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在遊戲中的使用情境】
在Medium上的UX Collective常有許多與產品設計有關的文章,本文從幾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效應,探討如何增加用戶的付費轉換率,其中有些技巧也常應用在遊戲行業中。
●錨定效用(Anchoring Effect)
這個算是很常被討論的效用了,人們會被特別"突出明顯"的資訊誘導而影響決策。譬如周卡、月卡、季卡三個價格方案,當季卡價格特別貴時,則玩家會覺得周卡與月卡特別便宜;而當月卡刻意拉高價格,與季卡差不多時,玩家反而會覺得季卡是便宜的。
錨定效用還要確認玩家心中既有的"錨"。譬如當用戶的平均每單消費金額為150元,大戶玩家平均每單的消費金額為750元,以上兩者就是玩家既有的錨,可以試著利用將活動折扣凸顯在210元或990元檔次,去撼動玩家的認知。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
這也是很常見的使用做法。在餐廳中選出最熱門的餐點,定價方案中標示大部分人的選擇,都可以驅動用戶想要從眾避免風險的心態。很多遊戲會標示基金總購買人數,或是設計假的抽卡訊息,引發玩家的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使用中要注意的就是"破梗"。使用誇張不實的訊息或數字時,當沒有相對應的證據或邏輯支撐,就會影響用戶或玩家對產品的所有訊息都失去信任。
譬如,一個按讚人數十萬的粉絲團,每篇文章按讚若只有幾十個,就還不如按讚數幾千的粉絲團讓人感到信服。
●IKEA Effect 親手做的東西更好
比起相同但已經組裝完成好的商品,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創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價錢。譬如遊戲初期的捏臉系統,或是給玩家多個選項設計客製化的角色的出生、能力特質等,都可以形成IKEA Effect,讓玩家產生認同感,更容易沉浸在遊戲裡面。
當玩家的付費方式也有一定的自主權時,也能誘發類似的效果。現在越來越多遊戲在卡池中也會放入"心願選單",當玩家開始思考該放入哪些卡片時,就更容易驅動其付費進行抽卡行為。
●巴南效應 Barnum Effect
巴南效應比較常用在算命、星座上。人們容易把自己套用在模糊且普及的評價中,並產生高度認同。譬如像「你有時候會覺得你非常的相信自己,然而在其他的時候你並不是那麼的自信」等同時符合各種情境的說法,就很容易獲得認同。
遊戲中針對巴南效應的利用,我比較少看到。我認為巴南效應適合在一對一的封閉情境,不適用於網路公開場域,因為它是禁不起討論的。也許,在某些訴諸情感為主的遊戲開頭,可以利用巴南效應增加對遊戲的認同感。譬如,問玩家"你是否對這個世界感到無力"、"你是否曾對自己懦弱感到無奈"等問題,以建立與遊戲主角之間的聯繫與共鳴。
●購買合理化與購買懊悔 Post-Purchase Rationalization & Buyer’s Remorse
遊戲行業中玩家客訴前三名,常常有"騙氪"這件事。免費遊戲的確會設計各種誘因,誘導玩家進行衝動性消費。而當用戶一時腦衝付費後,通常也會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避免認知失調,這就是所謂的「購買合理化」。但當腦中的合理化過程失敗,找不到足夠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行為,可能就會轉向退款或流失。
之前在Club House研討會中,大課長們就曾明確提到,他們不怕花錢,但怕的是花錢不夠爽。花錢這件事情能否拿到相對應的價值,影響玩家是否能順利將購買合理化。
不過在免費遊戲中,付費合理化與遊戲生態平衡如何共處也是需要考慮之處。越在"數值上"強調付費合理化的遊戲,越容易造成免費玩家競爭的"不合理",進而流失用戶。
除了在"數值上"提供購買合理外,也可以鼓勵用戶在儲值後提供評分,作者認為可以加速腦內合理化過程;也可以提供積點、徽章、客服、鼓勵性的文字,增加玩家購買合理化的支撐理由。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ux collective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許多人類學領域的學生會把「數位人類學」就當成走入「UX」(使用者經驗設計)專業的跳板,但實際上在分工上,數位人類學往往更加關注「數位文化」的發展,探討數位科技對於當代社會與文化的影響,並也從人本的角度出發提出面對科技滲透入生活所需要的批判思考。
這篇來自【TechNews科技新報】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人類學家如何思考「資訊」這個概念背後的文化權力政治關係,從中也讓我們進一步深思如何從數位人類學的立場角度出發,觀察、思索與批判台灣的數位文化現象?
------------------------------
過去半個多世紀,許多針對原住民族的社會科學調查不但沒有獲得許可,也沒有匯報,導致刻板印象強化甚至歧視。
2015 年,原住民資訊主權運動在澳洲興起,學術人士達成共識:「在《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規則下,原住民族應該擁有對人民資訊的控制權,可決定這些資訊如何使用。」2017 年,世界第一條原住民資訊主權保護法規「Maiam nayri Wingara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Data Sovereignty Collective」正式在澳洲成立。
在原住民資訊主權的邏輯下,任何來自原住民族群和地區的資訊,無論民間訪談訊息,還是從大自然採集樣本,都需經過原住民族群審批,並在使用完畢後交還所有權,給原住民保存。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助理教授,原住民人類學家 Keolu Fox 表示:「人們需要明白,資訊也是資源之一。」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technews.tw/2021/02/21/tim-berners-lees-startup-inrupt-releases-solid-privacy-program/
ux collective 在 Rapid usability testing for designers – UX Collective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Oct 31, 2018 - Rapid usability testing for designers – UX Collective. ... Personal finance and credit score mobile app ui ux. More information. ... <看更多>
ux collective 在 Jo 的推薦與評價
... The funer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closure for those who have suffered a recent loss, often marking just the beginning of collective mourning. ... <看更多>
ux collective 在 UX Design Collective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UX Design Collective, New York, New York. 166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We are a UX design firm specializing in creating digital experiences peopl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