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與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風暴」的研究除了在傳染病領域受到重視外,也與癌症研究有關。
白介素6(IL-6)是對SARS-CoV-2產生免疫反應中的關鍵因子,因此針對COVID-19的抗IL-6治療藥物的使用現已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並且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本文是作者提出IL-6在癌症研究的角色和COVID-19中的作用,並說明從癌症研究中學到的經驗可能如何影響SARS-CoV-2研究,反之亦然。
「細胞因子風暴」一詞最初用於描述移植物對抗宿主,而引起不受控制的全身性炎症反應。最近,「細胞因子風暴」已在傳染病領域中廣泛使用,並被用來描述不受控制的全身性過度製造細胞因子。
這種過高的細胞因子引發多種病理表現,包括非傳染性疾病、神經變性和腫瘤。「細胞因子風暴」中的全身性過度激活的免疫狀態可能導致血管滲漏、凝血疾病、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
在最近十年的癌症研究中,IL-6特別受到重視。其自身可作為腫瘤發生和抗凋亡信號的驅動器,也是癌症風險、診斷和預後的關鍵生物標誌。
作者從過去的研究發現IL-6在腫瘤發生前的發炎反應中有關鍵的作用,特別是肺癌。同時也回顧了目前正在應用於COVID-19大流行時阻斷IL-6信號傳導的治療方法,而反思當前的大流行與癌症研究之間的交互影響。
他們分別從「癌症的發炎風暴」、「COVID-19中IL-6 的角色」、「鎮壓風暴—抑制IL-6的治療方式」(包括:IL-6抑制劑、BTK抑制劑及類固醇)等方面提出見解。
簡言之,IL-6在癌症生物學和抗癌治療中的作用以及關於IL-6在COVID-19中作用的新興知識在這兩個研究領域之間產生了有益的對話。例如,COVID-19研究得益於肺癌細胞實驗的結果。
此外,“細胞因子風暴”的一部分來自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介導的IL-6,這些知識幫助我們更了解CAR T治療反應、腫瘤進展和COVID-19感染。由於IL-6在COVID-19和癌症中均具有關鍵作用,因此研究COVID-19對癌症患者的作用將是了解其在腫瘤進展中是否造成協同作用的關鍵。
例如,如果癌症患者被SARS-CoV-2病毒感染,腫瘤細胞是否容易受到IL-6激增的影響?而IL-6的激增與惡性進展有關,是否會因而導致更壞的結果?因為減少IL-6的產生可能既有利於癌症治療,又可以減輕COVID-19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因此是否應該用抗IL-6治療劑治療癌症患者? 當前一些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評估抑制IL-6在COVID-19以及造血和淋巴細胞惡性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中的使用效果。
儘管在臨床試驗中正在研究許多抑制IL-6產生的方法,但問題仍然存在:哪些COVID-19患者對抑制IL-6的治療方式效果最好、應使用哪些指標評估其獲益的可能性?直至目前為止這些治療... 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111/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Cell Press - Cancer Cell - 2020-10-02
Cytokine Storms in Cancer and COVID-19
■ Author:Casmir Turnquist, Bríd M Ryan, Izumi Horikawa, et al.
■ Link: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35610820304931?via%3Dihub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11/02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btk抑制劑 在 古天后炒股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點止冧巴咁簡單|百濟神州趁整固收集
百濟神州(6160)是市值超過2,000億元的生物科技公司,主打自主研發的兩款熱門靶點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及 BTK(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的藥物,兩款靶點未來數年內相信在國內市場分別會有逾百億人民幣的銷售。而百濟神州為先頭部隊之一,估計會擁有不少市場份額,公司在這範疇上早已贏咗起跑線。
百濟神州的PD-1產品百澤安同樣的適應症亦於去年底獲批准上市,今年4月還獲批第二項適應症(治療尿路上皮癌 UC),後來亦遞交了治療肺癌相關適應症的上市申請。雖然醫保的「頭啖湯」已被信達生物(1801)獲得,百澤安上半年銷售只得約4億人民幣,但以公司有逾千人的銷售團隊規模,預期公司若能在今年餘下時間的醫保談判成功,百澤安仍可在市場中佔一席位。
市場上第一款BTK抑制劑是由外企艾伯維及強生聯合研發出來,其產品去年銷售高達70億美元。而百濟神州的百悅澤則是全球第三個BTK 抑制劑產品,去年第一項適應症(套細胞淋巴瘤 MCL)已於美國獲批上市,今年6月同樣的適應症,以及另一適應症(成年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也在國內獲批上市了。百悅澤擁有與其他靶點聯合療法的可能,尤其在血液科相關的適應症,如百悅澤的藥效能優越,產品將可在全球市場上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有逾40年歷史的美國藥企安進(AMGN)去年11月與百濟神州簽訂了腫瘤藥戰略合作協議,並斥資27億美元入股百濟神州成為大股東,跟安進的合作協議,令當時沽空機構狙擊的行動無功而回。加上今年一系列星級基金公司的增持,令市場對的公司價值更有信心。後來百濟被納入港股通,更令股價表現如虎添翼。隨着公司的研發管線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明年或有擁有8至10款已商業化的產品在列,將為百濟神州這個雙核心的產品模型帶來更驚人的收入增速。
技術走勢方面,股價創下193.1元新高後回落,開始在180元水平整固,於10日線及20日線水平徘徊,但並未有回落回補上升裂口,預期只要完成整固,有望再展升浪再創新高,現價買入穿170元止蝕博再創新高直指200元。
古天后
#300likes30shares #古天后 #點止冧巴咁簡單 #蘋果日報
利益申報 :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於本文章刊登之時,筆者個人或/及其客戶可能隨時買入或賣出相關證券及衍生工具。
免責聲明 :
本網頁純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要約、招攬、邀請、誘使或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請獨立思考及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或文章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誌或本人無關。
依家我嘅聊天室已經停止免費試用, 直接課金入來聊天室啦:https://bit.ly/2BmeAhZ
立即下載秒投:https://link.stockviva.com/L9J41qUp01
對聊天室有任何疑問,可以直接聯絡秒投小編:電郵 cs@stockviva.com
注意:本人僅在 "秒投App" 及其網站內開設聊天室,本人並沒有與其他網站,或以外的平台,開設過任何通訊群組,亦沒有任何所謂的「私人whatsapp 群組」「Telegram 群組」等等,為保障大家利益,切勿加入任何類似群組。
btk抑制劑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產業訊息>2019年FDA批准48個新藥 學名藥創新高前3季1171項
根據FDA發布的總結報告Novel Drug Approvals for 2019。2019年FDA共批出48個新藥,其中小分子藥物(Small molecule drugs)24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新藥(Antibody-Drug Conjugate)3個。相比2018年59個新藥,2019微幅減少11個,但學名藥批准卻創歷史新高,2019前3季共批准1171項。
新藥和生物製劑(biological product )的上市通常意味著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新療法。並為美國醫療保健方面帶來進步。2019年獲FDA批准的新藥,其中一些產品是創新新產品,從未在臨床實踐中使用過。
在小分子藥物,值得關注的是,百濟神州研發的BTK抑制劑zanubrutinib,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R/R)邊緣區淋巴瘤(MZL)。這是FDA批准第一款完全由中國公司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在美國上市。
另外, AbbVie(艾伯維)的口服藥物JAK1抑制劑upadacitinib,用於治療自體免疫中度至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RA)。醫藥市場分析機構EvaluatePharma預測,upadacitinib全球銷售額在2024年將高達25.7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暢銷抗風濕藥物。
楊森製藥(Janssen Pharmaceutical)用於治療晚期膀胱癌的erdafitinib,是製藥市場上首個針對膀胱癌的標靶藥物,也是FGFR抑制劑中首款獲批准的藥。
輝瑞(Pfizer)治療罕見遺傳性罕見病TTR類澱粉沉積症所引起的心肌病變(cardiomyopathy caused by transthyretin mediated amyloidosis, ATTR-CM)的新藥tafamidis,預估到2024年為輝瑞帶來10億美元營收。
諾華(Novartis)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藥物siponimod,是15年來首次及唯一被批准用於治療續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藥物。全球有200萬人受多發性硬化症影響的患者。
此外,3個ADC新藥包括,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的enfortumab vedotin-ejfv、用於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血液癌藥物polatuzumab vedotin-PIIQ、以及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成人乳癌的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nxki。
雖然新藥數量減少,但學名藥批准數量卻持續增加,根據2019年FDA財會年度報告,2019前3季共批准了1171項學名藥,其中935項屬於完全核准,236項為暫時性核准(tentative approvals),打破了2018年總共971項的紀錄。
2019年學名藥批准創歷史新高,與4月卸任的 FDA前局長 Scott Gottlieb有很大關係。Gottlieb 積極配合川普政府的砍藥價政策,致力於加快學名藥及生物相似性藥品(Biosimilars)的審核,並改善了 FDA 評量基因治療等創新療法的處理程序。
2017、2018獲批的新藥、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數量皆創下新高。2017的新藥為46項,2018年是59項,更是首度以罕見疾病的31項孤兒藥批准最多。
資料來源:
https://www.gbimonthly.com/2020/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