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卡(Maca)或秘魯人蔘(Peruvian Ginseng),學名:Lepidium meyenii,生長在秘魯安第斯山脈高原,在該地區作為蔬菜作物種植至少 3000 年。瑪卡最有營養價值的部位是根,它看起來類似蘿蔔的塊莖,瑪卡根有許多種顏色,如紅色、紫色、黑色,含有較多的碘,黑瑪卡被認為是強壯與精力的代表,紅瑪卡則在臨床證據上可以治療前列腺肥大(動物實驗)。瑪卡根具有類似奶油糖的氣味,通常被乾燥並以粉末形式食用
瑪卡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脂肪含量低,含有相當多的纖維。它還含有一些必須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銅和鐵。此外,還有各種植物化合物,包括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和多酚。還有一定的脂肪酸,包括亞麻酸、棕櫚酸和油酸,以及19 種胺基酸。199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了瑪卡中含有兩類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瑪卡酰胺(Macamide)和瑪卡稀(Macaene),目前被認為是瑪卡成分中具促進性功能的有效物質
瑪卡被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增加男性和女性的性慾
性慾降低是成年人的常見問題。瑪卡已被大量推廣。
💡根據研究,它可以有效改善性慾 . 2010 年一項臨床研究,共有 131 名參與者,這些證據表示攝取瑪卡六週以後可以改善性慾
2.提高男性生殖能力
男性生殖能力,精子的品質量和數量非常重要。
💡有一些證據表示,瑪卡可以增強男性的生殖能力。最近的一篇研究,結果表示,瑪卡可改善男性的精液品質 。其中一項研究包括 9 名健康男性。在攝取瑪卡四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精子的體積、數量和運動性增加。
3.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瑪卡對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也有好處。
💡一項研究表示每天攝取 2400 mg瑪卡,連續 12 週,相較於安慰劑,使用瑪卡的人群在勃起功能和性生活滿意度皆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
4.緩解女性更年期的症狀
更年期以女性生命中最後一次月經為分界點。此段期間因為雌激素下降,因此會有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熱潮紅、陰道乾燥、情緒波動、睡眠問題和煩躁等。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瑪卡2000-3500mg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睡眠中斷和盜汗 。雖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和瑪卡具有平衡雌激素賀爾蒙有關。
5.改善情緒、減少焦慮
💡研究發現,瑪卡含有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 ,可以改善心情並它降低焦慮和憂鬱的症狀,特別是在更年期婦女 。
💡這項研究是針對 14 名停經後婦女的研究發現,每天食用 3300mg瑪卡連續 12 週可以減少焦慮和憂鬱同時還可以降低血壓 。
6.提昇運動表現和能量
瑪卡是健身運動員和其他運動員的熱門補充營養品。瑪卡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增加力量、增強體力和改善運動表現。
💡對 8 名男性自行車運動員進行一項研究發現,使用瑪卡 14 天後,自行車的騎行完成時間更快完成。
7.對抗自由基
瑪卡是促進體內的天然抗氧化劑 .有助於抵抗自由基,幫助預防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和癌症等。
💡一項針對遺傳性高三酸甘油酯症大鼠的研究發現,將瑪卡作為高蔗糖飲食的一部份給予大鼠 2 週,可顯著降低了 VLDL (極低密度脂蛋白)、LDL (低密度脂蛋白) 和總膽固醇的水平,隨著葡萄糖曲線下面積的減少和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降低,瑪卡也顯著改善了葡萄糖耐受性,所有病例中肝臟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血液中 GPX (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活性和肝臟 GSH (穀胱甘肽) 水平均顯著升高,結果表示瑪卡似乎可以對慢性人類疾病及其預防產生積極影響 。
8.改善攝護腺肥大
也稱為良性攝護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常見於老年男性。攝護腺肥大將導致排尿排不乾淨,容易併發細菌型膀胱炎、膀胱結石等病症。
💡幾個研究表明,紅瑪卡可以改善攝護腺肥大.作用可能和瑪卡含有大量的硫代葡萄糖苷有關,這些物質還可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vldl膽固醇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保健知多D】一字之差?魚油 vs 魚肝油?(一)
〈魚油同魚肝油有咩分別?〉
有時候,一字之差往往可以「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帶出很多好美麗的誤會。
舉例說,「魚油」、「魚肝油」便是一對活生生的例子。
根據經驗,很多人往往經常會將「魚油」看成「魚肝油」或者將「魚肝油」說成「魚油」。所以如果是第一次買魚油或者魚肝油的話,藥罐子大多都會不厭其煩問清楚對方所指的到底是魚油還是魚肝油。
那兩者其實到底又有什麼分別呢?
首先說到魚油,便不得不提魚油的歷史: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對魚油感興趣,主要源於一種自相矛盾的怪現象。
這種怪現象徹底打破了一般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這種怪現象便是……
理論上,根據一般人的認知,脂肪的攝取量愈多,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自然便會愈大。
簡單說,攝取大量脂肪固然可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同時還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例如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對吧?
不過有一種人偏偏就是例外。
這種人便是……
愛斯基摩人(Eskimo)!
首先愛斯基摩人長年住在北極這種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的極北之地,面對這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人們不能耕種,只能狩獵為生,主要是魚、海豹、鯨魚。
當然同是北極,這些獵物當然不懂穿羽絨,不過體內卻會屯積大量脂肪來隔溫保暖,面皮……不、不、不,應該是皮下脂肪一般較厚,所以這些愛斯基摩人的餐單裡自然離不開大量脂肪,不過這類人偏偏就是較少患上心血管病症,例如心臟病發。
好奇怪,對吧?
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脂肪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這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或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
實際上,魚油同樣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其中較重要的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兩種。
對,這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DHA、EPA。所以與其說二十……這兩個冗長的中文,倒不如直接說英文好了。
實際上,藥罐子相信大家可能聽過DHA、EPA,不過未必真的聽過「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這兩個化學名吧?
真的要說的話,DHA、EPA各有長短。
其中相較DHA而言,EPA較能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V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俗稱「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的水平,同時還可能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俗稱「好膽固醇」)的水平。[1]
這就是說,理論上,魚油可能會改善體內的膽固醇,所以可能會紓緩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從而可能會減少出現心血管病症的風險。
不過暫時還是言之尚早,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暫時只容許魚油產品作出以下類似意思的聲稱,例如:
"Consuming EPA and DHA combined may reduce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 risk factor for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FDA has concluded that the evidence is inconsistent and inconclusive.……"[2]
話雖如此,實際上,只要改良魚油並進化成為Omega-3 Fatty Acid Ethyl Ester,這種升級版的魚油便會從「保健品」升為一種「藥品」,用於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1][3]
至於相較EPA而言,DHA或許較能抗凝血[4]、降血壓[5]。
在副作用上,魚油看來一般安全。
不過說到魚,自然離不開魚腥味;說到油,自然離不開油膩膩的口感,兩者同樣可能會影響依從性。
同時,市面上的魚油大多源自深海魚,所以偶爾會稱為「深海魚油」,海床愈深,光源便會愈少,溫度便會愈低,脂肪便會愈厚,DHA、EPA自然便會愈多,同時因為這些深海魚大多位居食物鏈的高層,所以一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食物鏈層層遞進進入這些深海魚裡面,例如汞(Mercury)、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二噁英(Dioxin)。
當然不用問,這條食物鏈的最高層當然是人類。
所以當人們服用這些魚油的時候,這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這條食物鏈進入人體,日積月累,便可能會構成毒性,從而可能會增加中毒的風險。
還有,因為魚油可能會抗凝血,所以較可能會加強一些抗凝血藥的功效,例如華法林(Warfarin),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6]
當然,除此之外,其他西藥例如亞士匹靈(Aspirin)或者中藥例如當歸、丹參同樣可能會跟魚油產生這種相互作用,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所以如果正在服用這些中、西藥的話,一般建議服用魚油前首先應該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最後,魚油是魚油,不是魚肝油,這點,千萬不要弄錯。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McKenney JM, Sica D. Role of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Pharmacotherapy. 2007;27:715-728.
2.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 News & Events from CFSAN, CFSAN Constituent Updates, FDA Announces New Qualified Health Claims for EPA and DHA Omega-3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vailable at https://www.fda.gov/food/cfsan-constituent-updates/fda-announces-new-qualified-health-claims-epa-and-dha-omega-3-consumption-and-risk-hypertension-and (Accessed 9 Sep 2020)
3. McKenney JM, Sica D.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7;64:595-605.
4. Woodman RJ, Mori TA, Burke V, et al. Effects of purified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platelet, fibrinolytic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herosclerosis. 2003;166:85-93.
5. Mori TA, Bao DQ, Burke V, et al. Docosahexaenoic acid but not eicosapentaenoic acid lower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humans. Hypertension. 1999;34:253-260.
6. Buckley MS, Goff AD, Knapp WE, et al. Fish oil interaction with warfarin. Ann Pharmacother. 2004;38:50-52.
vldl膽固醇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肉重節特輯—-打擊內臟脂肪靠飲食還是運動?(上)]
想到端午節就想到粽子,想到粽子就想到穿衣服包得像粽子是件很可怕的事😨特地來談談大家最在乎的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分成上下兩篇,先搞懂內臟脂肪,再來談談消滅的辦法。
相信關於台灣的水果特甜,而果糖很可怕主要由肝臟代謝的言論網路上都聽了不少,其實我在門診也常強調「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還要更可怕!!
我們身體在靜止或隔夜空腹的狀態主要氧化的原料就是脂質,主要是釋出「非酯化游離脂肪酸」(NEFA)和由骨骼肌釋出的三酸甘油脂TG-FA (詳見:https://drjyw.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html?m=1&sfns=mo 減肥不吃主食會變笨變胖?深度打臉文)
對,你沒看錯,我們的肌肉裡面有肝醣也有脂肪,稱為「肌細胞內脂肪」(intramyocellular lipid),皮下脂肪的NEFA釋出的速度跟肝臟分泌的極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VLDL-TG)會影響我們空腹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而肌肉的脂肪堆積會干擾骨骼肌對於葡萄糖的氧化跟利用,而導致了「周邊的胰島素抗性」,造成「飯後血糖」的升高,而肝臟的脂肪堆積則是造成「肝臟的胰島素抗性」,影響了「空腹血糖」的升高,其實糖尿病的發生很多都是從周邊肌肉的糖分代謝出問題(飯後血糖高),後來變成肝臟這個中央工廠出問題(飯前血糖高),當健檢看到空腹高血糖時,或許已有一段時間的飯後血糖異常。
罹患糖尿病的人,會呈現皮下脂肪變少但內臟脂肪跟肌肉內脂肪增加的情況,顯示胰島素抗性不斷增加,而內臟脂肪釋出的NEFA會極快的經門脈循環而進入肝臟,直接影響肝臟代謝而使血糖跟胰島素抗性上升,因此導致糖尿病的惡化。
圖示為腹部電腦斷層的影像,左上角那個是日本相撲,其實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顯示為深色)很多但內臟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顯示為亮白色)很少喔!反倒是台灣的胖子都是右下角,SAT很少,但滿滿的VAT~~!其實相撲胖久了也會變右下角那樣,因為肥胖者每單位皮下脂肪組織釋放NEFA的速度會變慢、傾向儲存,所以短時間內把自己大量吃胖的相撲,皮下脂肪累積快速,但不一定會有內臟脂肪,而這些脂肪細胞釋放的發炎因子(例如IL-6、TNF-a)久了會導致胰島素抗性,肌肉無法代謝的葡萄糖於是丟給肝臟,增加了肝臟的負擔,葡萄糖的氧化不良造成脂肪浸潤在肝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更不用說大腦跟血液都不太用的果糖,更直接給已經分身乏術的肝臟致命的一刀!!所以說,「水果不會造成皮下脂肪增加」的說法,是因為增加的是「內臟脂肪」啊QQ
因此所有含「高果糖」的補給飲(鋁箔包那種)或水果,對於脂肪肝的人來說無疑是提油救火啊!即使不菸不酒不熬夜沒慢性肝炎又飲食清淡,光是「肌少症」跟「糖分攝取過多」這兩件事,就足以造成脂肪肝,演變成日後的肝硬化(30%)和肝癌(0.5%)😱
介紹完雖然身體不痛不癢,可是根本無聲殺手的內臟脂肪後,下一篇我們來討論飲食跟運動對於內臟脂肪的效果喔!
#肌肉少的可怕不亞於脂肪多
#台灣水果請當成糖果服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跟腸道微菌有直接相關
#Tammy Wang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喔!