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恭喜蘇育慧、WangWang、Yun Cheng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手機及收件地址。謝謝。
🤤【抽書活動】井上智介 《剛剛好的不努力》
別讓「壓力」大過你的實力!建立「評價軸」找回自我價值,不再當「厭世喪班族」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
心理師之前的行政工作很阿雜,有時會接到非常莫名其妙「統整全公司成果」的臨時交辦工作,問題是,這跟我有何關係…然後被強迫也就算了,各部門不配合的、交資料有誤的、遲交的…公關又不是我的擅長、美編也不是我的專業(只會作梗圖),做出來的一本手冊還被千夫所指。第一層主管改我的版本,第二層主管改第一層主管的版本,最終主管改了第二層主管的版本,改了三次後退回我手上,再玩一次修修修的遊戲,然後我心理師的工作都不用作了。一直修改、退回的過程中,難免被唸、被罵、被數落,心情超不爽也超難過,懷疑人生到「我在哪裡、為何還在這裡工作」。
沒關係的,我度過來了(雖然每年總有一個月這樣被煩,還好只煩3年,最終主管換人任務就結束了)。
要問我怎麼活過來的,一下子還真說不出來。
。
從這件事我要來分享《剛剛好的不努力》此書,談的是職場健康心理。
本書教你怎麼面對職場壓力,而且教你很實用的應對方式,如果對照我之前那一段存活經驗,大概是這樣。(底下為我的閱讀整理,在冒號之後的都是我個人口吻,作者本身很溫和正向,書的後半段在談,如何做到快死翻轉為「做到快樂」)
。
1.客觀看待自己的存在,先認同自己;讓自己保有信念系統與評價軸:
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都是主管的問題)。
2.全盤接受現況,把自己和他人分開:
是他人給予的任務,雖然荒唐,但現實就是比小說還離奇。接受現況,抱怨完後就開始面對(或者離職),尋求問題解決的策略。
3.如何應對:
(1)煩惱可視化:把煩惱寫在紙上,把不可見的部分寫下來,進入視覺後反而能促進思考。然後只做自己能做的(不能做的擺爛)。
(2)限定期間的想法:再怎麼樣,終有完成期限的日期,再怎麼唸也只能唸到那一天吧(成品醜就醜,我不會痛)。能看到終點,痛苦有期限,心理就比較有餘裕、能承受。
(3)訓練「沒辦法」與「拜託」:
如果自己無法完成,就要拜託別人了,我們文化平常不會求助的,所以要多練習;同時也要練習拒絕丟過來的業務--「我就是沒辦法」(兩手一攤、爛命一條)。
4.自我照顧
(1)注意三大SOS--疲勞感、疼痛感、發炎或輕度發燒
(2)平息怒氣時,先數1-10:不行就數到100
(3)蝴蝶式自我擁抱:雙手交叉抱住另一手臂,拍拍自己。
你努力也好,剛剛好不努力也好,做自己想要的就好,能掌握、能自主,才會快樂。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7540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請留言分享:公司荒唐事,你聽過的也可以,EX:「主管叫我幫他泡咖啡」。不參與遊戲的人直接貼「《剛剛好的不努力》別讓「壓力」大過你的實力!」即可。
實體書很難賣,請大家幫忙分享轉發。謝謝。
。
🙋♀️🙋♀️抽書新規則:
從頭號粉絲的留言中抽1本
從留言中抽剩下的1本
。
活動日期:109/12/15 (二)18:00~12/18(五)12:00截止喔,12/18(五)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babel輕小說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媽媽沒事,小孩才會沒事。
媽媽必須將自己視為一個完整體,一個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的人,別因為單一的情緒失控問題,替自己貼上問題媽媽的標籤,掩蓋掉自己的無數優點。
我就是我,有過愛、有過恨、有過心痛、有過傷心、有過幸福,都是伴隨自己走過人生的重要感受。我們的孩子也可以這樣走過。
媽媽散發出的「我沒事」氣味,會傳遞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知道「我也會沒事」。
取自《覺醒媽媽的心理課》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談到我們內在要有安穩,才能在關係中給出安穩。這麼巧,跟這篇摘文的概念重疊了。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75848830192156/
「每個人都擁抱著自己的傷痛過日子,這就是人生。」
長大的過程中難免受點傷,但常在版面上的朋友就知道,不用去否認它。否認它,就難以消化、整理,並且更是不容易走到在傷痛癒合後新生。假裝傷痛不存在,常常反而無意識地重複,我們其實並不一定喜歡的行為模式。
「媽媽的創傷不是疾病,它是認真活過的證據,是捱過歲月的痕跡,是一起生活的同伴,也是往後還要攜手成長的自身一部分。」
還好,大部分我遇到的朋友,或多或少都願意面對自己以前的痛。然後,藉著傷,去成長。
「孩子會因媽媽的創傷而獲得鍛鍊,因媽媽的創傷而受到更多呵護。」
不過,孩子不一定有能力承受來自媽媽的傷,這是我跟作者看法不一樣的地方。不少孩子因為原生家庭的對待,需要在長大之後耗費許多時間復原。
但是順利接納並轉化傷痛,可以讓我們更堅強果敢,這我贊成。過去的傷痛,其實可以是幫助我們迎向未來挑戰的能量。
祝願您,把握自己的主體性,並且成為完整的自己!
.
ps. 昨天早上有贈書活動,歡迎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72499342766349/
*********************************
媽媽沒事,小孩才會沒事
【文/ 尹宇相】
媽媽必須將自己視為一個完整體,一個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的人,別因為單一的情緒失控問題,替自己貼上問題媽媽的標籤,掩蓋掉自己的無數優點。媽媽一時的脾氣失控,不會毀掉孩子的人生,也不會因此導致孩子情緒出問題。
孩子的「心理耐受程度」是天生的,與媽媽的創傷程度相互搭配。帶有創傷的媽媽生下的孩子,心理耐受度也會相對高,因此不用太擔心。孩子能掌握媽媽的特性,用自己的方式去適應,而且孩子比媽媽更強、更聰明,具備守護自己的力量。明智、厲害的媽媽,是相信孩子自身力量的媽媽。
與其在情緒失控後,焦慮懊悔「我沒資格當媽媽,孩子會被我毀掉」,對孩子抱持信任,心想「雖然我一時失控,但孩子有守護自己的力量,不會有事的」,不是更好嗎?
執導心理劇將近二十年,我見過近千名主角,他們的人生如同一部部小說,不少案例曾在年幼時期遭受虐待,許多人是在「我幹嘛生下你這種人」、「你應該要是兒子的」、「都是你讓整個家雞犬不寧」這類謾罵聲中長大,然而,這些承受苛薄對待、遭受虐待而長成的主角們,不是入院治療的精神疾患,而是老師、護理師、社工等深具專業、過著穩定生活的人。
每個人都擁抱著自己的傷痛過日子,這就是人生。孩子的人生不會因為父母稍微動手打一下,或是一時抑制不了怒氣而毀掉。孩子沒有這麼脆弱,人生也是這麼純粹。媽媽的創傷不是疾病,它是認真活過的證據,是捱過歲月的痕跡,是一起生活的同伴,也是往後還要攜手成長的自身一部分。
孩子會因媽媽的創傷而獲得鍛鍊,因媽媽的創傷而受到更多呵護。
以下是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某位媽媽發表的文章。
***
我是個可怕的媽媽,習慣用果斷、嚴厲、恐嚇的語氣對女兒說話,我想應該是受到我媽的影響,因為我也是在這種對待下長大的。剛開始,每次發現自己出現這種舉動,我都會陷入痛苦、內疚的情緒中。決心「絕對不要跟我媽一樣」,卻不容易改變。但現在的我不再自責了,我決定盡最大的努力改變,忍不住又出現同樣舉動時,跟自己說聲「啊,我又犯同樣毛病了」。
我無法完全抹掉可怕的媽媽樣貌,因為我從小看著長大,耳濡目染下早已習慣了,否定我的樣子等同於否定自己過去所有的人生,否定過去的人生又怎能以自己的身分,繼續過生活?我試著去諒解不得不那樣做的媽媽的無奈,也諒解不由自主沿襲媽媽舉動的自己,並且對於努力克制這種舉動的現在的自己,給予鼓勵。除了持續盡力改變外,別無他法。我曾非常厭惡那樣的媽媽,但現在我還是很愛她,一路以來也相處得很好。
因此我在想,作為媽媽的我看似有很大的問題,但或許那根本不是問題。即使我在權威的媽媽底下長大,照樣捱過強烈的叛逆期,反抗到底、走自己想要的路⋯⋯。
我雖然嚴格,但也能激起孩子不服輸的念頭,不是嗎?孩子會生成戰勝媽媽的能力⋯⋯我相信我女兒會成為這樣的孩子。
不論過程如何,重要的是現在的我過得很好,而我女兒會過得比我好,因為我比自己的媽媽更嚴厲。至少我已有所覺察,知道這樣對孩子的態度是不對的。能雲淡風輕地分享自己的心情、對媽媽和女兒懷著感謝、對自己感到驕傲,我想這就夠了吧。
***
寫出這篇文章的媽媽相當了不起,她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年幼時期雖然受過傷,但那些傷會在人生路上慢慢克服,照樣能走過結婚、生子階段,順利生活至今。這樣的心態是健康的。我就是我,有過愛、有過恨、有過心痛、有過傷心、有過幸福,都是伴隨自己走過人生的重要感受。我們的孩子也可以這樣走過。這位媽媽的女兒一定會是個自信磊落、勇氣過人的女性。媽媽散發出的「我沒事」氣味,會傳遞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知道「我也會沒事」。
媽媽沒事,小孩才會沒事。
.
以上文字取自
覺醒媽媽的心理課:疲憊媽媽的「有毒情緒」,自我覺察與療癒的練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725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https://www.facebook.com/babelinside/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babel輕小說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畫清界線 助長歧視 也難獨善其身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二月初曾對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表示充分肯定,並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避免歧視行為。(新華社資料照)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大,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出現歧視華人的言論和行動。最近網路便出現各種教台灣人如何與中國人畫清界線的方法。先不論此舉可能有助長歧視之嫌,在實際上作用不大。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語言學家巴貝爾(Molly Babel)曾做過一項實驗,找了溫哥華十二位以英語為母語的當地人,六位是白人、六位是華裔,每人錄製一段同樣的英語短句,播放給四十位受測者聽。當只聽聲音時,受訪者絕大多數都表示能理解說話內容,不覺得有口音的差別;但如果同時顯示說話者的影像與聲音,卻有許多受測者表示華裔說話者帶有口音,甚至無法理解。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許多偏見或刻板印象,其實主要來自形象居多,而形象所形成的刻板印象會反過來干擾我們聽力上的理解。如果刻板印象可以欺騙耳朵,更別提大腦了。
其實刻板印象甚至歧視,本來就是大腦怠惰的結果,大腦為節省精力,對於全新卻又似曾相似的事物,不會完全客觀的去觀察理解,而是從既有經驗與記憶中去尋找,並賦予定義,自我解釋,而後採取行動。
一九一三年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創作一個邪惡的角色傅滿州(Fu Manchu),他是一個犯罪天才,陰狠狡詐,從此傅滿州成為「黃禍論」的典型擬人化形象,也映射出西方對中國的陌生與恐懼。一九三七年傅滿州出現在漫畫中,清朝官帽、狹長鳳眼、細長八字鬚,將傅滿州具像化,成為日後西方影像的中國反派角色的原型。電影「神鬼奇航」中周潤發飾演的嘯風船長留的鬍子就是傅滿州鬍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惡化,許多對中國人負面的刻板印象,如黃禍、病夫等等又都浮現了。在媒體與政客的操作下,對亞裔(不僅限於華人)的歧視更加公開。
正如早年台灣人見到白人都以為是美國人一樣,西方人根本分不清東亞甚至東南亞各種族的外貌區別,更別說從外表分辨中國人與台灣人有多困難。在全球化時代通婚、移民、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從外表區別國族更加不易,甚至筆者自己都有被日本人誤認為同胞的經驗。所以當有人歧視東亞國家的人時,我們都未必能獨善其身。還記得陳果仁嗎?他是在一九八○年代美國反對日本汽車傾銷的受難者,被底特律的失業汽車工人亂棒打死的中國人;兩名兇手後來被法院輕放,引發全美亞裔的民權運動。
當我們對其他族裔受到的歧視漠不關心,甚至極力畫清界線,事實上就是在正當化歧視的行為,也是助紂為虐。如果有一天輪到我們被歧視打壓,我們又有何顏面請別人伸出援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