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能當減肥藥嗎?—談阿肯(AKK)菌的人類臨床測試結果]
有在發漏我粉專文章的人,應該對這位阿肯先生不陌生(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向他是個未來治療過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相關疾病的新星(甚至有研究推測它可以治療癌症)。老鼠跟人類的研究發現其機轉跟腸道通透性、胰島素抗性、血糖耐受性等有關,就連慢性蕁麻疹跟乾癬患者都可發現有AKK菌比一般人少的跡象。
這時科學家就會有個想法,既然在這些有疾病的人身上AKK都有明顯減少的跡象,那我們把AKK菌做成藥物,是否就可以治療疾病呢?
‼️就在今年7月,《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發表一項名為《在超重和肥胖的人體志願者中補充Akkermansia菌:一項概念驗證的探索性研究(藥物臨床試驗第二期)》,描述了一項首次在人體中進行的Akk菌補充實驗,由比利時的藥物研究團隊完成,主要來看作為藥物的安全耐受性跟對代謝相關指數的療效,次要看對腸道通透性跟菌相的影響。
➡️此實驗將32位體重過重及肥胖(BMI>25)的自願者隨機分派到3組,為期三個月:
(1) 安慰劑組(Placebo)
(2) 口服「活」的AKK菌(100億隻菌數/天)
(3) 口服「死」的AKK菌(100億隻菌數/天)—>不過此組的參加者一開始的胰島素抗性就比其他組有顯著意義高喔~~
➡️3個月後實驗結果如下:
✔️所有人均未出現不良反應,且耐受性良好。故長期(3個月)口服每天100億隻AKK菌在超重、肥胖和有胰島素抗性的患者身上是安全的。
✔️血糖相關: 安慰劑組的胰島素濃度上升,另兩組下降(約30%),不過Akk死菌組跟安慰劑的比較才有顯著意義的變化,活菌無。Akk死菌跟活菌組的胰島素抗性都有改善,而安慰劑組則是變差,但跟安慰劑組相較,只有死菌組有顯著意義的提高了胰島素敏感性指數(約30%)。另外,Akk死菌組DPP4活性(跟發炎有關的酶)顯著降低,顯示降低了炎症,但另兩組則無此變化。
✔️血脂相關: 與安慰劑相比,Akk死菌組總膽固醇顯著降低8.68%,而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降低7.53%,三酸甘油三酯降低15.71%,但活菌組則無此變化。
✔️體重相關: 與安慰劑組相比,Akk死菌組3個月稍微減輕了2.27kg的體重,約1.37kg的脂肪重,腰圍約1.56cm——但這一變化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Tammy Wang表示:3個月才2kg,以自身來說都沒達到5%的顯著意義體重減輕啊!!!🙄)
✔️最後,Akk死菌組顯著降低了許多跟發炎反應相關的指標(例如LPS、LDH、肝發炎指數、白血球)。表示可能透過改善腸道的通透性而降低全身組織包括肌肉的損傷。But‼️並沒有改變整個腸道菌相,沒有影響整個腸道菌的組成。
👩🏻⚕️王醫師評論:
👉死菌會比活菌有效其實不意外,早在之前2017年的研究就發現經過巴氏加熱滅菌後的AKK菌,其細菌外膜的Amuc_1100蛋白質的活性還存在,且可治療肥胖跟糖尿病的小鼠,因此巴氏滅菌後的死菌,可能消除了Akk活菌中某些「不必要」的物質,而保留了有用的amuc_1100。
👉AKK菌的死菌補充劑或許可改善某些代謝相關數值,但是對體重體脂幫助不大,這個結果完全在我意料之中,雖然肥胖跟菌相失衡的因果關係一直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在飲食不正常而造成肥胖跟脂肪的不正常堆積之下,許多好菌的「餓死」失去了跟壞菌互相制衡的能力,因此 造成身體各項保護力的下降跟炎症反應的發生。
👉「AKK菌的減少」並不是造成肥胖的「因」而是「果」,只是AKK負責分泌的黏液跟腸道壁的通透性最有關,所以補充不足的數量,可以改善某些腸漏症造成的相關發炎反應跟發炎產生的胰島素抗性,但源頭的飲食造成的「生態系失衡」「腸道菌叢多樣性下降」並無法改善,又是走回治標不治本的老路,從實驗結果的糞便中回收到更多的死菌,可以發現這些AKK菌只是跟一般西藥一樣,留下一些蛋白質補補腸道的破洞後,沒有留下任何可以繁衍的子嗣就離開了,以單純治療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效果來看,不如藥物(但是副作用比藥物少),更不如飲食的改變(飲食幾乎零副作用,而且血脂一個月可以降30-50%!!)
這個研究讓我想起遠古時期的「瘦體素」研究,人類天真的以為給肥胖的人打入瘦體素就能變瘦(在缺乏瘦體素基因胖老鼠身上發現打入瘦體素可變瘦),殊不知人類根本不缺瘦體素(脂肪細胞源源不絕分泌)呀!!!是因為脂肪增加太多造成的瘦體素抗性使得瘦體素不作用啊!!!
所以……不要妄想靠一個仙丹神藥不勞而獲變瘦了,改善腸道菌相跟受體素抗性、胰島素抗性,從飲食跟營養素著手,才是真正治本的方式😁
#連飲食都救不了的菌相失衡期待糞便移植💩
#阿肯表示英雄神話即將破滅了嗎😭
#生態系的問題不是單一物種可以解決
#防止物種滅絕不是關在動物園繁殖就好
#而要全面改進地球生態跟減少破壞
Reference:
1. Depommier, Clara, 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human volunteers: a proof-of-concept exploratory study." Nature medicine 25.7 (2019): 1096.
2. Plovier, Hubert, et al. "A purified membrane protein from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or the pasteurized bacterium improves metabolism in obese and diabetic mice." Nature medicine 23.1 (2017): 107.
ldh癌症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位68歲的病人,除了糖尿病及高血壓之外沒有特別病歷,他突然熱高燒,使用了多種抗生素都無法退燒。抽血檢查發現他的白血球及血小板低(白血球1.5、血小板5、血紅素10.1),而且出現肝功能衰退(ALT 3171、ALP及bilirubin正常)、LDH 1678,超聲波檢查發現脾臟腫大。骨髓檢查有下圖的發現。診斷是甚麼?還有甚麼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確診?
(答案如下)
...
...
...
...
...
...
...
...
...
...
病人所得的是嗜血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
組織細胞(histiocyte)是一種免疫細胞,負責在組織中進行吞噬作用,把致病原或者一些變壞的細胞呑掉。但在某些感染(如EBV病毒)、癌症(如Hodgkin lymphoma、aggressive NK cell leukaemia)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就可能會變得過度活躍,活躍得把正常的骨髓細胞都吞掉。圖中的顯微鏡圖片就顯示了組織細胞吞掉正常的骨髓細胞。另外,免疫系統放出太多的化學物質cytokines,也會做成其他症狀。
HLH的病人會有以下的血指數異常:高鐵蛋白(Ferritin,正常病人只有幾百,這個病人高達37718)、高空腹三酸甘油脂(Fasting triglyceride,我們這個病人是正常的)、低纖維蛋白素原(我們這個病人也是正常的)。
總的來說,HLH的診斷需要在下面8個條件中的5個或以上:
1. 發燒
2. 脾臟腫大
3. 血細胞減少
4. 高鐵蛋白
5. 高空腹三酸甘油脂或低纖維蛋白素原
6. 骨髓檢查發現細胞有呑噬活動
7. 低NK細胞活動(一般醫院的化驗室都沒有這個化驗服務提供)
8. 高soluble CD25(一般醫院的化驗室都沒有這個化驗服務提供)
HLH是很危險的疾病,死亡率可以高達50%。
HLH的治療方法是免疫力抑制藥物。我們的病人在接受了免疫球蛋白(IVIG)及類固醇治療後,慢慢退燒,血細胞及肝功能也慢慢回復正常。
ldh癌症 在 LDH 一種癌症標識物與TK1的對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LDH 一種 癌症 標識物與TK1的對比. 23 views23 views. Apr 15, 2018. 0. Dislike. Share. Save. Cellsmart Joh. Cellsmart Joh. 1 subscribe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