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神秘面紗 看見緬甸特展即起登場】
拓展師生國際視野,國際事務處即日起到4月23日在行政大樓一樓大廳推出「看見緬甸」特展,參與佈展的緬甸同學期待透過展覽說明和文物,引發大家對於緬甸的興趣,進而願意深入認識且尊重緬甸文化。
國際事務處表示,學校自106年起,每年獲得教育部新南向計畫經費補助,連續三年推動「緬甸招生拓點計畫」或「緬甸拓點行銷計畫」,由緬甸來校就讀的新生由個位數穩定成長至每年平均15人,因而選擇「緬甸」作為展覽主題,期待讓更多師生從展覽出發,進一步認識緬甸、以及緬甸與臺北大學的密切關係。
根據國際事務處統計,目前校內來自緬甸的學生共52人,在新南向國家中,人數僅次於馬來西亞學生。只是儘管過去舉辦過許多展覽和交流講座,但許多同學對於緬甸的認識還是很有限。前緬甸同學會長、公行三趙仁美就感嘆,曾碰過同學詢問「緬甸是泰國的哪一省?」、「緬甸是不是沒有電?」...種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反應,激發緬甸同學更多宣導家鄉的企圖心。
對此,國際事務處在緬甸同學會、以及「跟著導演去旅行」、林肆山先生、緬甸語課程教師黃珍英協助下,整理許多緬甸基本資訊,搭配緬甸當地照片、各種生活用品、服裝與飾品,以靜態展方式呈現,在觀展師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大方提供從緬甸帶來的服飾,資工二康澤配期待大家特別留意展示架上別具特色的男女服裝。其中色彩豐富、上身裝飾許多銀泡的女裝是緬甸「景頗族」的代表服飾,「那些都是我們以手工慢慢縫上去的喔!」至於男子的裙裝也是緬甸招牌,「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但在緬甸是正式傳統服裝。」
康澤配認為,認識其他國家文化最好從服飾入門,除了服裝,展櫃中的各種飾品也很值得一看,另外像是緬甸特有的防曬品「特納卡(Thanaka)」等都不能錯過。趙仁美則鼓勵大家從展覽出發,如果還想更多了解緬甸文化或品嘗美食,可以就近到中和華新街尋寶,更實際體驗緬甸味。
推動臺灣師生認識緬甸之外,國際事務處近年持續積極提升臺灣與緬甸教育合作關係。除了不定期出訪參與教育展、拜訪當地教育與企業機構,也整合包括社會系校友蔡宗仰、雁行臺灣協會、中華救助總會等單位提供獎學金,協助緬甸同學安心就學,特別是玉山銀行的獎學金,更提供實習與畢業就業保障。
為了鼓勵更多緬甸華文學校學生來臺升學,國際處兩位職員與三位緬甸同學去年底親赴緬甸11所中文學校招生,預期今年來臺緬甸學生人數仍可維持一定規模。曾代表學校返緬招生的趙仁美表示,對於緬甸學生而言,要踏出舒適圈來臺念書很不容易,但自己來臺收穫很大,尤其臺北大學環境清幽、適合求學,非常推薦更多學弟妹可以來臺北大學就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