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癌標靶用藥 4點日常細節緩減皮膚副作用】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中部一位七十歲黃婆婆,兩年前在他院被診斷出轉移性肺腺癌並接受口服標靶用藥治療,但半年前卻改用另款口服用藥。家人觀察到黃婆婆大約一個月前,下腹部開始出現紅疹,起初不以為意,但紅疹漸漸蔓延到胸下、骨盆甚至是大腿局部,家人不捨黃婆婆搔癢難耐且紅疹處蔓延,趕緊求助臺中醫院皮膚科治療。
經吳家華醫師詳細診治下,發現黃婆婆是因標靶藥物治療而引起乾燥性皮膚炎,在開立皮膚炎藥膏並叮嚀勤擦乳液後,婆婆的狀況已大幅改善,僅留下褐色般的色素沉澱。
吳家華醫師表示,標靶藥物如艾瑞莎(Iressa)跟得舒緩(Tarceva)都屬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的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腫瘤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生的目的,同時,人體的皮膚角質細胞及其毛囊、皮脂腺,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高達七成的病患在使用標靶藥物後會產生副作用,包括丘疹膿疱樣出疹、皮膚乾燥、皮膚搔癢、甲溝炎、睫毛粗長症等等。
吳家華醫師進一步指出,更有其他標靶藥物,相對也會出現皮膚副作用,像是手足皮膚反應、皮膚色素脫失、表皮腫瘤等。
吳家華醫師說,癌標靶的皮膚用藥,外在反應時間不一,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除了少數嚴重的患者必須暫停藥物使用,大多數患者經過數月的治療後,就會漸趨於穩定。另外,在使用藥物治療前,首先要加強皮膚保溼、其次是養成防曬的習慣,再來要避免外來刺激及過度清潔,最後則時時觀察自身膚質狀況。
吳家華醫師提醒,標靶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新藥陸續被研發上市,對病患是一大福音,卻也伴隨相關皮膚副作用,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及繼續使用藥物的意願。一但開始出現副作用等相關症狀,可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儘早接受藥物治療得到良好控制並改善生活品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肺癌治療 專題 - 蘇炳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大多數不吸煙的亞洲肺腺癌患者,其患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如何檢驗基因突變? 0:17 (二) 基因突變如何影響肺癌的個人化治療? 1:32 (三) 針對EGFR...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抽菸怎還會得肺癌?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因,即使藥物治療近年有長足的進展,5年存活率仍低於20%,目前仍是國人癌症死亡頭號殺手😱
‼本院最新研究:臺灣有一半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 9 成得肺癌的女性也都不抽菸,與 #體內酵素突變 大有關係,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Cell》上,並榮登本期封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院化學所陳玉如特聘研究員、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本院院士)與跨單位研究團隊以 #蛋白基因體技術 建立東亞第一套結合深度多體學大數據及完整臨床資料,深度解析 #不吸菸肺癌患者 可能的致病機制,研究有三個重要發現⭐⭐⭐
#發現一
✅肺癌與人體內酵素APOBEC 突變特徵的高低有關
罹肺癌患者中,74%從未吸菸年輕女性(小於60歲)和所有無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突變的女性患者的APOBEC突變特徵程度較高,可能為女性早期肺癌的驅動因素,可能成為早期診斷和免疫治療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發現二
✅與生活中致癌物有關
暴露於致癌物(吸菸、毒化物、油煙、防腐劑、空汙、金屬化合物等)也會引起基因突變,其中年長女性(大於70歲)突變程度較高。化學致癌物代謝和解毒過程及特定途徑的活化可能影響腫瘤癌化、惡化和免疫調節異常。不過確切致癌物分子有待未來進一步研究鑑定。
#發現三
✅發現新亞型肺癌,透過惡性特徵發現早期罹癌患者
臺灣肺癌患者在EGFR基因上會發生Del19和L858R二種突變,若發生L858R突變,存活率較低。此次將肺腺癌分為五個亞型,其中有一個從未被發現的「類晚期」亞型的早期肺癌。此亞型可區分二種突變的的 #惡性特徵 差異。因此,臨床醫師未來有機會可藉判斷有無此類惡性特徵,發現早期肺癌患者,提供密集觀察和選擇適合佐劑加以治療。
此次成果為臺美合作「癌症登月計畫」的重要里程碑,是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學腫瘤分析聯盟(CPTAC)#首次 和國際聯盟團隊(臺灣)攜手合作發表研究成果。透過跨國族群癌症病人的大數據分享及比較,可更精確探討亞洲非抽菸族群致癌機制、檢測及治療的線索,加速癌症精準醫療的實現。除中研院之外,由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提供病人檢體、臨床數據及檢測技術等。研究經費主要來自科技部、中研院及臺灣大學。
#中研院 #化學所 #陳玉如 #癌症登月計畫
#東亞第一套解析不抽菸肺腺癌之多體學大數據
#肺癌 #蛋白基因體 #APOBEC #Cell #封面
🔺論文全文:https://reurl.cc/626v1y
🔺更多細節: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59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wo new studies released July 9th, 2020 in Cell unravel the biology of lung adenocarcinoma (LUAD) using a suite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that, combined,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disease than ever before. Using a diverse cohort of smokers and non-smokers, male and fema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searchers from the 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 and the International Cancer Proteogenome Consortium (ICPC) draw out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LUAD tumor progression, identify biomarkers, and propose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Although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significant populations of never-smokers also develop lung cancer. While never-smokers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20%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aiwan more than 50% of patients are never-smokers, and many with early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high number of East Asian LUAD never-smokers present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ICPC-Taiwan team, led by Drs. Yu-Ju Chen and Pan-Chyr Yang with colleagues from Academia Sinica,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Taiwan and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UK,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mechanisms of this disease in 103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a focus on early stage.
🔺More: https://reurl.cc/0o3aAA
#lungadenocarcinoma #LUAD #CPTAC #ICPC #AcademiaSinica #AS #Lungcancer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Micheal Lin的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醫碎碎念 #訊息傳遞路徑 #MAPK_pathway #
【MAPK 信息通路的 3D 動畫】
我們身體裡的細胞除了維持內在環境的平衡,也和外界刺激有頻繁的互動;這些互動常常是由荷爾蒙、細胞外基質、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產生一整串複雜的生化反應,最後改變細胞的行為——「細胞信息傳遞」是生理和藥理的基礎,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課本上讀過,但是將一整條信息通路畫成精彩又真實的 3D 動畫,你看過嗎?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中文譯名為「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掌管細胞裡多種基本生物程序,對於細胞增生、分化、移動、存活或凋亡特別重要,因此從事癌症研究的朋友都會對這一類的信息通路特別熟!
這個動畫中描繪的表皮生長因子(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通路,是最典型的受體酪胺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和 MAPK 通路之一:
小型蛋白 EGF 是刺激細胞存活和生長的因子,它在細胞外液遊蕩,找到了並結合自己最喜歡的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這個受體有一隻滑稽的腳腳,原來是受體酪胺酸激酶這個家族的特徵,有激酶的功能;它被 EGF 刺激到之後,與另外一個受體酪胺酸激酶 HER2 形成二聚體,兩個受體比雙胞胎更有默契、感情更好,兩隻腳腳晃來晃去之間,運用自己的激酶功能幫對方貼上磷酸標籤,這時 MAPK 通路的分子派對才剛剛開始!
這些閃亮亮的磷酸吸引了一群蛋白質好友來排隊:首先報到的 GRB2 把來自細胞外的信息傳給細胞內的可溶性蛋白們,例如 SOS。SOS 很花心,輪流和很多個小 GTP 酶蛋白 Ras 跳舞,讓信號被放大、擴散,跳著舞的 Ras 精神振奮,將 GDP 換成高能量的 GTP,一路沿著細胞膜離原來的受體越跳越遠。
Raf 看到了跳舞的 Ras 也很想加入,但是它的身邊有兩個 14-3-3 像嚴格的父母一樣死死地盯著、壓著自己(14-3-3 是我見過名字最奇怪的蛋白質之一,居然是它在色譜層析的溶析部份和在凝膠電泳裡移動的位置,會不會取得太隨便了點?)。
好不容易甩掉 14-3-3 的 Raf,終於可以一展身手,改變自己的形狀與 Ras 結合,很多對 Ras-Raf 聚在舞池當中放閃,吸引其他蛋白質的注意;但是只甩掉 14-3-3 還有與 Ras 結合是不足以激活 Raf 的,因此 Raf 的好朋友 SRC 遞給它一個磷酸,這個磷酸化比能量飲料還有效,興奮的 Raf 將信息傳給了更多細胞內的蛋白質,例如 MEK 和 ERK(這些蛋白質之間的互動都有各種熱心的支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s】幫忙拉進彼此距離、增加效率)。
不同於以上的其他蛋白,ERK 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被激活的 ERK 獨自踏上了細胞核之旅,路過細胞骨架、穿越形狀詭異的核孔門關,直到把信息傳給住在細胞核內的 MYC 才算完成了它的任務。MYC 是一個很厲害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負責轉錄多達 15% 的基因!原來 ERK 傳遞給 MYC 的是一面免死金牌,使它免於被蛋白酶體(proteasomes)像碎紙機一樣快速分解消化掉。
MYC 與好基友 MAX 形成雙聚體,成剪刀形坐在特定的 DNA 序列上,它們的工作是召喚組蛋白乙醯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在組蛋白上加上乙醯;因為 DNA 本身就帶有負電荷,也帶負電的乙醯使 DNA 與組蛋白分離,讓細胞核內的轉錄分子機器可以接近 DNA、開始表現這些基因。MYC-MAX 還有另外一招可以影響 DNA 的表現:和構造相似的 MAD-MAX 雙聚體結合,形成雙雙聚體,交叉聯結兩段 DNA。
透過這些非常複雜的細胞信息傳遞通路,小小的細胞外蛋白質 EGF 就足以啟動一整個系統的分子機器,把細胞搞得很忙,改變了整個細胞的基因表現模式,進而調節細胞的生長和行為。這條信息通路出問題可能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也就是癌症,難怪有史以來 MAPK 通路一直是癌症治療和藥物研發的研究重點!
現在可以觀賞這麼精美的動畫學生物學真是幸福,比死背課本上描述細胞信息傳遞的枯燥文字例如 Gs -> adenylyl cyclase -> cAMP -> PKA -> CREB 生動有趣多了,也更容易記住,真希望以前修生化和藥理學時,所有主要的信息通道都有這樣的動畫!
在修神經生理和藥理學時,我初嚐細胞信息傳遞的複雜,複雜到一位神經生理學教授說簡直是「惡夢的網路(web of nightmare)」,我問藥理學教授 Dr. Dana Selley:「細胞隨時都接收到一大堆不同的信號分子,細胞內的信息傳遞系統又那麼複雜,細胞怎麼不會搞糊塗了呢?」
Dr. Dana Selley 笑著回答:「會呀,那就叫病理現象(pathology)!」
【MAPK 信息通路的 3D 動畫】
我們身體裡的細胞除了維持內在環境的平衡,也和外界刺激有頻繁的互動;這些互動常常是由荷爾蒙、細胞外基質、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產生一整串複雜的生化反應,最後改變細胞的行為——「細胞信息傳遞」是生理和藥理的基礎,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課本上讀過,但是將一整條信息通路畫成精彩又真實的 3D 動畫,你看過嗎?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中文譯名為「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掌管細胞裡多種基本生物程序,對於細胞增生、分化、移動、存活或凋亡特別重要,因此從事癌症研究的朋友都會對這一類的信息通路特別熟!
這個動畫中描繪的表皮生長因子(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通路,是最典型的受體酪胺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和 MAPK 通路之一:
小型蛋白 EGF 是刺激細胞存活和生長的因子,它在細胞外液遊蕩,找到了並結合自己最喜歡的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這個受體有一隻滑稽的腳腳,原來是受體酪胺酸激酶這個家族的特徵,有激酶的功能;它被 EGF 刺激到之後,與另外一個受體酪胺酸激酶 HER2 形成二聚體,兩個受體比雙胞胎更有默契、感情更好,兩隻腳腳晃來晃去之間,運用自己的激酶功能幫對方貼上磷酸標籤,這時 MAPK 通路的分子派對才剛剛開始!
這些閃亮亮的磷酸吸引了一群蛋白質好友來排隊:首先報到的 GRB2 把來自細胞外的信息傳給細胞內的可溶性蛋白們,例如 SOS。SOS 很花心,輪流和很多個小 GTP 酶蛋白 Ras 跳舞,讓信號被放大、擴散,跳著舞的 Ras 精神振奮,將 GDP 換成高能量的 GTP,一路沿著細胞膜離原來的受體越跳越遠。
Raf 看到了跳舞的 Ras 也很想加入,但是它的身邊有兩個 14-3-3 像嚴格的父母一樣死死地盯著、壓著自己(14-3-3 是我見過名字最奇怪的蛋白質之一,居然是它在色譜層析的溶析部份和在凝膠電泳裡移動的位置,會不會取得太隨便了點?)。
好不容易甩掉 14-3-3 的 Raf,終於可以一展身手,改變自己的形狀與 Ras 結合,很多對 Ras-Raf 聚在舞池當中放閃,吸引其他蛋白質的注意;但是只甩掉 14-3-3 還有與 Ras 結合是不足以激活 Raf 的,因此 Raf 的好朋友 SRC 遞給它一個磷酸,這個磷酸化比能量飲料還有效,興奮的 Raf 將信息傳給了更多細胞內的蛋白質,例如 MEK 和 ERK(這些蛋白質之間的互動都有各種熱心的支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s】幫忙拉進彼此距離、增加效率)。
不同於以上的其他蛋白,ERK 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被激活的 ERK 獨自踏上了細胞核之旅,路過細胞骨架、穿越形狀詭異的核孔門關,直到把信息傳給住在細胞核內的 MYC 才算完成了它的任務。MYC 是一個很厲害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負責轉錄多達 15% 的基因!原來 ERK 傳遞給 MYC 的是一面免死金牌,使它免於被蛋白酶體(proteasomes)像碎紙機一樣快速分解消化掉。 MYC 與好基友 MAX 形成雙聚體,成剪刀形坐在特定的 DNA 序列上,它們的工作是召喚組蛋白乙醯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在組蛋白上加上乙醯;因為 DNA 本身就帶有負電荷,也帶負電的乙醯使 DNA 與組蛋白分離,讓細胞核內的轉錄分子機器可以接近 DNA、開始表現這些基因。MYC-MAX 還有另外一招可以影響 DNA 的表現:和構造相似的 MAD-MAX 雙聚體結合,形成雙雙聚體,交叉聯結兩段 DNA。
透過這些非常複雜的細胞信息傳遞通路,小小的細胞外蛋白質 EGF 就足以啟動一整個系統的分子機器,把細胞搞得很忙,改變了整個細胞的基因表現模式,進而調節細胞的生長和行為。這條信息通路出問題可能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也就是癌症,難怪有史以來 MAPK 通路一直是癌症治療和藥物研發的研究重點!
現在可以觀賞這麼精美的動畫學生物學真是幸福,比死背課本上描述細胞信息傳遞的枯燥文字例如 Gs -> adenylyl cyclase -> cAMP -> PKA -> CREB 生動有趣多了,也更容易記住,真希望以前修生化和藥理學時,所有主要的信息通道都有這樣的動畫!
在修神經生理和藥理學時,我初嚐細胞信息傳遞的複雜,複雜到一位神經生理學教授說簡直是「惡夢的網路(web of nightmare)」,我問藥理學教授 Dr. Dana Selley:「細胞隨時都接收到一大堆不同的信號分子,細胞內的信息傳遞系統又那麼複雜,細胞怎麼不會搞糊塗了呢?」
Dr. Dana Selley 笑著回答:「會呀,那就叫病理現象(pathology)!」
《歡迎使用臉書直接分享此文章,但如果想轉貼或刊登其他網站、報紙、書籍、媒體等,需經過作者陳昱慈(Rita Chen)本人同意,切勿侵害著作權。》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the MAPK Pathway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肺癌治療 專題 - 蘇炳輝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大多數不吸煙的亞洲肺腺癌患者,其患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如何檢驗基因突變? 0:17
(二) 基因突變如何影響肺癌的個人化治療? 1:32
(三) 針對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轉移性肺腺癌患者,近年的標靶藥物治療有什麽新突破? 3:22
(四) EGFR突變陽性的肺腺癌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一般什麽時候出現抗藥性?第二代的標靶藥物能否有效延遲抗藥性的出現呢? 5:2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5V2nyuKEa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P-BrVichfey3C3l_8F5Szo0ISVw)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肺癌EGFR突變標靶治療– 齊來認識「表皮生長因子」 的相關結果
表皮生長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生長因子的其中一種。 當細胞釋放出EGF時,這些因子會和自身或鄰近細胞表面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 ... <看更多>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免疫化學染色EGFR 與分子標靶治療 的相關結果
表皮生長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EGF)是一種生長促進因子,會接合到具有表皮 ... 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四種:(1)ErbB-1(即EGFR);(2)ErbB-2. ... <看更多>
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在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英語: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為EGFR、ErbB-1或HER1)是一類名為表皮生長因子家族(EGF-家族)的細胞外蛋白配體的細胞表面受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