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陳國昭老師學習書法的心得
非常非常非常值得一看! ❤
書法學習步驟---個人淺見之一
早年(已成年)跟隨老師學習,諸位老師(跟過幾位,都不久)對於臨摹相似度似乎都不是很要求,稍一上手,就認為可以發展個人的風格。
後來自己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將重要的字帖一一臨習,漸漸釐清出一條自認比較可依循的途徑,因為我本身是學科學的,模型跟數據是同時需要搭配的,在一堆數據中,如何將它們以合理的物理模型解釋,這是當時所受的教育,所以面對一堆字帖,常常在思索如何有條理的學習,同時兼顧技巧與美感又不失法帖的精神所在。想起大學在學習雷射原理時,首先需要將足夠的電子激發到高能階,這些高能量電子才有可能一起往低能階跳,然後釋放出雷射(激光)出來。
臨摹古帖就好像是在將本身能力提昇,沒有到一定能量及數量,不可能會有發光發熱的機會,所謂伏久者飛必高的道理,儲存越多才有可能越有機會。當然,如何將這些運用得當,這也是後面會談談的。
-------------------------------
從哪裡開始
學習一定是要依著本性,找到適合的風格、順眼的字帖、可以遵循的老師,在在都需要自己去尋找,並且要用心思索,絕對不要人云亦云,蒙著頭去學習只會浪費時間,並且會將原來的熱忱漸漸的澆熄。
我自己是比較喜好二王風格,但是早期並不是這麼明確的了解,所以全面通盤的學習是讓我能知曉各種風格的差異性,這需要越早越好,而且時間不宜拖太長,所以重量的全面學習是初學者所要留意的,如果在跟老師學習中,就需要自己加強練習各種法帖,不要老是靠人家來教,除非你是有專門的老師來時時注意你的學習,否則只能多靠自己了;但是如果已經有點年紀,可能就無法有這麼多的時間來全面學習,那就要跳躍的學習了。
--------------------------------
臨摹是第一步
書譜有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想辦法看清楚每個筆畫的細節,包含起筆的角度、輕重、速度等等,乃至於過程、收筆,以及連續下一字,都需要留心。絕對不是大概就好,動不動就要表現自我,這種阿Q精神,其實是種逃避及鴕鳥心態。
多看好的書論,將法帖仔細端詳,想盡辦法看出每個細節,這樣才有可能寫得跟原帖一樣(目標),什麼是好的書論,這需要自己去判斷了。
臨帖的方式,以隸書來說,我先將重要的乙瑛、史晨、禮器、華山等都練習,參酌清人的臨帖及書論,最後才看看現代人的作品,找出適合我的用筆方式,偏向樸拙的質感,是我較喜歡的質感,因為漢隸都是刻本,而從後代的臨摹,大概可分成光滑與樸拙兩種,鄧石如就以表現光滑厚重為佼佼者,而我比較喜歡如楊峴般的斑駁質感,這是在全面學習後再來做判斷,不要一開始就下評斷,這樣往往會有遺珠之憾的。
將臨摹範圍縮小一些,以楷書倪寬贊為例,拜現代科技之便,我會將字帖掃描在pda (老人才知道的舊機器),隨身帶著看,放大看每個細節,比如橫畫,就有七八種起筆,遑論中段及收筆的變化,注意其中的不同,一定要先能夠寫出來,這絕對是必要的精臨,像了之後(可能要半年以上),就要開始去想想禇先生為何要寫成這樣,是紙、墨、筆的問題?還是心情層面的影響?這裡面絕對包含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層面的事,如陰陽的變化、中庸的精神等等。
每當故宮展出此帖,我必定會前往朝聖,跟它近距離、面對面的對話,一筆一畫看著真跡,想像它實際可能的書寫狀態,往往是半小時,乃至於一小時是盯著一帖在發呆式的凝視,因為沒有影本可以如真跡的真實感,裡面的飛白、漲墨都是在傳遞著各種用筆的變化。
有個重要的觀念絕對不能偏離-----與古為徒。
在沒有完整性的書寫習慣之前,好的法書就是對的。就像小時候,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等到臨摹到一段時間,可以有點判斷力時(記得多看書論),就像國中時期,開始會有叛逆性,常以為寫字不過如此爾爾,不過當字帖蓋起來,就完全是荒腔走調,慘不忍賭,所以只好乖乖的再臨摹,如此反覆,換帖,複習,跌跌撞撞幾年,大部份的字帖都寫過(應該有30-40)帖吧!可是每當要自運,騙騙外行人還可以,對於內行人,或是對照古帖,又是嗟嘆萬分---怎麼差這麼多,臨摹是沒有結束的時限,是一輩子的事情。
------------------
從臨摹到創作
我想自古以來這是每個寫字者的關卡,不是能臨摹像就可以成為書家,最多只能算是描摹匠而已;不是隨便撇一撇就算是書家,頂多得個敢字而已。
前面提及的雷射(激光)能量夠了,怎麼將他激發出來?在雷射需要有引子才容易一次全面的釋放能量,而在半導體長晶需要有種子(seed) 才能拉出龐大且珍貴的單晶。所以除非是大天才,才能突然的將古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平庸到近乎愚蠢的我,是不可能有此頓悟能力的,也只能用漸脩的方式學習來提升自己創作方面的能力,所以先找找古代大師有誰也是用這種方式學習,看看誰適合我了。
米先生就對了
米芾壯歲之前,人稱集古字。
這條密碼太重要了,這時又可以用上科學精神了。首先分析特性、其次歸納特性最後再予以演繹,這三個步驟是科學的,是適合任何學問的,我將它用在書法的學習上。
米先生早歲有一帖子(方圓庵記),結構幾乎就是像集字聖教序的翻版,相信他當時必定花很多時間在臨摹集字聖教序,並且也做過集字的功夫(或許有僕人代勞),因此,如何先能夠將某一帖能夠翻版似的組合,個人認為是在臨摹畢肖後應該趕快做的事。我自己以好幾帖當例子(先從規律性高的),例如楷書倪寬贊、楷書雁塔聖教序、楷書智永千字文、楷書顏真卿,行書趙孟頫等等似乎都可以有較好的成績。
這是當然要作功課,找字、集字,然後書寫時加以合理化,集字的上下呼應一定不好,即使是楷書,也是有相關性的,左右的避讓及輕重協調性,在在都需要有機的處理,而集字一定很生硬,這時候如何將他合理化,讓它們組合起來好看,但又要有原帖的精神,這需要多思考的,不只是手上功夫。所以合理化的過程,這是有點難度的(其實很難),但是絕對是必要的過程。
很多書家都經歷過翻字典找字的過程,早期都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有網站的電子檔或是已經集好的古詩詞,幫初學者節省了不少時間。但是集好的字帖未必有去處理上下的呼應及左右的避讓,所以還是需要自己去做些工夫的。
但是集字往往帖子的字太少,不足以集出一首詩詞來,想想當年懷仁和尚,以有限的王羲之法帖,卻仍可集出將近兩千字的集字聖教序,有些字是沒有的,他是用組合的方式去集出來,這在當時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是何等困難的事情。
現在可幸福多了,以楷書倪寬贊來說,帖子不過只有300多字,想要集出一首唐詩五言絕句就很難了,此刻需要去組合,當然要先去分析帖中每個字的結構特性,每個部首的出現特性,在左邊會如何,在右邊又是如何,在中間又是怎麼的壓縮,都需要動動腦筋去思考,不要老是靠人家集出來,這樣同時也是在訓練組合能力。比如左邊木字旁的第一筆總是厚重帶斜弧,而直畫起筆重後立刻瘦腰再緩慢的變粗,這是它的特性,要寫得出來,要每次都成功,要記起來,然後就可以去組合了。
剛剛談及的只是部首的組合,還要留意組合後的合理性-----味道像倪寬贊嗎?絕對要平心而論,殘酷的批判自己,想辦法糾正自己的不足,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沒幾個老師可以給你正確的指導,大多只是說“不錯”、“怪怪的”、“好像欠什麼”之類的形容詞。靠自己吧,要寫出自己的風格就一定要經過破繭而出的辛苦,然後大量書寫,寫到隨手都有他的味道,這樣才算是把帖子寫到入味。
------------------
不要只吃甜的柿子
以楷書來說,顏體字最多,而且最規律,練起來最容易上手,集字也最容易成功,同樣的是趙體、歐體,這些字筆畫變化較少,也容易成功,但同時極度容易讓人安於現狀,享受掌聲,得獎聲譽不絕於途,然後也會自絕於途,除非可以自己知道學習這些書體只是一個過程,為的是增加自己的用筆能力,不然養成習慣像要改就很難了。
所以我建議一開始就學複雜的,因為眼界才會廣,用筆不會限於少數的變化,結購不會就那幾種組合。當然絕對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絕對要能沈得住氣,絕對要有“遁世無悶”的隱士態度,學習書法是自己喜歡的,不要迷惑在旁人的讚美中。
所以禇體、智永是我認為楷書中筆法最複雜的字,而智永千文用筆複雜但缺乏韻致、禇遂良的雁塔飄逸乏老成,就只剩下倪寬贊兼穩重、飄逸及富二王變化於一身,雖然可能不是禇遂良寫的,但是寫得好,管他是誰寫的。
而訓練自己隨手可以寫出倪寬的味道,這絕對是沒有時限的,絕對是日起有功,我們現代人已經起步晚了(現在應該沒有人從小只念詩詞歌賦吧!),能稍稍接近就偷笑了。
楷書的學習只是其一,我深深認為能將倪寬學好,要練任何楷書都輕而易舉,因為其他的楷書用筆簡單太多的,結構的複雜度不高,而更重要的是由此進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更是容易,這是我本身的經驗,同時在書法班也同樣得到映証,很多(超過7位)同學在完成倪寬後,幾乎都可以在一年以內就能將蘭亭集序的形狀寫得很像了。(但是形狀像只是初級而已)
------------------
楷書要寫到有帖的味道,其實不難,當然這是相對於行書、行草、草書而言,為何?在這裡要釐清一件事,草書絕對不是亂書,而行書也不是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很多老師都說寫起來像行雲流水就是行書(很想罵人),不是這樣的,行書雖然寫起來快一些,但是在轉折上常常需要有小心的處理,想想開車在轉彎時如果不小心處理會怎樣?翻車吧!想要有古人的味道、筆法,我認為只能漸進的去接近,楷書規則極高,所以才叫楷書,招式就那幾種,然而行草書的規律性低,變化很大,所以很難寫到很接近,自古以來多少天才練習王羲之,有人可以寫到幾可亂真嗎?趙體有人仿他的楷書可以亂真,但行書就無法了。
所以學習行書的創作千萬別想寫到亂真的程度(不是臨摹),但是往味道像的方向努力即可。
以蘭亭為例,臨摹像是不難,隨手寫出有蘭亭的味道,是可能的,而要寫到跟王羲之一樣的變化及亂真,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趨近而已,我用的方法是集字並合理化。
集字並合理化
藉由現在的集字書(或是自己集),嘗試將現有的字將它的連貫性加強,如此練習這一帖的其他變化,久而久之這帖的常用字就會很熟悉,並且流暢性會增加,當然如果可以加入遲、滯、快、慢,乃至於濃、淡、乾、澀等等,也要常常讀王羲之的字帖,藉以加強合理化的能力。注意,殘酷的檢驗自己的字是首要條件,當漸漸越來越好時,掌聲也越來越多,也越容易迷失在掌聲中,同時前進的力量也弱了,我看過太多的例子了。
-----------------------
而單一帖的逼近還不算難,很多人自以寫米芾有味道為能事,這當然已經不簡單,但是寫再好也永遠跳不出米字的窠臼,但是後人再怎樣寫,也只能幾成而已,想要有其他的獨特性是不簡單,所以我用的方法是廣泛的吸取,所以我一帖一帖的寫並用前述方法加以集字合理化鍛鍊,偶而用完全自運的方式寫字,藉以印証一下演繹的能力。
仿間很多集二王的字帖很多,而集字聖教序是王字最多的字帖,序帖本身就是集字,自古以來很多書家在此經營不少,臨習過程可多多參考前人的臨作,看看他們是 如何的合理化,然後加以博采而約簡之,逐漸形成自己一套合理化的規則。
-------------------
金庸在寫到乾坤大挪移時,當達到七層後,連原作者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因此很多是猜想、理所當然的臆測,所以接下來的探討也是我正在嘗試的步驟,或許不正確,或許隔些時日又有不同想法。
廣泛吸取是我喜歡從事並以此為方向的途徑,我沒有足夠的才氣能無中生有的變化出各種字體、線條,所以就去修改、合理化,之前從事米芾的部分,集字帖雖然是集米字,但是有些極度不合理且不雅觀,所以想辦法將不合理處修改,當然要符合米字的用筆習慣及結字;然後最近則是更進一步隨便集字,有時,很刻意想把非米字也寫成米字,有時則寫成趙字或二王,甚至寫自己想寫的風格,個人認為這樣的自我訓練可以有些許的助益。
以上求方家加以指正。
pda半導體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時間:《Made in HONGKONG的電子工業》東講西讀
《97前的香港》一文中曾提到,80年代香港的電子業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本文會詳述一下。
香港首間電子廠成立於1959年。
香港的電子工業由組裝原子粒收音機起步,雖然行業主流是生產及裝配電子消費產品,但同時亦生產高科技零件,例如電腦記憶體和線路板。香港電子業起步比南韓及台灣早,1980年代初香港就已成為亞洲的高科技中心之一,並向週邊地區轉移技術。1990年代電子業已成為香港第二大工業。
1960年代起美國和日本大型跨國企業在港設廠,大力開拓亞洲市場。美資廠生產高科技零件,廠內配置了先進的設計、生產和測試設備,部份更有大型實驗室,因此本地技術員可吸收不少先進的科技知識。美資公司對技術轉移較為開放,某些香港分公司亦曾生產美軍戰機的記憶系統。美資公司對品質要求很高,如涉及軍備生產,工人須往美國總公司受訓,並依照太空總署的規格生產所需產品。香港工程師經常赴美、日和歐洲交流,學習當地的尖端技術,因此當年不少香港的美資分廠已達到美國總公司的技術水平。例如摩托羅拉半導體於94年在香港成功研發“龍珠晶片Motorola DragonBall”,此晶片曾在個人電子手帳(PDA)微型處理器市場的佔有率高達70%。
1970年代是港資電子廠的創業高潮,有部分廠家在創業之初已走高科技路線,生產線路板、記憶體等尖端零件,以及推出電子玩具、液晶體顯示器、個人電腦、流動電話等嶄新產品,引領一波又一波的電子潮流。
香港的電子零件生產在1960年代起步,當年美資廠已生產半導體、電腦記憶體等高科技產品。1970年代初香港開始生產線路板,線路層數、技術和用途不斷演進,促使各類消費產品的研發,1979年香港開始生產當時屬於全球尖端科技的集成電路(IC)。
1980年代尾,個人電腦逐漸流行,生產電腦螢幕、硬碟、磁碟和數據機等週邊產品的電子廠相繼湧現。雖然香港亦有電腦生產商,可惜技術及質素都被台灣與南韓後來居上。
直至中國改革開放並鼓勵外商於經濟特區設廠後,不少香港電子廠商都將生產轉移到珠三角城市。至今,大部份廠商只在香港保留設計和營銷等部門,只有少數廠商仍把工廠留在香港,生產高階的線路板和IC等。
﹣﹣﹣﹣﹣﹣﹣﹣﹣﹣﹣﹣﹣﹣﹣﹣
《97前的香港》:
https://www.facebook.com/…/a.14904097312…/1492786180973531/…
pda半導體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孔毅WORKSHOP「全方位領導力課程」
您可以成為專業級的專家 !
成為獨立思考者,對於您在職場上的重要,您不可不知道 !
立刻報名,為自己的職涯累積一個最專業的經驗。
講員介紹:
孔毅 (Roger I. Kung) 先生
一位在半導體及通訊業有近40年經驗並享有盛名的領導者。被公認為全球通信、電腦及半導體行業傑出科技先驅人物,曾獲頒英特爾授予”iRAM之父”;摩托羅拉授予”太極PDA手機之父”;Linuxdevices.com授予”Linux智能手機之父”的稱號。數十年來獲得無數殊榮,後並創建自己企業。
整合人生的歷練與智慧,帶給您專業經理人的領導力方針,鼓勵您成為獨立思考的傑出專業者。
◆日期:8/8 (六) 9:00-17:00
◆地點:竹科管理局 D1-Plaza 大禮堂 (新竹市新安路2號)
◆課程主題:全方位領導力--傑出的專業者(上午), 獨立思考能力(下午)
◆報名費用:500元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m556qyPkBb
◆匯款資訊:郵政儲戶或ATM轉帳,匯款帳號01213750597749 戶名:馬麗萍
◆報名手續:
(1) 填完報名表並匯款
(2) 將匯款收據傳真至03-5311625
(新竹地區傳真不用加03);或E-mail至cearoc24@champ.org.tw
(3) 來電確認,請洽03-5344046黃小姐。
完成以上步驟,始完成報名。
pda半導體 在 膠膜王個人工作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PET雙面抗靜電保護膜:適用於電梯按鈕,觸控螢幕,偏光板、電子零件包裝、LCD、擴散片、PDA、半導體材料製程中使用| 蝦皮購物. PET雙面抗靜電保護膜#工廠自售,庫存 ... ... <看更多>
pda半導體 在 PDA 設備巡檢操作 的推薦與評價
... 龍8 Gen1 Plus晶片要等台積電4nm量產,被三星坑慘的高通驍龍8最後還要寄望於台積電工藝“救火” |Snapdragon8 Gen1 Plus. 半導體 快訊. 半導體 快訊. ... <看更多>
pda半導體 在 Re: [標的] 半導體產業為什麼不會衰退-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oushimei (平安順心)》之銘言:
: 稍微離題一下
: 猶記得大概10多年前
: 台灣人均GDP剛被韓國超車時
: 輿論一片批判撻伐 說台灣政府應該學韓國發展終端品牌 才能提升人均生產力
: 一時間如何發展品牌成為了顯學 還出了一堆理論大師
: 附加價值曲線什麼的
: 結果看到了今天 前段製程 晶圓代工 IC設計的營利表現屌打那些品牌廠商
: 而幫那些品牌代工的電子工廠 也多在海外生產 對台灣經濟的拉抬效果
: 也遠遠遜於半導體產業
: 而且這個現象在歐美日也是一樣
: 三星半導體事業屌打手機等品牌事業 蘋果也是牢牢掌握自己的SoC研發技術才這麼強
: 事實證明掌握關鍵零組件的不管是研發技術 生產製程技術 才是贏家 而不是品牌
你對三星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星早期靠dram起家的時候,也是載浮載沉,
但是當年從日本學到的LCD跟FLASH,
卻隨著技術的突破足以造成破壞式創新,
取代了CRT跟CD,電子產品進入輕薄短小的時代,
接著iphone累積了前面pda的經驗,
一口氣把當代科技都塞進手機,
三星才整合旗下顯示、儲存、半導體事業,
推出galaxy把品牌做大,
三星是靠著零組件的優勢才鞏固了品牌,
並且靠品牌的利潤回頭讓零組件的技術或規模繼續領先,
品牌是有價值的,
只是台灣在品管、庫存、行銷方面實在不太行。
品牌能確保出海口,但是三星並未在基礎技術上有殆慢,也搞電池跟處理器,
純粹是手機成長速度在這兩三年減速的很快,
,引擎沒力,零組件就拖不動了。
對手是台積電、蘋果這些大魔王,
(就跟十年前你說gg要打敗intel應該沒人能想像),其實三星追成這樣還是很猛。
除了手機落賽,記億體也沒得靠,
LCD也被中國搞死,
台灣才得以喘幾口氣,
以三星的狼性搞不好又想學特斯拉了。
我只是想說把失敗歸因在二元論很怪。
三星還是一家怪獸公司。
台灣也不可能永遠就靠台積一路衝下去。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G930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254.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95569185.A.BE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