聰明根本沾不上邊。
但建議寶寶儘量保持仰臥(平躺),減少發生「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以上這些育兒謠言,媽咪們是否也曾躺槍相信過呢?
對寶寶的保護不僅僅是心切就可以的,更需要一些常識和知識,這樣才可以幫助寶寶們健康的成長,不被這些來路不明謠言所傷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歲小孩暴怒;3歲小孩被限制就打人;4歲小孩,大人不照他意思就生氣;5歲一被批評就生氣;6歲情緒控制差;7歲意見不合跟大人生氣……… 情緒教育新課程,今天這集有方法...
5歲 愛生氣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寶生氣時總是打人
#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
#生氣沒關係學習適當情緒宣洩方式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跟蜜亞醬要出門,因為我比較快穿好鞋子,就走到門口等蜜亞醬,她看到我好像要先走,就突然生氣的說「媽咪,你不等我,我就要打!...」,當下我立刻「哎,可以生氣,但生氣時可以打人嗎?」,蜜亞醬就突然改口說「我說,我要打電話給阿嬤(寧寧老師的媽媽)」,然後我們就笑了...在長期的同理、溫柔引導之下,蜜亞醬有情緒時,也可偶爾幽默幽默,而後我們就笑了,一起開心出門~
近來好幾位家長,捎來了類似的問題,寶寶生氣時總是愛動手動腳,該怎麼引導?
「現在1歲5個月的寶寶很愛生氣,動不動就會想打人,睡前在歡的時候,還會一直亂踢,媽媽已被踢到瘀青.現在讓出一個空間,讓寶寶自己在那空踢發洩,但他會想盡辦法轉到可以踢到人的角度,當有生理需求的時候,反應就會更大,一直狂踢狂踹⋯目前只有一直重複的跟寶寶說,不能亂打人。你可以摸摸,但不可以打打。」
大家有沒有印象,或者觀察過 #小寶寶生氣的模樣? 除了哭之外,寶寶還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像是透過表情、音調、哭的聲音,以及肢體動作。我對蜜亞醬寶寶時期,生氣時的模樣很印象深刻,哭聲震耳欲聾之餘,拳打腳踢也不在話下,寶寶其實最擅長用肢體還表達情緒。
如今想起來,覺得寶寶時期的生氣,實在可愛極了~
幼兒有各種生氣的模樣,越小的幼兒及寶寶,越容易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尤其1歲多的幼兒,還在一個學習說話卻又說不清楚的階段中,加上自我控制及自我調節能力尚在發展,我們也會常常會看到,孩子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而且很愛打那個讓他生氣的人,通常都是媽媽或爸爸。
當我們觀察到孩生氣時會打人時,寧寧老師建議,除了先了解是否生活中有讓孩子「觀察學習」到生氣可以打人、如果生氣我就打人的經驗之外,也務必要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並引導孩子以適當的情緒宣洩行為,取代不適當的打人宣洩行為。孩子會透過環境互動觀察,學習到如何情緒表達,如果孩子都是處在「打人=表達情緒」的環境中,孩子會學到「我生氣時可以打人、踢人」。多數的孩子,生氣時打人,觀察學習的可能性非常大,可能是從看到真實的人互動或者電視、電影等影像而學習來。我也有遇過家長說,都沒有啊,完全沒有讓孩子接觸過打人、暴力方面的刺激,這種情況可能就是孩子的本能了,因為憤怒情緒累積在心中、身體中、腦袋中需要宣洩,就自然本能的反應出來。
但如果孩子的環境是,在每次生氣時,都有機會被示範或者教導「生氣時好好說、適度宣洩,找大人抱抱等等」,孩子就能逐漸學會以適當方式來表達及宣洩情緒,寧寧老師在蜜亞醬2-3歲的時候,也經歷過她生氣會打人的情況,而家裡也只有我跟她,我就變成了現成出氣包,每一次我都會引導她,之後生氣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打過我。如今,她生氣的話,就會告訴我「我生氣了,因為媽媽你誤會我」,她知道自己有情緒生氣沒關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告知大人自己的感受和生氣的原因。
我鼓勵家長,在看到孩子生氣時打人,可以開始先練習溫柔以「制止、同理、引導」三步驟來引導幼兒
第一、當孩子帶著情緒,開始踢、打人時,不要只是用念的、罵的,務必先行動,在不傷害孩子的原則下,制止孩子。我們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踢、打到人。如果今天是孩子打其他小孩,務必先制止,打大人的話,大人自己也要先閃。亦可以透過大人輕輕抓住孩子的手制止孩子打人,若孩子動作太大,可以從後方緊緊擁抱孩子,透過撫觸幫助孩子的肢體冷靜。我常常看到大人遇到孩子生氣打人,很常都是自己也跟著生氣罵孩子,或是以暴制制暴,用打來制止孩子,如此負面教導,幫助是不大的。蜜亞醬2、3歲的時候,起初生氣時會打我,我就會輕輕抓住她的手,先制止她,接著就是第二步驟要跟大家分享的,同理+溫和告知。
第二、「同理+溫和告知」,我輕柔地制止孩子之後,我會認真但溫和地看著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不可以打媽咪」。同理孩子時,接住孩子當下的情緒,是每一次孩子有情緒時,大人一定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孩子的情緒被同理與接納了,大腦會傳遞冷靜的訊息,讓孩子可以逐漸從情緒中恢復過來。當我們溫和與孩子眼對眼,溫和的眼神也不會嚇到孩子,孩子會知道我們是認真的,他比較能夠接收與聽到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在溫和而堅定的引導下,孩子會逐漸明白,生氣時不可以打人。但情緒是需要適度宣洩的,既然不能打人,又需要好好地釋放及宣洩,那可以怎麼引導孩子呢?第三點來跟大家分享~
第三,通常年幼的孩子,生氣時,我們會看到倒在地上、大哭大鬧、或者跑來跑去,盡他們所能來宣洩情緒,其實當我們看到孩子如果是在安全的原則下,大哭大鬧、在地上滾,我們在旁邊陪伴他們就可以了,大人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我現在做得到的情緒釋放能力,以及空間」,讓孩子得以抒發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情緒,有宣洩,才能冷靜,冷靜之後,在跟孩子討論,然後幫孩子找到其他「正確適度的肢體宣洩」或情緒抒發方式,譬如,不可以伸手打人,但可以拍大腿、或者打枕頭、丟水球...等。
家長提出的問題「孩子生氣時亂踢」,寧寧老師覺得沒有不行,但要注意不要踢到人,如果孩子此時需要宣洩情緒是「踢」,那就在安全的地方踢,不踢人也不踢到自己~同時,我會同理孩子:「你現在是不是需要踢一踢,才會比較舒服?」「好生氣,想踢踢,可以踢,但不可以踢媽咪唷」「等你踢完,想找媽咪,可以來找媽咪抱抱」,讓孩子知道,可以生氣可以安全地踢,等冷靜了,再來好好抱抱。我也遇過蜜亞醬在地上滾,當時我就允許她在地上滾(頑皮的媽媽還會把蜜亞醬生氣模樣錄下來),她滾完之後就找我抱抱,同時跟她溝通與分享,「剛剛媽媽看你好生氣,生氣沒關係,但要記得不可以打人喔~,好生氣要在地上滾也沒關係,但要注意不要受傷唷」~
有些家長也會問,孩子會故意要到踢人,怎麼辦?如果我們看到孩子是故意的,可以試著先換位思考,為什麼?了解孩子的情緒背後要表達的是什麼?例如「我好像要讓你知道我有多難過」。而多數時候,孩子是故意的,也代表著孩子真的很生氣,我們除了同理孩子,讓他更了解自己之外,也記得為孩子騰出更多時間與空間,多點耐心等待孩子,讓孩子好好地情緒疏通。
當發現孩子已經學起生氣就打人,此時,更需要穩定自己,溫和而堅定地以「適當的方式」慢慢取代孩子「生氣就打人」的行為。
寧寧老師其他文章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n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
5歲 愛生氣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一家人 1
最近回家,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先說一下我們家的基本組成:
一枚母親,還未達法定退休年齡但已經退休,晚報戶口變成巨蟹座,但實際上個性是個卑鄙的雙子座(我自己也是)。
一枚大姊,就是我,任勞任怨,有點愛生氣,基本上是個顧家好女孩?也是雙子座,有點卑鄙,會把心思用在如何少做家事身上。
一枚二姊,擁有雙重人格,其中一個醫學上找不到,是自己研發的下流人格(本文要討論的),金牛座,但個性完全不像,給100跟給1000都可以活一周,睡覺打呼有夠吵。
一枚弟弟,基本上是個屁塞仔,因為聽說男生要43歲才成熟,我弟現在應該還只是個精蟲。摩羯座,寵妹狂魔...吧?
一枚小妹,家中最任勞任怨,但手臂很粗的白皙摩羯座妹子。在家中掌控大家的財務大權,避免這個家的分崩離析以及餐風露宿。寵哥狂魔,有哥萬事足,是個內心台灣人,但熱愛中國偶像文化的8年級生。
二姊在餐飲龍頭產業工作九年之久,這個月剛提出離職,想要去考公務員。想說個幾句的大姊我本人,因為有好幾個工作不到9個月辭職,整體出社會年數總和小於二姊,因此被判定失格,不能嘴任何一句。
二姊最近分裂出了一個人格,叫做下流人格。
在這個人格出現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做,也可以不用負責。基本上這個人格只會出現在家中跟親近的朋友面前,什麼時候會出現不知道,有時候會講,有時候會事後補登,回溯過往的畫面來說那時候是下流人格。
而且全家還都相信,並且接受。
無法理解的我,試探性地跟全家人求證,大家真的都相信下流人格嗎?
得到的回答是:
「當然阿,下流人格才是二姊的主人格」
「妳難道不知道有下流人格這件事情嗎?只有少數人才會出現」
等等,狀似邪教的說法。
害我最近每天都輾轉難眠,深怕自己也有下流人格。
過了幾天,我也開始相信有下流人格,甚至也合理化下流人格出現時妹妹的舉動。
後來,我在小妹吃宵夜時,偷偷靠近問她:
「ㄟ,真的有下流人格嗎?」
小妹說:
「不承認也沒辦法叫二姊不下流,乾脆就說服自己有這件事情吧!」
......好,我還是再慢慢觀察吧,可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這樣
#下流人格俱樂部
#部囧二姊
5歲 愛生氣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歲小孩暴怒;3歲小孩被限制就打人;4歲小孩,大人不照他意思就生氣;5歲一被批評就生氣;6歲情緒控制差;7歲意見不合跟大人生氣………
情緒教育新課程,今天這集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