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 17337 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1980 年左右,美國開始流行液體減肥法,美國大型醫療機構凱薩(Kaiser Permanente)的內科醫師費利帝(Vincent Felitti),便用這種方式幫助一群嚴重肥胖的人減重,按部就班的治療效果也很不錯,有人甚至 1 年減掉 130 多公斤。
但另一方面,減重治療的中輟率(dropout rate)也高達 50%,許多原本減肥進度領先的患者,會突然放棄治療,迅速復胖到原本體位,讓醫療團隊很洩氣。費利帝醫師開始詢問患者可能原因,其中有個問題是:「幾歲開始有性行為?(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became sexually active?)」有一次費利帝口誤,不小心把問題說成:「開始有性行為時,體重多重?(How much did you weigh when you were first sexually active?)」
對方回答:「40 磅(18 公斤)。」當時費利帝並沒有會意過來,又再問了一次。對方回答一樣,然後大哭說:「4 歲⋯⋯跟爸爸⋯⋯」行醫 23 年的費利帝之前只遇過一位亂倫病患,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以為是特殊個案。接著,費利帝跟同事約談了 286 個病患,這些患者過半有兒時受虐經歷。
一名減掉三分之二體重之後放棄減重的女病患死前曾告訴醫生:「除了吃東西,我找不到面對痛苦的其他解決方法。」還有一名戒掉每天 3 包菸後又迅速增胖 135 公斤的女性坦言:「變胖是為了保護自己。」,看似健康問題的暴飲暴食,其實是他們面對痛苦的解決之道。
費利帝後來在醫學年會發表這 286 個病患的臨床研究,當時一位美國疾管局官員認為,兒虐經歷如果影響如此深遠,有必要針對一般人展開調查,也因此意外促成了橫跨地域與學門的大規模研究。(資料來源:【註1】)
【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楊為傑兒科醫師說:「兒童期的“不良經驗”,包含了:身體虐待、情緒虐待、忽略等,這些不良經驗可能影響孩子長大之後的各種身體健康。可能早死、容易得癌症、容易得到三高等慢性病、容易酗酒等。這個不難理解。也有很多理論去解釋,為什麼童年期的傷害對孩子有一輩子的影響。」
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楊醫師你不打小孩,你覺得就不該要求小孩嗎?」、「他做錯事的時候,真的不可以責罰嗎?」非也,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門診問過我的家長,或見過我家小孩的家長可能知道我是很嚴格的父親。只是不我打他並不等於我不要求他。
我非常推薦的方法之一是「訂家規」。將您的底線畫出來,明白地讓孩子知道哪些規矩是他必須遵守的。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跟他一起討論。例如:吃飯一定要坐著吃完才可離開,看電視必須保持三公尺以上,對人一定要說謝謝,犯錯一定要道歉等等。訂完家規,家長只需要擔任「執法者」,而這種方式有好多好處。(資料來源:【註2】)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 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也有將中文譯為「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的訂定起源,原本只是一個一天的活動,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4月30日發起「Spank Out Day」,此組織旨在「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屁股),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這個活動受到不少單位的支持,而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06年開始響應。
身為四個孫子的阿公「副總統-陳建仁」談到自身成長歷程,「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也從來沒看過他們體罰小孩。他們總是疼惜、呵護著每個孩子。」陳建仁說,台灣已在2006年通過立法禁止學校體罰,2014年正式加入兒童權利公約,並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CRC)」,這是台灣兒童人權保障新的里程碑,近年政府持續努力推動CRC國內法化,同時致力落實零體罰。他認為,唯有不要用「打」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才有機會重新檢視父母與孩子面臨的困難。(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報導者 The Reporter -【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bit.ly/3e7sAed
∎【註2】:(ETtoday新聞雲)【打罵恐引發後遺症!醫推「這招」降孩童創傷...犯錯不一定該揍】:https://bit.ly/2Vdqroo,作者: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註3】:Newtalk新聞 -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打小孩要幹嘛?副總統陳建仁這麼說】:https://bit.ly/2wzYBdY
➤➤照片
∎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https://bit.ly/2VlnW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4. ❤️響應今年的「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網路串連活動:(人本教育基金會)【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寫下不打宣言,好禮送給你!】 一起響應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https://bit.ly/39Z3ZFc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 #CDC #兒童期不良經驗 #國際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無巴掌日 #拒絕體罰日 #副總統 #陳建仁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 #人本教育基金會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國民健康署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福利聯盟
sexually中文 在 梅子 Plu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梅子閒聊0208
Q:
梅子妳好,我其實很懷疑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ω\*)
事情是這樣的,我很久以前就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實際上也常常遇到,她當時也知道我,畢竟很多活動上我們都會遇到,在不熟的時候也講過話。
之後在一些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這個人,也覺得這個人超級棒的,簡單來說就是很優秀(´๑•ω•๑`),長相的話,是第一眼看到你可能會一見鍾情的那種(〃゚∇゚〃)
認識了她之後,我就時不時的注意著她,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了(〃∀〃)每次看到她都會忍不住想去找她。這就讓我開始懷疑自己了
我會懷疑是有原因的,從以前到現在都有男生在追我,但我都拒絕了,也從來沒有喜歡過男生,雖然也沒喜歡過女生,但我從來沒有這麼在意過一個人,現在追我的人很優秀,朋友都叫我答應他,說是這麼好的男人還不要,但我就是不喜歡他,這讓我困擾了很久,希望梅子解答(´∩`。)
題外話 跟朋友說過後,朋友表示自己其實也有很像的情況,但她確定是很欣賞而已,她不反對同性戀,但跟別人聊過一些同性戀議題後,反而被懷疑是同性戀了( ・᷄д・᷅ )還不只一個人懷疑(○`ε´○)
2017/12/3 下午 9:11:53
-----
A: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同性戀,差別在於多一些與少一些,所以就算是「直的」,也會遇到一個吸引你,願意讓自己「彎」的人xD
如果你還是想更了解自己,這邊有金賽量表(Kinsey scale)給你測試自己是篇哪一方
金賽量表 ➔ https://goo.gl/ABFiVt
測驗題目為英文,下方復中文給你,先把答案記下然後進入網頁中作答。
-----
題目中文翻譯
What is your age?
> 請填入你的年齡
What gender do you identify as?
>你被認為的性別是?
Man.
>男性
Woman.
>女性
Please evalua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s either true or false were you to say them.
>請按照下方敘述,評估是否符合你的情形,選擇對 (True) 或錯 (False)。
1. I have never felt sexual desire.
> 我從來沒有對性感到渴望
2. I can not decide what sex I am attracted to more.
> 我沒辦法分辨哪種性別比較吸引我
3. I find the idea of having sex with another [“man” if male, “woman” if female] repulsive.
> 我無法想像跟另一個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有性行為
4. I wouldn’t want to die without having experimented sexually with both men and women.
> 在死前我一定要嘗試過跟男性以及女性各發生性行為看看
5. I have no interest in sexual intercourse with anyone.
> 我對於任何人的性行為都沒有興趣
6. The gender composition of an orgy would be irrelevant to my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 一場派對的性別組成不會影響我參加的意願
7. I avoid watching [“gay” if male, “lesbian” if female] pornography.
> 我會避免看跟我相同性別的同志 A 片
8. I can be sexually attracted to anyone in the right circumstances.
> 在對的環境氛圍下,任何人對我都會有性吸引力
9. I have always been extremely confident in my sexual orientation.
> 我對我的性傾向認同總是非常確信
10. I find [“men” if male, “women” if female] more attractive than [“women” if male, “men” if female]..
> 我感覺同性的吸引力對我來說多過於異性
11. I would find a threesome with a couple awkward specifically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he [“man” if male, “woman” if female].
> 我會認為3P是尷尬的,特別是因為當中有與我相同性別的人
12. I am only attracted to [“women” if female, “men” if male].
> 我只會被同性吸引
13. I am sexually submissive.
> 在性關係中,我會是順從對方的一方
-----
資料來源 ➔ https://goo.gl/xU8KEK
-----
閒聊通道已開啟 ➔ https://goo.gl/forms/wq0EboqUeSBuNSC72
歡迎跟蹤(?)➔ 梅子 Plumy & 梅挽香
sexually中文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拿大女演員 Ellen Page 昨日在臉書表示自己曾受到恐同導演言語騷擾,聯想到娛樂界和社會上女性、跨性別者、有色人種、原住民等邊緣族群的種種處境,希望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行動。我認為她想傳達的理念不僅適用美國社會和娛樂界,更適用這世界上對不同族群、對受害者、對女性等的壓迫和不平等對待,所以著手翻譯成中文,感謝 Chen Liang 協助校訂。原文請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EllenPage/posts/10155212835577449。
*另外,也感謝多位網友指正本文的翻譯錯誤,如原文動詞的out應為他人公開某人是同性戀的事實、或是公開揭露不光彩的事;grip則是片場職稱,是指負責搬動器械(如攝影機)的部門或工作人員,因此改為「器械工」。謝謝你們的修正,讓正確的內容傳達出去。
(以下是譯文)
「你應該操她,讓她發現自己是同性戀。」在《X戰警:最後戰役》開拍前的劇組見面聚會上,他是這樣說我的。那時我18歲。他看著站在我旁邊、比我大十歲的一名女性,指著我對她說:「你應該操她,讓她發現自己是同性戀。」說話的人是該片導演,布雷特·雷納(Brett Ratner)。
那時我只是個青少年,連自己都還沒對自己出櫃。應該說,我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但不確定。這件事發生的當下,我感覺自己被冒犯。我低頭看著腳,不發一語,就這樣一直盯著,別人也什麼都沒說。這個男人找我來演這部片,但長達數月的拍攝,開頭竟是以這種充滿惡意但無人駁斥的提議作為起點。他就這樣替我出櫃,完全不顧我的感受,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恐同」行為。我多次目睹他在拍攝過程中出言侮辱女性。我記得,有次有個女人走過攝影機螢幕,他就對她「下面很鬆」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們都有探尋自己性向的隱私權,在自己選擇的時間點出櫃。我那時還年輕,雖然已經當了演員多年,在許多方面仍然是與外界隔絕的,我在拍攝場地而不是同儕圍繞的環境下長大。這種公開而具攻擊性的「幫出櫃」,讓我長期以來覺得自己可恥,這是恐同最能摧毀人的一種結果。讓一個人對自己的真實面貌感到可恥,這是殘忍的操控行為,一切只為了壓迫和壓抑這個人。我被剝奪的,不只是定義自己是誰的自主權。多年來,每當遇到恐同人士,或是面對自己對這個產業和在此發展的抗拒和疑慮時,布雷特的言語總是在我腦海中反覆播放。不同的是,現在我已經能堅持自己的主張,並且用我的聲音反擊好萊塢和其他地方悄然滋生的反酷兒和反跨性別觀點。透過站在這個位置的優勢,我希望能幫助那些掙扎著接受自我和想被允許做自己的人,在他們成長的路上給予一臂之力。沒有我這般優勢的脆弱年輕人,往往感到自我價值被貶低,並且被迫覺得他們無法選擇本應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某個時間點,我和布雷特吵了一架。他在眾人面前逼我穿上「雷納派(Team Ratner)」字樣的T shirt。我拒絕,但他堅持。我回他:「我不是你那派的。」當天稍晚,電影製作人過來休息室告訴我「不能用那種態度和他講話」。我被訓了一頓,但他並沒有因公然恐同和侮辱行為而受到任何懲罰或開除。那時我只是默默無名的演員,十八歲,沒有任何工具讓我了解怎麼處理這類情況。
我從十歲開始當職業演員,很幸運能和許多可敬的幕前幕後人員合作。但上述這類行為無所不在。這些侵犯者想讓你感到渺小、讓你不安、讓你覺得他們是給你恩賜,讓你覺得你才應該為他們冒犯的舉止負責。
十六歲時,有位導演請我吃晚餐(這是業界義務,也很常見)。他在桌面下磨蹭我的腳,對我說:「你必須主動,我不能。」我沒有主動進一步,也很幸運能逃過一劫。我痛苦地理解到一項事實:我的安全在工作場合仍未受到保障。雇用我且位居上位的成年人想剝削我,肉體上的剝削。幾個月後我被片場的器械工(grip)猥褻(sexually assaulted)。還有導演問我能不能和某位將近三十歲的男性上床,然後把過程告訴他。我沒答應。這是我十六歲時發生的事,這是青少年在娛樂產業裡的處境。
放眼好萊塢史,看看未成年人訴說在好萊塢受到哪些性騷擾。有些人已離我們遠去,在藥物濫用和毒品中迷失自我,甚或自殺。而他們的加害者呢?還在業界工作。甚至在我寫這篇的當下,這些人仍受到相當保護。你很清楚是哪些人,關起門來,這些人不知道已經被討論了多少次,就像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一樣。如果像我這樣擁有特殊優勢的人不願具體指名道姓,或單單因此就須承擔某些風險,那麼沒有我這種特權的人,又有什麼選擇?
仔細想想,我們的社會對女人施加的暴力多麼普遍,大幅影響低收入的女性,尤其有色人種女性、跨性別、酷兒以及原住民女性,因其經濟狀況和對法律體制(即使證據確鑿仍讓有罪者開脫,且持續壓迫有色人種的體制)的深深不信任,讓這些人成為社會上被噤聲的一群人。如果我感覺受到威脅,我能雇用保全;我有錢、有保險能接受心理照護。我有特權擁有這個平台,讓我寫下、發布這篇文章,但社會上最邊緣的族群,卻無法接觸到這類資源。事實上,有色人種女性、跨性別、酷兒和原住民女性,數十年來(其實一直都是)不斷帶領人們反抗,瑪莎·強森(Marsha P. Johnson)、希爾薇婭·利維拉(Sylvia Rivera) (註1)、維諾娜·拉杜克(Winona LaDuke) (註2)、玫傑伊小姐(Miss Major) (註3)、奧菊‧羅德(Audre Lorde) (註4)、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 (註5)均是如此。米蒂‧厄普漢(Misty Upham)(註6)致力於終結社會對原住民女性、傭人和無證移民女性(undocumented women)的暴力。三年前,米蒂被發現陳屍於一處懸崖下。她父親查爾斯‧厄普漢(Charles Upham)最近才在臉書表示,他女兒曾在金球獎派對上被Miramax某高層主管強暴。最邊緣的族群總是無人聞問。正因為有這些不凡而勇敢的人們冒險站出來引領反抗,我身為順性別的白人女同志,才能受惠並擁有今天所享有的特權。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y)不斷抹除有色人種的聲音,但我是因為這些先鋒領袖才能享受權利。這些人才是我們應該傾聽學習的對象。
侵犯者讓我們感到渺小無助,在他們的龐大勢力下無所適從。大家更別忘了,誰是現任大法官和美國總統:一個被安妮塔‧希爾(Anita Hill)指控性騷擾(但她的證言被宣布無效),一個向娛樂記者大言不慚描述自己猥褻別人的模式(註7)。要揭露多少媒體業男性、多少「媒體巨人」的作為,才能讓我們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並主張理應享有的基本安全和尊重?
美國老牌諧星「天才老爹」比爾‧寇斯比(Bill Cosby)是眾所週知的性騷擾犯。他的確犯下罪行,但還有很多共犯,還有更多人選擇轉頭忽視。哈維·溫斯坦是性騷擾犯,他的確犯下罪行,但還有很多共犯,還有更多人選擇轉頭忽視。我們稱頌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成就,但他曾對未成年少女下藥並強制肛交性侵得逞,卻逃過徒刑制裁,他是正義法網的逃犯。我聽見業界公開譴責溫斯坦的行為,他們還發誓要全盤改變這樣的風氣。但認清現實吧:清單很長,這些人在現狀行體制的保護下安然無恙。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不能轉頭忽視。
我曾出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電影,這是我職業生涯最後悔的事。我為選擇出演這件事感到可恥。那時我還不知道怎麼發聲,還不是現在的我,那時我飽受壓力,因為「這是伍迪‧艾倫的片,當然要答應」。但最終,選擇演出哪些電影是我的選擇,而我選錯了。我真是大錯特錯。
我想要看到這些男人面對他們行為的後果,我要他們再也無法擁有權勢,我要他們坐下,好好想想如果沒有律師、萬貫家財、狂熱粉絲、豪宅、「花花公子」的地位,少了各種自誇自讚自吹自擂,想想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人。
我最想要看到的是這些結果能撫慰受害者,是看到好萊塢覺醒並對每個人在這種風氣下所扮演的共犯角色負起責任。我想要看到我們對這類業界生態的反省,並了解這些濫用權勢的行為造成多少無以數計的痛苦。在這個國家和全世界,女性面對的暴力泛濫成災。這連串慘無人道和非法的行為,如何形塑當今社會?在美國,懷孕女性面臨的其中一項最大風險是謀殺。在這個國家,跨性別有色女性的壽命只有三十五歲。為什麼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去解決這類問題?我們必須牢記這類行為造成的後果,心理問題、自殺、飲食異常、物質濫用等等。
為什麼要害怕說出來?為什麼不能說出來?女性,尤其社會的最邊緣人,往往遭到噤聲,而有權有勢的侵犯者想多大聲就多大聲,想撒多少謊就撒多少謊,而且仍繼續從中獲利。
這是遲來的正義。正義必須伸張。竟然必須訂出「行為準則」,才能確保我們享有最基本的禮儀和尊重,真是可悲透頂。包容和發聲才是解答。大家已經了解到,現狀會不斷引發不平等事件、增加受害者,並維護與鞏固惡行。別讓這類行為成為常態。別用嚴重性來衡量小錯誤或罪行的輕重。別讓自己麻木,聽不見受害者站出來的聲音。別停止主張我們的公民權利。感謝每一位願意大聲反抗騷擾、訴說自己創傷的人。你們打破了沈默。你們就是革命。
註:
1.瑪莎·強森和希爾薇婭·利維拉均為跨性別女性和石牆事件領袖,對後續同志運動影響甚著,參閱https://queer.watch/2016/06/30/11744。
2.美洲原住民女性,Anishinaabe族作家和原民運動人士。
3.全名玫傑伊·葛里芬·葛雷希小姐(Miss Major Griffin-Gracy),非裔跨性別女性,亦為石牆事件領導者之一,主要關注愛滋議題和有色跨性別族群議題。
4.非裔女同志,主張女性情慾自主,參閱http://www2.kuas.edu.tw/prof/lolita/96109514/femal_con.html。
5.本名葛莉雅‧瑾恩‧瓦金斯(Gloria Jean Watkins),bell hooks為筆名,女性主義者,著重種族、資本主義和性別間的交互影響。
6.美洲原住民演員,黑足族(Blackfoot Nation)。
7.這裡是指2005年川普向娛樂新聞主持人比利·布希(Billy Bush)描述他如何性騷擾女性:「我天生就容易被美女吸引,想親她們...連等都不等,親就對了。只要是明星,她們就依你的,隨你處置。抓她們下面也行。」此段錄音在2016年川普競選期間被華盛頓郵報爆出,布希也因此事件被NBC停職。請參閱: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3b9ce776-8cb4-11e6-bf8a-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