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
rimbaud中文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rimbaud中文 在 Le Plaisir du français 法語的歡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在法國創作歌手 Fhom 的臉書上看到他念了一段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勾起了小編讀法文詩的回憶。
小編覺得這本書雖是經典,卻不是初學者的讀詩首選。
十幾年前剛開始學法文沒多久就興沖沖地買了它,認真地從第一篇開始查單字讀起,然後......
就被打敗了😓
自此多年不敢再讀波特萊爾的詩 😅 只讀雨果寫給青少年的詩選、或者一些較短的童詩。一直到多年後讀了 Jacques Prévert 的詩,才又覺得不是所有寫給大人讀的詩都很難懂嘛 🤗
後來也得知不管是給法國母語學生或者是外國學生甫接觸法文詩的詩人首選,當然是 Jacques Prévert、Paul Verlaine 和 Arthur Rimbaud。
莫渝老師在書林出版的《香水與香頌:法國詩歌欣賞》一書中,簡介了幾位重要的詩人,選譯了他們的詩作並賞析。喜歡讀詩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書裡的中英法對照詩作,小編覺得莫渝老師選譯的詩都好美喔 😍
中文書籍簡介傳送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2494
另外,之前找資料的時候碰巧聽到《惡之華》被翻唱成曲,跟大家分享 Léo Ferré 的美妙嗓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cVcChtecc
小編覺得如果要靠聽歌學法文的話,Léo Ferré 很適合啊(顯示為老派)
rimbaud中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