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榆芩牙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戴牙套如何改善牙齒亂和齒性暴牙的嘴凸|林榆芩醫師 暴牙其實有兩種 #齒性暴牙 以及 #骨性暴牙 齒性暴牙, 源於空間的不足。 就好比車位有限的停車場, 當車子太多時, 我沒有辦法將所有的車子, 都停進這個停車場的停車格內。 有限的牙弓, 為了容納所有的牙齒, 造成齒列擁擠、往前飆等狀況。 ...
「median點計」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PE 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學校沒有教的數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其實唔難Take It Easy - #語言偽術?從數學角度看澳門人收入 ... 的評價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median點計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 的評價
- 關於median點計 在 7 探索式資料分析| 資料科學與R語言 - Yi-Ju Tseng 的評價
median點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median點計 在 PE 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動相關學科 - 選科指南(學士學位)】
考得好嘅同學恭喜晒👍,開心之餘都要留意返修改Jupas課程選擇嘅時間就開始啦😎。大家可以喺2021年7月22日(上午10時)至7月24日(上午11時)期間的已分配個人時段內修改其課程選擇。相信大家都好煩惱Band A同B放咩科😵。以下小編就分享一啲Jupas選科上嘅技巧同要點:
🌟Band A一定要好好選擇。小編建議A1同A2要放比較穩陣嘅科,大家要根據自己嘅分數比較下2020年嘅收分🧐,有足夠分數先好選擇;而A3就可以放希望搏下嘅科目喇,建議分數係Median或Lower quarter加減一分🧮。
🌟Band B可以考慮另一啲符合興趣嘅科目🎯,不過都要符合返分數先好選擇。如果想保守啲嘅同事仔,甚至可以放一啲副學士或者高級文憑課程🤓!
🌟至於其他Band,同學仔可以放一啲次要選擇,雖然被收生機會相對較低,不過都唔係完全無可能被選中㗎👾!
🌟記得不論係Upper quarter、Median同Lower quarter都要睇清楚,考慮下搏唔搏得過,因為多一分少一分已經足夠影響到你入唔入到嗰科㗎😼!
小編盡力為各位體育人整合咗大學及大專院校提供嘅運動相關學士課程📖,仲列出埋計分準則同20年嘅Upper quarter(UQ)、Median(M)同Lower quarter(LQ)分數。而銜接課程係當你持有AD/HD資歷後,可以銜接上學士課程嘅選擇。祝大家順利入到心儀嘅科目呀😁!
1️⃣香港中文大學 (CUHK)
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教育學士 |Best 5 26(UQ) 26(M) 24(LQ)
運動科學與健康教育理學士(2年銜接課程)
2️⃣香港大學 (HKU)
生物醫學學士(運動學副修)| Best 6 41(UQ) 39(M) 39(LQ)
3️⃣香港浸會大學 (HKBU)
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 |4C+2X 27(UQ) 26(M) 26(LQ)
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2年銜接課程)
4️⃣香港教育大學 (EdUHK)
健康教育榮譽學士(2年銜接課程)
體育教育榮譽學士|Best 5 21(M)
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運動科學) (2年銜接課程)
5️⃣香港公開大學 (OUHK)
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學士 | 4C+1X 16(M) 15(LQ)
運動及電競運動管理榮譽工商管理學士| 4C+1X 15(M) 15(LQ)
6️⃣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THEi)
運動及科學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4C+1X 16(M)
運動及科學管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2年銜接課程)
7️⃣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HKCT)
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8️⃣才晉高等教育學院 (SHAPE)
運動教練學(榮譽)理學士(1年銜接課程)
運動商務管理(榮譽)理學士(1年銜接課程)
管理及文娛(榮譽)理學士(1年銜接課程)
=== === === === === ===
【運動相關學科探索日詳情】
DSE體育科涵蓋內容及揀星攻略|日校無體育科的自修指南|各大院校運動科內容及運動員入讀計劃|本地運動產業的發展及機遇|美國運動產業發展機遇|美國運動科目升學指南
日期:7月25日(週日)
時間:10 - 11 am
形式:Zoom
費用:全免*
*X-peering及PE Education之免費合辦活動
#PEEducation #PEDSE #PE #DSE #補習 #體育人並肩同行 #學士課程 #放榜 #Jupas選科 #加油 #大學見
median點計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戴牙套如何改善牙齒亂和齒性暴牙的嘴凸|林榆芩醫師
暴牙其實有兩種
#齒性暴牙 以及 #骨性暴牙
齒性暴牙,
源於空間的不足。
就好比車位有限的停車場,
當車子太多時,
我沒有辦法將所有的車子,
都停進這個停車場的停車格內。
有限的牙弓,
為了容納所有的牙齒,
造成齒列擁擠、往前飆等狀況。
擬定齒性暴牙矯正計畫,
有以下的兩種方式,
第一個:增加空間的量
第二個:減少空間的需求
通常會合併不同治療方式,
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影片重點
0:00 齒性暴牙介紹
1:00 牙齒矯正順序
3:33 下顎為何不一定要打骨釘?
4:25 兩種暴牙介紹
5:50 矯正齒性暴牙較容易?
6:50 2種方式改善齒性暴牙
8:05 創造空間排亂牙
11:20 減少需要空間
14:17 不同齒性暴牙治療方式
16:58 小terry
✏️相關文章
影響臉型變因暴牙只是其中一個
https://follow-heart.com/tee_face
二次矯正費用和效果值不值得
https://follow-heart.com/tee_pri
我需矯正牙齒?牙套美女怎來的
https://follow-heart.com/tee_beu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tee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tee_ig
#暴牙 #暴牙矯正 #牙齒矯正 #牙套 #擴弓 #嘴凸 #拔牙 #磨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b6OV2CTsqY/hqdefault.jpg)
median點計 在 學校沒有教的數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homas 講解統計學相關的圖像,即是 stem-and-leaf diagram 幹葉圖,box-and-whisker diagram 框線圖和 frequency curve 頻數曲線。重點是從 frequency curve 頻數曲線求 median 中位數的方法。
學校沒有教的數學網址:
http://mathseasy.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oDQ2BM4BgA/hqdefault.jpg)
median點計 在 median點計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 的推薦與評價
median點計 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提供median點計,comedian,median牙膏,stand up comedian相關Youtube影片,找median點計就在追蹤網紅動態, ... ... <看更多>
median點計 在 7 探索式資料分析| 資料科學與R語言 - Yi-Ju Tseng 的推薦與評價
平均值Mean mean(); 中位數Median median(); 眾數Mode,R無內建函數,可直接用 table() 找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 計算資料分散程度. 最小值Min min(); 最大值Max max() ... ... <看更多>
median點計 在 其實唔難Take It Easy - #語言偽術?從數學角度看澳門人收入 ...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要從兩個概念說起:#算術平均數(mean) 與#中位數(median)。 算術平均數,亦稱平均數,計算方法是將所有數值的和除以數值項數,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