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睇睇下《大叔的愛》,我老公突然問︰
「如果我好似KK咁中途轉基,你會唔會好似Francesca咁支持我?」
「.……吓~~~~?」
我完全反晒白眼,而佢開始執生
「唔使哩,如果之嘛。嗱,咁你成日問我呀嘛,如果有阿牧同KK又點揀?梓芊同阿牧又點揀?咁我咪又問返下你囉,如果之嘛,如果,如果。」
「你意思即係話,我成日問如果如果好無聊啦吓嘛?」
「邊係呢~生活就係無聊,無聊就係要FF。嗱,我就支持你FF田牧架,FF下梗係好啦,有得FF我都想FF多啲。講真,Francesca都幾正架,結婚20年都keep得咁好,唔似得有啲人……」
「你收皮啦!」
如果老公走去問「如果」,個結果就係我一個人霸晒部電視煲劇!
爽~
圖︰viutv
/
/#陪朋友去自修室追女神 結局篇《時光機》書展有售,洄水文化1A-E10
/ 其後提供郵購
/ 書店沒得賣
/ 『記不記得我們說過,要一起看櫻花?』仲爭少少先夠數出下集……🥺
#大叔的愛 #大叔的愛香港版
「francesca意思」的推薦目錄:
francesca意思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去小學演講,前半段花了滿多時間想探討 #閱讀 的概念,也是我博士論文結論的一部份。不過老師們覺得後半段圖像解析比較有趣XD 但我覺得台灣現在閱讀教育推動的亂象就是因為大家對閱讀的認知理解不同,包含上位做決策者,以及現場推行者,只想學快速應用而導致。雖然短時間內看起來百花繽紛,但根基不穩並不利於長期深耕發展。以下的問題歡迎大家想想看,提出自己的看法。
1.閱讀是什麼?假想你要在字典裡為閱讀下一個定義,你會怎麼描述?另外,你會說閱讀課本嗎?會說閱讀網站嗎?閱讀圖表?閱讀漫畫?看書/ 讀書/閱讀的差異是什麼?
2.素養是什麼?在我的中文概念裡,素養是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育部字典也是如此解釋)你對這個字的直覺是什麼?
3.合併以上兩個,你覺得「閱讀素養」是什麼?
4.教育專家說,「#素養」的新定義是知識+技能+態度,那這個和以前的「認知情意技能」有什麼不一樣?教育專家的新定義和我們一般人對這個字的定義是否有落差?
5.閱讀力=閱讀理解力?
6.閱讀理解策略該學到的能力,哪一個不是國語課該學到的能力?所以上閱讀理解策略,是不是代表國語課沒上好?那該改革的是國語課本和國語課教材教法,而不是另立一個名目上國語課該上的內容。
7.在學校老師選擇上課用的繪本標準是什麼?通常是內容可以搭配課程需要,在學校講故事選擇繪本的標準是什麼?故事內容有趣?有議題性?有人因為圖好看而選這本繪本嗎?有老師(除了藝術與人文老師)上課時除了繪本文字內容,會做圖案賞析嗎?
在學校用繪本(圖畫書)上課或講故事,忽略「繪(圖畫)」,只看「本(書)」,那就只是一般的書,沒有選擇繪本的意義,這跟用一本大部分空白一頁只寫少少幾個字的書意思差不多。
我覺得我的chrome很有人性,我每次要發長篇大論,尤其是跟批鬥教育有關的時候都會強制關閉,連剛剛已經存檔的都直接消失不見。
圖:My Friend Earth, illustrated by Francesca Sanna
francesca意思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成為勇於打破成規、突破框架的叛逆人才?
🎯我從《莫守成規》這本書學到:依據自己的專業和價值觀,在哪些地方選擇 #循規蹈矩,在哪個地方選擇 #叛逆突破。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rebel-talent/
「哥,你真是我們的好榜樣!」一個表弟在過年團圓的時候,對我這麼說道:「但感覺你距離我們好遠。因為……」聽著這段話的同時,我腦中浮現一股既矛盾又複雜的思緒:「我其實很叛逆呀!但……榜樣?」隨後幾天讀到一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自我認知的衝突。
【這本書在說什麼?】
《莫守成規》的作者是義大利裔的美國行為科學家法蘭西絲卡.吉諾(Francesca Gino),曾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英文書名「叛逆能力」(Rebel Talent),指的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身體力行。如果做法正確、程度適當,打破成規其實不會闖禍,反而能幫助我們領先。」
作者從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勇於打破成規、突破框架的叛逆人才,可以歸納成五大核心特質:(1)追求新鮮感,(2)發揮好奇心,(3)開拓視野,(4)擁抱多樣性,(5)忠於自我。這些特質幫助他們在人生中獲得了額外的優勢。
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作者行文的風格讓我一直想起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作者引用很多的奇聞軼事,穿插在各個章節段落之間,去帶出她想傳達的核心概念。閱讀的過程非常流暢,而且故事引人入勝,作者也從不同角度去剖析故事主角所具備的叛逆特質。
【叛逆能力測驗】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的官方網站有一個〈叛逆能力測驗〉(英文),可以透過線上測驗的方式,回答完30個問題,就能評判出你的叛逆能力屬於哪一個類別。結果總共有四種:「守衛」、「旅行者」、「攀登者」、「海盜」,每一種各自代表了不同面向的叛逆特質。
我自己做完測驗的結果是「攀登者」,得到的評語是:「你喜歡用新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你很自然地抵禦來自內在的壓力,例如對自己答案的過度自信。」比較擅長的是「開拓視野的能力」和「追求新鮮感的能力」,願意從不同角度解讀事情,也喜歡探索未知與擁抱風險。
相對而言,比較弱的是「多樣性的能力」和「追求真性情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測驗結果給出的建議是,我要試著抵抗來自外在的壓力,尤其是來自同溫層的聲音。具體的方法是尋找生活中,時常跟你意見不同、挑戰你的人,多試著去瞭解他們更多。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做個測驗看自己屬於哪個類別。
【循規蹈矩,還是勇於叛逆?】
文章開頭的故事,是我過年期間遇到的一段插曲,發生在親戚團圓的聚餐,歡樂寒暄接近尾聲的時候。其中一個表弟在弟妹的面前對我說:「哥,我覺得你真是我們的榜樣!但感覺你距離我們好遙遠,因為你都表現得像個模範生。雖然從求學到工作都很標準,但我們這些叛逆的孩子想跟你看齊都很難。」
當下我愣了一會兒,隨後客套地笑了笑,感謝他這麼說,然後補了些冠冕堂皇的勉勵。後來沉澱之後才漸漸想明白,原來在這本書的五大叛逆特質裡,以及我在〈叛逆能力測驗〉的所屬分類,恰巧說明了我「缺乏」、與「擅長」的特質。
1.展現真性情的能力(authenticity)
作者對這項能力的詮釋是一種「忠於自我」的態度,勇於嶄露自己的弱點,同時發展自己擅長的領域。作者說:「不藏拙,才能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堅固的關係。」在與弟妹的應退之間,這點我顯得十分缺乏。
我自己身為家中長子,也是所有弟妹們的長兄,總是盡力表現出完美跟標準的樣子,但現在看來反而事與願違。我不曾表現脆弱的那面,也沒分享過自己的求學、工作過程的掙扎與反抗,讓弟妹覺得自己雖然是一個完美的模範,卻怎麼追也追不上,因此感到遙遠的距離感。
戴上面具雖然保護了自己,卻失去了大家其實同樣平凡的同理,以至於無法產生共鳴。回憶之前讀《召喚勇氣》這本書時,專門探討「脆弱」的學者布芮尼也說過:「展現脆弱,才能與他人培養信任關係。」開誠布公能讓我們贏得信任,涉及顯露弱點時更是如此。
我們越是偽裝自我,壓力越大,幸福感越低,也越容易過勞殆盡。
2.多樣性的能力(diversity)
作者提到:「多樣性是鼓勵大家考慮各種觀點,促進我們準備更完善、發揮更高的創意、思考更深入。」接納多樣性的差異,而非只有同質性的聲音,才會人生與工作帶來更大的效益。在與弟妹歷年來的分享,我也缺乏多樣性的角度和建議。
在他們眼中的我,是學業表現不錯、順利進入大學、然後攻讀研究所、進入大公司工作、獲得升遷與轉職、繼續穩定工作的乖乖牌榜樣。鮮少跟他們提及的是,自己為何選機械系而非電機系?為何選大公司而非小公司?為何工作安穩卻選擇轉職?
與其用客套的話語勉勵「乖乖讀書」,或許真心地分享自己在不同選擇之間看到的「差異」,以及做出最終決定的「原因」,才是真正能引起共鳴的關鍵。這也提醒我,要在同溫層之外,觀察那些看似循規蹈矩的模板人物,與自己有哪些觀點上的差異。
在智識上越謙卑的人,就越願意參考與自己不合的觀點。在智識上謙卑的人,表現也較好,不管是在學校或在工作上都是如此。
3.開拓視野的能力(perspective)
書中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故事為例,說明如何突破框架思考更大的格局。如果我們想的是「能夠」做什麼,而非「應該」做什麼,思維會變得更寬廣:在做出決定之前,想像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在人生和職涯上展現自己叛逆的一面,與其遵照SOP「應該」做什麼的路徑,我做出不同選擇。不買房、不早婚,保留面對未知與潛在機會的彈性,以流動性的財務自由為首要目標。放下穩定與熟悉的舊職,轉職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內容。捨棄軍事化的工廠管理方式,嘗試與實驗不同的領導手法。
作者強調:「叛逆人才瞭解,不同的觀點能引導我們遠離老套過時的假設,轉進更深入、更有力的思維。」同樣開放且開拓的思維也發生在薩利機長身上,他認為:「所謂的『專業』不是一個靜態的終點,而是一個必須保持活絡的動態過程。」
叛逆人才不會不假思索就接受社會的角色、採納社會鼓勵的態度。他們會挑戰這種角色和態度,絕對不放過任何可以證明它們是錯的機會。
4.追求新鮮感的能力(novelty)
研究發現:「新鮮感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創意,以及整體表現。新鮮感也能增長我們的信心和能力。」我認為在年輕時叛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勇氣和衝勁決定哪些事情該追尋,然後快速地去嘗試,快速的去失敗。」
就像作者說的,人生中的波折不代表「失敗」,只是那些「嘗試過的東西」而已。例如我讀完《刻意練習》後回顧自己從「不是跳舞的料」學到跳好國標舞,以及開始嘗鮮經營部落格,從《恆毅力》學到加深面對失敗要有不畏艱難、越戰越勇的氣魄。可惜的是我不曾跟弟妹分享這些故事。
我自己感受很深的是,如果你是只是照著別人說的去做,而不加以思考,即使最後做對了,你可能還不知道為什麼成功。如果失敗了,還可能會怪別人為什麼這麼說。但如果你是自己做過的決定,若自己選擇且勇敢的嘗試之後,即使失敗,你會記得當初做決定的原因,從過程中學到更多。
在人類的大腦中,新鮮感和愉悅感深度交織:新鮮感產生驚奇感,驚奇感又帶來愉悅感。
5.好奇心是一種超能力(curiosity)
我很喜歡作者對於好奇心的見解,也就是提問的力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與他人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因為我們展現了真心想要了解對方,傾聽他人的想法,在更為個人的層面上認識對方。」提問等於給別人一個機會,分享他們個人的經驗和智慧,因而提高他們的自尊。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名言:「憤怒與好奇心無法同時存在。」我覺得這真的是調整憤怒情緒最好的用法。例如你認為很簡單的事,但組員為什麼可以搞砸?你與其大發雷霆發洩情緒,倒不如問自己,為什麼他會搞砸?為什麼他會理解成另外種做法呢?自己哪地方沒指示清楚嗎?
遇到跟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講出來的觀點,也不必馬上發脾氣或者情緒性反應。反而問自己,為什麼他想得跟我不一樣?基於什麼樣的立場讓他這麼想呢?有什麼資訊是我看到的跟他看到的截然不同?
缺乏好奇心的人,常常會落得很武斷,主觀,偏執…等等,不願意探索未知的態度。因此,好奇心不但是一種超能力,也是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用工具。叛逆人才保留了這份孩子般天真的好奇心,永遠一直問「為什麼」。
領導者可以由自己做起,率先表現得更好問、更好奇,在公司鼓勵大家發揮好奇心。
【後記】
硬要說《莫守成規》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故事跟理論說的很多,但是在「如何執行」的著墨顯得略為單薄。你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是怎麼叛逆的,也學到這些叛逆特質是怎麼個回事,但是回到自己身上該如何實踐呢?我自己是回顧自身經歷,把概念轉化為自己適用的方法。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地方在於,讓我回顧自己的經驗,去思考以前那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可以怎麼去調整跟改變。也回顧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怎麼樣在未來繼續保持跟發展,期許能延伸應用在更多不同的領域。
最後,我從這本書學到的是,並非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要懂得判斷,依據自己的專業和價值觀,在哪些地方選擇循規蹈矩,在哪個地方選擇叛逆突破。
我想,真正的藝術,不在於全有或全無,而是在光譜的兩個極端之間,透過自己的雙手去調配出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吧!
#莫守成規 天下雜誌 天下讀者俱樂部
francesca意思 在 iPhone 瘋先生- 有網友再問,為什麼他開啓天氣後星期一會出現 ...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到底是什麼意思?? 9 yrs Report. Francesca Lu,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francesca意思 在 Love is blind : After the Altar|盲婚試愛(內有暴雷- Netflix板 的推薦與評價
➀和Francesca只是朋友聊天,就像你跟朋友聊天吐心事一樣在自己感情敏感 ... 雖然對白直觀是這樣,但根據他們的語氣、氣氛應該不是這樣的意思,否則 ... ... <看更多>
francesca意思 在 旅遊部落客Francesca:一樣都是「律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NG英文邀請到旅遊部落客Francesca Francesca 在成為旅遊部落客 ... 說反話」的意思主持人:John Drummond 陽昊恩來賓:旅遊部落客Francesc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