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重新定義日常打擊,不為小事抓狂
.
▍重新定義打擊
日常打擊的定義因人而異。
但人也會隨著時間改變,過去十年我經歷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重新定義了日常打擊,不再為小事抓狂。
你可以利用定期的每週規畫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應對能力是否有變化,藉此凸顯進展。這很容易做,你需要把過去一週發生的負面事件全部列出來,將這些事件分為三類:「這種事是難免的」、「我會在一天之內放下並重整旗鼓」以及「這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讓我裹足不前」。如果你發現前兩類與第三類相比增加了,表示你的韌性正在提升。
當然,隨著韌性提升,你對負面事件的定義也會改變。如果你注意到每週負面事件的清單在旅程中大幅縮短,你可以肯定自己面對日常打擊更迎刃有餘。這是因為你一開始列的項目,像是同事對你亂發脾氣或你得到負面回饋,都已經不再出現。
#你不再為小事煩惱,
#甚至根本不會記得這些小事。
#這讓你空出時間去做真正有意義的活動。
從容面對打擊不代表要去遭受不必要的打擊。一般來說,如果同事發飆我會視若無睹。然而,我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如果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我會不吭一聲地把他們排除在我的行程之外。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的推薦目錄: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欣然接受小勝利
回想一下濺水花的思想實驗,想像某個下雨天,你走在離家不遠的街道上,看見一灘水窪和一輛行駛過來的車,但已經來不及躲開。然而,駕駛看見了你,及時慢下速度以避免濺起水花,你會怎麼做?
對很多人而言,這件事就這樣結束,可能抵達目的地之後就忘了。我們不太可能會滿懷感激地對著駕駛揮手,被濺到的話還比較可能怒氣沖沖地揮舞著拳頭。多少人會帶著微笑祝這名駕駛有美好的一天?
好啦!好啦!我懂—濺起水花罪不可赦。沒有人喜歡被淋得一身濕!但比較一下得到客戶讚賞和受到客戶羞辱的感受,也比較一下每週收入多出一百英鎊和損失一百英鎊的感受。不管傷害的是自尊還是荷包,損失規避都會導致負面事件的影響比相應的正面事件來得大。
一不注意,損失規避就會把你感受到的損失放大好幾倍,遠超出同等份量的收穫。我們談過預期損失規避,它解釋了為什麼人們不敢踏出去爭取升遷或進行提案。在這個情況下,人們裹足不前,因為他們預期失敗會帶來損失。現在當損失從想像變成了現實,根據經驗法則,你可以預期,真正的損失所帶來的感受,會比同等份量的收穫還要大一倍。這跟韌性有什麼關係呢?
你們有些人會在創業時承擔風險,這個事業可能風光一陣子,然後走下坡。你們有些人會忍痛轉職到薪資更低,但更有趣的職位。如果你了解下滑的痛苦遠比上升的快樂來得強烈,這個事實便可能足以讓你在真的成功時停下來好好欣賞自己的成就。
時時把損失規避放在心中有助於培養韌性,因為你知道它具有影響力,便能採取步驟把傷害降到最低。然而,損失規避就跟反射動作一樣根深蒂固,所以這個策略的效果有限。如果你能更常有意識地把焦點轉移到收穫,要改變態度以平衡損失和收穫就會更容易。怎麼做?每天衡量哪些事進行得很順利。你可以想成是在練習感恩當下,因為它與正在發生的事有直接相關性。
這個簡單的練習真的能建立韌性嗎?證據顯示可以。一項創新的研究清楚強調了韌性和感恩之間的連結。蘿莎娜‧劉(Rosanna Lau)和鄭相德(Sheung-Tak Cheng)在 2011年把一群五十五歲以上的中國長者隨機分成三組。第一組被要求寫下他們覺得感恩的人生事件;第二組被要求寫下他們擔心的人生事件;第三組則進行與個人情感無關的中性任務。接著研究人員評估了受試者對於死亡有多焦慮—研究人員預期這個主題已經在受試者的心中醞釀—並發現感恩組在思索死亡時比其他兩組更有韌性。
除了長者之外還有別的證據嗎?有,而且使用類似設定。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和邁克‧麥卡洛(Michael McCullough)在2003年進行了一項這樣的研究。他們把重點放在大學生的韌性,發現感恩練習進行十星期後,帶來了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更好的心情以及更少的頭痛。這些都是小行動帶來的大收穫。表達感激之情的簡單動作,真的有利於增強韌性。再來,感恩也能減輕憂鬱,同時提升快樂與自尊。
#有意識地去正視小勝利是練習感恩和增強韌性的絕佳方法。
不需要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甚至不必寫下來—雖然很多人喜歡用寫的方式進行每日感恩。你只需要每天花五分鐘(固定時間有助於養成習慣),刻意把注意力放在過去二十四小時感受到的所有美好時刻。
從大勝利到小確幸,不管有多平凡無奇,每天盡量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件上。確保這些時刻不被忽略,你便能重新平衡你對損失的感受,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負面事件。
人生總有起起伏伏,最好避免過度聚焦於損失而無視收穫。
從現在開始做起,寫下你今天到目前為止經歷的三個小勝利……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能聚焦在小勝利,表示我們沒被困在小我裡。偵測危險,甚至編造危險,讓我們不斷採取行動以保證我們能生存,這是小我的工作。
然而,那些被放大的挫敗與失落,常常回過頭來打擊我們。任由小我自由發揮,有時候我們會像走入遊戲區的鬼屋迷宮。
刻意去看見美好的事物,是一種很好的日常練習。這是提升觀照,發展高我的方法之一。
祝願您,真能享受努力的成果,也能感受被愛的幸福,這須要經過練習,並非理所當然!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韌性與基本歸因謬誤
來一場思想實驗,想像某個下雨天,你走在離家不遠的街道上,正要去參加一場重要會議。一輛超速的車子從身旁疾駛而過,濺起的水花潑得你一身濕,你會怎麼做?
很多人會低聲咒罵。有些人會對著開快車的駕駛大吼。這會改變你的心情嗎?多久?幾分鐘?幾小時?幾天?很多人在抵達目的地時仍會怒火中燒,到處跟別人講這件事。
有很多類似的思想實驗可以做,同事開會遲到、潛在客戶的言詞讓你覺得很無禮、打電話給銀行時等候接聽等到天荒地老。
#不管負面事件的大或小, #它們停留在我們心中的時間,
#往往比同等規模的正面事件還要久。
其中一些事件是否由基本歸因謬誤所引起?
來回顧一下濺水花的思想實驗,是什麼讓被濺到水花的人如此惱怒?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最惱怒的程度是十分,你會打幾分?
你對駕駛做出了什麼假定?你可能會認為他粗暴、傲慢甚至白目。還有什麼形容詞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如果你知道這名駕駛趕著去醫院見瀕死的親人,你會改變你的形容詞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名駕駛工作面試遲到了,他已經失業好幾個月,承受巨大壓力,你的形容詞會有所不同嗎?或是有其他原因,讓並非鐵石心腸的我們產生同理心?
如果你知道此行為背後的來龍去脈,在情緒上受到的影響是否會縮短,連鎖反應也跟著改變?對很多人而言,濺水花事件引發的同理心會讓心情不那麼惡劣。
為什麼我們在被濺到的當下,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名駕駛很白目?答案是基本歸因謬誤。駕駛的行為被視為反映了他的人格而非單純情況使然。下次問問自己為何生氣以及為何假設駕駛毫不在乎別人。坦白說,有些駕駛真的很白目,愛把別人的鞋襪弄濕。不過,強烈的負面反應只會懲罰到你,不會懲罰到對方,你本來可以很有生產力的一天可能因此被毀了大半。
當然,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永遠不會再見到那一名濺水花駕駛。也就是說,我們做出的反應並不會影響到未來跟這個人的關係。但要是我們在跟客戶或同事互動時,基於基本歸因謬誤做出反應呢?我們可能約了新客戶第一次會面卻出師不利,渾然不知對方已經失眠了兩星期。或是在同事不回電子郵件時認定他沒禮貌,但搞不好對方正在處理個人生涯危機。
這重要嗎?我認為很重要。你不會希望因為生病錯過會議就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永久標籤,或是如果火車誤點趕不上考試,你會希望能被通融進入考場,同樣地,其他人也會遇上衰運或影響日常互動的不好經驗。下次這種情況發生時,提醒自己基本歸因謬誤的存在,減少一開始互動可能產生的不快。這麼做能幫助你把同類型的事件都歸為「這種事是難免的」,讓你在面對日常打擊時更有韌性。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正確的歸因很重要。然而,我們不一定有機會驗證,哪一種歸因正確,也說不定沒有標準答案。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很重要了:什麼樣的歸因,所造成的內在反應,對我們後續的適應有幫助?
這篇摘文就是在談這樣的事。您可以發現,我們腦中有越多可能性,我們越不會狹隘自己的視野,情緒通常也越穩定。
這本書裡所涵納的知識,很能助益您的生活。不煽動,但很實用。
祝願您,別常用自己的歸因,處罰自己!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