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風日 #WorldStrokeDay #中風 #stroke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身的發生率是六分之ㄧ;失能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共奪走11,846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統計結果顯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之民眾,且男性多於女性。今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今年活動的重點強調提高風險意識及加強預防。國人對於腦中風的恐懼不下於癌症,除了致死率之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台北醫學大學邱弘毅教授表示,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的失能比例是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是51.72%。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有中風/TIA(短暫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務必做好慢性病管理,一般人也需要自我評估罹病風險與採行預防措施。
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預防腦中風必須從認識危險因子開始,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一起檢視以下重要的危險因子:
四大慢性病,另加肥胖;務必要小心
高血壓:幾乎一半的中風與高血壓有關;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
高血脂: 超過4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有壞膽固醇(LDL)過高的問題;飲食應減少動物脂肪、拒反式脂肪食物。
糖尿病:糖尿病會增加中風風險,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
心律不整:9%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如:心房纖維顫動) 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
肥胖:約5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有肥胖的問題,建議BMI維持在18 ~ 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四大生活習慣;務必要改善
不運動:超過3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不健康飲食:約4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未攝取均衡飲飲食,尤其是缺乏蔬果等纖維質,建議每天應攝取5種以上的蔬果。
吸菸:超過10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與吸菸有關,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飲酒: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有飲酒過量的問題,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
冬天即將來臨,又到了中風的高風險期,除了評量自己罹病風險,健康署也提醒大家,定期測量血壓;有任何醫療疑問一定要徵詢醫護人員意見,在日常生活上應採取更積極健康管理行動:控制三高、戒菸酒、控制體重與BMI、規律運動、飲食均衡(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等,遠離腦中風的威脅與傷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據科學與雲端運算之 Visualization - 202105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據科學之視覺化分析 大數據利用時間的特性,以統計圖表呈現分析結果,以然成為一種企業尋找管理策略的方法。商業智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促成醫學智慧的成功。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tia醫學 在 Dr W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不過係飲餐茶】
下晝兩點鐘,一個伯伯攤左係床上面被推入急救室,緊隨在後嘅係佢老婆同埋一眾屋企人。
大概幾分鐘後,醫生一出黎,婆婆就急不及待咁同醫生交代病情。
婆婆:「佢今朝去左飲茶,返黎明明仲行得走得。佢跟住話見攰咪返房訓囉,點知岩岩入去搵佢,佢就攤左係到唔郁得啦!」
醫生:「佢係幾點返到黎屋企架?」
婆婆:「九點幾鐘啦!醫生你幫下佢呀!」
醫生:「佢而家嘅情況似係中風,而家我地會即刻幫佢做電腦掃描,我地亦都叫左腦內科醫生落黎會診。」
婆婆哦左幾聲,唔該前唔該後咁就退返出去,目送住伯伯被推去照掃描。我見婆婆相當冷靜,大概都唔覺得事情太嚴重。腦內科醫生好快亦都黎到,睇完電腦掃描之後,就同婆婆交代結果。
腦內科醫生:「婆婆,我岩岩睇過佢嘅掃描,見到佢腦入面有好大舊血塊係到,的而且確係中風。個血塊壓住左個腦,令到佢而家咁樣。我地會搵埋腦外科醫生黎睇......」
婆婆:「嗯嗯嗯!麻煩哂你地呀!係咪攞返出黎就得?你地要醫好佢呀!」
腦內科醫生:「婆婆,其實跟據經驗,血塊咁大我地都無能為力,何況伯伯年紀咁大,我地好可能連手術都做唔到。」
婆婆:「咩意思呀!佢今朝仲行得走得,而家都仲講到野喎!」
腦內科醫生:「中完風後最危險嘅時期其實唔係而家,係大概兩日之後,個腦因為發炎會漲大,唔少人都捱唔過去。我建議你地最好有心理準備。」
婆婆聽完之後,跌坐左係櫈上面,哭成淚人,望住幾個鐘前仲識行識走嘅伯伯被人推上病房。
第二日,我同朋友一齊去腦內科病房搵伯伯,翻查記錄,伯伯的而且確已經接受緊紓緩治療,生命都已經差不多行到終點。
願佢嘅家人一切安好、節哀順變。
===我是分隔線===
中風(Stroke)可以大概分為三種,分別為缺血性(Ischaemic Stroke)、失血性(Haemorrhagic Stroke)同埋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又名TIA)。
故名思義,缺血性中風即係腦血管塞左,「餓死」左腦部組織,係比較常見嘅一種;失血性中風就係腦血管穿左,血塊「壓死」左腦部組織。TIA同缺血性中風差不多,但係栓塞嘅位置好快就通返,腦部組織亦都未有永久損壞,定義係中風徵狀係24小時內自動消除。
中風徵狀有好多好多種,由壞死組織嘅位置定奪。例如運動皮質區(Motor Cortex)中風可做成半邊身癱瘓;腦幹(Brainstem)壞死則可以做成心肺功能停止,或者係影響頭部肌肉運動同埋感覺。醫學生經過多年腦科嘅訓練,學習嘅就係點樣從徵狀上判斷壞死組織嘅位置,亦即係小島學堂某名教授最鐘意講嘅一句「Where Is The Lesion?」。
當然,普羅大眾無可能記清所有中風嘅徵狀,於是醫學界就流傳住一句口訣,幫助大家記住最常見嘅中風徵狀,而呢一個口訣就係「FAST」。
Face,面部肌肉不平衡也。
Arm,單邊肢體無力是也。好多時中風病人一開始都係一邊肢體無力,可以係左手、左手左腳等等,但好少機會係雙腳、雙手、或者左手右腳等等。
Speech,亦即係口齒不清。腦部壞死令到病人不能夠控制面部肌肉,講野自然唔清楚。
Time,唔洗急、最緊要快。中風嘅確診同埋治療一定要夠快。
有說「中風黃金N小時」,係因為如果病人患嘅係缺血性中風,我地係可以用溶血栓嘅藥物或手術將塞左嘅血管打返通佢,但係呢類治療全部都有時間嘅限制(例如溶血藥只可以係中風後大概3至4.5個鐘頭之內打),如果唔係腦部組織就會壞死,血管通黎都無用。而且,呢類治療其實風險都相當高,所以醫生一定要做好檢查先至會開藥。
就係由於有時間限制,大家就要記實呢句FAST口訣,一有懷疑就記得立即求醫啦!
(特別係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食煙嘅病人就要加倍留意啦!)
tia醫學 在 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眩暈,會中風嗎?
劉博仁醫師
台中市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前耳鼻喉科主任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
昨天處理好幾位眩暈患者,其中一位患者提出:眩暈會中風嗎?
記得一位時常罹患眩暈以及嘔吐的45歲的男性患者,從診所轉診到我這時,因為這次說話咬字不是非常清晰,當下做了一些神經學檢查,認為應該有中風跡象,我立刻會診腦神經內科,結果馬上安排住院,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小腦輕度中風,後來化險為夷。家屬提出疑問:眩暈會腦中風嗎?怎麼那麼可怕?其實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站在醫學的角度上應該是中風有可能一開始是以眩暈的發生來表現,其實這不僅僅是病患及家屬的擔憂,臨床醫師在面對這類患者時也戰戰兢兢,深怕一個閃失造成誤診。但是許多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血管粥狀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等)的發生導致的眩暈症,如果不從根本疾病治療好,確實未來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說到中風,就一定要跟讀者交代腦部的血液循環。在小腦、腦幹、內耳、後顱窩的血管支配是由二條脊椎動脈來支配,這二條血管會在顱底匯聚成基底動脈,而這些血管會供給這些腦組織的氧氣以及營養,當然如果因為這裡的動脈發生硬化、鈣化、血栓、血管剝離破裂等狀況,那頭暈、眩暈、耳鳴、走路不穩、頭痛、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甚至意識喪失就有可能發生了。
那支配腦部的血管就這一條脊椎動脈嗎?當然不是,還包括二側頸動脈,當然頸動脈如果一樣發生了硬化、鈣化、血栓、血管破裂等狀況,腦中風也一樣會發生,只是症狀與脊椎動脈阻塞不同。
腦中風一般分為出血性中風(血管破裂)以及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前者約20%,後者約80%,這就好比一個是溪流潰堤,水漫溪邊,造成房屋淹水,一個是溪水乾涸,溪邊植物缺水,土地無法種植。因為這二種中風處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腦部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檢查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我常被病人問:我的眩暈是不是中風前兆?事實上,確實有一種中風前兆,我們稱之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這就是俗稱的小中風(mini stroke),症狀比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如果症狀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原因很簡單,就是上述提及的動脈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發生阻塞,使腦部缺氧的部位突然短暫缺乏氧氣和養分,導致那個部位所管轄的功能暫時減退,但是當血塊被沖散或溶解後,腦部的功能也立即恢復。小中風的症狀和腦中風類似,只是在持續的時間長短和嚴重度不同。
那如何能知道支配腦部的血管有沒有狹窄或是阻塞?一般可以血管超音波來檢查頸動脈以及脊椎動脈,當然腦內的血管則還是必須靠磁振血管造影(MRA)才能一窺全貌。摘自新自然(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
tia醫學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數據科學與雲端運算之 Visualization - 202105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據科學之視覺化分析
大數據利用時間的特性,以統計圖表呈現分析結果,以然成為一種企業尋找管理策略的方法。商業智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促成醫學智慧的成功。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範例、講義下載:https://goo.gl/ytzRxT
時間軸
00:00:00 PPT簡報實務應用簡介
00:03:09 建立模型
00:03:54 依統計目的的圖表設計
00:10:40 ICD 9:434.90 屬於 TIA
00:14:32 依疾病碼做腦中分疾病分類
00:20:50 建立標題
00:21:23 01.ICD比例統計
00:26:20 02.ICD次數統計
00:28:30 視覺化
00:32:16 加入時間特性做連續型分析
00:49:20 自動分析
00:54:35 知識
01:01:14 關鍵影響因數
01:50:01 分解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RtEEgeT8AI/hqdefault.jpg)
tia醫學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孫在陽」直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據科學之視覺化分析
大數據利用時間的特性,以統計圖表呈現分析結果,以然成為一種企業尋找管理策略的方法。商業智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促成醫學智慧的成功。
孫在陽老師主講,[email protected]
範例、講義下載:https://goo.gl/ytzRxT
時間軸
00:00:00 PPT簡報實務應用簡介
00:03:09 建立模型
00:03:54 依統計目的的圖表設計
00:10:40 ICD 9:434.90 屬於 TIA
00:14:32 依疾病碼做腦中分疾病分類
00:20:50 建立標題
00:21:23 01.ICD比例統計
00:26:20 02.ICD次數統計
00:28:30 視覺化
00:32:16 加入時間特性做連續型分析
00:49:20 自動分析
00:54:35 知識
01:01:14 關鍵影響因數
01:50:01 分解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BpUI_zP5g8/hqdefault.jpg)
tia醫學 在 台中榮民總醫院- 王中琦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民眾感謝函感謝兒童醫學部林明志主任、王中琦醫師、許雅淇醫師、SBR及NICU醫護團隊。 ... Tia Chen, profile picture. Tia Chen. 林醫師跟許醫師真的都是很好的醫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