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逐漸從人機界面轉向個人化感測中心
#蘋果在聯網情境決定用UWB取代藍牙?
#iPhone11高階機種的秘密武器?
如果說 WiFi、藍芽、5G 是平常比較常聽到的消費型通訊協議,那麼 UWB Ultra-Wide Band 是個在消費端比較陌生的協議,但這次 iPhone 11 用了它,而且我們也都知道除了會用在 AirDrop 於裝置間傳輸檔案的應用之外,蘋果正在尋找一個技術可以與週邊裝置包括了車聯網與智慧家庭之間的溝通與情境串連。
UWB 目前比較常被用在 IPS/RTLS 這類室內定位與即時訂位服務之上,與常見 BLE Beacon 相比,UWB 在精准度可以做到公分等級,而且在案場佈建上抗干擾能力較強,但是當然在價格上就沒有這麼的親民。
蘋果在近場聯網沒有押寶藍牙轉而選擇 UWB 是為什麼?Wifi/BLE不都是成本很便宜的解決方案嗎?看來是因為 UWB 在傳輸的反應速度、精準度、頻寬、抗干擾等各個面向的總和在蘋果高層的分數表上擊敗了藍牙。
但是 UWB 一點都不流行而且不便宜怎麼辦?我想以蘋果考量策略發展時,以上兩個因素都不會是阻礙,因為我就是喊水會結凍的蘋果公司啊~我站的地方永遠是舞台中央~😁
賈伯斯的時代或許是,但現在是嗎?
---
www.smarthomehub.tw 智慧家庭實驗室
ble beacon定位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芝電子藍牙產品線完整 滿足不同產業需求
2016/04/11-DIGITIMES企劃
繼智慧型手機後,訴求健康照護功能的穿戴式裝置,近來在出貨量與日俱增的狀況下,被許多專家視為資通訊產業的明日之星,成為各家IC設計公司積極搶攻的目標。而在電池技術沒有太大進步下,穿戴式裝置能夠維持數天使用電力,關鍵在於透過各種低功耗無線晶片協助,將資料傳送到使用者的手機之中,進而降低高耗電螢幕使用機率所致。
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Analog & Logic LSI行銷部資深經理曾彥閔說,東芝電子的藍牙產品初期是從汽車藍牙音響開始,目前無線技術產品解決方案非常完整,包含低功耗的藍牙BLE、NFC、Wi-SUN,乃至於傳輸速度高達100Mbps的Transfer-Jet等等,能夠符合不同產業的應用需求,目前各大品牌業者已應用在穿戴式裝置、醫療照護設備之中,足見藍牙晶片品質非常穩定。
東芝電子自2014年藍牙4.0標準剛制訂之初,便開始供應多款低功耗藍牙晶片,如結合BR/EDR、BLE功能的TC35661-xxx,即獲得許多品牌業者的好評,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而看準市場需求,又隨即在2015年推出新一代低功耗藍牙通訊晶片TC35667WBG,支援藍牙4.1標準,且晶片耗電量最高僅為5.9mA,深層睡眠模式則低於0.1uA,已採用非常薄的晶片級封裝技術,體積僅為2.88mm x 3.04mm x 0.18mm,能提供低功耗藍牙通訊網路的功能,適用於非接觸式卡片、標籤和門票等薄型應用之中。
曾彥閔指出,在藍牙4.1的技術規範中,即明確定義需支援主從設備的多重連接,或者同時支援兩個或多個主設備之間的多重連接。舉例而言,智慧型手錶可以接受來自於血壓計、活動量計、體溫計等設備分別傳送來的檢測資訊,也能統一將資料傳送到智慧型手機中的App,讓配戴者能在單一介面中掌握與自身相關的健康訊息。而東芝電子新推出多款低功耗藍牙晶片,即支援前述兩項功能,輕鬆使用極小型設備建立區域網路,是打造物聯網最佳的解決方案。
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半導體&儲存裝置技術行銷部副協理水沼仁志博士接著解釋,「在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下,帶動銀髮族照護產業的蓬勃發展,而無線傳輸技術不僅解決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亦能讓長者享有更完善的照護服務,可免去傳統長途就醫之苦。東芝電子在低功耗藍牙耕耘多年,累積非常完整技術與經驗,能為醫療院所、健康照護乃至於物聯網閘道器等應用,提供非常完整解決方案,簡化打造分散式網路的繁雜流程。」
以近來被廣泛應用於室內定位的Beacon應用為例,東芝電子便推出支援Bluetooth Smart技術的TC35667晶片,讓業者能夠快速安裝於智慧型手機之中。而針對醫療設備設計的TC35670晶片,則整合藍牙及NFC功能,讓護理人員或消費者只需以內建NFC功能的手機觸碰,自動ID配對,即能讀取檢查設備中的數值,大大省去資料傳輸前所需的連線動作。
水沼博士指出,在前述兩款產品之外,東芝電子則在TZ1000、TZ2000等晶片中,預先整合採用Cortex-M4、Cortex-A9技術的微處理器與Bluetooth Smart晶片,能提供相當不錯的資料處理能力,省下產品設計師開發新商品的時間,同時達到體積最小化的目標。
附圖: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Analog & Logic LSI行銷部資深經理曾彥閔
資料來源: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
ble beacon定位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eacon再添競爭者 Google推Eddystone
【CTIMES 丁于珊 報導】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蘋果自2012年提出iBeacon後,不僅開啟室內定位技術熱潮,也延伸許多的相關應用,不少零售店透過iBeacon增加來客率,讓iBeacon越來越受到關注。不讓蘋果專美於前,Google也在昨(14)日也發表了一個藍牙定位平台Eddystone,要與iBeacon一較高下。
Google在昨日發表了Eddystone技術、API以及相關的管理工具。Eddystone是基於藍牙低功耗(BLE)所開發的室內定位新技術,其應用與iBeacon類似,但是更開放。相較於iBeacon較為封閉的生態系統,Google讓Eddystone開源,這讓Eddystone能夠更容易地擴展至更多的應用,Eddystone也支援跨平台如iOS、Android或者是支援低功耗藍牙beacon的平台,同時也強調其安全性。
而目前,Google已經透過Apache 2.0授權於GitHub上,供大家使用並協助改善。除此之外,對比現有的室內定位技術,Google表示,Eddystone可以在韌體更新時同時安裝。這意味著,Google不須為了Eddystone投入資金來更換現有的裝置。Googl也表示,Eddystone提供開發者兩個關鍵的優勢,更貼近生活的語意脈絡(semantic context)以及更精準的定位。為此,Google還發表了兩個API-Nearby API、Proximity Beacon API。前者是針對Android和iOS的應用程式,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和聯絡附近的裝置與beacon;後者則讓開發人員可以為語義地點(例如特定經緯度的地點)和雲端平台上的beacon資料建立關聯性。
Eddystone的命名是源自於愛迪石燈塔(Eddystone Lighthouse),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像燈塔在黑暗中幫助水手一樣,在現實的生活中Eddystone也可以為用戶指引方向,例如公車站的Beacon標籤可以透過手機提前告知你公車即將進站,或者在博物館的Beacon標籤能夠讓你知道面前展覽品的相關訊息。Google已經積極地與硬體製造商合作夥伴緊密的合作,並且計劃在不久之後推出Eddystone認證計劃,而目前也已有合作夥伴推出相容於Eddystone的beacon。
附圖:http://www.ctimes.com.tw/…/Eddystone%E5%…/1507151834V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