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寶的第一個雪人
Our First Snowman
州寶盼啊盼的,終於盼到今年第一場大雪。預計三天的暴風雪,在第二天深夜才真正發威。一早醒來,州寶披著睡毯跑到窗前,雙手揮舞,興奮大喊:「好多的雪耶!馬麻你看,全部都是。」
睡眼惺忪的克萊兒不情願地從溫暖被窩鑽出,換上厚重冬裝,因為前天晚上已經答應只要雪夠深,就幫州寶一起做雪人。
果然如州寶所說,窗外原本灰暗的冬季景物在一夜間變得銀白剔透。克萊兒戴上手套,開始與鬆軟的白雪奮戰,趴在雪地費力滾堆雪球。好不容易堆起雪人,州寶小心翼翼替雪人戴上自己的毛帽,再貼上紅唇貼紙,克萊兒到廚房搜刮出紅蘿蔔和巧克力扭結餅,最後再向州寶借了小國旗,大功告成。
/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樂,鼠盡甘來,牛轉乾坤。
留言有暴風雪的影片,可以聽到小州寶講中文喔!
《州警夫人FUN英文》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a snowflake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 out in the cold.
要想體會雪花的美,就得站在凜冽寒冬中。
-- 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9.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柏拉圖(Plato)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建立嚴謹的哲學體系,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學院(Academy)。 柏拉圖的核心是形上學,他認為真理必須是顛撲不破的,絕對的、不變的;於是,將世界切割為兩個不同的區塊:「理型的」睿智世界、以...
「aristotle中文」的推薦目錄:
aristotle中文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活動 #散文 #西班牙文學 #文學研究
#發明小說的人 #塞萬提斯與他的堂吉訶德
12/6~12/10 之間,轉發此篇文章並在本文下方tag兩個朋友,就有機會抽到【發明小說的人:塞萬提斯與他的堂吉訶德】這本書,共有兩個名額
在曼查(La Mancha)某處,地名我就不提了,不久之前住著一位紳士……他沉浸在書裡,每夜從黃昏讀到黎明,每天從黎明讀到黃昏。這樣少睡覺,多讀書,他腦汁枯竭,失去了理性」。在這種狀態下,這位可憐的紳士有了這樣的念頭:
「天下瘋子從沒有像他那樣想入非非的。他要去做個遊俠騎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騎馬漫遊世界,到各處去獵奇冒險,把書裡那些遊俠騎士的形式一一照辦;他要消滅一切暴行,承當種種艱險,將來功成業就,就可以名傳千古。」
四百年前,大約是十六世紀的時候,堂吉軻德誕生了,它的作者塞萬提斯所處的時代,是西班牙黃金世紀時期,當時的創作一方面承襲義大利創作的傳統,即田園牧歌文類、薄伽丘和佩托拉克等人的詩風;另一方面流浪漢小說蔚為風尚,更盛行的則是戲劇的創作與演出,此時期可稱是眾多文類百花齊放的時代。
《堂吉訶德》就是流浪漢小說的集大成代表作,戲謔人生、諷喻眾生、體驗下階層人物之民間疾苦是他們流浪旅行揮灑俠客豪情的寫真與悟道。
----------
本書作者從文學、傳記、歷史三方面綜觀塞萬提斯的生活與作品,證明這部小說不僅是塞萬提斯的個人冒險,更是400年來的一部奇蹟之書,重新建構出小說誕生的背景,窺探小說如何在此時一舉改變全世界閱讀、書寫和思考方式。
----------
我們今天所謂的小說,有別於塞萬提斯時代以前的讀者所認知的歷史或創作(詩)。散文敘事(prose narrative)要成為小說,必須為這種讀者書寫:知道內容純屬虛構,卻能一度將虛構內容視為真實
正是因為這種可以同時投入與跳脫虛構觀點的能力,讓作者得以創造出我們今日所理解的「角色」(characters)。對於現代的讀者而言,小說角色似乎要很「真實」,儘管我們知道他們仍是作家筆下的虛構人物。
塞萬提斯發表作品時,並不把這本書視為我們今日所謂的「小說」(fiction)。在他的時代,「fiction」這個詞幾乎專指不真實或虛構的事,並且帶有貶抑或藐視的意味。從評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註釋中,文學理論家學會了如何區分「歷史」與「創作(詩)」:歷史是實際發生過的事,而創作(詩)是原本會發生卻未發生的事。
如果要我們定義,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真實的故事,我們閱讀小說是為了消遣,也非常清楚小說並不是事實。這麼說當然沒錯。不過想想看,當我們的眼睛開始瀏覽書頁上的文字,或者在我們最愛的節目看到主角開始與其他人互動時,我們會有什麼實際反應。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作品《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裡有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在公寓縱情於酒色的尼克‧卡洛威(Nick Carraway),思緒向外漂流,想像著:「在夜色漸臨的街道上,從那位不經意的過客眼中看來,我們這一排透出昏黃燈光、俯視城市的窗戶,想必更增添了幾分人生的祕密,而我也看見他抬起頭思忖著。我既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對變幻無窮的人生同時感到著迷與厭惡。」
如同尼克,我們接觸到小說時,同樣也是置身於正在閱讀或觀看故事的局內或局外。我們是我們自己,鎖藏在自身特有的世界觀中,我們也可能是跟自己差異甚鉅的人,體會著他或她如何生活在跟我們截然不同的世界裡。
而我們也像尼克,無論在我們的書頁或眼前的螢幕上,都可能沉迷於變幻無窮的人生,或者是對這樣的人生感到厭惡。無論小說是以何種方式呈現,能夠體會到不尋常甚或是矛盾的現實,卻又不會感到排斥,這就是我們如此深受小說吸引的主要原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9219
aristotle中文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活動 #散文 #西班牙文學 #文學研究
#發明小說的人 #塞萬提斯與他的堂吉訶德
12/6~12/10 之間,轉發此篇文章並在本文下方tag兩個朋友,就有機會抽到【發明小說的人:塞萬提斯與他的堂吉訶德】這本書,共有兩個名額
在曼查(La Mancha)某處,地名我就不提了,不久之前住著一位紳士……他沉浸在書裡,每夜從黃昏讀到黎明,每天從黎明讀到黃昏。這樣少睡覺,多讀書,他腦汁枯竭,失去了理性」。在這種狀態下,這位可憐的紳士有了這樣的念頭:
「天下瘋子從沒有像他那樣想入非非的。他要去做個遊俠騎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騎馬漫遊世界,到各處去獵奇冒險,把書裡那些遊俠騎士的形式一一照辦;他要消滅一切暴行,承當種種艱險,將來功成業就,就可以名傳千古。」
四百年前,大約是十六世紀的時候,堂吉軻德誕生了,它的作者塞萬提斯所處的時代,是西班牙黃金世紀時期,當時的創作一方面承襲義大利創作的傳統,即田園牧歌文類、薄伽丘和佩托拉克等人的詩風;另一方面流浪漢小說蔚為風尚,更盛行的則是戲劇的創作與演出,此時期可稱是眾多文類百花齊放的時代。
《堂吉訶德》就是流浪漢小說的集大成代表作,戲謔人生、諷喻眾生、體驗下階層人物之民間疾苦是他們流浪旅行揮灑俠客豪情的寫真與悟道。
----------
本書作者從文學、傳記、歷史三方面綜觀塞萬提斯的生活與作品,證明這部小說不僅是塞萬提斯的個人冒險,更是400年來的一部奇蹟之書,重新建構出小說誕生的背景,窺探小說如何在此時一舉改變全世界閱讀、書寫和思考方式。
----------
我們今天所謂的小說,有別於塞萬提斯時代以前的讀者所認知的歷史或創作(詩)。散文敘事(prose narrative)要成為小說,必須為這種讀者書寫:知道內容純屬虛構,卻能一度將虛構內容視為真實
正是因為這種可以同時投入與跳脫虛構觀點的能力,讓作者得以創造出我們今日所理解的「角色」(characters)。對於現代的讀者而言,小說角色似乎要很「真實」,儘管我們知道他們仍是作家筆下的虛構人物。
塞萬提斯發表作品時,並不把這本書視為我們今日所謂的「小說」(fiction)。在他的時代,「fiction」這個詞幾乎專指不真實或虛構的事,並且帶有貶抑或藐視的意味。從評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註釋中,文學理論家學會了如何區分「歷史」與「創作(詩)」:歷史是實際發生過的事,而創作(詩)是原本會發生卻未發生的事。
如果要我們定義,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真實的故事,我們閱讀小說是為了消遣,也非常清楚小說並不是事實。這麼說當然沒錯。不過想想看,當我們的眼睛開始瀏覽書頁上的文字,或者在我們最愛的節目看到主角開始與其他人互動時,我們會有什麼實際反應。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作品《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裡有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在公寓縱情於酒色的尼克‧卡洛威(Nick Carraway),思緒向外漂流,想像著:「在夜色漸臨的街道上,從那位不經意的過客眼中看來,我們這一排透出昏黃燈光、俯視城市的窗戶,想必更增添了幾分人生的祕密,而我也看見他抬起頭思忖著。我既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對變幻無窮的人生同時感到著迷與厭惡。」
如同尼克,我們接觸到小說時,同樣也是置身於正在閱讀或觀看故事的局內或局外。我們是我們自己,鎖藏在自身特有的世界觀中,我們也可能是跟自己差異甚鉅的人,體會著他或她如何生活在跟我們截然不同的世界裡。
而我們也像尼克,無論在我們的書頁或眼前的螢幕上,都可能沉迷於變幻無窮的人生,或者是對這樣的人生感到厭惡。無論小說是以何種方式呈現,能夠體會到不尋常甚或是矛盾的現實,卻又不會感到排斥,這就是我們如此深受小說吸引的主要原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9219
aristotle中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29.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柏拉圖(Plato)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建立嚴謹的哲學體系,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學院(Academy)。
柏拉圖的核心是形上學,他認為真理必須是顛撲不破的,絕對的、不變的;於是,將世界切割為兩個不同的區塊:「理型的」睿智世界、以及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是從理型所複製,但這些複製版本並不完美。二元真理觀後來成為西方哲學的主流趨勢,到了近代,卻出現反柏拉圖的思潮。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學、靈魂學、政治學、修辭學、詩學、教育學、動物學、植物學,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理論稱為四因說。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劉創馥(中文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aristotle中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9. 現象學—研究生命現象的方法論
依現象學派的說法,現代人都不自覺接受了柏拉圖(Plato)、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真理觀。他們將真理視為一對象,是客觀的、穩定的,是澄明的。數學命題:1+1=2,幾何命題:三角形內角和=180 ∘,都是如此確定,確定性便成了真理的基型典範。整個西方哲學的真理觀,都希望達至這種確定性,真理成為永恆不變的同義詞。
海德格不贊成這種邏各斯(Logos)中心的態度,於是援用現象學的方法從新思考人的存在,他發現人跟世界有一種很特別的牽連,就是人會關懷周圍的人或物,他跟一切存在者都有所牽慮(Care/Sorge)。海德格認為「牽慮之情」是一個存在論概念;只有能牽慮的生命,始會捲入現實與理想的糾纏之中。所以,我們在顧慮,在煩惱,在牽掛,正好揭示了我們的身分:我們是一自覺者。在死亡的感觸裡,我們首次發見人類特有的時間向度。人所牽慮的是他終極的可能性。當他不為特定問題所糾纏,一往無前地探索,他將發覺人生是一整體,人必須徹底解決全部的生命限制。釋迦牟尼年輕時出遊,於城外見生、老、病、死的現象,立即觸見生命的無常性,他突然陷入困擾,因存在的觸動而開始求道的決心。求道之心就是人性中最本源的牽慮,人因著牽慮而發決心投射於未來,求大澈大悟,建立一真實的生存方式。
講者: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助理教授)、楊德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生)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aristotle中文 在 On... -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ristotle Quotes. Intere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Education. Barstool Columbia Universi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