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來解惑,人性先覺練團時禁聊的三大禁忌是什麼!!!???
.
.
.
金屬蜥 - Jin Shu Shi
5/1一起來岩石公佈答案!!!
五團爽爽演,你也來逗陣!
————演出樂團————
❏ @L-Schema
❏ Bazöoka
❏ Defeat The Giant
❏ 人性先覺 Between The Savage
❏ SOD Is Fucking Real.
2021.05.01 (Sat.)
地點:Rocks 岩石音樂
入場:19:00
開演:19:30
預售票: NT$500 (+1 Drink)
現場票: NT$600 (+1 Drink)
schema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陣子都在唸書,常常覺得很悶,很少感覺到真實的快樂。今天從三重騎單速車到三總研習(民權大橋那一段真的搞死我),一邊聽 哇賽心理學覺得非常有趣,一個機車騎士看我在單車上笑出來,還一直盯著我看,我好想告訴他我在聽什麼。不然他一方面看我方向是往三總,又看看我在那裡傻笑,可能以為我有 hallucination。
.
我記憶力很不好,趕快筆記一下今天聽的《過度努力》,周慕姿和 蔡宇哲的組合真的超好笑,我聽到「腦內唱衰魔人合唱團」的時候笑得東倒西歪差點撞到人XD。
.
1.過度努力的人通常不會感覺到自己過度努力,那是因為大部分的時候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不去感覺到痛,既然沒感覺到,也常常會跟別人說「我覺得還好」。
.
2.過度努力的人背後經常有一種害怕,怕如果不努力的話就會失去一些東西、或者是不會被愛了。所以過度努力對他們來說是「人生最完美的逃避」。逃避的過程當中,還撿到一些寶物,例如成就、別人的喜歡,你說,要這些過度努力的人怎麼敢放手?所以,你可以有時候放手、有時候不要放手。
.
3.這本書不是要跟你說「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希望能夠提供努力以外的B選項(同場推薦《擁抱B選項》),有時候你可以很拼命、但也有一些時候你可以選擇放鬆。魚與熊掌,通常B選項一定比不上A選項(例如離開大學教職,就可能會少了穩定的收入),但也代表你會獲得「執著於A選項的時候」你沒有獲得的東西(例如健康和自由)。
.
4.很多人都會問說心理學是不是什麼都怪給童年創傷和幼時經驗,慕姿舉了 「認知基模」(Schema)的例子來說明,這不是說我們什麼都要怪給父母。小時候你因應壓力的方式在腦袋裡面形成了一些「洞」(聽到這裡,腦袋裡面想像的是夜市的彈珠台),所以不論你人生發生什麼「彈珠」,都會掉進已經預設好的洞裡面,於是你會習慣負面思考、自我苛責、重複過往的劇本。為了讓你的劇本有所改變,所以把這些洞拿黏土補起來、另外鑿出新的洞,是很辛苦的過程,所以有的時候你的彈珠(新發生的事件後情緒)還會掉到原本的洞裡面,這很正常。
.
聽完這一集之後還聽了與喝酒的謬誤、助人行為等等(因為我過度努力,所以每次聽Podcast都開兩倍速),發現哇賽心理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真的是一個走正向心理學的節目,你可以聽到很多有趣的東西、而不是挖掘自己的黑暗面,而是一邊學知識的同時,充滿歡笑和快樂。
.
最後我想提一個沒有提到的概念但實際上也談到的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 esteem ),如果你是過度努力的人,可能要思考一下你努力的背後是來自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為了「避免焦慮」(anxiety driven)。倘若你的快樂總是建立在別人給你的稱讚和喜歡上面,你的自尊很容易跟著別人的喜好、討厭而起起伏伏。
.
可惜的是,這世界上就是會有人喜歡你,也會有人討厭你,如果你想要追求所有人的喜歡,有一天你會過勞死。
.
那該怎麼辦呢?比起追求別人的喜歡,不如想一想自己在做的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的話你的「自尊遙控器」就會在你自己的手上,然後你會慢慢看見你的好,而不是透過別人的眼睛看見你的好。
.
就像昨天我在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上面分享的一樣:「做你喜歡的事情,讓喜歡的事情成為你。」
.
希望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你,都能在生命當中找到空隙休息,也希望每一顆想要被愛的心,都能夠在擁抱裡安穩的棲息。
#過度努力買起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88663
#哇賽心理學這一集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00162537?i=1000513470452
schema是什麼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生命與味覺
#內容簡介
日本國寶級料理家辰巳芳子發人深省的飲食散文作品,讀者將在本書中看到她在悠長人生歲月裡以料理體悟生命的獨特觀點。
撫育我們生命的,正是味覺。
為了成為理解「美味」的人,92歲的現在,我想傳達的只有這件事。
──辰巳芳子
糙米湯、小魚乾高湯、香菇湯、油菜花蓋飯、根莖蔬菜湯、牛筋鍋、蛤蜊法式清湯、大蒜湯、粥茶碗蒸……她的每一道料理背後,都蘊藏著對生命與自然的體悟與愛。
曾經想要獻身心理學與教育的辰巳芳子原本並不喜歡料理,年輕時因為健康與戰爭的種種限制,因緣際會成為料理家,研發的湯品不僅養護了病重的父親,也救治了許多病患與老人,邁入高齡後仍然持續投入飲食公益事業。在本書中,她寫下自己如何從「疊高再推倒」的廚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為什麼要吃東西」的答案,理解「生命藉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傳遞「順應風土而食」的動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懷抱想要看到心愛之人笑容的念頭,製作湯品與料理。
生命與味覺之間的關係是想切也切不斷,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環境污染讓我們漸漸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簡便快速,人們已遺忘「吃」的本質,更不知該如何才能活得更好。憂心忡忡的作者為世人提出五項指標:「敬畏之心」、「感應力」、「直覺力」、「應變、反應能力」、「溫柔的心」,期望能為後人面臨生存困難的時刻提供解方。
她在學習料理的過程中反覆思索:「人為什麼不吃東西就活不下去?」
思考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吃東西就等同呼吸,包含在生命的結構之中」。
人的身體只要三個月,就會替換成吃進去的東西。一日三餐,三百六十五日。如果說每一餐都是生命的刷新,那麼我們就必須吃。
生命藉由「食」與其他生命相接。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吃呢?答案非常簡單:讓生存變得容易而食,也就是順應風土而食。
攝取好的食物,將會確實轉換成生命。生命本身比你想像地要求更好,請大家千萬不要忘了這一點。
「細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將生命帶往更好的方向。我認為終極的美味是讓細胞開心的食物。」──辰巳芳子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內容簡介
★心理學基模療法(Schema Therapy)暢銷經典
★長銷超過20年、全球超過40萬讀者受惠,自我療癒,找回更好的人生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環境,
而是不斷重複相同模式,讓自己卡住的人生困境。
別人傷害我們一時,我們不應該傷害自己一輩子。
情緒傷痕綁架了思考與行為,讓我們陷落困境而不自知
透過自我測驗,你可以勇敢面對過往的心靈傷害
學習改變的實際技術與對話,終結自我傷害的負面行為
你是否搞不懂自己為何重覆愛上同一種人,不斷與對你冷淡的人捲入關係?
最親近的人,你卻覺得他們其實不夠了解你,還總感覺所有人都會離開?
你是否重視別人的需求勝過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別人眼中你一切順遂、備受讚賞,但是你心底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斷重蹈覆轍,是過去情緒陰影造成的自我傷害壞習慣
許多人生中不知為何不斷反覆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根源於早年的傷痛經驗。它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感受與表現、影響人際互動方式,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模式。讓我們不斷以自我挫敗的方式重複過去負面的經驗,即使痛苦,卻難以改變,成了我們的人生困境(lifetrap)。要脫離困境,必須先看清過去的傷痛。
直面傷痕,終結重覆困擾你的行為模式,找回生活的精彩
本書作者首創基模治療法(Schema Therapy),根據長年臨床以及執業經驗,幫助讀者走出困境:
●透過書中自我評量測驗,讓你快速辨識出過去傷痛的根源與自我傷害的模式,分析11種常見的人生困境,包括被離棄、無法信任、被剝奪、疏離、自輕、自卑、討好、過度依賴、超高標準等。
●結合認知療法、行為治療、情緒與精神分析、經驗治療等,成為一套實際的改變技術,每個人生困境都有清楚的脫離路徑與解套方法。
●提供實際臨床經驗的眾多案例與對話,讀者可以自己照著逐步執行,克服生命中深感痛苦的長期困擾,擺脫憂鬱、焦慮、恐慌,克服不安全感,創造讓自己重新真正快樂的新循環。
這是一本自救書。這個路徑不僅能改變經年累月的行為模式,也是在探索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進而活出人生的光彩!
🎈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和她們的餐桌
她,橫越歐洲大陸找尋自我,走進12個女主人的家,聽她們用生活樣貌說故事,重新找回女生向前走的勇氣
#內容簡介
最好的妳,一直都在路上
人生真正的美好,都是需要費心尋覓的
為了追尋自我價值,她遠走異國,結識12位來自法國、丹麥、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的女主人,住進她們家裡,走進她們心中,透過「食物」這個人類共通語言,用天生味蕾直覺和近距離觀察,引導她們以自己的生活樣貌說故事。
這些歐陸優雅、彌足珍貴的女性特寫,精采動人,溫暖地與你同行。我們將一路身歷其境,窺見女性如何在多重角色中尋找自我存在,這些在人生舞台發光發亮的歐陸女主人—有牧場裡的小提琴家、香檳酒廠主人、聖誕樹農場經營者、針織食物藝術家、城堡裡的女侯爵、水果食譜作家、餅乾裝飾藝術家等,透過餐桌分享的暖心美味、生活裡保有的尊嚴與質樸的自我滋味,找回面對青春、事業、愛情與生命,種種失去與再造的課題。
翻開這本書,讓這群勇敢且慷慨的女性,帶領你找回做自己的真實勇氣。
這世上哪有什麼最好的女人,只有成為最好的妳
schema是什麼 在 什么是数据库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