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的英文怎麼說?
最近有蠻多同學寫信來詢問這個問題。
📌 首先,這是CDC對「微解封」的聲明:
網傳「三級警戒微解封的不可思議之處」指揮中心:原同住家人就不受限制,謠言邏輯誤導且比喻失當,請勿輕信轉傳,造成防疫困擾。
完整公告請參考:https://bit.ly/3wHPQHT
★★★★★★★★★★★★
好,回到主題。
首先,我們知道解除疫情封鎖的英文是「lift COVID-19 restrictions」。
📌 lift (v.) 解除 (封鎖⋯⋯)
「lift」這個字有許多意思,這裡作為動詞使用,意思是:
to end a rule or law 取消、撤銷規定或法律
• The restrictions on water usage have been lifted now that the river levels are normal.
河水的水位已經恢復正常,因此用水限制被取消了。
• At last they've lifted the ban on jeans at the club.
最終他們取消了在俱樂部禁止穿牛仔褲的規定。
詳見劍橋詞典:https://bit.ly/3yKMzIZ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lift」在新聞稿中,也常被用來敘述解除與疫情封鎖相關的法令與措施:
• Scotland is due to move to Covid level 0 on 19 July, with most legal restrictions lifted on 9 August.
蘇格蘭將於7月19日降至0級警戒,絕大多數的法律限制將於8月9日解除。
• The lifting of most Covid guidance and legal restrictions in England is expected on 19 July.
英格蘭絕大多數的新冠肺炎指示與法律限制預計將於 7 月 19 日解除。
——BBC
來源:https://bbc.in/36r8kS2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 Is it wise to lift England’s Covid restrictions fully?
英國對新冠肺炎全面解封是否明智?
—— The Guardian
來源:https://bit.ly/3e6m6h6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 Boris Johnson says England on track to lift Covid restrictions and rules on mask-wearing.
強森表示,英格蘭有望解除戴口罩的限制與規定。
• He said that regulations mandating face masks would be lifted and people would no longer be instructed to work from home.
他說,將解除強制戴口罩的規定,民眾亦無須在家工作。
——CNBC
來源:https://cnb.cx/3xANqf4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 All across the country, mask mandates have eased, restrictions have lifted and most states have gone back to business as usual.
全國各地已放寬戴口罩的規定,限制已經解除,各州多已恢復正常營業。
• A state is considered fully reopened once it has lifted all specific restrictions on businesses statewide.
一旦該州解除對商業活動的所有特殊限制,就會被視為全面重啟。
——NY TIMES
來源:https://nyti.ms/3wyK9vq
★★★★★★★★★★★★
那為「微」解封到底該怎麼說?
在此一語境中,媒體常見的說法有下列幾種:
📌 1. loosen restrictions 放寬限制
loosen (v.) 鬆開,使…放鬆
• France and Belgium loosen Covid restrictions for summer.
法國與比利時放寬了夏季的新冠肺炎限制。
——BBC
來源:https://bbc.in/3hxEG3X
• Chile will loosen restrictions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for residents who are fully vaccinated.
智利將對已完成疫苗接種的居民放寬新冠肺炎的限制。
——Bloomberg
來源:https://bloom.bg/3e8XqEL
★★★★★★★★★★★★
📌 2. ease rules/restrictions 放寬規定/限制
ease (v.) 減輕;減低;緩解
• Belgium is also easing its rules to allow indoor dining at cafes and restaurants.
比利時還放寬規定,允許於咖啡館與餐廳內用餐。
• While promoting the easing of restrictions on Tuesday,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was slapped during a visit to a hotel school in the south east of France.
週二,在推動鬆綁限制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參訪法國東南部的一所飯店學院時挨了一巴掌。
——BBC
來源:https://bbc.in/3hxEG3X
• U.S. Retail Sales Forecast Rises Sharply as Covid-19 Restrictions Ease
隨著新冠肺炎限制的鬆綁,美國銷售預估驟升。
——WSJ
來源:https://on.wsj.com/3k4kJDB
• As restrictions ease, glimpses of a pre-pandemic world have begun to reappear.
隨著限制的鬆綁,世界在疫情前的些許景象開始重現。
—— The Economist
來源:https://econ.st/3hz5ZuS
★★★★★★★★★★★★
📌 3. partially lift restrictions 部分解除限制
• Taiwan’s CECC considers partially lifting Level 3 restrictions from July 12.
臺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慮自7月12日起部分解除3級警戒。
——Taiwan News
來源:https://bit.ly/36ybljm
• While many cultural attractions in France were reopening on Wednesday as coronavirus restrictions were partially lifted.
儘管只解除了部分新冠病毒的限制,法國的許多人文景點已於週三重新開放。
——NY Times
來源:https://nyti.ms/3hR6cIE
★★★★★★★★★★★★
📌 若要講得更細的話,可用以表達欲終止特定措施與法令:
• Other changes include an end to rules on working from home, although employers will have to agree the number of days staff come into the office in advance.
其他改變包括終止在家工作的規定,但雇主須提前同意員工待在辦公室的天數。
——BBC
來源:https://bbc.in/3hxEG3X
要全面重啟的話也可以使用「fully reopen」:
• In the few states that have yet to fully reopen, governors have set targets for doing so based on vaccination rates or other health measures.
在少數幾個尚未全面重啟的州裡,州長們已根據疫苗接種率或其他健康評估,設定了全面重啟的指標。
——NY Times
來源:https://nyti.ms/3wyK9vq
★★★★★★★★★★★★
📌 然而,表達或翻譯一個複雜的概念,須先參考語境(context)與語域(register)。如此,在詮釋時才可能提供完整且精準的表達。
context與register 的定義: https://bit.ly/2SsdxTg
最後,與疫情相關的資訊可至CDC官網查證:https://www.cdc.gov.tw/
如果還有其他用英文表達「微解封」的方式,也歡迎到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
★★★★★★★★★★★★
防疫相關的「時事英文」:https://bit.ly/2RWgfD3
英文學習「生態系」: https://bit.ly/2VvSfIE
圖片出處: Google Image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港版國安法」令BNO申請暴增,雖然目前仍未肯定BNO港人子女能否獲得免費公立學校教育,但不少人嚮往的英式教育,究竟是怎樣的?這次訪問了移民倫敦西南面Kingston upon Thames的Wala一家四口,兩個小朋友分別將升讀小四和小六,都是就讀公立學校(State school)。另一位是Ma...
「state school英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BNO VISA』詳細講解入讀英國state school申請攻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tate school英國 在 中佬出走劍橋- 《英國劍橋state school 小學- 校歷表》... 的評價
state school英國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爆到咁都乜乜乜」或者「睇下幾時物物物」
今日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宣布,暫時(等埋最新數據,12號最終決定)確認7月19號將會解除所有抗疫限制,即係唔再靠法律強制室內戴口罩、社交距離、 聚集人數等等,交由國民自行決定。嗱,hold住個情緒先,唔好「爆到咁都乜乜乜」或者「睇下幾時物物物」住,事實上英國都有部份專家提出反對嘅,無興趣亦唔打算引戰,只係希望從肥波呢個宣布,令大家了解下英國政府點解會有咁嘅決定。
英國政府做呢個咁「危險」嘅決定,背後主要係基於三大理由,國民自由嘅原則、科學數據、英國人(特別係肥波本人)樂觀勇於挑戰嘅民族性。
疫情開始嘅時候,大家都記得肥波同英國政府滿不在乎,結果發覺瀨嘢就改變抗疫政策,响疫苗出現之前,經歷咗lockdown、立法、嚴正執法甚至鼓勵篤灰呢啲個階段。 撇開緊急國家醫療危機處理角度,其實一路以黎响政界左右翼都有反對政府呢類靠執法同管制嘅抗疫方法。佢地嘅理由係抗疫係應該主要去教育國民,而非靠法律或者懲罰。最擔心嘅就係怕英國變成Nanny State,哪怕動機本來係保護國民也好,政府剝削咗某啲有啲自由之後,國民要攞返就好難。
呢個情況唔係未試過,响第一次大戰前夕,當時擁護民主自由嘅執政自由黨宣布限制酒吧嘅開放時間,聲稱戰後會變回正常,結果越黎越嚴,去到八十幾年嘅今日酒吧嘅賣酒時間都仍然有限制。無錯嘅,飲酒好閒,口罩同人數限制都係為大家好,但自由嘅原則就係咁大。
事實上,今次解除限制嘅用意並唔係叫所有人盡情當無事發生,反而係因為要教育嘅嘢教晒,而教訓亦都受咗,所以政府主動取消啲法律,將自主權交返比人民。例如唔係呼籲唔戴口罩, 人多黐身黐勢,只係希望國民學識無法律規管之下自己衡量選擇做同唔做。正如其中一位內閣大臣Robert Jenrick所講,
“We’re going to have to learn to live with covid now. It will be a different phase because we’re going to move away from the state telling you what to do, with very restrictive rules and laws to us all exercising our own good judgement and personal choice.”
(我地要學懂與呢個病毒共存,進入另一個階段,唔應該靠嚴格嘅規矩或者法律由政府教大家點做,國民係要行使個人判斷同選擇。)
好喇,咁樣解除抗疫規矩同法律限制係咪等如草率妄為呢?呢個就兩睇,部份醫療專家當然覺得等到全民注種,最好清零先解除。但呢個就係經濟與社會民生同公共衛生嘅平衡。現時疫苗嘅注種率接近六成(兩支),每日感染人數係二萬幾。純以感染數黎講緊係高啦,不過依家要考慮其他數據,例如病發需要入院人數(一個星期250-350個)同死亡率(一個星期平均15-20個)。與上一波疫情比較,同樣嘅感染人數(上年大概十月尾),入院同死亡率跌咗95%以上(當時每日死500人)。
明白病毒同感冒或者流感係有好大分別,但英國每年平均死於流感嘅人數係大概10,000(平均每日三十幾),而近年流感高峰期死亡人數最高嘅係25,000人。疫苗注種開始,四月初步解封後到今日,死於病毒嘅人數的確係底過流感嘅平均數,跌出二十大全國死亡人數最高疾病。講咗唔係要拗,只係想講點解英國會有傳媒或者政客會話國民需要學習同病毒共存,好似每年嘅流感一樣。
最後就係好大部份嘅英國人(同政界)嘅民族性,大家有無發覺,由邱吉爾、戴卓爾到今日肥波都好,無論國家情況有幾差,佢地都宣揚樂觀面對。政府响背後絞盡腦汁, 拗到頭都爆差啲亡國也好,比完心理準備,就希望國民保持樂觀面對困境,絕少賣悲情亡國論。其實今次都係一樣,肥波講明預咗"Freedom Day"之後嘅感染人數可能會升到50,000,既然選民唔鍾意咪比返自由選擇權你地囉,唔通永續靠法律同懲罰抗疫咩?
“We must be honest with ourselves that if we can’t reopen our society in the next few weeks, when we will be helped by the arrival of summer and by the school holidays, then when will we be able to return to normal?”
文化、背景、情況、心態,所有嘢都唔同,拗乜春?
本來係Patreon原文:
"Freedom Day"背後的自由原則與科學數據爭議
https://bit.ly/3hHw8GJ
#請唔好再問點解唔戴口罩
#爆到咁都乜乜乜
#睇下幾時物物物
#肥波是森林的鳥嘅代表
報導:
《BBC》Most rules set to end in England, says PM
https://www.bbc.co.uk/news/uk-57725523
📢乞食廣告:文字、時間與心血有價
🥣每日更新乞兒兜:
https://www.patreon.com/goodbyehkhellouk
state school英國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sir飲大咗斷片
("Hangover"真人教育版)
呢位英國私校嘅老師前年帶一班高中生去南美哥斯達黎加旅行,盡情到同學生飲酒,醉到帶咗幾個去脫衣舞酒吧見識下。
期間亂咁講嘢「信唔信我踢爆你個頭」("kick the head in"),「我無嘢㗎,你就大鑊喇」(I'm not in trouble - you'll be in trouble),轉頭就好似教父一樣錫個學生額頭「好喇,你無事嘅」(you're all right)。
而佢响紀律聆訊嘅辯解竟然係:
太醉斷咗片唔記得("due to his state of intoxication did not dispute the recollection of those present"),最後被停職。
不過英國班網民就有另外嘅睇法,覺得如果自己有個咁嘅老師就正呀,剩係BBC個Post都幾萬個哈哈笑,留言就仲賤,大家自己睇下,好癡線...
#邊個投訴咁衰仔
BBC原Post:
https://www.facebook.com/bbcnews/posts/10158718808982217
報導:
《The Telegraph》Private school teacher took pupils to strip club during ‘educational’ trip to Costa Rica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1/04/23/private-school-teacher-took-pupils-strip-club-educational-trip/
***************************************
每日更新乞兒兜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goodbyehkhellouk
MeWe:https://mewe.com/p/goodbyehkhellouk
Twitter:@ByeHKHiUK
IG:@goodbyehkhellouk
📣最近更新:
前首相府暗黑軍師向Boris Johnson全面開戰
https://bit.ly/3vefbsh
俄羅斯宣布完成演習撤軍,普京係咪好嘢?
https://bit.ly/3dJg46h
***************************************
state school英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港版國安法」令BNO申請暴增,雖然目前仍未肯定BNO港人子女能否獲得免費公立學校教育,但不少人嚮往的英式教育,究竟是怎樣的?這次訪問了移民倫敦西南面Kingston upon Thames的Wala一家四口,兩個小朋友分別將升讀小四和小六,都是就讀公立學校(State school)。另一位是May一家三口則居住在有多間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的肯特郡(Kent),位於倫敦東南面。他們都認為,英國的教育讓他們的子女眼界大開。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果籽 #公立學校 #BNO #英國 #移民 #英式教育 #倫敦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S_v7nxrcUo/hqdefault.jpg)
state school英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vb7WyZN5zQ/hqdefault.jpg)
state school英國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QXxwJ-ufLQ/hqdefault.jpg)
state school英國 在 中佬出走劍橋- 《英國劍橋state school 小學- 校歷表》... 的推薦與評價
英國 劍橋state school 小學- 校歷表》 英國小學係分3個term,分別係Autumn, Spring and Summer term。 Autumn term: 9月-12月Spring term: 1月-3月Summer term: 4月-7 ... ... <看更多>
state school英國 在 『BNO VISA』詳細講解入讀英國state school申請攻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