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HomeWithLeica - All books here: https://www.leica-camera.blog/?p=219245
Photo books are more important today than ever. From the often overwhelming amount of new publications the LFI editorial staff regularly presents their recommendations. Renowned photographers or Leica classics can be found as well as young newcomers or new discoveries. We not only look at the photographs but also at unusual book designs, exciting background.
#LeicaCameraUSA #TheLeicaLook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ew classics books」的推薦目錄:
new classics books 在 Culture Tri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his apartment building turned bookstore used to house the famed author, William Faulkner himself. Inside, the small store has a beautiful selection of literary fiction ranging from classics to current publications. There is also a great selection of books about New Orleans and local culture. Of course, there is a dedicated area, almost shrine-like, for Faulkner’s works."
📸 & 🗣 @_wanderlustandwhiskey
new classics books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里阿德涅的紅線】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NYRB)是一份創辦於1963年的雜誌,其作者群與影響力,有很多故事可說。1999年增設書籍出版,是為《紐約書評出版社》(New York Review Books,nyrb),開山書系NYRB Classics除了重印絕版經典作,亦獨具慧眼挖掘被忽視的作者,例如2006年重出約翰威廉斯(John Edward Williams)1965年的作品《史托納》(Stoner),各地讀書界頗多迴響,在台灣也有啟明出版社引進。
邱妙津作品外譯,由《蒙馬特遺書》起步。來自譯者Ari Larissa Heinrich的洽談早至2008年,找尋出版社過程雖然周折,但2012年與nyrb簽約是個好結果。2014年,《蒙馬特遺書》列入NYRB Classics出版,是該社繼張愛玲之後第二位華語作者。2017年,由Bonnie Huie翻譯的《鱷魚手記》,同樣由nyrb出版。
回到2012年的心情,《蒙馬特遺書》繞過大學機構或官方補助,直接進入一般書市,此去前途如何,我並沒有把握。然而,考量書與作者本質,決定抱著即使一顆小石子投入大海也去試試的心情。我也佩服nyrb在當時願意為一個在國際書市毫無奧援、文學履歷也幾乎空白的台灣年輕作者,投石問路。
《蒙馬特遺書》雖寫死亡,卻像一顆種子,長出了新的生命。加上《鱷魚手記》,邱妙津作品從英譯本出發,如今已有義大利、土耳其、西班牙、日文、法文等多語版本。其中,2018年出版的《蒙馬特遺書》法文版,感觸尤多。一趟何等漫長的旅行,邱妙津化為書冊重返巴黎,二十三個寒暑已過,同志平權浪潮漸起,書裡的大天使Hélène Cixous手撫書本,還能記起當年那位學生。
邱妙津有其生命,不止息,她走得比我想像要早,卻也去得比我想像要遠。台灣時間週四(5/16)深夜,我收到一封電郵,是nyrb編輯寄來的。她說:今年秋天,NYRB Classics書系將迎二十年,預計出版一本紀念選集,其中將收錄《鱷魚手記》的部分章節。
在台灣同婚專法通過的前夜,收到這樣的消息,即使純屬巧合,仍然不免感觸。一個出版社二十年,數百冊書精編濃縮,如果幾年前合約是機緣,如今應是明確的肯定,一個台灣90年代因同性戀情孤獨自苦的靈魂。我感到時間經過。答案是否來得遲?藝術與人生,何者值得?如何撫慰?我仍無能但已無意回答這些問題,冬天葉子落盡,春天又枝枒滿生,年復一年,不可思議的神奇,我只是那樹下的人。
選集名稱預定:The Red Thread,應是出自希臘神話裡阿里阿德涅(Ariadne)送給特修斯(Theseus)的紅色線團,那是指引特修斯進出迷宮的線索。一個書系二十年,不同時代的思考結晶,的確如同紅線曲折迴繞,為讀者指引知識迷宮的路徑。不過,反思台灣此時此境,我又多幾分聯想,關於那個迷宮裡居住的半人半牛怪物,每九年需要獻祭童男童女以餵食,這是雅典國王特修斯之所以前去挑戰的原因。
人生如迷宮,人心更如迷宮,其中豢養什麼,又長成什麼,這是艱難的問題,迷宮建造者也誇稱沒有人能走出這座迷宮。特修斯憑靠敵人之女阿里阿德涅的愛,以紅線備忘紊亂的迷路,並以阿里阿德涅送的魔劍,完成斬殺怪物的任務。愛與智慧,這是後世對這段情節的詮釋。人心如迷宮,期待特修斯,更期待阿里阿德涅。
https://www.nyrb.com/products/last-words-from-montmar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