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大相談室】 新世界葡萄酒的南北戰爭
.
🍇葡萄酒發源於歐洲,一般會把葡萄酒分為舊世界與新世界,舊世界當然就是指歐洲,而新世界葡萄酒的代表國家主要為澳洲、紐西蘭、南非、智利、阿根廷、以及美國,其中只有美國位於北半球,其他新世界產區都在南半球。
.
南北半球的春夏秋冬是相反的,歐美的聖誕節是在靄靄白雪中度過❄️,但當時的南半球卻是夏天☀️,不過雖然整個季節週期相差半年,但近年南半球葡萄酒的產量與品質都已然不容忽視。
.
美國加州是新世界葡萄酒最具代表性的產區,40多年前那一場著名的「巴黎品酒會」,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加州酒在盲飲品嘗中,打敗了法國最頂尖的紅白酒,從此一炮而紅。
.
🔍1976年巴黎品酒會中紅白酒的冠軍都是加州酒莊,歷史都不久,釀酒師與法國的釀酒世家沒有淵源,也沒有去法國酒莊學過釀酒,但這些土法煉鋼的初生之犢,卻讓十位法國專家評審難以分辨,最終擊敗了法國最優秀的紅白酒,不僅打破了法國專家的眼鏡,也打破了法國酒界的自尊。
.
由於加州葡萄酒果味甜美濃郁,在短時間內容易得到評審的青睞,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葡萄酒主要的功能是佐餐,一頓飯的時間下來,舊世界的葡萄酒層次與變化較多,往往整體的感官享受就會略勝新世界一籌。
.
事實上,近年來經常有法國酒與加州酒的盲飲競賽,法國酒通常輸多贏少,雖然法國酒的地位與價格並不因此而降低,但加州酒卻也因而聲名大噪,也因此加州酒常常被認為是新世界葡萄酒的霸主;不過近年來澳洲酒火速竄起,已經直追加州酒在新世界一哥的地位。
.
⏱時間回溯到1998年,一些知名的加州酒廠受邀去澳洲參加酒展,當年參展的酒款多達數千種,酒展也同時舉辦各類組的葡萄酒盲飲競賽,邀請有公信力的專家來當評審,結果曾經在巴黎痛宰法國頂級酒的加州酒,在澳洲踢到了鐵板,評分遠遠不如一些知名度較低的澳洲酒。
.
加州酒廠自從1976年巴黎品酒會揚名立萬之後,聲勢扶搖直上,尤其在盲飲競賽中幾乎無往不利,怎會把這些籍籍無名的澳洲酒看在眼裡? 他們把競賽失利歸因於水土不服,認為應該是加州酒長途運輸到澳洲、顛簸旅程造成酒質不夠安定,而絕非是澳洲酒的品質勝過加州酒。
.
第二年在舊金山舉辦的加州最大規模葡萄酒展,美國東道主也邀請了澳洲酒廠前來參展,並一起參加了各類組的葡萄酒盲飲評分競賽,結果遠道而來的少數澳洲酒以寡擊眾,不但大部分都拿到各類組的金牌,也勇奪酒展競賽的總冠軍,澳洲Rosemount酒廠更得到了該屆舊金山大賽頒發「年度最佳酒莊」的最高獎項。
.
各位知道後續的劇情發展為何嗎? 答案就是:美國從此再也不邀請澳洲酒廠前來參賽,而且美國的知名酒莊也不再去澳洲參加比賽了。😂🤣
.
澳洲的葡萄酒起步較晚,因為酒莊的歷史不夠悠久、名氣也不夠響亮,所以只能靠舉辦酒展與競賽來吸引買家的注意;澳洲每年有規模的葡萄酒展不下十幾場,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墨爾本酒展。
.
除了各家酒莊在展場提供試飲與解說之外,主辦單位也會邀請知名的葡萄酒專家評審,替參展的酒款評分,並依分數高低區塊在各個類組中頒發🥇金牌、🥈銀牌、與🥉銅牌,而且每個類組都會在得到金牌的酒款之中選出一個冠軍。
.
🏆而最重要的一個冠軍,就是”新近上市年份紅酒”這個類組,會額外頒發「吉米華生大獎」(Jimmy Watson Memorial Trophy)。
.
由於每年參加酒展的酒款多達數千種,要得到這個「吉米華生大獎」總冠軍非常不易,過去50多屆酒展以來,只有三款酒曾經拿過二次以上的「吉米華生大獎」,包括號稱「南半球第一好酒」的Penfold’s Grange、以及西澳明星酒莊Cape Mentelle的Cabernet,都各拿過二次大獎,而戰績最輝煌的,當屬Wolf Blass酒廠的Black Label紅酒,共拿過四次大獎,而且有三次是連續三個年份蟬聯總冠軍。
.
Wolf Blass的Black Label紅酒其實在台灣已販售超過20年,大家並不陌生,這支酒我各個年份喝過不下20次,我形容它是「從不犯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果味甜美香氣豐滿,品質始終非常穩定,而且從第一杯喝到最後一杯口感都很一致。
.
我曾經把一瓶1993年份的Black Label在酒窖中陳放15年再來品嘗,結果跟15年前的差距變化並不大,沒有更好也沒有變差。
.
這一款Black Label其實可以說是專門為比賽而誕生的紅酒,因為它使用的葡萄品種比例每個年份都不同,而且來自相距超過300公里的不同葡萄園,這個概念就像是把法國波爾多與勃根地的葡萄拿來混釀,完全沒有酒款的風土可言,對於法國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
而它的目的就是藉由不同產區、不同品種的混釀,可以克服每年天候差異造成的葡萄品質不穩定,最終得以釀出口味始終如一又果味濃郁的紅酒。
.
正因如此,Black Label在盲飲評分時總是比其他酒款討喜,在只有幾分鐘時間一決高下的葡萄酒競賽中,屢屢獲得高分。
.
澳洲酒因應比賽而調整釀酒方式的作法,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消費者買不買單的結果;而從澳洲酒近20年來的產量與市占率逐年攀升看來,許多消費者顯然是接受的。
.
澳洲這個南半球突起的異軍,正以它自創且獨特的風格,挑戰北半球美國的新世界葡萄酒盟主地位,而這一場南北半球葡萄酒之戰的結果究竟會是如何?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ape mentelle紅酒」的推薦目錄:
cape mentelle紅酒 在 跟T大一起尋找物超所值的葡萄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大與澳洲酒的邂逅 - 前言
.
Wolf Blass的Black Label,中文叫做"禾富黑牌紅酒" ,大家應該都聽過,它最顯赫的事蹟就是曾四度拿到澳洲的Jimmy Watson's Trophy,但各位知道什麼是"吉米華生大賞"嗎?
.
澳洲酒最喜歡參加比賽,因為他們最擅長比賽!
.
1976年的巴黎品酒會,默默無名的幾款加州酒,痛宰了法國最頂級的波爾多紅酒與勃根地白酒,時隔30年,專家們針對當年一模一樣的紅酒再比一次 (因白酒已太老已未必適飲),結果冠軍依舊是加州紅酒奪得,繼續把波爾多的頂級酒款巴頭搧耳光;加州酒到底夠不夠優、耐不耐陳年,至此再無爭議。
.
而加州紅酒看似在競賽場上萬夫莫敵,卻不知其實天外有天、酒外有酒。大約19年前,加州酒去參加澳洲的酒展競賽,結果大部分金牌盡入地主澳洲酒之手,加州佬鍛羽而歸,覺得以他們曾大勝波爾多的比賽實力,怎會輸給這些澳洲鱷魚小兒? 於是加州酒莊一致認為是因為旅途顛簸,影響了酒的口感,澳洲勝之不武,加州酒落敗是非戰之罪。第二年換澳洲酒去加州的舊金山來參賽,結果澳洲的各款紅酒,遇神斬神遇鬼殺鬼,最後一舉囊括了一脫拉庫的金牌與各類組冠軍,還奪得"最佳酒廠"的最大金賞!從此之後,加州酒就幾乎不再去澳洲酒展參賽了。
.
講了這麼多,還沒講到"吉米華生大賞"對吧? 不急~不急~俺這就來繼續講。
.
話說澳洲酒固然有其特色,但因起步較晚,又沒遇到巴黎品酒會那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只好藉參加比賽拿獎牌來突顯身價。澳洲酒不但喜歡出國比賽(第一個出國比賽拿獎牌的就是Lindemans),而且在澳洲國內也是各種酒展+比賽到處辦,對於這麼愛拿葡萄酒PK比賽的國家,究竟哪一個大賽獎項才是「澳洲人心中最具歷史傳承的大獎」?
.
答案就是每年在墨爾本舉行的大型酒展---"皇家墨爾本葡萄酒展" 的 Jimmy Watson's Trophy 吉米華生大賞。這個大賽中有許多參賽類別,其中最重要、最有意義的,就是"新上市的干紅酒"這個類別,它規定參賽者必須是二年以內的紅酒 (不然你拿一隻成熟顛峰老酒來跟年輕酒比賽,豈不勝之不武?),而拿到這個類別的金牌的酒之中,會再選出一個唯一總冠軍,就頒給它"吉米華生大賞"!
.
現在,你瞭了吧?
.
皇家墨爾本葡萄酒展從1884年就開始舉辦,第一年只有13家葡萄酒參加,迄今已發展成一個有三千多家參展者的大型酒展,而Jimmy Watson's Trophy係從1962年開始(因為Jimmy Watson就是在1962年過世,為了紀念他而以此命名這個獎項),每年都頒給年輕紅酒類別的總冠軍(Trophy),Wolf Blass的Black Label共拿過四次Jimmy Watson's Trophy,戰績彪炳。
.
除了Wolf Blass的Black Label以外,迄今還沒有其他酒款曾拿到過三次吉米華生大賞的,而拿過二次大賞的紅酒,共有二款,第一款是Penfold's Grange (Shiraz),第二款則是Cape Mentelle酒廠的Cabernet;前者Grange各位應該都不陌生,號稱南半球第一紅酒;而後者Cape Mentelle則是西澳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酒莊,也是我心中澳洲最好的紅酒之一。
.
cape mentelle紅酒 在 尤詡鑫醫師 Dr.Robert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V旗下酒莊:LVMH締造香檳帝國
人們總以為LVMH因LV而聞名,卻不知道MH分別是香檳和白蘭地幹邑的傳奇品牌酩悅(Moet-chandon)和軒尼詩(Hennessy)的第一個字母拼寫。這些冒著氣泡的發酵葡萄果汁,堪稱液體黃金,遠比那些名牌包包和禮服還要昂貴稀有。
低調的MH
作為世界第一奢侈品牌集團,貝爾納。阿諾領導下的LVMH集團在這片常年被風吹拂的葡萄種植園上,悄無聲息地構建了自己的香檳帝國,低調而不張揚。因為任何一個香檳酒瓶上,你都找不到公司的名字標注,甚至沒有香檳產地的標誌性酒莊立在酒瓶前方。
酩悅-軒尼詩(Moet-hennessy)已經構築出一個完整的香檳帝國,旗下六大香檳莊,梅西耶(mercier)、酩悅(moet chandon)、凱歌(veuve clicquot)、慧納(ruinart)、唐培裏儂(dom perignon)和庫克(krug)。六家香檳酒莊歷經幾百年演變和輝煌,員工多達1800人,業內估測的營業額17億歐元,淨利潤則高達36.7%。要知道,在整個LVMH集團中,即使是最為人知迪奧、路易威登這些頂級品牌的時裝和箱包,其最高利潤率也只能達到32%。難怪金融分析家評論它是“冒氣泡的黃金”,即便在金融危機時期,它的股票也格外抗跌,而且,隨著消費市場的復蘇,LVMH公佈的最新資料讓它的股票近期接連上漲。
香檳品牌:
酩悅香檳(Moet & Chandon):成立于1743年,主營香檳。
香檳王(Dom Pérignon):成立于18世紀,主營香檳。
凱歌香檳(Veuve Clicquot):成立于1772年,主營香檳。
庫克香檳(Krug):成立于1843年,主營香檳。
梅西耶香檳(Mercier):成立于1858年,主營香檳。
修納爾香檳(Ruinart):成立于1729年,主營香檳。
紅酒品牌:
伊更堡(Chateau d'Yquem):成立于1593年,主營高級葡萄酒。
軒尼詩(Hennessy):成立于1765年,主營幹邑。
Domaine Chandon(California):成立于1973年,主營香檳及加州葡萄酒。
Bodegas Chandon(Argentina):成立于1959年,主營香檳及阿根廷葡萄酒。
Domaine Chandon(Australia) Green Point:成立于1986年,主營香檳及澳洲葡萄酒。
雲灣(Cloudy Bay):成立于1985年,主營新西蘭葡萄酒。
曼達岬(Cape Mentelle):成立于1976年,主營澳洲葡萄酒。
紐頓(Newton):成立于1984年,主營加州葡萄酒。
安地斯之階(Terrazas de los Andes):成立于1999年,主營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