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疫情而打亂了節奏,杜拜世博在近日也宣布延期至2021,因此想看見宛如一座充滿綠意縹緲避世所的義大利國家館,只能再等等了!
📍 大人物有 Telegram 囉!快快跟上➜ http://bit.ly/38z2n4d
📍 加入大人物 Line@➜ http://bit.ly/2BAh9di
📍 追蹤大人物 IG (@daman_tw) ➜ https://bit.ly/2WPPTD3
genoa國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斷橋炸毀 🇮🇹
「熱那亞斷橋悲劇,結束了嗎...?」義大利西北部的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a),28日進行了「莫蘭迪大橋」(Ponte Morandi)的拆除工程。這座在去年無預警倒塌的高架橋,當時釀成43死的悲劇;其重達4,500公噸的橋體殘跡,也在事發將近一年後炸毀拆除——但在拆除工程之後,新橋該如何搭建?舊橋倒塌的罪責釐清?後續發展才是義大利各界關注的焦點。
莫蘭迪大橋倒塌事件,發生在2018年8月14日。由於這座高架公路,是熱那亞西出連結南法的重要幹道,交通極為繁忙。事發當時,高達45公尺高的橋墩無預警垮掉,除了橋上35台汽車直接墜落,橋下一帶也都遭大橋壓頂,最終造成43人死亡,引發全義震撼。
根據《BBC》,莫蘭迪大橋崩塌的主因,是長年海風吹拂,侵蝕了懸吊橋墩的鋼條,加上該路段每年超過2,500萬的車次往來,長年積累才終於不堪載重而坍塌。
大橋崩毀後,義大利政府也在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負責維修與營運的民營公路集團「Autostrade」,以及背後掌權的「班尼頓家族」(Benetton),並爭議地要求對方「負起全責」。然而,義國政府的激烈姿態卻在國內引發了正反不同意見。
官方表示,早在悲劇發生之前,交通部及學界都曾多次對莫蘭迪大橋提出安全警告;在Autostrade的預算紀錄中,也早排出大橋維修計畫,顯見「早就知道橋體有安全疑慮」,但卻沒有對外警告。義大利政府因此揚言,要先對Autostrade先開罰1億5,000萬歐元,再「撤回Autostrade的所有公路營運特許權」...等懲處。
但反對派也駁斥,大橋早在1967年落成,過去建設與維持都由國營企業、甚至國家「負責」,接手不到10年的Autostrade究竟該承擔多少責任?存在疑慮。政府痛批跳腳的姿態,更被質疑是「民粹作秀」。
不過,在過去一年的口水戰中,究責爭議似乎沒有得到明確進展。莫蘭迪新橋的建設,目前已確認將由Salini Impregilo、Fincantieri兩間公司得標負責,並由義大利建築大師皮亞諾(Renzo Piano,其重要作品包含巴黎龐畢度中心、日本關西機場...等)操刀設計。在民粹政府的極力要求下,宣稱會在2020年4月落成。
出席舊橋拆除儀式的義國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也熱切高呼「拆掉舊橋,新橋蓋起來!」然而,莫蘭迪大橋塌坍責任歸屬,仍在雙方踢皮球下沒有答案,政府聲稱「撤回Autostrade公路權」的承諾,至今也沒人能確定還作不作數。
(Photo credit:法新社)
#義大利 #熱那亞 #基礎建設 #高架橋 #坍塌 #公路 #交通 #Autostrade #MatteoSalvini #LuigiDiMaio #Genoa #Italy #PonteMorandi #Benetton #traffic #Infrastructure #國際新聞 #轉角國際
genoa國家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義大利和南歐幾個國家,最缺的就是錢,而中國剛好可以用錢來拚這些外交,有效的突破歐元區剛通過的的投資審核法令。」
義大利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成為七大工業國(G7)第一個擁抱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引發歐洲國家批評,德國外交部長Heiko Maas警告,中國並非自由的民主國家,「只顧眼前的利益,會比原來預料還早嘗到苦果」,一些國家如果以為,與中國做生意能得到比較多好處,會驚訝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且醒來時才發現自己依賴中國。
Maas強調,中國毫不留情在全世界捍衛自身利益,歐盟國家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克服中國與俄羅斯等「巨人」帶來的挑戰。中國北京透過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投資,擴大對歐洲的影響力,歐盟成員對歐洲可能因此被分化多次表示憂心,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沒有直接批評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但強調「歐洲聯合行動會更好」。
義大利《羅馬日報》女記者Giulia Pompili遭中國大使館官員楊涵(音譯Yang Han)威脅,多次要她「停止說中國的壞話」,甚至還要拿走她的手機。該報在一帶一路的議題上與羅馬官方立場相左,對此事表示「義大利不是中國,羅馬也不是中國北京。」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地區負責人Cedric Alviani指出,中國外交官員類似鴨霸言行越來越普遍,民主國家必須對此作出回應,媒體與政界都不應接受類似壓力。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分析,中國利用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計畫的決定,在西方國家團結上製造破口,歐洲未來要擔心的是義大利為此協議,遲早暗地支持中國政策,中國企業近年大舉對歐洲國家投資,其中標的不乏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及具戰略價值的產業,歐洲內部對中國態度頗有分歧,有的歡迎,有的警戒。
在「一帶一路」架構下,中國與義大利勢必會簽署許多合約及協議,尤其是與重要港口Trieste及Genoa有關的協議;目前中國還不至於控制這些港口,但學者Philippe Le Corre認為,中國北京是在以地理經濟為背景的「包圍及部署行動」中插旗。
中國基金會研究中心學者Filippo Fasulo表示,對義大利而言,重要的是確保中國船隻從Trieste和Genoa進入歐洲市場,而不是從希臘的Piraeus經直布羅陀前往漢堡或鹿特丹卸貨。
習近平也將前往西西里島的Palerme,這個港口具有戰略重要性,可成為地中海的大型集散中心,過去10年間,在歐洲國家中,義大利是接受中國資本最多的第3名,累計達230億歐元,中國對法國也很有興趣,2018年,中國對法國企業投資超過55億歐元,但在法國目前對外資加強管制的氣氛下,後續收購案也許有變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中國交通建設公司(CCCC)、中國中信集團(Citic)等,專門投資戰略性基礎建設、品牌及尖端科技產業,因此,歐洲的態度逐漸轉變,開始視中國為競爭者,甚至是「影響全面的對手」,而非單純的夥伴。
義大利漢學學者Francesco Sisci認為,義大利的罪過是「沒有與盟友協調,就準備簽署這項涉及地緣政治的貿易協議」,且未考量美國對中國透過投資在歐洲戰略性培植勢力的疑慮,義大利地緣經濟學者Carlo Jean說,中國利用一個7大工業國成員,在西方國家的團結上製造了缺口,要擔心的是,「一帶一路」協議遲早會以義大利暗地支持中國政策為代價;義大利前經濟暨財政部次長Gianfranco Polillo也表示,希臘、葡萄牙、匈牙利都沒能成功讓企業歸企業、政治歸政治,尤其是須在人權議題上採取立場的時刻。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712142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190326/3829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