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防疫政策快報🇦🇺8月20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副首席醫學官說,澳洲頂級醫生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澳洲醫生需要繼續計劃和做好準備,以應對任何可能的疫情結果。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到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並且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分發。我們只需要等待,看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什麼事,當然對每個人來說這非常困難,包括像澳航這樣的行業。他表示,澳洲在過去24小時內又記錄246例病例,這表示每日病例數量持續減少。
→澳洲衛生部長說:疫苗不是強制性的接種,但將鼓勵民眾。他確認總理已經就邊界限制問題介入,寫信給州總理來確保給予農業工人和醫務人員必要的通行豁免。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1例,共1,093例,死亡6例。
→8個活躍病例,5例正在醫院治療。
→24小時內有9,797次測試。
→最新1例是Bundamba女生在布里斯本的青少年拘留中心工作,目前她已經在Ipswich醫院,她目前是輕症。
→布里斯本青少年拘留中心已經關閉,已經向該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和居民發放個人防護裝備。
→感染的日本婦女獲准在布里斯本探望生病的父親。
⬛新州
→新增5例,共3,782例,死亡54例。
→新病例中2例從海外返回,在飯店隔離中;3例在雪梨西南部,目前1例正在調查感染源,另1例是7月葬禮病例的家庭聯繫者;另1例是Liverpool醫院的門診病人。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28,767次測試。
→新州目前111人在醫院治療,8例住重症加護病房。
→在雪梨St Vincent's醫院裡已經建立一個針對COVID-19患者的流動隔離泡沫,這在澳洲是第一次,在為可能發生的第二次病毒爆發做準備。
→雪梨公車司機取消罷工,司機與政府間的停工會議現在可能會在周一舉行,時間為兩小時,而不是退出工作。
→St Basil’s養老院被集體訴訟,有1/4以上的居民感染病毒死亡。
→新州總理對關閉新州-維州邊境的持續決定感到滿意。
⬛維州
→新增240例,共17,683例,新增死亡13例,共死亡376例。今天新增死亡病例有8例與養老院病例相關。
→連續45天有3位數的感染病例。
→目前維州有4,864例活躍病例。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大都會區16,277例,維州其他地區有1,068例。有622例在醫院治療,包括43位住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患者。
→新病例中,與已爆發病例相關共101例,其他139例正在調查中。
→1,811例活躍病例與養老院相關;醫護人員的活躍病例共753例。
→維州警方已開始使用自己的無人機來來監視包括菲利浦港在內的墨爾本某些地區的公園和海灘。
→維州總理說,維州學校的第四學期不會完全恢復正常,維州無法提前取消宵禁。
→維州副首席衛生官鄭志剛說,目前維州還不能過渡到第三階段的封鎖。
→維州財政部長說,驅逐凍結將為那些有失去家園風險的人們提供確定性,直到今年年底,租金上漲也將繼續被禁止。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4例,死亡0例。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連續42天沒有新病例。
→根據首都領地衛生局的COVID安全檢查站評估,首都領地的首席衛生官已決定保留在坎培拉恢復計劃的步驟3.1中。下一個COVID安全檢查站將在兩週內(9月3日,星期四)進行。我們的目標是在保持經濟開放的同時,防止病毒傳播。坎培拉的限制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緩解。
→首都領地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將在坎培拉延長90天。
⬛西澳
→新增0例,共651例,死亡9例。
→活躍病例9例。
⬛南澳
→新增0例,共462例,死亡4例。
→活躍病例6例。
→今晚南澳邊境限制將改變,從周五凌晨12:01開始,除非出於以下原因,否則將不再允許南澳和維州的跨境居民進入另一州。在一所中學接受11年級或12年級的教育、乘坐私家車載正在學習11年或12年級的人、在邊界附近的維州/南澳從事農業/第一產業工作者。被批准越過維州/南澳邊界的人員,進入另一州的距離不得超過40公里;被批准越過新州/南澳邊界的任何人,進入另一州的距離不得超過50公里。獲准穿越的人除獲許可的目的外,不得前往其他任何地方,並且在無法與社會隔離的地方必須戴防護口罩。
⬛塔斯
→新增0例,共228例,死亡13例。
▶企業、運動政策
→澳洲航空宣布虧損27億澳幣。
→AFL的Port Adelaide duo中兩個人因為違反防疫協議被停賽和罰款。
→零售和商業企業集團Wesfarmers報告稱,稅後淨利潤達17億澳幣,儘管由於連鎖店Target表現不佳而遭受5億澳幣的打擊。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請照顧你的心理健康,如果在澳州你或你知道有人感到憂慮、焦躁需要找人聊聊,請善用利用以下熱線電話。
生命線 13 11 14
兒童求助熱線 1800 551 800
澳州男性熱線 1300 789 978
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 1300 659 467
戰勝憂鬱 1300 22 46 36
Headspace 1800 650 890
今天澳洲新增246例,共24,236例,死亡463例,世界病毒感染第69名。今天總病例比昨天少,維州的活躍病例也銳減許多,昆州目前的隱憂就是之前來澳洲的日本女生,還有今天公布在少年居留所工作者的新病例,希望不會造成第二波爆發,新州疫情也控制得不錯。首都領地和南澳都有防疫新政策,大家愈走愈穩了,希望回到正常生活的日子能早日來臨啊!
大家出門在外防疫還是要小心,尤其是住熱點區的朋友,祝大家在疫情中健康平安,也謝謝辛苦的第一線防疫人員和家屬,還有乖乖遵守規定的人們。記得多聯絡親友,跟異鄉的家人朋友報平安!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希望大家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650 公車 跨 年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平鎮火車站6年後啟用
桃園鐵路地下化 平鎮設臨時站
賴佑維/桃園報導
中時新聞網
因桃園鐵路地下化工期尚長,桃園市長鄭文燦向中央爭取設立平鎮臨時站,滿足居民需求。3日通過行政院核定,臨時站將設在新富一街及新富三街路口,距離中壢火車站1.82公里,預計2022年5月開工、2026年5月啟用。
在新富一街及三街口
桃園市長鄭文燦12日主持市政會議,他說,桃園鐵路地下化還有7年以上工期,而台鐵預計地下化後,在進入地下與出地面的頭尾設置新北鳳鳴站與桃園平鎮站。為了讓居民提前滿足交通需求,他向中央提議2處設置臨時站。
鄭文燦指出,平鎮臨時站建設計畫在3日獲行政院核定,總經費約11.87億元,預計2022年5月開工、2026年5月啟用。面積為385平方公尺,將有2座月台、2處出入口、2電梯及樓梯,並以天橋銜接2月台。若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臨時站也可以轉型為計程車招呼站或者公車站。
另外臨時站位置為台鐵土地,可以避免徵收土地、拆遷建物問題,鄭文燦說,已請都市發展局和台鐵局協調,工程施工前,閒置土地可以設置停車場。他補充,臨時站的設立,可以分流中壢車站,也培養民眾搭車習慣。
未來可轉型為招呼站
平鎮永久車站預計設置在新富一街、環南路周遭,不過原本有民代希望設置在較南邊的東周鋼鐵廠後方。捷運工程局長陳文德說明,2005年時,因鐵路捷運化需求,當時預定設站位置就在目前永久車站預定地,但後來有聲音希望平鎮車站設在較南邊,也就是東周鋼鐵廠後方,能帶動地方發展,此方案也曾納入討論。
陳文德說,考量鐵路地下化出地面位置為更南邊的66快速道路附近,若把平鎮車站設在較南位置,列車距離地下出地面位置太近,會有坡度太陡問題,經過考量才會設在最早的預定地。
#新聞報導連結🔗https://tw.news.yahoo.com/%E6%A1%83%E5%9C%92%E9%90%B5%E8%B7%AF%E5%9C%B0%E4%B8%8B%E5%8C%96-%E5%B9%B3%E9%8E%AE%E8%A8%AD%E8%87%A8%E6%99%82%E7%AB%99-201000232.html
https://www.google.com.tw/amp/s/tw.news.yahoo.com/amphtml/%25E6%25A1%2583%25E5%259C%2592%25E9%2590%25B5%25E8%25B7%25AF%25E5%259C%25B0%25E4%25B8%258B%25E5%258C%2596-%25E5%25B9%25B3%25E9%258E%25AE%25E8%25A8%25AD%25E8%2587%25A8%25E6%2599%2582%25E7%25AB%2599-201000232.html
台鐵平鎮臨時站政院核定 2022年開工
因應地下化工程期間方便民眾搭火車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綜合規劃案待院方核定,桃園市政府評估,一經院方核定,要7年工期,為讓民眾在此期間便於搭乘火車,市府爭取中央同意設置平鎮臨時站,總費用11.87億元,其中6.9億元納入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另4.97億元比照新北市鳳鳴臨時站模式,由中央支應,預計2022年5月開工,2026年5月啟用。
總經費逾11億 預計2026年完工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元月7日審查通過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案,至於中央、地方經費分攤比例,6月29日開會確定採75%對25%,全案送行政院核定中。
站址位於新富一、三街口
市長鄭文燦昨天在市政會議聽取捷運工程局「平鎮臨時站」簡報之後表示,他向行政院提議在鐵路地下化工程期間,透過設置鳳鳴、平鎮臨時站,滿足地區居民的交通需求,中央從善如流,並編列預算補助。
鄭文燦說,平鎮臨時站基地在新富一、三街口附近,使用台鐵土地,避免土地徵收及建物拆遷的問題,配合站體設計所需時日,預計2022年5月開工,2026年5月啟用,施工前會召開地方說明會。
鄭文燦表示,臨時站距離中壢站1.82公里,當地人口稠密,鄰近平鎮高中、商場等,啟用後可分散中壢站運量壓力。
至於地方民意希望臨時站施工之前,閒置的土地可以先設置停車場,以增加停車空間,鄭文燦要求市府都市發展局與台灣鐵路管理局協調。
未來轉型招呼站或候車站
市府捷運工程局局長陳文德表示,平鎮臨時站面積約385平方公尺,將闢建2座岸壁式月台,車站規劃2處出入口、2座電梯及樓梯,並以跨站天橋銜接2月台,站內設電子票證設備。
另,市府辦理桃園鐵路地下化可行性報告時,規劃新增平鎮車站位置靠近老街溪南側農業區(東周鋼鐵廠旁),行政院核定報告後,由交通部鐵道局接手進行綜合規劃報告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考量坡度等問題,將平鎮站站址北移650公尺至環南路與新富一街口,臨時站設在新富一、三街口,兩者相距不到240公尺,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後,臨時站將轉型為計程車招呼站或公車候車站。
#新聞報導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92697
台鐵平鎮臨時站獲政院核定 後年開工、2026年啟用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桃園即時報導
桃園鐵路地下化經費分擔方式確立,綜合規畫報告正送行政院核定,該計畫將在南北兩端分別增設新北鳳鳴站、桃園平鎮站;市長鄭文燦今天表示,為接軌鐵路地下化,他向中央爭取先設平鎮臨時站,該案已在3日獲行政院核定,平鎮臨時站將設在新富一街,經費比照鳳鳴臨時站由中央負責支應,目標後年開工、2026年5月啟用。
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全長約17.95公里,除既有桃園、內壢及中壢車站外,將增新北鳳鳴、中路、永豐(桃園醫院)、中原及平鎮等5座通勤車站,該計畫可行性研究已於2017年7月31日由行政院核定,現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綜合規畫作業,總經費1047億元,6月確定由中央負擔75%、地方負擔25%,目前已送行政院核定。
鄭文燦今天主持市政會議,聽取市府捷運工程局進行「台鐵平鎮臨時站建設計畫規劃成果及期程說明」專題報告後,內容提到平鎮臨時站預計使用台鐵公有土地闢建2座岸壁式月台,車站規畫2處出入口、 2座電梯及樓梯,並以跨站天橋銜接兩月台,站內設電子票證設備,工程預計2022年5月開工、2026年5月啟用。
鄭文燦說,由於桃園鐵路地下化還有7年以上工期,因此他先前特別向行政院提議,在工程進行期間,希望先與桃地計劃脫鉤設置臨時站,滿足鶯歌、平鎮等地居民交通需求。平鎮臨時站建設計畫總經費約11.87億元,其中6.9億元跟桃地計畫共用,剩餘4.97億元則比照鳳鳴臨時站,由中央負責支應,之後將在平鎮區辦理地方說明會。
市府捷運工程局指出,平鎮臨時站位於新富一街及新富三街路口附近,距離中壢車站僅1.82公里,當地人口稠密,且鄰近平鎮高中、商場等,臨時站預計比鐵路地下化工程提前4年完工啟用,啟用後可大幅分散中壢車站運量壓力,也可提早培養民眾搭乘習慣,由於使用台鐵公有土地,並無新增用地徵收及建物拆遷問題。
捷工局長陳文德說,經規畫平鎮臨時站整體面積約385平方公尺,是沿用原桃地計畫地面臨時軌撥軌線型空間,新增臨時月台及臨時站房空間,待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後,未來平鎮臨時站也將規畫轉型成為計程車招呼站或公車候車站。
鄭文燦說,平鎮臨時站設置成功將是桃園市交通重大里程碑,可分散台鐵中壢站尖峰時段運輸負荷,至於中壢後站預計10月啟用,由於平鎮臨時站後年5月開工,他也責請相關單位於工程施工前,閒置土地可先設置停車場,增加當地停車空間。
#新聞報導連結🔗台鐵平鎮臨時站獲政院核定 後年開工、2026年啟用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775778
#相關圖片引用來源:《聯合報》、《自由時報》網路新聞
▶️訂閱黃敬平Youtube頻道看影片連結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hkMja1tDLM9ORJZFiFH9g
▶️桃園市議員黃敬平TG歡迎加入https://t.me/ping4193260
▶️黃敬平IG歡迎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pingjeanping/
▶️加入黃敬平Line連結
https://line.me/R/ti/p/%40cpz9515x
▶️黃敬平臉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ing4193260/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
📣桃園市邱奕勝議長報報粉絲專頁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yeswecan/
💡追蹤邱奕勝議長IG
https://instagram.com/sheng1115a?igshid=1j403rvpjts01
📣訂閱邱奕勝議長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hNIDssrS_9jhTyt-Kn5Pw
650 公車 跨 年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薇仲市政總質詢|總質詢初登板😊】
昨天(5/20)是我的總質詢,第一次初登板要討論的議題很多,團隊和我真的是沒日沒夜地在研究和整理,一上台之後就發現一小時真的很趕QQ,趕時間真的有不盡之處,也希望大家給我建議!
簡單的來分類,主要針對市府單位是社會處、交旅處(未來的交通處)以及未來的觀光與城市行銷處,所關心的議題是先前一直是跨縣市通勤族青年勞工的我和同仁都非常關心的勞動權益和需求反應式公車的通勤改善,以及接下來市府要進行組織條例改組,我也針對大家都關心的交通政策和市府投入許多公關重心、希望可以提升的觀光產業,給未來的交通處和觀光與城市行銷處更多的建議。
以下分別簡述我總質詢關心的議題,之後會將影片上網唷!(我會自己打逐字稿字幕😝)
---
1️⃣社區式長照如何落實👵:
社區支持在老年支持上是非常重要,也是長照計畫的重要目標,目前社會處希望廣設社區C級關懷據點,對此,應針對據點會面臨到的各項問題盤點,並在既有補助及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積極協助媒合資源,或研擬更多創意或資源的支持計畫。
2️⃣基隆勞工處設立?要充足的勞政預算與人力👩🔧:
個別勞工在職場上碰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常常需要自行尋找諮詢管道來理解法條、蒐集證據或申訴勞資爭議等救濟管道,對普通勞工來說,這是非常無助的。我在總質詢上比較了同層級縣市的勞政單位和經費、勞檢的執行狀況,特別建議作為勞基法在地主管機關、也就是基隆的社會處(目前基隆有18萬勞動力人口,接近五成的人口,卻沒有勞工處),希望可以檢視勞政預算與人力,真正地落實
勞基法的執行與勞檢,並提供更完整的勞工教育與諮詢,讓在勞動市場上相對弱勢的勞動者在需要協助或法律救濟時,能有更多的協助與支持。
(市長針對我提到的基隆市勞工處設立的可能,僅給我的答覆是:謝謝,我們來努力~)
*基隆住院醫師勞動權益影音:https://tinyurl.com/yxuqeqbe
3️⃣更彈性大眾運輸?跳蛙公車合作計畫執行檢討🚃:
基隆有超過四成以上的就業人口(超過七萬人)為了工作得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中往返基隆和外縣市,以安樂區來說,雖然前往台北的客運很多,但像是內湖就是還沒有業者進場提供服務。目前,北北基桃共同合作的「跳蛙」公車,希望由民眾規畫路線來連署,希望能提供更方便且更有彈性、更能及時反應需求的需求反應式公車。雖然基隆交旅處全力支持,但也說連署人沒到門檻、需求不足、業者會虧損,因此在基隆實際的執行狀況並不好。
然而,真的沒有需求嗎?客運業者真的都不願意承接?實際檢驗的狀況,app的使用介面上有很多問題,我們希望作為跳蛙公車共同合作的基隆市府能把app重複路線和無法宣傳等問題來提供改善建議,並真的努力來落實跳蛙公車的計畫:使用app或多元的平台來彙整通勤需求,並由市府這邊提供完整的資訊給業者來做評估,並給予業者誘因和支持,讓更多能反映需求且又富有彈性的跳蛙公車路線能從基隆出發。
4️⃣交通改善,從詳細資料與資訊公開平台開始🚗:
交通是城市生活的日常,交通也是每位市民最關心的議題。在總質詢上,我將本辦公室接到安樂區的所有交通陳情全部製作成資訊圖,民眾不斷詢問與各單位重複會勘的情況一直發生,甚至,常常會一個交通問題發生,單點改善後,卻造成另外更嚴重的問題,花了錢卻沒有達成改善,還要花更多錢來?為什麼會這樣呢?最主要的問題是交通相關的資訊、資料與並沒有完整公開、或製作成方便查找的資訊平台,且市府單位在交通議題上還未有跨科室、局處更緊密的資訊互通與合作。
我在總質詢上強烈建議未來的交通處要完整地和不同科室局處合作,盤點各地的交通問題,有完整的交通資料紀錄與資訊公開,並更往前一點,製作讓民眾可以直接陳情或查詢交通問題改善的進度,讓資訊成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樑,讓交通資料更完整,也才能做更多更完整的規劃。
5️⃣觀光產業發展?我們的市場分析與場品定位?🛳
市長在總質詢上回覆我說,觀光產業在基隆是百廢待舉,過去這四年主要完成的是部分的硬體建設。觀光產業要發展,除了交通與觀光硬體設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觀光資源開發與管理(產品內容與定位)以及城市品牌與宣傳(行銷)。
過去的觀光相關科室並沒有對觀光市場與目標對象做完整的理解和分析,這次,我特別針對觀光與城市行銷處成立,提到我們目前旅遊市場的趨勢與東南亞旅客人數和消費力的成長,特別提醒市長與市府團隊必須做出更好的市場區隔。
另外,行銷面上,今年進行旅展會展(800萬)與網站建置、摺頁製作(650萬)的預算幾乎是觀光行銷相關業務上最高的預算編列,但基隆旅遊網甚至是城市品牌的建立執行成效卻有待加強。更重要是對基隆觀光資源、也就是我們的產品內容與定位,應該進行跨局處(文化局、產發處)合作,才能夠針對景點、路線發展更多故事與內容,能和基隆的青年人才來挖掘基隆的美好,一起合作推展多元的觀光產業,行銷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