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預判塔利班將掌權,俄羅斯上週已大軍壓境 土庫曼等三國 表達對塔利班不信任 俄羅斯與阿富汗的九年戰爭歷史糾葛 使俄羅斯比美國更了解阿富汗》
塔利班士兵 開著繳獲的美製悍馬車,進入阿富汗西南 尼姆羅茲省首府紮蘭季,這是塔利班打下的首個省會城市。
聲音來源:Sky News新聞:這是阿富汗4月時各省的地圖,紅色部份是塔利班控制的領土,當北約撤軍後有著迅速的變化,而這些省會城市在6天內已全部淪陷
塔利班士兵:這城市已經在掌控之中,我們的戰士正在城裡巡邏
Indus News主播:塔利班已占領了加茲尼省的首府,成為一週內淪陷的第十個省會
聲音來源:TRT World新聞:武裝分子威脅要奪取阿富汗34個省會中的16個,而有18個省面臨落入他們手中的威脅
塔利班為爭取最大的談判籌碼,發動的閃電攻勢所向披靡,阿富汗政府軍的潰敗速度出乎美國意料,
只能再派轟炸機遏制塔利班的攻勢,但美國人空襲後可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 是大量平民的傷亡
聲音來源:France 24新聞:這所位於赫爾曼德省首府的高中,在遭阿富汗政府軍空襲後所剩無幾
聲音來源:央視新聞:在阿富汗的西部城市赫拉特,當地居民被告知躲到安全的地方去,然而砲彈來襲時,他們根本無處可躲
赫拉特居民穆斯塔法:我當時正在去姊姊家路上,結果炸彈擊中了我,我的肝臟動了手術,我的胳膊和腿都受傷了,兩條腿已經截肢了
在赫拉特的這家醫院,一週內已接收超過200個平民傷者,而東北的庫納爾省無情的砲火摧毀許多人的家,當地一所學校成了避難所,但這裡什麼也沒有,孩子們只能睡在地板上,睡在椅子上,睡在石頭地上
聲音來源:阿富汗難民:戰火已經把我們的村莊毀了,所有人都離開了自己的家,我們到這學校有十幾個晚上了,我們的孩子病了,根本沒有人管我們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言人 Ravina Shamdasani :平民傷亡繼續增加,關於可能構成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違法行為的報告不斷出現,我們都知道城市戰導致數十名平民喪生,我們以前見過太多次了,在阿富汗自7月9日以來,僅僅在四個城市,拉什卡加 坎達哈 赫拉特和昆都士,至少有183名平民喪生 1181人受傷,其中包括兒童
逃避戰火的難民湧入相對安全的喀布爾市郊,官方統計,至少77000個家庭流離失所,這裡缺藥品 缺食物,甚至沒有乾淨的飲用水
DW主播:塔利班現在在阿富汗現在全國範圍內取得進展,迫使許多阿富汗人逃離 大多數人向西越過邊界前往伊朗,許多人繼續從那裡進入土耳其,而媒體報導說 每天有越來越多的移民湧入
逃離戰火的難民長途跋涉數千公里,期待在歐洲獲得庇護重生,土耳其近來就捕獲多起由人蛇協助的阿富汗難民大軍,歐盟邊境管理局說,今年7月從巴爾幹的非法入境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7%
,地中海再現險象環生的海上偷渡,重演當年敘利亞內戰的人道主義危機。而為避免難民入境,西邊的巴基斯坦基本上已關閉所有與阿富汗的通道,2640公里的邊境線,已完成90%的圍欄阻隔,並派兵24小時巡邏警戒。
俄羅斯第一頻道主播:距離阿富汗邊境不遠的塔吉克斯坦,開始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在美國倉促撤離後,那裡的局勢急劇升級
而在阿富汗北部的塔吉克 烏茲別克與土庫曼,則用更激進的方式 隔絕阿富汗內戰帶來的安全隱憂,自7月起就與俄羅斯在邊境線上舉行大規模的反恐軍演,演習假想有2500名武裝份子,自阿富汗非法入境,由俄羅斯Su-25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先進行空中壓制,再由裝甲兵地面掃蕩。基於同為「集安條約組織」成員,俄羅斯對這些中亞國家有集體安全上的義務,而軍演針對當前的阿富汗局勢,背後更有俄羅斯與塔利班間,充滿仇恨與不信任的歷史糾葛。
聲音來源:CNN紀錄片《Cold War》:喀布爾 阿富汗 1978年4月 一場軍事政變使得左翼掌權
1978年,激進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在蘇聯支持下成功政變,在阿富汗推動無神論的共產主義,除了「鬥地主」式的土地改革,更讓婦女摘下面紗,與男性平起平坐接受教育。但在保守的農村,這樣的改革被認為,威脅伊斯蘭的基本教義。
阿富汗伊斯蘭毛拉(教士) Sahar Gul:共產黨想要變革神的律法,他們想要毀掉伊斯蘭傳統
於是 許多穆斯林開始加入「聖戰」 反抗無神論的共產主義,阿富汗陷入動盪,這讓蘇聯在1979年揮軍南下,此時與蘇聯處於冷戰對抗的美國認為有可趁之機。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布里辛斯基:是的 首先解決伊朗,然後是阿富汗和宗教分子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裡辛斯基向總統卡特報告,蘇聯若趁阿富汗危機向南滲透,將進而掌控波斯灣油田,他建議支持阿富汗的「聖戰」 並透過巴基斯坦 援助軍火,布裡辛斯基更親自到前線,對「聖戰士」喊話助威。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布里辛斯基:那頭的土地都會是你們的,有一天你們都要回去,因為你們會戰勝,奪回自己的家園,拿回清真寺,因為你們的訴求正確,真主在你們這邊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布里辛斯基:我們開始透過各種途徑給聖戰士提供武器,比如 一些蘇聯製武器是從埃及和中國來的,甚至從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政府弄來蘇製武器,當然他們都得到我們物質的獎勵,同時,我們從阿富汗的蘇聯軍隊買武器給聖戰士,因為那支軍隊太腐敗了
除了武器和資金,美國CIA也秘密訓練聖戰士的武裝行動,其中包括賓拉登的基地組織及創建塔利班的毛拉 穆罕默德歐瑪,這讓蘇聯陷入阿富汗戰事泥沼,有1.5萬人喪命異鄉,最終在1988年黯然退兵。
而塔利班給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所帶來的夢魘並沒有就此結束,境內恐怖襲擊不斷,俄羅斯因此在前蘇聯三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租用軍事基地並部署重兵,緊盯著阿富汗局勢的變化。
俄羅斯國防部長 紹伊古:我們看到ISIS(伊斯蘭國)積極地從不同的地區往那裡(阿富汗)移動,包括從敘利亞和利比亞
俄羅斯防長紹伊古稍早透露莫斯科方面的情報,並前往塔吉克商討軍力部署,這次從俄羅斯中央軍區派出參加軍演的各類軍事裝備,將暫時擺在塔吉克與阿富汗邊境旁的201軍事基地,雖然沒有跡象顯示俄羅斯會重蹈覆轍,再次揮軍南下,對當前的阿富汗進行軍事幹預,而塔利班也已向莫斯科輸誠,表明會切斷與恐怖組織的關係,但歷史因素讓莫斯科對塔利班,充滿著不信任。
https://youtu.be/MYAMll2ggA8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她是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也將成為第一位自願卸任的德國總理。在位十六年期間,Angela Merkel 經歷了各種危機,支持者說她是團結大家的務實領袖,批評者則爭論她缺乏了能讓德國與歐洲更強大的遠見卓識。梅克爾本人說,她已盡力,問心無愧。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
「dw news live」的推薦目錄: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雙十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DW New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DW News livestream | Headline news from around the world 的評價
- 關於dw news live 在 DW 中文- 德國之聲- Live 的評價
dw news live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 經濟學人:增溫3度地球將無安全之地》
{稿頭}
1) COP26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2)頻繁極端天氣事件
2021年1月西班牙百年暴雪。三月新南威爾斯百年一遇水災。五月莫斯科創60年高溫紀錄。七月歐洲洪水、北美熱浪野火、鄭州、印度和倫敦暴雨。氣候科學家們承認似乎已無法及時預測極端天氣的強度。
3)全球暖化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加劇極端天氣,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指出,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氣溫上升3度,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氣溫上升4度,南北極冰層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4)巴黎協定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還要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年零碳排。
5)海平面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報告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內文}
聲音來源:Euronews主播(2021.1.11):「西班牙當局加速清理,超過百年來,該國有紀錄下最高降雪量。」
聲音來源:7News Australiar記者(2021.3.20):「往下游處,位於新南威爾斯中北海岸的塔瑞鎮,淹沒水中,近20個海岸小鎮居民被要求撤離,創紀錄的降雨帶來豪大雨量。」
聲音來源:Arirang News主播 (2021.5.18):「莫斯科5月中旬氣溫,出現60年來最高紀錄,這樣十分異常的亞熱帶高溫,通常出現在俄羅斯南部的夏季中旬。」
聲音來源:ABC News主播 (2021.7.26):「美西野火極度危險,現在13州竄燒85處大型野火,空氣品質警告擴展到東岸,今天(7.26)稍晚波士頓才剛發布空氣品質警告。」
聲音來源:DW News記者(2021.7.26):「在印度下了數週大雨後,吸滿雨水的山坡地液化坍塌,下方村莊整個消失。」
聲音來源:Sky News記者 (2021.7.26):「不到一個月內,倫敦部分地區兩度經歷嚴重淹水,雷暴雨橫掃倫敦南部和東部。」
暴雪、強降雨、野火竄燒、高溫破紀錄,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占據新聞版面,橫跨南北半球,極端天氣加劇的來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全球暖化」,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就指,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3度的話,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地球將瀕臨失控的全球暖化,在這個未來,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聲音來源: Channel 4 News記者:「北極暖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還快,過去30年來,北極以每10年增加攝氏0.81度的速度暖化,比全球均溫上升快三倍。
氣候科學家 Emily Shuckburgh:「北極冰層融化,北極海洋會淡化,如果淡化後的海水流進北大西洋,會打亂洋流,對整個北半球帶來巨大影響。」
2015年起草的巴黎協定,以工業革命前,也就是1850到1900年為基準,要求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理想狀況限制在1.5度以下,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影片旁白:「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歷約200年,在這期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助長地球增溫,溫度上升邁向攝氏2度的半路中。氣候科學家表示超過2度限制的話,將會造成致命熱浪、乾旱和野火更頻繁,地球大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
聲音來源:France 24記者:「氣候學家表示,如果目前的行為和污染持續不變的話,全球氣溫恐增加攝氏4度,將帶來更凶狠的天氣事件。」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4度的話,我們將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地球,南北極的冰都會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最新解凍後的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但即便在這裡,夏季也熱到無法種植作物,除了沿岸地區以外,沒有東西買,生產者也沒有東西可賣,移民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氣溫上升3度的地球,熱帶國家將熱到無法從事戶外活動,兩極冰層縮減無法逆轉,海平面上升的單位將以公尺來計算,上升4度,人類將上演生存大戰,那麼多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減碳目標,對控制地球升溫有多少幫助?「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估算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中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零碳排也要落實。
影片旁白:「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發現兩個顯著的問題,首先國家設定的減排目標,不夠大膽足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且即使所有國家都達到減排目標,氣溫在接下來70年,估仍會上升超過攝氏2度,進入22世紀以後仍會持續增加。再者國家根本沒有達到減排目標,即便是保守的減排目標。」
影片旁白:「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過去10年來的做法,地球氣溫最快在2040年就會達到上升2度的限制,可能在2060年達上升3度。唯有盡快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落實巴黎協定。」
造成地球升溫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這10年內,全球燃煤發電每年都必須減少14%,才能邁向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但剔除燃煤發電,一直是國際難以達成共識的議題,7月下旬在義大利拿坡里舉辦的G20環境部長峰會和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氣候會議,在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上,都無疾而終。
影片旁白:「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中40%來自煤炭,但氣候變遷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髒空氣每年造成7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和抽菸一樣致命,燃煤釋放的污染物,會進入人體肺部,經由血管擴散,甚至進入腦部。」
而且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消失,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剩下的有一部分消失在岩層或風化中,要花上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中心前主任 柳中明(2010):「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頻繁的兩種極端現象,會不斷出現。整體的溫度上升在未來的十年,現在可以預測到2020年,可以看到快速上升的情況。」
2010年公開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2度C」,探討全球暖化的衝擊,當時預見的未來,現正發生中。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提出的內部報告指出,都會區經歷越來越嚴重的空污和極端高溫,沿岸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引發的水災加劇。
影片旁白:「還有其他11個沿岸城市,包括美國4個城市,都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衝擊,印尼首都雅加達已開始下沉,環境學家警告,三分之一的雅加達地區,未來30年內將被淹沒。」
報告還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且在預期最糟糕的狀況下,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教授 N.H. Ravindranath:「短期來看,唯有因應氣候變遷做出改變,長期要減緩影響,基於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我想唯一辦法就是因應措施,如何進一步改善預警系統,如何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礎設施。」
DW記者:「在1990年代遭遇嚴重水災後,荷蘭決定讓河流有更多空間,就像這條在馬斯垂克市旁的河流,在這個地區禁止興建任何工廠和房屋。」
面臨頻發的極端天氣,能適應的國家就能生存下來,全球氣溫上升超過3度的話,地球將面臨無法逆轉的浩劫,無論國家強弱,恐都在劫難逃。
https://youtu.be/8A954Ql6i_c
dw news live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治鬥爭 疫情升溫 南非爆發打砸搶燒大騷亂》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金磚五國之一的南非,自上週五開始陷入無政府狀態,9個省的各個城市的購物中心和倉庫遭到洗劫或縱火,商業街道的商店也遭打砸搶燒。南非最大德本(Durban)與理查茲灣運作更遭衝擊,全球最大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7月15日已通知客戶,已關閉部分碼頭,理查茲灣更是重要的煤炭、鐵礦砂出口港,年貿易額達60億美元。
官方統計,南非這場全國性的打劫行動,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不少人是在搶劫賣場的推擠踩踏中喪命,更成為1994年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最大規模的騷亂。南非官方將這次騷亂,歸咎於前總統祖馬不滿入獄服刑,煽動支持群眾示威,最終才引爆大規模的動亂。
祖馬與曼德拉一樣,在南非黑人民族解放運動中,都曾經坐牢、流亡海外,但掌握權力後,曾經的民族英雄開始崩壞,任內涉及多項收賄和性侵醜聞,娶了6任妻子,並挪用公帑修建他在老家的官邸豪宅,2018年遭逼退位後就遭到貪腐調查,但祖馬拒不配合,最終落得藐視法庭而入獄。
支持祖馬的示威活動,在上週五於祖馬老家的「誇祖魯-納塔爾省」展開,但隨後演變成全國性打劫商店的大騷亂,這和南非根深蒂固的貧富差距有關。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數據,20%的南非人控制70%的財富,而當前疫情更催化了這矛盾。
南非天然資源豐富,祖馬任內帶領國家躍升金磚五國之一。但原物料熱潮一過,南非經濟被打回原形,失業率攀升、民怨四起。而遭Delta變異病毒肆虐的南非,近一週日均確診人數逼近兩萬,數波的封城管制,讓原本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稍早公布的全國失業率達33%,6000萬人口中有1000萬人在挨餓,而官方每個月350南非蘭特、約700台幣的補助金已經到期,6月底再祭封城管制,民眾生活已無以為繼。參與打劫的大多數民眾,許多是因封城在家、三餐不繼,餓了好幾天後,無奈跟著大隊人馬出來覓食。
總統拉瑪佛沙最後不得不派出超過兩萬名的軍隊,協助警方維持秩序。這次騷動的損失已無法估計,但這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可能讓未來數週的食品與藥品短缺。而抑制疫情的疫苗接種計畫也因騷亂導致多個疫苗接種點,不得不喊停。這場因政治紛爭加上新冠疫情在南非形成的動盪,仍在持續。
{內文}
一家位於南非德班市郊的建材工廠 正遭當地民眾洗劫,另一處商場外頭更排起長龍,他們並非前來購物,而是衝進賣場裡,把能吃的 能用的全部搬走。人們已無視於官方針對疫情所下的外出禁令,許多人更因封城在家已三餐不繼,餓了好幾天後,無奈像是喪屍般的跟著大隊人馬出來覓食。鄰近的南非鐵路警察,最後不得不採取行動攔截 狂射催淚彈與橡膠子彈後,民眾開始四處逃竄,不少人死於推擠踩踏之中。
南非德班警員 :像是死亡之路,像是波灣戰爭,下面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你繼續往前走,汽車被燒毀,路上的汽車失事,他們洗劫了一切,工廠大火倉庫在燃燒,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搶劫
不滿軍警的圍勦,群眾從無奈轉為憤怒,遭洗劫一空的賣場,最後被一把火 燒成灰燼。
DW主播(聲音來源):搶劫者一夜之間,洗劫了沿海城市德班的一家購物中心,另一個購物中心位於誇祖魯-納塔爾省首府附近地區,在周日被燒毀後成了廢墟
Global News新聞(聲音來源):賣場劫案從西部城市德班,到約翰尼斯堡及其周邊的購物中心,全被洗劫一空
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郊區的商場,同樣遭數千民眾闖入行搶,勢單力薄的警方,一開始束手無策,在一旁伺機而動,射了幾發橡膠子彈,反被民眾以石塊回擊。鄰近約翰尼斯堡的凱特勒洪,員警則衝進一家商場近距離開槍壓制,嚇得洗劫商場的民眾不知所措 四處逃竄。
Sky News記者:這個商場的所有商店都被洗劫一空,但他們也在放火摧毀
商場店主:看看這裡一團混亂,花了12年的生意 1天就完了,就這樣結束了,我在這裡做生意,我幫助這裡的社區,而這是他們的回報
南非這場自(7月)10日開始的全國性大騷亂,遍及9個省的各大城市,已知造成至少72人死亡,更成為1994年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南非最大規模的動亂。
南非總統 拉瑪佛沙:在過去的幾天幾夜裡,發生了我們民主歷史上罕見的公共暴力行為,財產遭到破壞和損毀,商店被洗劫一空,守法公民受到威脅和恐嚇,這種暴力可能確切的源於具有政治目的的個人的聲明與活動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將這次的騷動歸咎於前總統祖馬的煽動。
南非憲法法院代理副首席大法官 Sisi Khampepe(6.29):Jacob Gedleyihlekisa Zuma(祖馬)先生判處 15 個月監禁
祖馬在上個月底遭南非憲法法院以藐視法庭罪判入監15個月,原因是他一直不配合9年總統任職期間,涉嫌敲詐勒索 貪污 欺詐等罪名的調查。今年79歲的祖馬出身卑微,是一名傭人的兒子,沒受過正規教育,17歲就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投入反種族隔離運動與曼德拉等黑人領袖,在南非西南的羅本島坐了10年黑牢,隨後流亡海外,1990年才回到家鄉,1999年,祖馬出任南非副總統,但掌握權力後,曾經的民族英雄開始崩壞,任內涉及多項收賄和性侵醜聞,遭曾經的老戰友時任總統姆貝基解除職務。
時任南非總統 姆貝基(2005):最好解除尊敬的祖馬,作為副總統的職責及內閣成員
(這個案子判決無罪),祖馬雖面臨多項指控,但最後仍全身而退,且做為非洲民族議會的左翼領袖,祖馬展開政治上的復仇,2007年成功挑戰開除他的姆貝基,成為非洲民族議會黨魁,而南非總統由國會選出,並由執政黨領袖出任,祖馬也在2009年登上權力顛峰,出任南非總統。南非天然資源豐富,祖馬任內帶領國家躍升金磚五國之一,但原物料熱潮一過,南非被打回原形,失業率攀升 民怨四起。但當時已70歲的祖馬仍活力十足,大張旗鼓迎取小他31歲的第6任妻子,且挪用公帑 修建他在老家的官邸豪宅,(還錢 還錢),自己搞壞的名聲,更拖著執政的非洲民族議會下水,民意支持率急降,黨內同志不得不發難倒戈。
南非選舉委員會官員 Bontle Mpakanyane(2017):我們宣布西里爾·拉瑪佛沙同志,為非洲民族議會的新主席
祖馬的際遇,如同他把前任總統趕下台一樣,現任總統拉瑪佛沙,以同樣的劇本,2018年逼著祖馬退位,隨後就遭到貪腐調查,但祖馬拒不配合,最終落得藐視法庭而入獄。
南非前總統 祖馬:不經審判就入獄,和種族隔離不經審判拘留,沒有什麼不同
然而,祖馬仍有相當政治能量,官方指控,他的女兒利用社交平台煽動,特別是家鄉祖魯族人相信, 祖馬是遭政治迫害,這讓祖馬在上週入獄後,在南非形成兩極化的輿論,示威行動也在祖馬老家誇祖魯-納塔爾省展開,但隨後演變成全國性打劫商店的大騷亂,這和南非根深蒂固的貧富差距有關,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數據,20%的南非人 控制70%的財富,而當前疫情更催化了這矛盾。
Moeletsi Mbeki 南非經濟學家:南非黑人之間的不平等現象急劇增加,所以你所看到所發生的事,部分原因是因為怨恨,那些曾經動員窮人反對種族隔離,並向他們承諾將擁有更美好未來的領導人,他們讓領導者有更好的未來,但大多數人經濟上停滯不前
約翰尼斯堡社區官員:是你偷了,你就放回拖車裡
騷動過後,軍警搜查約翰尼斯堡一處貧民區,讓民眾坦白從寬,繳回自商場偷來的商品。
約翰尼斯堡市民:這無關於祖馬或什麼,而是關於貧窮,我的妹妹,你無法躲避,人們餓了,沒有工作,我們無法躲避
約翰尼斯堡市民:是的,我也是被迫的,所以我問自己,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我怎麼生存,我口袋裡只有兩蘭特
參與行竊的民眾,幾乎人人喊冤,都說自己只是為了活下去,事實上,遭Delta變異病毒肆虐的南非,近一週日均確診人數逼近兩萬,數波的封城管制,讓原本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稍早公布的全國失業率達33%,6000萬人口中有1000萬人在挨餓,而官方每個月350南非蘭特,約700台幣的補助金已經到期,6月底再祭封城管制,民眾生活已無以為繼。
南非救助兒童會執行主席Steve Miller :是的,這有政治因素,但歸根結底,人們都餓了,他們很生氣,他們很沮喪,這樣的事一爆發,混亂肯定野火燎原,這些都是深層次的問題,而新冠疫情和封鎖的壓力鍋爆開,一切都浮出水面
CNN記者 David McKenzie:士兵在約翰內斯堡開出了裝甲運兵車,試圖保持一種有秩序的氛圍,他們站在這裡排成一列 人數不少,但他們確實有帶實彈的步槍
總統拉瑪佛沙最後不得不派出軍隊,協助警方維持秩序,這次騷動的損失已無法估計,但官方警告,這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可能讓未來數週的食品與藥品短缺,倖免於難的一些商場與加油站,如今已排起長龍,而抑制疫情的疫苗接種計畫,也因騷亂導致多個疫苗接種點不得不喊停,這場因政治紛爭與新冠疫情,在南非形成的動盪仍在持續。
https://youtu.be/hi-z3WiWe8o
dw news live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她是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也將成為第一位自願卸任的德國總理。在位十六年期間,Angela Merkel 經歷了各種危機,支持者說她是團結大家的務實領袖,批評者則爭論她缺乏了能讓德國與歐洲更強大的遠見卓識。梅克爾本人說,她已盡力,問心無愧。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網站 (相關文章 / 影片):https://ssyingwen.com/ssep53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2:27 第一遍英文朗讀
4:41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6:26 額外單字片語
23:33 第二遍英文朗讀
———
臉書社團 (朗讀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303238204895759/
朗讀內容參考了
France24: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10826-merkel-germany-s-eternal-chancellor-prepares-to-leave-the-stage
The Harvard Gazette: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9/05/those-who-have-known-angela-merkel-describe-her-rise-to-prominence/
AP: https://apnews.com/article/europe-business-health-coronavirus-pandemic-fb1b1e7e87232054548e7ab5d6a7d8a8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interactive/2021/merkel-germany-legacy/
DW: https://www.dw.com/en/germanys-angela-merkel-declares-yes-i-am-a-feminist/a-59127993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Standpoint (stand) 立場
Take a stand 表態立場、站出來
Angela Merkel 梅克爾
Chancellor of Germany 德國總理
Quantum chemist 量子化學家
Berlin Wall 柏林圍牆
Socialist 社會主義
Communist 共產主義 的
East Germany 東德
Soviet Union 蘇聯
West Germany 西德
German reunification 兩德統一
Eternal Chancellor 永久的總理
Popularity 受歡迎的程度
Baton 接力棒、指揮棒
Counterbalance 抗衡
Crisis manager
Steady 穩定
Pragmatic 務實的
Countless 無數的
Global crises 全球危機
Moderate 溫和不偏激的
Unifying figure 團結大家的人物
Visionary 有遠見的人
Muddle-through style
European Union (EU) 歐盟
Queen of Europe 歐洲女王
Pragmatist 非常務實
Dominatrix 母夜叉、女狂人
Hitler 希特勒
Mother Teresa 德蕾莎修女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全球金融危機
Debt crisis 債務危機
Bailouts 脫困救助金
Refugees 難民
Syria 敘利亞
Migrant 移民
Poll(s)
Bundestag 德國聯邦議會
Outgoing
Twilight
Dusk
Pomelo 柚子
Grapefruit 葡萄柚
♥️ 喜歡時事英文 podcast 嗎?♥️
你可以支持我繼續錄製 podcast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podcast #德國 #梅克爾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國際新聞 #英文新聞 #英文聽力 #taiwanpodcast
dw news live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傳統市場人潮眾多是高群聚風險場所,為避免人潮造成防疫破口,高雄、台中跟基隆等縣市,昨天都各自喊出市場分流,希望民眾按身分證尾數單、雙號自主分流。高市府一早到各市場稽查實聯制及人流管制措施,並強調無法配合者,6月1日起將會要求停止營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5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dw news live 在 雙十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天晚上9點左右實況分享玩具或是塗裝,
因為時間不太固定,推薦大家按下鈴鐺追蹤喔。
實況台:https://www.youtube.com/c/雙十祭/live
訂閱我:https://goo.gl/7nQ1Hv
粉絲團:https://goo.gl/lVIDcO
dw news live 在 DW News livestream | Headline news from around the world 的推薦與評價
DW News goes deep beneath the surface, providing the key stories ... 909 watching now Started streaming on Nov 15, 2022 # DwNews #LiveNews. ... <看更多>
dw news live 在 DW 中文- 德國之聲- Live 的推薦與評價
Media/News Company. Like. Liked. HomeVideosPostsPhotosLiveCommunityAboutEvents. Past live videos. 菲律賓總統大選直播| | By DW 中文- 德國之聲. ... <看更多>
dw news live 在 DW New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W News livestream | Headline new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DW News goes deep beneath the surface, providing the key stories from Europe and arou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