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Remote OSCE——疫情時代下的醫學教育再思考
文/蔡詩力(臺大醫院教學部主治醫師、臺灣醫學教育學會秘書長)
2020年全球在COVID-19疫情下,所有社會日常運轉皆受疾病肆虐影響,#遠距教學 成為趨勢,醫學院的課程也首當其衝。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家在防疫政策下,替醫學系學生設計了各式各樣的遠距課程,大致可歸類為以下三部分:聽講、標準化病人互動、與臨床診療團隊小組會議。考量到COVID-19防疫,為確保社交安全距離、參與者的安全與節省時間成本,在2020年疫情嚴峻情況下,我們對醫學系五年級小組討論的同學試辦了遠距OSCE(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進行教學性質的評核。
osce醫學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寫 case 是當日完成送英修,三天英修完稿(我都是經濟件,因為我很窮,所以很慢),當天立馬投稿。」
🎉
恭喜許柏格醫師團隊,分享因胎兒擠壓而造成孕婦小腸阻塞之個案報告,獲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刊登!
🎉
|決定好目標,立刻行動實踐。
投稿是一門學問(親自投稿才會上手),每個期刊系統都不一樣,英文修改也是需要時間,所以想太多、不動筆、不動投稿系統,就會陷入寫不出來的瓶頸。假如後面被新工作纏身(派你去當 OSCE 考官或是教學演講),當你看到琳瑯滿目的線上投稿選項,還要準備 check list、cover letter,不僅看到就累,也會導致遲遲無法產出(我就是這種)。
所以我寫 case 是當日完成送英修,三天英修完稿(我都是經濟件,因為我很窮,所以很慢),當天立馬投稿。雖然一次又一次被拒,投稿速度卻是一次比一次快!
|臨床工作忙,寫不出來?
「沒時間寫」其實是因為「自我」受限,課堂中蔡校長說明時間上的運用與安排,「把自己的生活、時間、環境,調整成可以寫出論文」。其中,我覺得最有幫助的就是:朋友婚禮、電動玩具、美劇動漫、網站閒逛,這些都拿掉,就有時間了。
就拿這篇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caused by infant com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來說,其題材出自我遇到的臨床困境,沒遇過就一邊查 paper,一邊進行「實證醫學」治療,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小組本來不讓我用 TPN,因為孕婦沒用過。為了解釋孕婦也有人用 TPN,我還寄了 paper 給 TPN 的學姊去說服她們。
在病人懷胎 26 週且無麻醉、清醒的驚險狀況下,操作醫師(我)完成了大腸鏡以及胃鏡。在晨會中提出討論時,對此個案便著手記錄,寫著寫著就投稿了,利用空檔時間完成一篇 paper。由此可見,寫作所需要的時間,真的得要自己找。
|選個小品文練習,別忘了主菜。
其實想告訴大家 case report 真的只是小品文,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好好分配時間,有 case report 練習作前菜,最後的 original article 才是主菜,套句蔡校長說的「該投資就投資,拚速度」,時間才是最寶貴的!
|全方位的資源規劃建議
寫論文,是一個臨床醫師時間管理上的特例,極端的非線性。同樣花 100 個小時下去,有人寫得出來,有人寫不出來。因為做研究,有些可以用零碎時間處理,有些不行,但初學者卻常常搞混,導致產出效率低落。
哪些東西能省,哪些東西不能省?怎樣的工作節奏規劃純然浪費時間,怎樣的時間安排多產又有餘裕。如果你能決定一項檢查怎麼做、一個科部怎麼走,又能如何規劃,讓研究產出最大化?
在這堂課中,我們將討論到,硬體、軟體、環境、空間、規劃、生小孩前的狀況、生小孩後的狀況,從過去曾經詢問蔡依橙醫師的眾多問題與回覆中,萃取精華,與您分享。
🔸 1/30(六)過來人的時間與資源安排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一定讓你寫出論文!
osce醫學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年之後】
今天擔任馬偕醫院臨床技能測驗(OSCE)的考官。
所謂的臨床技能測驗(OSCE),其實就是醫學生版本的「大地遊戲」,一關接著一關,每關都有不同的任務,有些是要執行臨床技術,有些是要檢查假病人的身體。
我負責的這關,是臨床情境題:一位生病的寶寶和他焦慮的媽媽。當然,這個媽媽不可能是真的媽媽,是由訓練有素的演員擔任,而寶寶也是假的「塑膠寶寶」。
來自馬偕醫學院的實習醫學生,要在幾分鐘內,單獨面對這個「假的媽媽」以及她一歲多的寶寶,有系統的問出關鍵問題,像是「多久前開始發燒?燒到幾度?活動力有沒有變差?」以便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
身為考官的我,則是得盡責扮演好空氣的腳色,在旁默默觀看與評分。
※
十多年前,我正好就是臨床技能測驗(OSCE)試辦計畫中的考生。那時候,醫師和學生都還在摸索,怎樣透過一套好的制度,讓醫學生在踏入醫療前線時,就具備應有的能力。
十年之後,斗轉星移,當初身為考生的我,也老到變成了考官。
測驗中,看得出來每個醫學生都非常努力了,但是口吻難免生疏,也幾乎不可能隱藏得了菜鳥的姿態。
醫生的養成過程就是這樣啊!
同一句話,在不同年資的醫師口中,就是不一樣。那包含了聲調、語速、發語詞、對話之間的停頓,親切卻又不超過人際界線的態度。而所有值班未闔眼的夜晚,來不及吃而冷掉的便當,家屬的責難,犯過的錯,救過的人,就藏在其中。
※
每個考生考完試後,考官都有兩分鐘的講評時間。
「十年前的你,會希望考官告訴你什麼事情呢?」我問自己。
在那兩分鐘的講評時間裡,我覺得,我好像選秀節目裡的評審。
「學弟表現得很好,特別是症狀的部分,問得相當詳細。」
「學妹問得很完整,症狀的時間與程度都有問到,也適時幫家屬統整了整個病程。」
「在問診方面已經相當熟練,足以肩負日常的臨床問診任務。」
可惜身邊沒有按鈕可以按下,讓燈光閃爍參賽者順利晉級,讓他們加入我的團隊。
我總是盡可能鼓勵、稱讚台上的選手,也就是這些醫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多一點信心,帶著對自我的肯定,迎接下一關,帶走飽滿的心情,完成這場考試。
因為,接下來的路,並不好走。
看到學弟妹,就像是看到十多年前的自己。不忍苛責,只有祝福。
希望你多一點精力,
熬過那些值班而未闔眼的夜晚。
多一點體力,
忽略來不及吃而冷掉的便當。
多一點韌性,
面對家屬或資深醫師的責難。
多一點勇氣,
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錯,從中學習。
十多年之後,也許,你會遇到一個人,
一個你現在不認識,但卻需要你的人。
可能是某人的孩子,
也可能是某個人的父母,
或者,是十多年後,
漸漸老去的我。
而你,會用你的知識與技術,
從此扭轉那個人的命運。
osce醫學 在 陽明醫學系系學會- [重要]全國OSCE考試簡章/報名時程... 的推薦與評價
[重要]全國OSCE考試簡章/報名時程今年開始OSCE考式列入醫師國考第二試資格,簡列重點如下: 負責單位: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同PGY負責單位) 應試費用:2000元整, ... ... <看更多>
osce醫學 在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 OSCE考站模式進行之短片對象是針對【臨床教師】,希望藉由不同的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