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監理規範就像一台擁有跑車外殼,卻裝著轎車引擎的車子】
台灣金管會在今年六月,正式推出 #證券型代幣(#STO)的初步監理規範。在接受 knowing新聞 專訪時,我提到,當時法規一出,不管是業界、法界,都普遍難以接受募資對象及募資金額的限制,不僅認為現行法規難以活絡市場,更有業者質疑這樣根本無法讓公司營運下去。
然而,#STO監理規範 有修正的可能性嗎?我想短期內還是悲觀的,畢竟金管會就是整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守門員,它的天職是管理跟監督,而非產業發展。我在海外見了許多官員、交易所、項目方,聽完台灣的STO監理規範後,基本上沒有人願意來,因為他們一定會有兩個疑問,花那麼多錢和力氣值得嗎?到底有沒有辦法落地呢?
其實,#監管已經是新時代的競爭力了!虛擬通貨或區塊鏈發展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交易所能夠合法、合規才是正道。政府應該要與時俱進,雖然科技一定是走在法律前面,但法律若跟不上科技的步伐,科技應用發展最終將無所適從。
#美中貿易戰已經漸漸燒向數位經濟大戰,台灣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現在台灣正處於歷史的機遇點。不僅美中大戰越演越烈,香港目前的狀況也有可能使港元與美金脫鉤。為避免台灣受到連帶衝擊,如果我是金管會主委,我會馬上設計一個法規或框架,#讓台灣變成一個新的全球資產金融沙盒儲存區,把這些資產都引進來。
台灣是否能在國際數位金融重組的空窗期找到切入的利基點,將是台灣如何定位自己下一個十年很重要的契機!
#怎麼看待Facebook的Libra計劃?
#Libra 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Facebook 在最新一季的投資財報會議(quarterly earning call)中表示,由於目前Libra的推動受阻,要在2020年如期發行可能有困難。然而,中國人民銀行在近期發表了一份報告,對於發展國家數位貨幣來串接各大支付體系 (#AliPay、#WeChat....),表達出積極意願並且正面回應。所以我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將放在中國是否會超車Libra,推出類似的服務。
不過對於台灣來說,Libra的出現就等於是有了第二次機會,可以參與創造一個新型態的金融體系。之前Wechat出現時,我們沒有進入的機會。現在是自由主義國家對上共產主義國家,我們是有入場券的!問題在於這個入場券我們要不要拿?可以怎麼拿?
「libra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的推薦目錄:
libra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必須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project!】
昨天,我受邀擔任「#2019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談」的與談人,跟大家談談STO監理規範的世界趨勢,同時,也跟大家分享這些日子以來,包括代表台灣參加G20第一次的虛擬貨幣法規議程和上週前往新加坡參加由星國新躍社科大學(#SUSS)舉辦的區塊鏈論壇(Singapore blockchain forum by SUSS)與其他國家政府、立法工作者、專家學者交流的心得。
我們回顧這 10 年來發展的進程,區塊鏈其實已逐漸脫離「#比特幣」這個光環,1年前我們在談區塊鏈的時候,對於「區塊鏈」的認識還是有限,到現在區塊鏈的技術廣泛被應用與實踐,面對新科技的衝擊時,政府的態度決定了產業未來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監理者或法規制定者要怎麼面對威脅並同時看見機會?
我認為當我們面對新科技是用比較負面或消極的心態來看時,往往只會去思考怎麼去圍堵它、不讓它對既有產業造成破壞;但若從正面或積極的心態來看時,將會促使我們去思考怎麼幫助現有產業進行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
上週我在新加坡見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主席 #HesterPeirce、新加坡金管局副局長、泰國中央銀行代表、馬來西亞金管局代表。我們在閉門會談中,大家敞開心胸分享各國政策法規現況,「我相信,不管是法遵或技術應用,2019年將是一個分岔點。」我也談到,台灣的STO監理規範仍是不足的,例如限於專業投資人的部分,應朝向實踐普惠金融的大方向思維,才能符合未來的趨勢跟產業發展,台灣必須要做面向全球的project,第一步就要走到全球去,「#這是台灣的歷史機運!」
#Libra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我也談到了 #Libra(#臉書幣),我大膽預測,Libra將在一年後,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先發行,甚至第三方國際組織例如 #IMF 或 #世界銀行 都會加入運作,這將迫使美國不得不作出政治妥協。
目前美中貿易戰已經漸漸燒向數位經濟大戰,這將連帶導致各國去思考更強而有力的監管介入的必要性,例如法國在7月通過法案,允許針對大型網路公司(全球營收至少7.5億歐元,法國營收至少2500萬歐元)的法國營收,徵收3%稅賦(就是所謂的 #數位服務稅),包括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也正在思考可行性。
台灣能不能夠在國際數位金融重組的空窗期找到切入的利基點,將是台灣如何定位自己下一個十年很重要的契機。
最後,我也提到三點是我們現階段可以再去努力的:
1|#交易所必須將營運資金和用戶資金分離。
2|銀行應協助交易所開放相關業務,並鼓勵協助 #交易所信託用戶資金。
3|主管機關應 #擴大金保法適用範圍,將虛擬通貨交易所也納入,來避免往後更多投資糾紛導致投資人求助無門的窘境。
虛擬通貨或區塊鏈這條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交易所合法、合規才是正道,更希望我們的政府要與時俱進,「科技一定是走在法律前面,法律若跟不上科技的步伐,科技應用發展最終將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