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會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嗎?
#美麗的脆皮吐司錯誤
#水晶麵包PDC
#Pan_de_Cristal
今天早上的麵包是昨天做的PDC( Pan_de_Cristal) . 水量有多少? 我真的不知道. 應該有95%? 因為我本來是要準備做我的脆皮吐司實驗. 結果沒想到秤子有點問題. 明明覺得已經加很多水結果顯示的卻不是如此.於是整團量起來就是比我自己食譜算出來的重量還要多很多!
粉我用的是全麥全粒粉30% 還有Manitoba Tipo 0
我使用的是20% Biga 20%野酵硬種 來發酵. 最近買了CP 大師的一些食譜來研究. 對於他使用Biga 的方式一直很好奇.覺得這樣的配備應該適合我這個脆皮吐司的計畫.
不過. 非常非常硬的Biga ( 35% 水量) 要全散真的不容易. 反正當時發現攪拌機攪完後顆粒很多. 再加上水也放太多.....
剛好有人問我關於CP大師的水晶麵包問題. 所以就發酵並且用這樣的方式來烤了. 我的橄欖油加4%
早上看到德國兩個麵包社團合併了!
覺得很開心.一個是有食譜分享與烘焙器具平台的社團. 另一個是由Brotdoc 開的自己動手做麵包的大社團. 兩個我都有參加. 覺得Brotdoc 的心胸真的很開闊. 而且背後的管理團隊將會更堅強!
也剛好我也給問我問題的人我之前寫的這個po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foodchainmenu/posts/894748380717411
這文中的大師最近一個月又回到了那個社團了.
過程是甚麼? 我不知道. 只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 那位社長對於貴賓有了很多" 矯情" 的舉動.
CP 到社團去宣傳自己的2020年PDC 新食譜. 當天他的照片就當上封面. 這提醒我要趕緊去看新知. 很不錯. 但他的po文有人說: 才一個食譜幾張照片就要15歐?
( 我在下面留言. 我會花這樣的錢去縮短達到這個境界的時間)
智慧財產權是應該要有的. 如果你能做得出那樣的麵包還拿出來賣. 就知道背後的知識及技巧都是應該要付費去學習的!
看了食譜及影片後( 他有分德文, 英文, 西文的版本) 我發現. 他的英文解說很簡單. 德文因為是他的母語所以他很多的時候是用聊天的方式來談. 可以學到更多. 西班牙文我真的聽不懂XD 所以沒辦法評論! )
大師有很多名言😅😅😅....
例如有人批評他的麵包洞太大.留不住奶油或果醬或蜂蜜. 他說他根本不想管這些人的閒言閒語. 只有在麵包不夠好時才需要用那些東西來掩蓋. 那就像是你吃很辣結果根本嚐ˊ不出食物本身的味道一樣!
然後他也批評那些在麵包上作畫的人( 我躺著也中槍!!!)
他說很多麵包外表看來光鮮亮麗. 但實際吃起來像屎( Taste like shit! 🤣🤣🤣) 只能說只有大師才敢這樣批評.
不過這點我只能覺得子彈沒打中我的要害!因為我自己有從小到大吃德國麵包的資深試吃員. 如果他吃到屎應該會告訴我😅😅😅
這幾年來. 發現很多人在麵包的製作上有了進步以後說話就會比較大聲. 我覺得沒甚麼不好( 應該我自己也有時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你走的路多了. 你成功的例子都不是僥倖. 當然就得要對自己有點自信!
那位問我問題的人之前是因為看了我的棍子文. 結果烤出了開眼的棍子. 其實就是在蒸氣製造上不清楚罷了.感覺他的麵糰處理得不錯.
這是他最後告訴我的話:
非常幸運能有您的指導,希望您能集結網路文章出書,讓豐富的經驗透過出版的方式,保障智慧財產權,讓更多台灣的烘焙愛好者免走冤枉路,得到正確的知識.
說實在我非常開心. 因為有人懂我寫的這些文是經驗累績.
要當鍵盤烘焙手很容易. google 這麼方便. 這裡貼一點那裡貼一點就可以是一篇文. #但千萬不要忘記維基百科並不總是非常專業. 更何況是一般部落客的文章? 我說過. 英文版的麵粉資訊是錯誤的. 那個洋洋灑灑一大篇的" 知識" 中. 不懂裝懂的將德法義麵粉分類硬是跟一般中高低筋麵粉放一起. 你信了就會去做麵包石頭! 但就是有人連篇貼起來去教人.
那真的就是謠言. 只有你有足夠經驗與知識才能分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our
多學多看多了解. 當然也要去吃別人的. 排隊名店之所以要排隊是因為他受大多數人喜愛. 為什麼?
很久以前的胖達人也人很多人要排隊啊~
當時的我根本不會自己做麵包我覺得很好吃. 所以我也去排過隊還有VIP.
去朝聖時. 一定要先有那樣的知識及經驗才能辨別食材的好壞. 但排隊的通常就是一般人....
只是當你要開一間店時就要有同業也有可能來模仿或是考察的信心. 米其林標誌都是這樣來的啊~
.
.
.
" 食"至今日
我覺得如果今天再有胖達人. 我應該可以分辨得出來甚麼是正常食材甚麼是不正常食材做出來的外觀.
這是不用謙虛的. 因為我摸了好幾年的麵粉做了很久的麵包了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rotdoc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礦物質含量的麵粉
#義大利麵粉型號Tipo2
#法粉T80
#德粉Weizenmehl1050
#瑞粉Ruchmehl
#主粉大部分是Weizenmehl1050的全野酵麵包
#Brotdoc的麵包食譜連結
這兩天的心情很悶~ 因為在一個公開社團上有個人把麵粉的解說從網路上找出來貼分享說是自己的經驗跟著做有成功....
其實又是中高低筋麵粉想和以灰分區分號數的德法麵粉混淆的一個文.
是錯誤的. 而且大部分的網路文章因為都站在自己的國家. 所以沒有想到其他國家的麵粉磨法不一樣...就以自己的想法再找網路上的東西集成一篇文章. 然後大家看了這麼厲害的各國麵粉就信服了...
實際上有去到處買麵粉來做的人. 有多少?
我一直覺得很讓人洩氣的一件事是那個轉分享的動作... 雖然我寫了一個文去糾正. 但轉分享的次數遠遠比那個從網路文章上貼過去的還要少. 殊不知. 這就像病毒傳播. 學校之所以關門是因為學生來自家庭. 家庭分子群聚感染再出門會帶給他們工作地點病毒...
"分享" 也是. 你在自己的版面上點一點. 別人再去分享...
錯誤的資訊一傳十十傳百....
我在緊張甚麼?
因為我曾經把高礦物質粉當高筋粉用. 拿來做扭結餅結果是用它打人會痛! 那些麵包是丟掉的. 我心疼的是那些麵粉.
多年以後. 我知道它能產生的效果... 所以通常我都混合一般低礦物質粉來使用.
以出粉率 82-85%的麵粉來說. 它的香氣是跟我們的台式麵粉很不一樣的. 這也是我鍾情於混麵粉的原因...
你可以看到今天其中的一張圖. 我用Manitoba Tipo 00 餵養的野酵硬種與主粉幾乎全都是高礦物質粉的Weizenmehl 1050的顏色差了多少?
( 主粉有350 g 其中有30 g是裸麥全穀粉其他都是Weizenmehl1050)
這就不得不談到Brotdoc 最近的食譜
Pane farina di mazi
https://brotdoc.com/2020/04/13/pane-farina-di-mazi/
這個Tipo 1 的麵粉礦物質含量是812-1050 之間. 所以做起來會比用1050還要好操作. 而且吸水也更多. 麵筋結合會比較堅固. 目前在Bongu .de 上是全賣完的狀態.
我之所以加入裸麥是為了讓它不要水分流失太快. 但是後來覺得還想玩一點東西. 所以做完水合後才加入小紫蘇及 3 倍小紫蘇的水.
於是這個麵包的總含水量來到約84%
如果60%以上的的麵粉都是低礦物質含量的台灣高筋粉或美國的Bread flour 或更強的Manitoba tipo 00. 83%會有甚麼樣的長相呢? 只要去搜一些IG 名人或是看這位很厲害的粉絲頁都會看到
https://www.facebook.com/210029949139174/photos/a.803339646474865/1438724839603006/?type=3&theater
我比較不了解的是. 那些在德國生活的台灣人. 為什麼眼中看不到德國人的麵包和我們的台式麵包長得很不一樣. 為什麼就不能夠想它們的麵包到底怎麼了?
今天這個麵包是跟著Brotdoc的操作來的. 但是我在基發上有不同. 後續處理也不同. 也因此有不同的孔洞. 這個孔洞其實不好. 但是整個麵團非常有水分. 也是因為它孔洞小. 你有想過雖然水晶麵包的水量可以來到125% 但是切開後很容易乾嗎? 因為孔洞很大水分蒸發就快啊!
Brotdoc的方式是用35度C 的水來混合麵粉.
給喜歡玩酸種麵團的各位一個良心的建議. 當你的一般高水量低礦物粉都已經覺得很熟捻的時候. 試著走出你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 這樣你才不會錯過對於其他穀類或磨法的香氣. 手感及技巧上或是當沒有測量儀器時才不會出現不會做的窘境. 畢竟. 如果你沒摸過高礦物質粉是很難直接判斷這個礦物質粉有多高的含量的...
例如. 你將它混了水顏色及黏度都可以判斷出你拿的是甚麼粉. 我指的並不是一般小麥而已...
Brotdoc使用的是硬種. 我算了總水量大約78%
我使用的是li.co.li 因為我在養硬種. 剩下一點棄種兌等量水粉來操作比較不浪費. li.co.li是用高筋粉養的. 使用30% 沒有加商酵.
這個麵包非常香. 因為我只有讓它在27度環境下停留3小時就全部交給冰箱. 早上起床冰的整形再冰的回去冰箱. 所以沒有甚麼酸味...
這裡面有加了一點Aromstueck 的粉. 也是Bongu買的.
關於Aromastueck 芳香湯種你可以看我這篇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16/03/aromastuck-aromastueck-amylase-water.html
整形方面. 我照著Brotdoc 的方式. 但是因為水量太高. 所以必須用籐籃. 麵團很散. 這種方式的整型其實用在比較低水量會很有趣. 因為有用稈麵棍壓到底. 所以底部會有一點凹陷. 很容易撕開成兩片.
剩下的~ 請各位看看圖片. 並且想像高礦物質粉為什麼需要這樣做. 為什會有這樣的長相...
最近我和老爺的小確幸是用這罐貴貴的蜂蜜配上麵包還有一堆維他命丸當早餐...
今天老爺邊吃邊說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免疫力這麼差還要補這麼多東西.
我回答. 不是免疫力差. 是要它更好!
小孩的開學日延到五月四日. 今天去外面把掛樹上的復活節彩蛋收一收. 好多原本掛的時候沒冒出來的綠葉都展開了...
德國的春天真的很美好.
大家也要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 我的口罩到了!
想請問有3M 高效清淨率網當濾材的各位:
一層就夠嗎?
通常都是整面塞還是專注在口鼻處?
#德疫誌
#WirBleibenZuhause
brotdoc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29_多了一天的這一年
#台灣人在德國
#種族歧視
#事實與雄辯
我想人在國外就會比在國內容易遇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族歧視. 因為你一踏出國門. 就不是跟一群同文同種的人生活了.
我也說過. 這次讓德國開始大動作的疫情還好是義大利傳回來的. 雖然根源是中國. 但現在聞義色變的德國人應該比較多... 因為就在身邊啊! 而且還比較像" 自己人"
你可以看到很多嫁到德國的台灣女生都把自己的名字改了從夫姓...
很多在法國的也是.
為什麼? 這年頭還要從夫姓?
我們公司還有個先生他從妻姓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但這是一個古老的社會... 從夫姓感覺是一種傳統. 之前我60歲的德文家教老師還以為我是和老爺同居關係. 沒有結婚(現今德國年輕人這樣流行著! 因為就沒有分產及其他結婚可能會有的問題. 不過德國的同居法令也不是省油的燈. 這個想了解的自己去研究. 因為我已經結婚了😅😅😅)
我妹因為來這裡是單身. 所以對於在求職時遇到的一些看法是不同的. 我沒有真的在這裡和很多人那樣去投一堆履歷求職的經驗. 但這兩國的台灣人應該都清楚. 當你投個職缺. 如果你的姓氏是當地人的姓. 比較容易去走下一關.
這是不難理解的.
我目前還沒改姓. 但可能某天要跟老爺一刀兩斷還想繼續住這裡時會改成他的姓. 🤓
為什麼會談到這個???
我昨天po了我的Totoro 好朋友麵包在Perfect Sourdough 這個公開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erfectsourdough/permalink/3628634680540183/
因為這是一個公開社團. 所以我想截圖應該是沒問題的.
先來談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對話截圖一:
有個德國人在美國問我: 為什麼用Mehl405而不用Mehl550? Mehl405 是低筋啊!
我回: 我不知道你的知識是那裡得知. 但法義瑞德等地的麵粉適用灰份區分號數不是蛋白質含量. 德國買不到低筋麵粉是因為他們沒有種軟麥. 所以在德式蛋糕常會添加玉米澱粉來改善口感...
我還用這個我在不同地方買到的Mehl405包裝圖給他看. 因為這兩個一個是11%麵筋. 另一個是12,8%麵筋含量
對話截圖二:
然後突然跳出一個人( 這裡簡稱229)她說:
詢問的人是德國人. 這就是她非常懂德國麵粉的原因, 我也非常驚訝為什麼你不用Mehl550 或1050?
我真的有被譏諷到! 所以我的戰鬥力來了....
我回: 就算是德國人. 也有可能有錯誤的資訊. 請你查一下這個麵粉廠的表格. http://www.drax-muehle.de/files/user_files/download/Internationale_Mehltypen.pdf
我當初來這裡把麵包做成石頭就是對於麵粉的磨法不清楚. 你應該試著改變你的觀念. 蛋白質並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項目. 要做好麵包應該從了解自己手上的麵粉開始
對話截圖三四五: :
我又加話: 我確實有加Mehl1050在這個麵包中. 這就是我選這圖案的原因. 這是因為我知道整個麵包會變成甚麼樣子. 之所以這個麵包沒有高筋粉的發瘋長相是因為受Mehl1050影響( 當然還包含蕎麥還有全麥粉. 但我忘了提) 而不是Mehl405
229轉換成德文寫字: 老實告訴你. 看蛋白質含量是不正確的.Mel405 被篩得很細. 所以麵粉已經沒有力量了. 但如果你可以用Mehl405 做好麵包, 我替你覺得高興!
( 請問. 各位認同嗎?如果認同的請你離開這個粉絲頁. 我每天分享經驗真的不想有這種粉絲~)
我回: 我確實有跟Brotdoc談過這件事. 可能你可以問他然後覺得他比較可信. 這部分我無法幫你舔傷口
我又加: 被篩得很細緻並不表示蛋白質被篩掉了.
229: 我不知道你在說甚麼? 但請務必替我向Dr. Björn Hollensteiner問好!
( 這就是說她非常清楚這個人是Brotdoc)
我回: 蛋白質含量不會因為研磨很細就消失掉. 它存在於整顆麥子. 取決於麥種
我又說: 之所以提到Brotdoc 是因為你用德文回我. 所以我覺得你可能對那個語言比較清楚.
你可以說我太敏感. 但當有人要跟我在英文社團裡用德文溝通就是因為他想要凸顯自己是" 懂德國" 的. 但說實在.德國人自己都在公開場合承認自營麵包烘焙業一家一家倒的原因在於快速生產的麵包工廠把它們擊垮. 為什麼? 因為不懂甚麼是" 好的麵包" ? 連麵包店都用預拌粉是要怎麼了解麵粉?
我其實很累.
來談一下昨天的這個圖案.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我這樣下刀而不是像這吳郭魚要這樣的下刀? 因為當你使用的麵粉不同. 爐內膨脹也不同. 所以雖然水量沒有差距很大. 但下刀的力度和方式不能一樣. 我如果在魚的兩邊都下重刀. 這隻魚會縮起. 你可比較一下鯨魚的尾巴烤前烤後. 我明明就是畫一隻尾巴粗的魚啊! 因為會擠壓. 唯一失敗的是鰭的刀下太重! 所以分離了!
這隻鯨魚有另一個比較麵團可以知道麵團的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foodchainmenu/posts/1219799004879012
但我在Totoro身上畫一整圈還在兩端下刀就是為了要讓整隻完全朝上. 這樣烘烤的整隻才會比旁邊黑.
我要怎麼了解這些?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啊!
說實在. 很累很累... 因為我不知道能改變多少人的觀念. 但這樣以我的名字就先入為主認為她比較懂的人應該不只她一個...
該從夫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