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文】「邊緣性人格障礙(BPD)教戰守則」文:周勵志醫師。我的摘要及改寫。
。
1.BPD不是每個都一樣的,是可以被分類的。應依各自的狀態,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計畫。
2.先處理最明顯的症狀及影響生活的議題(如破壞性的行為),當症狀改善後,才處理BPD的人格困難(不適切的憤怒、粗暴、操弄、強求、妒忌、全有全無思考及與之相應的理想化/貶抑化、自虐)。
3.治療策略
(1)用藥物降低情感症狀
(2)支持性心理治療,或辯證性行為治療來強化SELF
(3)移情聚焦治療,當他「情感整合平台--情緒調理,有功能」,以整合病人的情感狀態與自我狀態。
.
4.治療聯盟:
「涵容」很重要,必須被涵容在一種穩定的、持續的、具有可預測節奏的關係之下,他才有條件逐漸學習區別人我之際、內外之分。
如何讓BPD能夠放心地將心理師視為自己情感騷動及不被制約行動的一個可靠、安全的容器?
5.重點提醒
維持治療架構的穩定性;心理師的活力要多;要能忍受BPD的負向移情(且對反移情要格外留神);讓BPD當下的行動與感覺建立連結(聚焦在此時此地對事物的澄清與詮釋,阻止自動化行為);不滿足BPD的自我破壞行為。
6.明朗化的聚焦--所有的行為與滿足皆須討論。
所有的要求與協助是明朗化進行,以便讓BPD的當下行為與感受做連結。
BPD很少清楚地為自己所需而求助(無意識行為多),如果發現他間接地要求些什麼,最好的反應是,「指出這種現象,且詢問是否正確?」事後討論如何適切地滿足。
如果心理師過早或不明說而「自以為是」提供支持性的干預,有可能不經意地滿足了他的奢望,引起覺得自己是心理師的重要他人的誤解或進一步想控制心理師。
.
7.操弄行為。
BPD最明顯的是操弄行為,以滿足自己無法言明的需要。
可以有計畫地接受操弄先滿足對方,但須有下列條件:溝通清楚心理師為何會接受?有正面意義;詮釋與清楚他操弄行為的意義;BPD的操弄行為與心理師的回應之後,其中有何智慧存在?
8.自我概念的養成
自我概念是一種自我驗證,在所處情境與背景下找到與世界、人際相處的控制與預測,最後依此成為有能力(自我勝任)與負責的成年人。
BPD需在被認可的環境之中,經由希望與鼓勵,嘗試錯誤,讓他能夠被重新撫育,從矯正性情感經驗中再長大一次。實務作法是,認同他的想法、感覺和行動,從比較中得知事情的規則。
9.小心反移情
小心心理師反移情中的歉疚、罪惡感拯救幻想、越界行為、憤怒恨意、無助、焦慮、恐懼;混淆不確定、時間急迫感、如父母般養育病人的想望、過於謹守治療架構。
溫泥考特1947年說「反移情」:心理師應預期並接受,而不是去壓抑這些感受,甚至變成治療中的一種要素。
在治療中要留意的是如何去保持彼此之間最恰當的距離:若太遠,BPD會「瘋狂地逃避想像或現實的被拋棄」,若太近,則有「被心理師吞噬/控制」的焦慮。
.
10.成功處理反移情的兩個功能
護持:類似一位母親提供一種特定的環境,以促進嬰兒的成長
涵容:一位母親如何處理他的嬰兒的情緒的過程。先去揣度他到底怎麼了?消化後將之變化成他(情緒狀態像嬰兒)能夠再內射和容忍的情緒。
評估案主的狀態—心理師自我觀察—創造一個分析的後設空間(以免被移情或投射性認同困住)--選擇詮釋的最佳時機。
11.太多的沉默會給BPD帶來壓力與困難,會想太多,所以用言語適度澄清進行中的狀況,並請他用言語擴充當下所經驗到的感覺或覺知,以避免某種因模糊所引起的惡化。
12.心理師的自我揭露
BPD過去常經驗到被忽視、虐待或冷漠,因此心理師的自我揭露(真實與真誠,包括些許個人資訊)會比完全不去評斷(中立、不表達意見)的好。
13.心理諮商的有效性—關係裡的互動
來自兩人的相遇、交會而非洞識與分析。
進入關係中,人們互相肯定、確認,成為自己和他人。並有各自的存在與獨特性
關係,不僅是同理或直觀覺知,而是「大膽地當入他人之中」(賭上自己的存在)
bpd嬰兒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預產期問題總整理>
各位好
小弟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今天來聊聊產科的第一個問題 - "預產期的怎麼算?"
-
"預" "產期"
顧名思義
只是生產日期的預測、預估而已
其實一點都不準!!!
真的在預產期當天出生了也只是剛好而已.
(統計顯示 只有4%的嬰兒剛好在預產期當天出生)
-
先講結論
預產期估計的不準有沒有關係?
原則上不要誤差太離譜就"完全沒有關係"!
-
對於早週數時估計的預產期
± 一週的誤差 都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中週數以上估計的預產期
± 兩週的誤差 也是可接受的
-
也就是說
預產期是個非常不準的東西
但為了很多很多事情:
如產檢、終止妊娠(<24週)、早產兒、看剖腹產的日子等等
預產期卻又那麼必要
-
因此
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機器都沒有
很多前輩們確實可以摸一下肚子的就準確知道週數跟胎兒大小 (精準到百位數字)
但這畢竟需要接生破萬才能有的功力
-
為了解救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弟子
前輩們研發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判斷預產期
-
先介紹從有人類以來就有的方法
"最後一次月經計算法"
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
再經過280天 (40週) 就是預產期
(古人所謂的懷胎十月 那是因為古代人的一個月是28天喔)
-
如果用現在常用的月曆的話
您可以試著一週一週往後數
數到40之後 您就算到您的預產期了!!!
如果覺得這樣很麻煩
可以用一個速算法
就是將 "月"數減三 "日"數加七
-
但這樣計算是有以下的前提的:
月經週期為28天一次,且第14天排卵、受精
對於數學不好的人
也沒關係
坊間有無數種APP可以自動幫您計算喔
-
但最大的問題其實也不是數學不好
而是記憶力不好
很多時候根本想不起來最後一次月經是哪一天
(研究指出 若單純只靠回憶的 會發現
很多人的口述最後一次月經 都是某月的"15號")
-
另外 對於月經不規則的人也是一個困擾
三月經、季經、哺乳期、漏吃避孕藥、不催經不來月經等等狀態下懷孕的
到底哪一天才是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呢?
-
天真單純的產婦不知道
聰明的威廉氏也不知道
有時候問產婦
常會聽到:
"我月經很亂,但我應該是聖誕節還是跨年那天受孕的,這樣可以嗎?"
"......."
好吧,也不是不行
反正預產期可以接受2週的誤差
就當就從那受孕日那天算起 第266天吧
-
對於做試管嬰兒的孕婦們
可以用取卵那天再加266天或者看您植入的胚胎來計算
-
因此 這樣算日子的方法準確率難以估計
深受您的記憶力、數學能力、月經週期影響
除了試管嬰兒那一群
這樣的方法誤差極大
-
因此 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做校正
-
也是我們頭幾次產檢
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
常用的方法簡介如下:
1. 胚囊平均直徑(MSD)估計法
在懷孕的4-6週 可以看到子宮內的懷孕囊
平均胚囊直徑 (mm) + 30 = 懷孕"天"數
範例: 受孕囊5mm 時,目前約"35天大",或"5週大"
這樣的估計法誤差可以控制在 ± 5-7 天 (誤差小於一週)
-
2. 胎兒頭臀長(CRL)估計法
懷孕7週以上 理論上可以看到胎兒跟心跳
測量胎兒的頭臀長 (cm) + 6.5 = 懷孕"週"數
範例: 當胎兒身長0.5cm 時,目前約7週大
這樣的估計法誤差可以控制在 ± 7 天 (誤差小於一週)
以上兩種方法是懷孕早期必須做的
準確率可以控制在 ± 一週以內
-
這時候也差不多是您得到預產期和媽媽手冊的時候了
在這裡跟各位說明一個觀念
預產期以越早期估計的越準
好比說您本來在台北某連鎖診所產檢
後來因為發現產檢把存款耗盡
已經無力負擔生產的費用
而跑到台x醫院生產
後面接手的醫師
一般以懷孕早週數時估計的預產期為準
因為越後期估計的預產期就越不準
絕對不是因為後面接手的醫師嫌麻煩而不幫您重算喔!
-
3.懷孕中後期預產期估計法
一般來說 超過16週以後
已經很難在一個超音波的畫面中清楚量到整個小孩的身長
我們變成得分段去測量這個小孩的各個地方做為成長的估計
最好用的是頭的橫徑(BPD)
頭的橫徑(cm) = 懷孕的"月"數
範例: 當胎兒頭徑6 cm時,您的孩子差不多已經24週大了
這樣的誤差大概可以控制在兩週以內
(因此 足月兒的頭橫徑大概9-10公分
摸摸您的產道 有沒有那麼寬呢?
如果有 那您可能要更煩惱了...)
-
當然 我們也可以合併測量頭圍、腹圍、大腿骨長
進而得到胎兒預估體重 以及相對應的週數
但這樣的估計方法 受眾多因素影響
畢竟 不是每個28週大的的小孩
都有一樣大的頭 一樣大的肚子 一樣長的腿
因此 如果頭大一點點 肚子大一點點 腿短一點點 有沒有正常?
您可以看看您先生是不是就是這樣喔
-
最後 學會了怎麼計算週數之後
我簡單的說明一下
所謂的早產、足月、過熟兒
足月兒的定義是滿37週以上
並不是要到預產期才叫做足月喔
-
至於早產
原則上 未滿37週的活產都是早產
-
但是 對於滿34週的早產兒
在出生時的風險和未來的預後
原則上已經很接近足月兒
叫做晚期早產兒 (late preterm)
因此 34週常常被視為安胎的終點
-
另外 對於"過熟兒" (Post-term)
相傳三太子-哪吒懷胎3年6個月才出生
我在想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
可能是李夫人在生完老二-木吒之後
有持續在哺乳
或者她有多囊性卵巢 月經非常非常亂
所以最後一次月經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
一定不是因為李靖去求仙求道
三年多沒回家之後忽然發現太太懷孕?!?
然後李夫人才回想起 :沒有啦,他一定是在三年前的那一個除夕夜懷上的啦
-
這樣才有可能出現一個這樣的預產期喔!!
(這樣不知道會不會遭天譴? 我只是在教婦產科阿!!!)
-
回到過熟兒
對於超過42週才生產的小孩
我們叫做過熟兒
這樣的發生率大概 2%
這樣的媽寶其實一點都不好喔
死亡率是一般足月兒的兩倍
而且還有營養不良、羊水過少、胎便吸入的危險
所以常見的做法是預產期過後一週內入院催生喔
-
參考資料:UpToDate、婦產科教科書
以上
一些淺見
提供參考
-
~鍵盤婦產科 威廉氏後人~
臉書蒐尋 : 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bpd嬰兒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好感人的故事QAQ
但不知道為什麼聯想到BPD?
前些日子,剛聽到一個令我很有感觸的故事。
一位國外的精神科醫師,遇到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女孩。女孩因為自殺未遂被送來住院。
女孩和醫師談話一陣子後,某天,女孩告訴醫師說:「我現在要到頂樓去跳樓自殺,請你到1樓去把我接著。說完女孩就衝上頂樓去了。」
醫師心想:我哪有這麼笨,你要自殺我還乖乖地到1樓去把你接著?
女孩真的到了頂樓,翻越過女兒牆,醫師跟著上去,心裡當然希望女孩不要做傻事。女孩跟醫師說:「我等一下要跳下去,你去1樓把我接著就沒事了。」
這麼緊急的時刻,醫師看著女孩的眼睛,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真的到1樓去準備接著女孩。
醫師到了1樓,張開雙手對女孩說:「來吧!我要把你接著。」同時間他閉上的眼睛,不敢往上看。
過了好久都沒有動靜。醫師張開眼睛往上一看,女孩已經從頂樓的女兒牆爬回去,回到病房。
她對醫生說:「剛剛,我當作你已經把我接著了。」
醫師鬆了一口氣,好理加在。
沒想到之後碰面,女孩拿了一個奶瓶對醫師說:「我現在是嬰兒,請你餵我長大。」
醫師看著眼前的妙齡女子,實在很難把她當成襁褓中的baby。
但不知自己又怎麼了,他還是拿起奶瓶, 餵養眼前這個幾十歲大的baby。
喝完奶後,女孩對醫師說:「你剛剛把我養大了一歲。」
之後每個禮拜,醫師都用奶瓶把女孩又養大了一歲......
女孩後來出院了。並且好好活著。
.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我認識的一對夫妻身上。
太太個性撒潑,好的時候很好,鬧起來的時候像張牙舞爪的母老虎。
她的丈夫認識她多年,知道她小時候時常被母親處罰,關在一個黑暗的小房間裡不准吃飯。
有時肚子好餓,卻沒有時間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放出來。
但母親平常還是對女孩很好,會摸摸她的頭,親暱地看著她。
這種情緒極端的現象,逐漸形成太太心中關於「母親」原型的光明與陰影--
有溫暖關懷的模樣,也有吞噬他人的可怕模樣。
但她先生懂得她心頭的傷。
別人看到太太(當年還是女朋友)的張牙舞爪時會害怕,先生卻想起她小時候的傷,覺得心疼。
所以他會看著她說:「鬧一鬧如果心情比較好了,老公還在這裡,沒有走掉。」
他用語言的力量把她「接著」,進到了她的內心深處,接住了她的鬧劇,把她一歲一歲的養大。
於是太太逐漸成熟懂事(咦?),他們就這樣結褵二十年。
人家問他怎麼撐過來的,他總是先笑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然後他又說:「如果有病 ( 他指的是動刀動槍搞不定的那種),就要看醫生,但我太太只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而已。」
他這麼說時,太太會給他白眼,但她心裡知道,這就是婚姻中的恩情。
在本土心理學的研究中,對許多老夫老妻而言,恩情是比愛情更重要的事。
但恩情最重要的本質,則是時間的歷練。
而時間賦予我們的,就是有機會仔細去觀察:
1. 關係糟糕沒關係,但是否有往正向的方向前進?
2. 關係糟糕沒關係,但在這當中我是否更懂得並認識自己?(如果能更愛自己,就更好了)
人我關係常常是我們內心陰影的投射。不見得是別人真的對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在他身上看見了自己內心所投射出來的影子。
沒關係的,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都需要慢慢來。對小孩如此,對父母、伴侶如此,對待自己更是如此。
深度地認識自己深處的陰影,我們的內在才會長出如實的力量。
《#情緒陰影》
-------------
認識自己和他人內心深處的陰影👇
🎈《情緒陰影》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
博客來 https://goo.gl/HPdqkR
金石堂 https://goo.gl/6L2toR
誠品:https://goo.gl/DTzF5o
讀冊:https://goo.gl/pGpNDS
《情緒陰影》有聲書試聽👇
l 立即試聽:https://goo.gl/SZHx85
l 立馬下載APP!體驗更多:https://goo.gl/sHQU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